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唐人詠楊玉環(huán)事的詩有時提到壽王
,如李商隱《龍池》:“夜半宴歸宮漏永,薛王沉醉壽王醒”;《驪山有感》:“平明每幸長生殿,不從金輿唯壽王”。因楊玉環(huán)原來為壽王妃壽王李瑁
,兩《唐書》有傳,為唐玄宗第十八子。李白曾從事的永王李璘為唐玄宗第十六子,可知李瑁還是李璘的弟弟。李瑁原名清,后改名瑁。其生母為武惠妃。據(jù)史書記載
,武惠妃先生的幾個兒子皆不育,故李瑁初生即養(yǎng)于唐玄宗之兄李憲的寧王府,有十余年之久。開元十三年,始入宮,封壽王。依此推算,李瑁約生于開元元年(713)。唐玄宗先立的太子為第二子李瑛
,其母為趙麗妃。開元初,武惠妃得寵,太子李瑛與鄂王李瑤、光王李琚失意,常常口出怨言,玄宗想要廢了太子,幸虧聽宰相張九齡勸諫放棄。李林甫當上宰相后李瑛得罪被廢
,唐玄宗召李林甫議立太子事,李林甫建議立壽王李瑁,唐玄宗以為忠王年長,且未有過失,未予采納,遂于開元二十六年立李璵為太子,改名亨。李瑁還是壽王。楊玉環(huán)何年為壽王妃史書不載
,陳寅恪《元白詩箋證稿》定冊楊玉環(huán)為壽王妃在開元二十三年(735)。如此,楊玉環(huán)為壽王妃時武惠妃還在世。《新唐書·楊貴妃傳》云:“始為壽王妃
,開元二十四(按:當作五)年,武惠妃薨,后廷無當?shù)垡庹?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玄宗紀》載度楊玉環(huán)為女道士在開元二十八年(740)
其后李瑁事極少見于史籍
。天寶十四載(755)安祿山造反,明年潼關失守,玄宗幸蜀,李瑁隨行。馬嵬事變時李瑁也在場。事變之后,唐玄宗繼續(xù)赴蜀,留下太子李亨率眾討賊,玄宗曾命高力士與李瑁送太子內(nèi)人及服御等物與李亨。行次散關,隨行軍士分為六軍,令潁王李璬、壽王李瑁分統(tǒng)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李瑁生母甚為唐玄宗所寵愛
正史自然死亡.《新唐書》 壽王瑁
李瑁心里苦啊
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個兒子,人稱?十八郎?
那時的人都是有神論者,武惠妃害怕李瑁步了前面幾個孩子的后塵
由于從小就不在父皇身邊,李瑁與唐玄宗的父子親情自然比較冷漠
公元734年,李瑁在洛陽參加姐姐的婚禮
然而好景不長
沒過多久,寧王去世
天寶四年
婚后的李瑁,受到唐玄宗的冷落
。遠離了朝堂,就只能當個富貴王爺,好在夫妻關系和睦。李瑁與新王妃也沒閑著,兩人生了五個兒子、兩個女兒,其中三人被冊封為王(德陽郡王李僾、濟陽郡王李伓、廣陽郡王李偡)。李瑁出生于帝王家
武惠妃去世后
安史之亂爆發(fā)后
不知到了天堂的李瑁
,會不會把楊貴妃再搶回來?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733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