小編整理了熱干面的由來給大家詳細說明一下
對于武漢人來說
,熱干面是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數(shù)據(jù)顯示
,武漢人每天要吃掉600萬碗熱干面;其他種類早餐食品的銷售額,加起來都沒有熱干面多。武漢常住人口在1120萬人左右。這就意味著,每天有一半多的武漢人,在過早時吃上一碗熱騰騰、香噴噴的熱干面。武漢作家池莉說得好:“我在武漢,吃熱干面,只要有可能,我是一定百分之百努力,吃它一個幸福出來?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所以一個段子應運而生。
一個武漢人和一個北京人在聊天
。武漢人問:“你們北京人天天吃烤鴨嗎?”北京人回答:“當然不
,難道你們武漢人天天吃熱干面?”武漢人回答:“對啊,天天吃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那么,熱干面是誰發(fā)明的呢?有兩種說法
我們先來看第一種說法
武漢號稱“九省通衢”,在清朝時已經(jīng)是客商云集的重要商業(yè)重鎮(zhèn)
在上世紀30年代初
,在漢口的長堤街,有一名叫李包的食販,就在關(guān)帝廟一帶以賣切面等早餐食品為生。有一天,由于天氣太熱,生意不好,不少切面沒有賣出去,剩了下來。那陣子沒有冰箱,如果這些切面放到第二天去賣,一定會發(fā)餿變質(zhì),無法食用。怎么辦?李包很是發(fā)愁
。突然,他靈機一動,將剩余的切面全部放到鍋里煮熟,然后瀝干,在案板上晾著。他干這些事時,一不小心將案上的油壺碰倒,油壺的麻油倒出來,潑在切面上。李包無可奈何,將切面用麻油攪拌后,重新晾著。第二天早晨,李包將這些剩余的切面放在沸水里
,燙一燙就撈出來,裝在碗里,加上調(diào)料,一下子香氣四溢,吸引了食客紛紛前來購買于是
我們再來看第二種說法。
時間還是在上世紀30年代初
,有一個來自黃陂蔡榨的食販,叫蔡明偉。蔡明偉很擅長做湯面,在當?shù)匦∮忻麣猓矫鴣淼氖晨秃芏?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做生意的人
,都不愿意損失顧客,蔡明偉也是如此。蔡明偉想,能不能想辦法加快煮面條,來縮短食客排隊的時間呢?蔡明偉反復試驗,摸索出一個改進煮面工藝的辦法:面條煮到七八分熟時,就將面條撈起來,一邊降溫,一邊抹油,讓面條靠著自身的余溫燜熟。這樣一來,煮面條的時間就縮短了不少,每天的出貨量就增加了許多。蔡明偉是一個很善于動腦筋的生意人
,每天都在想辦法改進工藝,提升面條的口感,有一次,蔡明偉經(jīng)過漢口長堤街時,看到一家麻油作坊從芝麻中提取麻油后,將芝麻醬丟在一旁回去后
不過
正是由于廣大武漢人對熱干面的熱愛
,2014年,武漢正式申報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保護,以此來挖掘熱干面的文化內(nèi)涵,進行傳承保護。同一批申報的,還有重慶火鍋等。不過,后來公布的第四批國家級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名錄里,沒有發(fā)現(xiàn)武漢熱干面的名字,也沒有重慶火鍋1、20世紀30年代初期
1
20世紀30年代初期
中華料理中的面食是國際上非常著名的,其中武漢的熱干面是能在電視或者美食節(jié)目中頻頻出現(xiàn)的亮點
,是非常多人喜歡的面食,而熱干面又有怎樣的歷史呢?熱干面的由來又是怎么回事呢?想要更深的了解熱干面,就跟本期的飲食文化來看看吧。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655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