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探索明朝“易儲之爭”背后的故事
      ,景泰帝為何要拉攏朝臣

      以史為鑒 2023-06-23 03:32:24

      探索明朝“易儲之爭”背后的故事,景泰帝為何要拉攏朝臣

      今天小編就給大家?guī)硪變χ疇?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p>

      土木之變后

      ,英宗被俘
      ,英宗的生母孫太后本想立英宗的長子朱見深為帝
      ,但是以于謙為首的大臣認(rèn)為
      ,值此國家危難之際
      ,不應(yīng)該立幼主繼位
      。在朝臣的壓力下,孫太后同意立英宗的弟弟朱祁鈺為帝
      ,但是孫太后又下詔立英宗的兒子朱見深為太子
      ,希望以此來保留自己兒子的血脈來繼承皇位的權(quán)力。景泰帝初即位時
      ,對此安排并無異議
      。但是有哪個皇帝不想把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呢?不過
      ,景泰帝又不好明說,畢竟他的皇位來自于他的哥哥
      ,現(xiàn)在自己坐了皇位
      ,如果廢除哥哥兒子的太子身份,于情于理都說不過去
      。所以
      ,他只好暗地里與汪皇后商議了幾次,汪皇后堅決不同意景泰帝這樣做

      ,景泰帝為何要拉攏朝臣.png" />

      一轉(zhuǎn)眼土木之變已經(jīng)過去了兩年,景泰帝感覺自己的皇位已然坐穩(wěn)

      ,因此
      ,打算實施自己廢立太子的計劃。太監(jiān)王誠給景泰帝出了一個主意
      ,可以以高官厚祿來拉攏朝臣
      。于是乎,景泰帝先給都御史楊善等人加官進(jìn)爵
      ,又厚賞陳循
      、江淵等多位大臣。俗話說無功不受祿
      ,皇帝的賞賜毫無理由
      ,弄得眾大臣誠惶誠恐,但是又不能不接
      。過了幾天
      ,景泰帝把一封要求易儲的奏折交下,要求朝臣一起討論這件事
      ,這時大家才恍然大悟
      ,原來皇帝之前是在賄賂群臣。堂堂皇帝為了一己私欲
      ,竟然行賄賂之事
      ,于謙、王直等一批老臣一時間也不知道該說些什么好
      。給事中李侃上奏皇帝
      ,堅決反對廢立太子。雖然朝中反對聲音很大
      ,但是景泰帝利用自己皇帝的權(quán)威,逼迫大家在奏疏上簽名
      。眾臣見皇帝的心意已定
      ,之前收到皇帝好處的陳循等人只好帶頭簽下自己的名字
      ,當(dāng)天上朝的大臣沒有一個拒簽的。這件事辦成之后
      ,景泰帝為了進(jìn)一步封住大臣之口
      ,又再次厚賞諸大臣,王直
      、于謙
      、陳循等人都拿兩份俸祿。

      景泰帝雖然成功的扶持自己的兒子朱見濟(jì)登上太子之位

      ,但是仿佛上天和景泰帝開了一個玩笑
      ,太子朱見濟(jì)一年多就夭折了,這樣太子之位就又空了下來
      。有大臣提議
      ,應(yīng)該復(fù)立英宗之子為太子。景泰帝只有一個兒子
      ,還夭折了
      ,忙活了半天等于白忙活了,現(xiàn)在竟然有大臣還敢提議復(fù)立朱見深為太子
      ,這怎么能不然景泰帝惱火呢?于是乎
      ,凡是上書提議復(fù)立太子的大臣皆遭到皇帝的打擊。后來的人看見之前上書要求復(fù)立太子的大臣的凄慘下場
      ,便再也不敢提這件事了

      明代宗朱祁鈺為什么年僅三十歲就駕崩了

      我來說下個人的看法


      在明代宗朱祁鈺的統(tǒng)領(lǐng)之下,剛經(jīng)歷“土木堡之變”的明王朝

      ,轉(zhuǎn)危為安
      ,避免了自己重蹈北宋的覆轍。然而
      ,雖然朱祁鈺挽救了明王朝
      ,但他的結(jié)局并不美好,不到三十歲便駕崩了
      。而駕崩之后也沒能入葬明代皇家陵園:天壽山(今“明十三陵”)

