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本來想利用外兵來壓制何太后和何苗
,卻不料出現(xiàn)了反效果,征調(diào)外兵給了第三方董卓一個絕佳機會
。 征調(diào)外兵不是袁紹一個人的主意
,而是幕僚們集體討論的結(jié)果。范書《何進傳》:「 ”(袁)紹等又為畫策
,多召四方猛將及諸豪杰”
。一個「 ”袁紹等”說明了問題,幕僚們很多都同意了
。典軍校尉曹操持反對意見
,但袁紹采取了少數(shù)服從多數(shù)的決議原則。 典軍曹操
,西園八校尉之一: 當(dāng)時
,征調(diào)外兵也并不只是征調(diào)董卓一個,還有東郡太守橋瑁
、武猛都尉丁原
。征調(diào)董卓的關(guān)鍵原因還有一個,這是很多講三國的都沒注意到
,董卓曾經(jīng)是袁家的門生故吏之一
,《何進傳》:「 ”司徒袁隗辟(董卓)為掾”。在東漢這個時代
,是很講究名分的
,董卓作為袁隗故吏,二者之間便存在著隱藏的君臣之義
。袁家天真的認為
,他們能收服豺狼董卓。 七月
,董卓一開始也是扮豬吃老虎
,他只是上書要一心彈劾中常侍張讓,并沒他意
,他比丁原低調(diào)
。丁原一過來就燒了孟津港,火光照滿了洛陽城
,鋒芒畢露的逼宮何太后
。即使董卓相對低調(diào),何進還是發(fā)現(xiàn)有些不妥
,他派人命董卓退兵
,董拒絕。這個時候袁家和何進的矛盾也暴露了出來。袁家希望引進外兵
,但何進卻受到了何太后的壓力
,猶豫再三,然后反對外兵進入
。 在這個緊迫關(guān)頭
,二袁急于政變
,但何進卻慫了
。范書《何進傳》:「 ”袁紹勸(何)進便于此決之,至于再三
。進不許”
。何進從一腔熱血到臨場怯陣,自然有促成他心理變化的多種因素
。河南尹王允和袁紹等激進派繼續(xù)脅迫何進
,逼他就范。注:河南尹相當(dāng)于掌控包括京師在內(nèi)的河南郡守
,也有一定的兵力
。何進兩相權(quán)衡之下,還是站隊袁紹這邊
,這注定了何進的悲劇
。同時,丁原也升官為執(zhí)金吾
,執(zhí)金吾負責(zé)洛陽城內(nèi)防衛(wèi)工作
。我們用史料記載的干支來還原當(dāng)時具體日期——事發(fā)在八月二十五日的晚上,張讓等覺得自己會被滅掉
,于是先下手為強
,讓伏兵誅殺了何進,頓時
,宮中大亂
。董卓苦等的絕世機遇到來了! 到這一步為止
,袁家的如意算盤還是打得不錯
。首先他們借宦官之手除掉了表面合作的何進,進而一家獨大
,然后又有合適的名義去盡誅宦官
。這個時候董卓身邊僅有羌胡精騎三千,還有二千在河?xùn)|郡
,而洛陽兵力有至少一萬+人
,見《王朗傳》裴注引《魏名臣奏》:「 ”舊時虎賁羽林五營兵,及衛(wèi)士并合,雖且萬人”
。這一萬還沒包括神秘的西園八校尉
、大將軍部曲、車騎將軍部曲
,董卓的三千在里面只能算是小股東
,那么他是如何逆襲的呢? 話說26日當(dāng)晚
,何進的部將吳匡
、張璋得知何進死訊,立即與虎賁袁術(shù)入宮復(fù)仇
。袁術(shù)一馬當(dāng)先
,強行放火燒南宮,想逼出張讓
,張讓等避至北宮
。26日,車騎將軍何苗
、袁紹趕到
,何苗為何進報仇,殺了宦官趙忠
。眼見何苗站隊回來
,袁紹自然不會動他。但吳匡
、張璋等不買賬
,他們認為正是何苗一直不齊心,才導(dǎo)致何進枉死
,于是聯(lián)合奉車都尉董旻去殺何苗
,何苗及其長史樂隱被當(dāng)場殺死,董旻的這一舉動自然獲得了吳匡的傾心——身在城外的董卓
,恐怕是這出大戲的幕后操縱者
。 27日晚,士人圍堵張讓
,張讓投海自盡
。28日,二袁在宮中誅殺宦官,不分老少,先后殺了二千多人
。宦官在某種程度上
,是皇權(quán)的象征
。宦官死光之后
,皇權(quán)的威嚴也隨即衰落了
。這對于想取而代之的袁家來說,其實也算是達到了目的
。此時的董卓在哪里
?他還在從城西的夕陽亭趕來的路上。二袁在這里也犯了一個大忌
,他們無心去救駕
,讓救駕之功反由董卓來承擔(dān),董自然有了摘桃子的借口