      之所以會這樣,與皇位有極大的關(guān)系

      ,因此
      ,他的英年早逝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首先,朱祁鈺無嗣

      ,無力將帝位傳承下去
      ,在他統(tǒng)治后期十分焦慮

      歷史上

      ,朱祁鈺在“土木堡之變”之后,為挽救明王朝危機(jī)
      ,被眾大臣擁立為帝
      。在此期間,明王朝面臨傾覆的危機(jī)
      ,面對孫太后冊封明英宗朱祁鎮(zhèn)長子朱見深為皇太子的做法
      ,朱祁鈺選擇了默認(rèn)。畢竟
      ,搞不好自己都要背負(fù)亡國之君的名號
      ,自己的帝位都岌岌可危,實在沒精力糾纏太子之位

      然而

      ,隨著明王朝轉(zhuǎn)危為安,坐穩(wěn)帝位的朱祁鈺開始想方設(shè)法更換太子
      ,扶立自己的長子朱見濟(jì)上位
      。最終,通過賄賂大臣的方式
      ,完成了操作
      。本來,到此為止事情非常圓滿
      ,但
      ,朱見濟(jì)在位不到一年便夭折,朱祁鈺再無子嗣繼承太子之位
      。雖然
      ,他還很年輕,但幾年下來依然未有子嗣誕生
      ,讓朱祁鈺十分焦慮

      同時,本就對易儲有意見的朝臣開始議論紛紛

      ,讓飽受喪子之痛的明代宗再遭打擊
      。接二連三的事情,讓朱祁鈺受挫

      其次

      ,對明英宗朱祁鎮(zhèn)的恐懼,讓朱祁鈺難以安心

      雖然

      ,經(jīng)歷“土木堡之變”后
      ,明英宗被俘不得已跟隨瓦剌首領(lǐng)也先去往北方吃沙子。在聽到朱祁鈺繼位、自己被尊為太上皇之后
      ,朱祁鎮(zhèn)唯一的希望僅僅是回到自己的故鄉(xiāng)
      。為此曾向自己的弟弟、明代宗去信
      ,只要自己能回去,甘愿做一個普通百姓
      ,甚至可以去守祖宗陵寢

      當(dāng)然,早已坐穩(wěn)帝位的朱祁鈺對此

      ,不聞不問
      ,連對也先送回明英宗的提議都不愿回復(fù)。只不過
      ,僅一年之后
      ,也先便聽從明使臣的建議主動將英宗送了回來。為了自己的帝位
      ,朱祁鈺立即選擇將明英宗幽禁在了南宮
      ,并屢次進(jìn)行迫害。

      然而

      ,隨著朱見濟(jì)的夭折
      ,明代宗悲哀地發(fā)現(xiàn),帝位極可能重新回到朱祁鎮(zhèn)手里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叵胱约核魉鶠椋茈y獲得明英宗的原諒
      ,這就導(dǎo)致明代宗經(jīng)常生活在巨大的壓力之下

      最后,繁重的國事壓垮了朱祁鈺的身體

      在我們的印象中

      ,皇帝掌控整個王朝
      ,天老大他老二,無人敢反抗他的意識
      。然而
      ,皇權(quán)的無上性也就意味著掌握者時刻面臨身邊人的威脅,這也是為何自古太子非常難做
      ,本質(zhì)來說
      ,皇帝連自己選擇的太子都信不過。

      此外

      ,隨著明王朝開國皇帝朱元璋進(jìn)一步加強(qiáng)皇權(quán)
      ,使得天下大事盡由皇帝首肯。這就造成了皇帝的工作量極其繁重,雖然
      ,明代出現(xiàn)了內(nèi)閣來分擔(dān)皇帝的工作量
      ,但皇帝必然要時刻注意大臣們的做法,不然
      ,天知道那天
      ,刀就駕在了脖子上了。

      因此

      ,長期
      、巨大的工作壓力,必然會壓垮明代宗的身體

      綜上所述

      ,朱祁鈺在位的八年,精神焦慮
      、生活不安又有巨大的工作壓力
      ,實在是難以長壽。

      明朝有多少皇帝 都是誰

      明太祖朱元璋

      明太祖朱元璋(1328~1398)

      ,字國瑞
      ,明朝的開國皇帝,濠州人

      朱元璋生在一個普通農(nóng)民的家庭
      ,17歲那年,家鄉(xiāng)流行瘟疫
      ,他的父母及兄長都在這場災(zāi)難中死去
      ,青年朱元璋只得出家當(dāng)和尚,以求溫飽
      。誰知和尚也并不好當(dāng)
      ,不久后的饑荒使得他不得不離開寺院外出化緣。這次外出可以說對朱元璋的一生影響非常大
      ,不僅鍛煉了他的意志
      ,身體,同時也使他初步接觸了一些反元的思想


      回到家鄉(xiāng)后不久
      ,由小時的玩伴湯和介紹,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紅巾軍
      。由于他的睿智與勇敢
      ,很快成為了郭子興的心腹,并取了郭子興的義女馬氏為妻
      。在郭子興部下期間
      ,朱元璋不斷擴(kuò)大自己的勢力,并掌握了一只真正屬于自己的隊伍,這使得在郭子興死后
      ,朱元璋很輕易地就打敗了郭子興的兒子
      ,取得了對這只隊伍的控制權(quán)。 朱元璋并不滿足以得的地盤
      ,他要大占宏圖就要有穩(wěn)定的根據(jù)地
      ,這樣南京(集慶)就走入了他的視線。1356年
      ,朱元璋攻占集慶
      ,并改名應(yīng)天府,自稱吳國公
      。同時采納朱升的建議“高筑墻、廣積良
      、緩稱王”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
      ,為今后的更大的戰(zhàn)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

      接下來他在南京外圍大敗陳友亮
      ,鄱陽湖血戰(zhàn)徹底擊潰比自己強(qiáng)大的陳友亮軍團(tuán)
      ,消滅浙江的張士誠,沈殺韓林兒
      ,派徐達(dá)
      、常遇春北伐。逐個消滅了各個勢力
      ,1368年
      ,朱元璋在應(yīng)天稱帝,國號大明
      。同年將元順帝趕出北京


      建國后,他采取與民安息的政策
      ,減免賦稅
      ,頒布《大明律》穩(wěn)定社會秩序。同時他廢除丞相
      ,實行六部制
      ,改御史臺為督察院,實行衛(wèi)所制
      ,使武將與兵權(quán)分離
      ,設(shè)立錦衣衛(wèi),對朝臣和百姓進(jìn)行監(jiān)督
      ,這一系列的措施都使皇權(quán)得到大大的加強(qiáng)


      朱元璋的屢興大獄在歷史上也留下了重重的一筆,洪武時期的功臣除了耿并文等少數(shù)幾個外
      ,其余全部被殺
      。胡惟庸一案
      ,牽連被殺者達(dá)三萬人
      ,朱元璋晚年的藍(lán)玉案又牽連了一萬五千人
      。以至于到了靖難之役南京朝廷竟無將可派
      ,可以說朱元璋的分封外藩和大殺功臣直接導(dǎo)致了靖難之役中建文帝的失敗
      。 1398年5月
      ,明太祖朱元璋病死于南京
      ,在位31年
      ,終年71歲。

      明惠帝朱允炆

      明惠帝朱允炆
      ,明太祖朱元璋的長孫
      ,太子朱標(biāo)的長子。
      洪武二十五年皇太子朱標(biāo)病逝
      ,朱元璋不得不重新考慮皇位的繼承問題
      ,在此期間,他曾想到了皇四子朱棣
      ,因為朱棣又許多地方都與自己非常相似
      ,但向群臣咨詢的時候,大臣劉三吾提出
      ,如立皇四子
      ,那么將皇二、三子立于何地
      ?當(dāng)時朱元璋已經(jīng)分封了諸王
      ,而且皇二、三
      、四子分別被封為了秦
      、晉、燕王
      ,三人的封地都是邊境重鎮(zhèn)
      ,而且手握重兵,一但由于爭儲而出現(xiàn)內(nèi)訌
      ,后果將非常嚴(yán)重
      。因此朱元璋只得將朱標(biāo)的次子朱允炆立為皇太孫(朱標(biāo)長子早逝)。 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病逝
      ,朱允炆正式即位
      ,改明年為建文元年。從年號上不難看出
      ,一個建文
      ,一個洪武
      ,二位皇帝的性格截然不同,而且朱元璋不愿立皇太孫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朱允炆像他的父親一樣
      ,過于柔弱
      ,過于仁慈,受儒家思想的影響太嚴(yán)重
      ,恐怕日后會吃大虧