。 按照東漢的軍制
,禁軍主要由南軍和北軍構(gòu)成,南軍(虎賁
、羽林)主要負責(zé)洛陽城內(nèi)的守衛(wèi)工作,北軍則駐扎在城外
,由五校尉(屯騎校尉
、越騎校尉、步兵校尉
、長水校尉
、射聲校尉)掌管,兵力比南軍更強盛一些
。北軍因為在城外
,沒有參與袁紹的政變,但掌監(jiān)北軍五營的中候是何颙
,此人是袁紹死黨
。另外,在八月份
,漢靈帝還在生的時候
,靈帝臨時成立了西園軍,西園軍的兵源靠外地征調(diào)過來
,丁原的并州軍出力不少
,丁原派部下張遼、張楊率軍入京
,編入西園軍編制
。坊間傳聞劉備也參與了西園軍的組建,劉備與丹陽都尉毌丘毅有交情
,跟隨毌丘毅到丹陽募兵
。 此時
,丁原和親信呂布等并州系駐扎在京師,是制衡董卓涼州西羌系
、湟中義從的重要力量
。涼州、并州都是精兵之地
,——《后漢書·鄭孔荀列傳》記載鄭泰語: 「 ”且天下強勇
,百姓所畏者,有并
、涼之人
,及匈奴屠各、湟中義從
、西羌八種
。「 ” 28日清晨
,董卓快馬趕到京師
,聽聞皇帝在北芒山,董連忙趕去迎駕
。少帝(劉辯)與陳留王(劉協(xié))被劫而還
,狼狽不堪。劉辯驚魂未定
,路上遇到董卓三千騎
,才算吃上了定心丸。第二日
,少帝和何太后論功行賞
,董卓因為救駕,直升為三公之一的司空
。袁紹擅自在宮中濫殺無辜
,導(dǎo)致皇上無侍人可用,紹又沒有救駕
,讓皇上虛驚
,因此沒有封賞。袁家和何太后的矛盾徹底公開化
,何太后希望用董卓來制衡袁家
。誅殺宦官在士人階層的輿論里,的確是政治正確的
,但因為一時殺得太多
,親宦官系統(tǒng)的殘余勢力反撲。而且
,宦官屬于皇權(quán)的延伸
,他們雖然有壓迫士人
、 *** 的地方,但二袁擅自把宦官系統(tǒng)的人殺光
,等于把皇權(quán)也否定了
,何太后自然不會善罷甘休,袁家此時才發(fā)現(xiàn)
,局勢開始有些失控了
。 在亂世,掌軍權(quán)的人最吃香
。京師內(nèi)一時軍頭云集
,他們決定著漢室的走向,除了上面提到的橋瑁
、丁原
,還有大將軍掾王匡、騎都尉鮑信
,以及南
、北軍的長官,董卓只是眾多軍頭之一
,董要壓制其他人并不容易
,但董是有勇有謀的統(tǒng)帥,他知道自己兵力少
,對京師構(gòu)不成壓倒性優(yōu)勢,于是他夜晚讓他的士兵偷偷出城
,次日再大張旗鼓進城
,造成了董有源源不斷兵力馳援的假象,這便是三十六計之瞞天過海
,此計對其他軍頭起了震懾作用
。29日,何進的副將吳匡帶軍隊投靠董卓
,吳匡作為何進
、何苗軍隊的代言人,走這一步非常關(guān)鍵
,他導(dǎo)致了董卓兵力由劣勢變成優(yōu)勢
,何進、何苗的舊部曲
,可是兼并了西園八校而成的
,西園軍雖然不滿員,但少說也有數(shù)千兵馬
,董瞬間變軍方的大股東
。這里回答了開篇的第二個問題
,董卓通過迅速收編何進、何苗部曲
,兵力才占據(jù)優(yōu)勢
,西園軍也隸屬于何進、何苗部曲
。 那么問題來了
,陳留人吳匡和董卓既非同鄉(xiāng),也沒有君臣之誼
,吳匡為什么選擇投靠董卓
?僅僅因為瞞天過海之計嗎?史料沒有明說
,一筆帶過
,這便成了千古之謎。董旻從中撮合是必不可少的
,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董卓在軍人心中的威望
,在吳匡眼中,袁紹是「 ”生處京師
,體長婦人”(鄭泰語)的溫室花苗
,讓他殺何苗他還不敢殺,而董卓則是粗猛有謀
,膂力少有
,是戰(zhàn)功顯赫的涼州猛將。這里回答了開篇的第三個問題
,吳匡率部投奔董
,的確是不合程序和軍制的,但此時已經(jīng)開啟了亂世
,亂世之中不講和平時代的程序
。 董卓出身于沒有背景的「 ”良家子”,比起袁家這種世家大族來說
,董屬于 *** 絲級別
。京師這種地方是講門第、講出身的
。董卓居然能兼并二何的軍隊
,實在令人亦非所思,袁家欽點兼并二何軍隊的人選
,必須是袁紹
。丁原第一個對董卓表示不服,鮑信也建議袁紹