      建文帝即位之后,一改洪武時期的緊張氣氛
      ,使中國大地吹過了一陣清風(fēng)
      ,他重用黃子澄、齊泰
      、方孝儒等文人
      ,對先朝的政治實行改革,為無論是百姓
      ,還是官吏都創(chuàng)造了一個寬松的環(huán)境
      。 在改革中的一項重要措施就是削番,當(dāng)時的番王多是朱允炆的叔叔
      ,而且手中都有兵權(quán),他們在自己的番地為非作歹
      ,有的甚至摩拳擦掌準(zhǔn)備造反
      。燕王朱棣就是其中最有代表性的一位,當(dāng)時朱元璋的前三個兒子都已經(jīng)亡故
      ,朱棣成為了皇子中的最長者
      ,而且隨著朱棣在對蒙古作戰(zhàn)的過程中不斷壯大,他已經(jīng)成為了皇權(quán)最大的威脅


      可以說建文帝的削番就是針對燕王一人的
      。但建文帝的軟弱害了他,在重大問題的決策上
      ,這是他的第一個錯誤
      。他并沒有先削燕王,而是從其他親王下手
      ,這樣即引起了親王們的岌岌自危
      ,還打草驚蛇,使得燕王加緊做出準(zhǔn)備
      。在建文帝決定對朱棣下手的時候
      ,為時以晚,燕王朱棣迅速扯起了靖難的大旗
      。 在最初的戰(zhàn)斗中朝廷的兵力占絕對優(yōu)勢
      ,但由于李景隆的指揮不當(dāng)
      ,明軍屢遭敗績。但由于兵力所限
      ,燕軍占領(lǐng)的城市都是很快的放棄
      ,因此雙方展開了拉鋸戰(zhàn)。在此期間明軍中涌現(xiàn)出了一批比較優(yōu)秀的將領(lǐng)
      ,他們的頑強(qiáng)抵抗給朱棣造成了極大的威脅
      。但是朱允炆的軟弱再一次顯示出來,他的一道圣旨
      ,“我要活的叔父”使得朱棣逃過了多次劫難
      ,建文帝的婦人之仁最終將朝廷推向了深淵。 經(jīng)過四年的拉鋸戰(zhàn)之后
      ,燕王正確分析了形勢
      ,只要建文帝在一天,地方軍對就會抵抗一天
      ,而且自己就是叛王
      ,但如果一旦攻占了南京,趕走了建文帝
      ,那么自己就可以成為一國之君
      ,相信也沒有多少人反對,因為大家都是觀望的態(tài)度


      于是燕軍繞過大城市
      、一路南下,當(dāng)時的建文朝廷已經(jīng)亂作了一團(tuán)
      ,很多地方將領(lǐng)按兵不動
      ,很快燕軍就攻到了南京城下,城內(nèi)的親王與某些將領(lǐng)又擅自開門投降
      ,南京終于被占領(lǐng)
      ,建文帝不知所終,而且正如朱棣所料
      ,地方上幾乎沒有人反對
      。朱棣的靖難之役宣告成功,自己也登上了皇位
      ,年號永樂
      。 而在朝廷內(nèi)卻是另一番情景,投降的文臣只有廿四人
      ,其他或逃跑
      ,或自殺卻有千人。永樂朝廷幾乎無人可用
      ,可見建文帝在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相當(dāng)高的


      建文帝的帝王之旅
      ,四年即告結(jié)束,作為皇帝他太過仁慈
      ,有時甚至優(yōu)柔寡斷
      ,如果讓他作臣子,相信他可以愛民如子
      ,兩袖清風(fēng)
      ,但做皇帝不一樣,皇帝注定與鮮血分不開
      ,他要排除異己
      ;他要樹立皇威,如果不能做到這些
      ,皇帝也終將被歷史淘汰
      ,建文帝就是這樣一個悲劇人物。明成祖朱棣

      明成祖朱棣是歷史上爭議頗大的一位帝王
      ,他立有不世之功
      ,創(chuàng)造了明初盛世,但他好大喜功
      ,多疑好殺
      ,手上沾滿了鮮血。是功大于過
      ,還是過大于功
      ,只有眾人自己把握了。
      朱棣十一歲就被父親朱元璋封為燕王
      ,并于二十一歲就藩北京,當(dāng)時元朝的勢力雖然已經(jīng)被趕到了大草原上
      ,但還具有相當(dāng)強(qiáng)的軍事實力
      ,并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部邊境。因此北京并不安寧
      ,他是作為一個軍事重鎮(zhèn)而存在的
      。朱元璋將朱棣分封在北京,就是希望自己的兒子能代替功臣宿將掌握兵權(quán)
      ,從而使明朝的政權(quán)更加穩(wěn)固
      。可誰知就是這個四皇子
      ,竟利用手中的兵權(quán)最終奪取了皇帝的位子
      ,這是當(dāng)初朱元璋無法預(yù)料到了。

      朱棣在北京期間
      ,在眾多忠臣猛將的指導(dǎo)下
      ,迅速成長為了一位合格的軍事指揮家
      ,并在對元朝的作戰(zhàn)中取得了重大的勝利,自己的軍事實力得到了加強(qiáng)
      ,在洪武末年已經(jīng)成為北方最強(qiáng)的一鎮(zhèn)諸侯
      。朱元璋去世后,皇太孫朱允炆即位
      ,年號建文


      建文帝即位之初除了進(jìn)行一系列的必要的改革之外,便在齊泰等人的提議下開始削番
      。在先后削奪了五位番王后
      ,建文帝的矛頭直指燕王朱棣。朱棣也立即采取行動
      ,殺死了朝廷派到北京的駐守大臣
      ,發(fā)動靖難。

      由于洪武時期的功臣已經(jīng)被朱元璋殺戮殆盡
      ,因此朝廷只得派一些年輕將領(lǐng)掛帥
      。但由于朝廷的兵力強(qiáng)大,雙方還是處在一個拉鋸戰(zhàn)的形勢下
      。而此時建文帝的軟弱就暴露了出來
      ,由于它的一些列決策錯誤,加之朱棣直搗南京策略的成功
      ,建文四年
      ,朱棣占領(lǐng)了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終
      。在群臣的“勸說”下
      ,朱棣在南京即位,年號永樂


      永樂初年
      ,為清除建文余黨,朱棣采取了血腥的政策
      ,“瓜蔓抄
      、殺十族”都是在這一時期產(chǎn)生的,有的文人犯了罪
      ,不光他的親戚九族
      ,而且他的朋友也要被株連處死,這就叫殺十族
      。當(dāng)時的恐怖氣氛可見一斑
      。太監(jiān)的勢力在永樂朝也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許多太監(jiān)都參與到了政治中來
      ,并成為了舉足輕重的人物
      。這也是明朝宦官專政的禍根


      永樂時期的一個重大事件就是鄭和下西洋,鄭和下西洋的目的有二
      ,其中最重要的目的就是尋找失蹤的建文帝
      ,因為當(dāng)時有人傳說建文帝從海上逃跑了,朱棣擔(dān)心建文帝會卷土重來
      ,就派自己的心腹太監(jiān)鄭和下西洋去尋找
      。另一個原因就是朱棣為人好大喜功,當(dāng)時中國被認(rèn)為是世界中心
      ,四海都應(yīng)該來朝賀
      ,因此他派鄭和下西洋去接各國的國王來朝賀,以襯托盛世


      朱棣的另一個壯舉就是建造紫禁城
      ,當(dāng)時北方還不安定,隨時都有戰(zhàn)爭的可能
      ,南京距離較遠(yuǎn)
      ,指揮不便,因此朱棣下旨建造紫荊城
      ,準(zhǔn)備遷都
      。1416年開始修建阿北京宮殿,1421年正式遷都北京