,馬上聯(lián)手其他軍頭除掉董卓
。袁紹是「 ”多謀而少決”之人
,錯過了壓制董的最后機會,在袁猶豫不決的時候
,董卓已經(jīng)命令呂布把丁原干掉了
,原來董暗中布了不少局,他一早就在拉攏呂布
,以利益為引誘
,勸呂布投效自己門下。呂布得到了很多金銀珠寶(還有演義里的赤兔馬)后
,二話不說把他義父丁原干飛
,呂在丁原軍中素有威信,丁原舊部便跟著呂投奔董卓了
。這里回答了開篇的第一個問題
,董卓是一早就有意布局京師的,不單純是靠運氣
。此時董成為了軍方最大股東
,氣焰如日中天,鮑信等小軍頭相繼逃走
。 30日
,董卓想廢掉劉辨(包括幽禁何太后),擁立劉協(xié)為帝
。董找袁紹等士人開了個閉門會議
,袁紹「 ”橫刀長揖而去”,坊間說他們吵了一架
,預(yù)示著二人正式?jīng)Q裂
。袁家手中的王牌,僅余南北軍以及少量的私兵
,戰(zhàn)斗力、數(shù)量都抗衡不了董
。袁家從招來董卓
,到讓董反客為主,下了一著大大的臭棋
。讓董卓執(zhí)政的惡果是
,摧毀了四百年的大漢基業(yè),董卓奪權(quán)后暴露出豺狼本性
,他嗜殺成性
,禍亂宮室,又縱容涼州羌胡奸淫擄掠
,無惡不作
。面對不可扭轉(zhuǎn)的敗局
,二袁開始實施B計劃,就是去割據(jù)一方
,然后起兵討董
,二袁不久后便出逃,只留下傀儡般的太傅袁隗在京
,作為內(nèi)應(yīng)
。曹操認為董最終成不了大事,也潛逃出去了
。那么問題又來了
,袁紹引進董卓,是一早就想好要董摧毀漢室的
?明顯不是
,袁紹、袁隗招來董卓
,是因為董乃袁家故吏
,他們認為能夠借董去壓制宦官,沒想到玩脫了——董的野心和謀略超出想象
,袁家才另起B(yǎng)計劃
。 這邊廂,長沙太守孫堅也是一個在「 ”觀時變”的人
,他看到天下有變
,以奇葩的理由擅殺了荊州刺史、南陽太守
,然后又馬上與袁術(shù)結(jié)盟
,以討董的名義率先在南陽起兵。 擅殺荊州刺史的孫堅: 189年年底
,袁紹在渤海起兵
,曹操在陳留起兵,劉備也在高唐起兵
,等等
。。天下旋即掀起了一席反董的浪潮
,為三國時代的到來埋下伏筆
。
三國演義中董卓進京的故事梗概
董卓進京 當(dāng)時皇帝身邊有十個經(jīng)常不離左右的宦官叫十常侍,他 們貪贓枉法
,殘害百姓
,陷害忠良。靈帝對他們的話非 常相信,漢王朝統(tǒng)治已非常危險了
。 朝中諫議大夫劉陶向靈帝哭諫
,要靈帝除掉十常侍,靈 帝不但不聽
,反而要殺劉陶
。司徒陳耽頭撞石階,以死 相諫
,靈帝更加大怒
,命衛(wèi)士將二人關(guān)進監(jiān)獄。當(dāng)天夜 里
,十常侍派人將他們在獄中殺死
。從此以后,朝廷官 員再也無人敢向皇帝說十常侍的壞話了
。 中平六年四月
,(公元一八九年)初夏,靈帝害病快要 死了
,他打算立王美人生的皇子劉協(xié)做太子
。十常侍中 的蹇碩在病床邊對靈帝說∶“如果要立劉協(xié)做太子,必 須先殺死大將軍何進
,才能?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侍尤蘸笃桨病
!膘`帝 聽了蹇碩的話
,立刻派人宣何進進宮。 這何進原來是一個殺豬的
,因妹妹是何皇后
,生了皇子 劉辯,何進才掌了大權(quán)
。何進知皇帝要殺他
,沒有入 宮,回到家里
,召集大臣商議如何殺掉十常侍
。這時靈 帝死了,何進便令司隸校尉袁紹領(lǐng)五千御林軍進了皇 宮
,便在靈帝靈柩前面,立太子劉辯繼承皇位
。 劉辯雖做了皇帝
,但靈帝的母親董太后心里卻不大樂 意。十常侍之一的宦官張讓給她出了一個主意
。董太后 聽后大喜
,第二天早朝時董太后親自主持朝政
,傳旨封 皇子劉協(xié)為陳留王,封自己的哥哥董重為驃騎將軍
,并 讓張讓幫她處理朝政
。 皇帝劉辯的母親何太后見董太后把持大權(quán),心里也不痛 快
,她想了一個計策
,在宮中擺了一桌酒,請董太后來 喝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