      朱棣在文治上也頗有建樹
      ,《永樂大典》的編纂就足以證明?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队罉反蟮洹肥墙饪N等人組織編修的
      ,被譽(yù)為古代類書之冠。與清代的《四庫全書》相比
      ,《永樂大典》更具價值
      ,因為他對古代的書集只是做了收集、整理
      、分類,并沒有大的改動
      。而《四庫全書》卻有很多內(nèi)容被編者修改了
      ,使古籍的原貌遭到了破壞。因此《永樂大典》無愧于古代類書之冠的稱號


      永樂十年以后
      ,朱棣開始了北爭,而且隨著年齡的增長
      ,北爭的頻率越來越快
      。朱棣一生共發(fā)動了五次北爭
      ,除前兩次有所斬獲外,其余多為勞民傷財
      ,使得剛剛恢復(fù)的經(jīng)濟(jì)又背上了沉重的包袱
      。1424年7月,朱棣在第五次北爭時
      ,病逝于榆木川
      ,在位22年,終年65歲
      ,葬于北京昌平天壽山下的長陵明仁宗朱高熾

      明仁宗朱高熾
      ,成祖朱棣的長子,生于洪武十一年
      ,生母徐皇后
      。早在洪武時期,朱高熾就被立為燕王世子
      ,而且由于它的儒雅與仁愛深得皇祖的喜愛
      。美中不足的是朱高熾身體肥胖,行動不便
      ,總要兩個內(nèi)侍攙扶才能行動
      ,而且也總是跌跌撞撞,因此對于一生嗜武的成祖來講
      ,他并不喜歡這個兒子

      靖難之役爆發(fā)以后,朱高熾曾與母親徐氏成功地阻擋了李景隆的50萬大軍
      ,保住了北京城
      。這一戰(zhàn)役對整個靖難都具有極其重要的意義,也是朱高熾在靖難中最耀眼的一筆
      。此后由于他身體肥胖
      ,不便隨軍作戰(zhàn),因此成祖將他留在后方
      ,這樣皇二子朱高煦就走上了前臺


      朱高煦與成祖頗有幾分相像,而且作戰(zhàn)勇猛
      ,在武將中威信很高
      ,在戰(zhàn)斗中他曾多次救成祖與危難之際,成祖也曾許愿說
      ,“你大哥多病
      ,將來皇位必將是你的。”聽了這話
      ,朱高煦的熱情更加高漲
      ,在整個靖難中立下了非常大的功勞。

      靖難成功之后
      ,朱棣登上了皇位
      ,但就立皇太子的問題上又出現(xiàn)了猶豫,朱高熾由于仁愛
      ,儒雅
      ,深得文臣們的擁戴,而且他是太祖皇帝親自為朱棣選擇的燕世子
      ,是皇位的合法繼承人
      ,在封建社會,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
      ;而朱高煦性格頗似成祖
      ,武勇英俊,在靖難中立下大功
      ,而且成祖也曾親自許愿將皇位傳給他
      ,就成祖本人來講,他是希望立朱高煦的
      ,他覺得朱高熾過于仁弱
      ,將來會遭人脅迫。

      但是最終成祖還是立了朱高熾為太子
      ,因為文臣的力量實在太大了
      ,在和平時期,掌握了文臣就相當(dāng)于掌握了國家
      ,武將的本嘴拙舌怎么也抵不上文臣的筆和嘴
      ,而且朱高熾作為世子的時候確實沒有什么重大的錯誤,因此廢之無名
      ,很重要的一點是朱高熾的兒子朱瞻基深得朱棣的喜愛
      ,著名的文臣解縉曾經(jīng)以“好圣孫”來說服成祖,成祖終于下定了決心
      。這與清代雍正皇帝的即位有異曲同工之妙


      朱高煦并沒有就這樣屈服,他遲遲不肯就藩
      ,留在京城伺機(jī)行動
      ,他先是進(jìn)讒言使得立儲的第一功臣解縉遭到貶黜,幾年之后慘遭殺害
      ,然后私養(yǎng)了許多武士圖謀不軌,好在楊士奇、徐皇后說服了朱棣削奪了朱高煦的部分護(hù)衛(wèi)
      ,強(qiáng)令他就藩樂安
      。高煦與高熾之爭才算暫時告一段落。

      誰知半路又殺出個程咬金
      ,皇三子朱高燧在成祖得病期間曾密謀殺死成祖
      ,然后矯召即位,幸得有人告密
      ,一場災(zāi)難才沒有降臨
      ,事后,由于朱高熾為朱高燧求情
      ,成祖總算沒有再追究


      永樂二十二年七月十八,六十五歲的永樂皇帝在北征反京的途中病逝
      ,英國公張輔
      、閣臣楊榮為了避免朱高煦、朱高燧趁機(jī)作亂
      ,因此秘不發(fā)喪
      ,將軍中的漆器融成一口大棺材,將成祖的遺體裝入棺材中


      每日還是照例進(jìn)餐
      、請安,只是皇帝的車簾再也沒有掀開
      、皇帝也在沒有說話
      ,軍中一切如常,同時
      ,派楊榮與太監(jiān)海壽進(jìn)京密報
      ,朱高熾得知后立即派兒子朱瞻基出京迎喪,由于大臣們的精心安排
      ,總算沒有爆發(fā)什么叛亂
      ,政權(quán)得以平穩(wěn)過渡。

      朱高熾即位后
      ,改元洪熙
      ,開始了他一系列的改革,他廢除了古代的宮刑
      ,停止寶船下西洋
      ,停止了皇家的采辦珠寶;他處處以唐太宗為楷模
      ,愛民如子
      ,他下令減免賦稅,對于受災(zāi)的地區(qū)無償給以賑濟(jì),開放一些山澤
      ,供農(nóng)民漁獵
      ,對于流民一改往常的刑罰,采取妥善安置的做法
      ,這一切都使得洪熙朝人民得到了充分的休養(yǎng)生息
      ,生產(chǎn)力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明朝進(jìn)入了一個穩(wěn)定
      、強(qiáng)盛的時期
      ,也是史稱“仁宣之治”的開端。

      在思想上
      ,他崇尚儒學(xué)
      ,褒獎忠孝,他統(tǒng)治期間儒家思想得到了充分的發(fā)展
      ,許多冤案得以昭雪如建文朝忠臣方孝儒的冤案
      ,永樂朝解縉的冤案都在這一時期得到平反。仁宗非常善于納諫
      ,曾經(jīng)給楊士奇等人一枚小印
      ,鼓勵他們進(jìn)諫,因此洪熙朝政治非常清明
      ,朝臣可以各抒己見
      ,皇帝可以擇善而行。

      洪熙皇帝對科舉制度也做出了重要的貢獻(xiàn)
      ,當(dāng)時由于南方人聰明而且刻苦
      ,進(jìn)士之中多為南方人,但北方人天性純樸
      ,忠貞
      ,也是皇家不可或缺的支柱,但北方人文采出眾的較少
      ,為了保證北方人可以考中進(jìn)士
      ,洪熙皇帝規(guī)定了取中比例“南六北四”這一制度一直被沿用至清朝。

      洪熙元年五月二十九日
      。仁宗皇帝由于心臟病突發(fā)猝死
      ,終年四十七歲。有人曾提出仁宗在位不到一年
      ,因此對于他的貢獻(xiàn)提出了質(zhì)疑
      ,但是殊不知成祖在位期間有大部分時間都在北爭,朝中的政務(wù)一直是交給朱高熾來掌管
      ,因此他又充分的時間來推行自己政策
      ,為自己即位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如果加上這段時間,朱高熾對明朝做出的貢獻(xiàn)就毋庸置疑了
      。明仁宗朱高熾不愧為一代仁主的稱號

      宣宗朱瞻基

      宣宗朱瞻基,洪熙皇帝朱高熾的長子
      ,出生于洪武三十一年,在朱瞻基出生的那天晚上
      ,他的皇祖當(dāng)時還是燕王的朱棣曾經(jīng)作了一個夢
      ,他夢見太祖皇帝將一個大圭賜給了他,在古代
      ,大圭象征著權(quán)力
      ,朱元璋將大圭賜給他,正說明要將江山送給他

      朱棣醒來以后正在回憶夢中的情景
      ,忽然有人報告說孫子朱瞻基降生了。朱棣馬上意識到難道夢中的情景正映證在孫子的身上
      ?他馬上跑去看孫子
      ,只見小瞻基長得非常像自己,而且臉上一團(tuán)英氣
      ,朱棣看后非常高興
      ,這件事對朱棣下決心發(fā)動靖難也有很大的作用。 朱棣靖難之役勝利以后
      ,就親自挑選當(dāng)時的著名文臣擔(dān)任朱瞻基的老師
      ,并多次指示,皇孫是個可造之才
      ,你們一定要盡心竭力
      ,同時朱棣也不忘親自教導(dǎo),永樂中期以后的遠(yuǎn)征漠北
      ,朱棣總是將朱瞻基代在身邊
      ,讓他了如何解帶兵打仗,鍛煉他的勇氣
      ,這對后來朱瞻基的親征有非常大的幫助


      每次遠(yuǎn)征歸來經(jīng)過農(nóng)家,朱棣都要帶朱瞻基到農(nóng)家看看
      ,讓皇孫了解農(nóng)家的艱辛
      ,讓他以后作一位愛民的好皇帝,朱棣對朱瞻基的精心教導(dǎo)對朱瞻以后成為著名的守成之君
      ,有著極其重要的意義
      。 很大程度上朱高熾被立為太子是沾了兒子的光
      ,因此父子倆就成為了朱高煦等人的眼中釘,青年的朱瞻基也被卷入了這場爭斗
      ,但是憑著祖父對他的喜愛
      ,憑著他的勇氣與睿智,他總是能夠幫助父親化險為夷
      ,最終使朱高熾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誰知父親的皇位還沒有座熱,十個月之后就暴病去世了
      。當(dāng)時朱瞻基正在南京
      ,他的皇叔朱高煦準(zhǔn)備在半路截殺太子,然后自立為帝
      。但是朱瞻基早就預(yù)料到前途的險惡
      ,因此當(dāng)?shù)弥赣H病重后,馬上日夜兼程趕到了北京
      ,當(dāng)時朱高煦還沒有派人設(shè)伏
      ,他沒有料到朱瞻基會來的如此之早。 回到北京之后
      ,他一方面妥善處理了父皇的后事
      ,一方面加緊北京城的戒備,防止有人伺機(jī)作亂
      ,然后從容登基
      ,改明年為宣德元年,開始了他的帝王生涯


      登基之后
      ,擺在宣宗面前最大的問題就是太祖皇帝留下的外藩的問題。這個問題在建文
      、永樂
      、洪熙三朝都沒有得到根本解決,宣宗即位之后
      ,馬上著手整頓軍務(wù)
      ,準(zhǔn)備迎接來自強(qiáng)藩的挑戰(zhàn)。他的皇叔朱高煦在靖難之役中就戰(zhàn)功赫赫
      ,很會帶兵
      ,永樂朝分封樂安之后,就從沒有放棄武力奪取政權(quán)的野心
      ,終于機(jī)會來了
      ,仁宗病逝,宣宗即位
      ,國家動蕩
      ,皇帝年輕
      ,正是造反得好時機(jī),于是經(jīng)過精心的準(zhǔn)備后也像他的父親一樣扯起了“清君側(cè)”的大旗
      ,矛頭直指五朝老臣夏原吉
      。 早已準(zhǔn)備就緒的宣宗皇帝在大臣楊榮的建議下御架親征,在聲勢上一下就壓倒了叛軍
      ,以前同意與朱高煦共同起兵的幾路兵馬也都按兵不動
      ,明軍很快包圍了樂安,見大勢已去
      ,朱高煦只得棄城投降
      ,這次戰(zhàn)役以明軍的大獲全勝,生擒敵酋而告終
      。宣宗也網(wǎng)開一面,沒有殺皇叔朱高煦
      ,而是將他軟禁在了逍遙城


      得勝之師回到北京后,宣宗馬上傳召給另外一個皇叔朱高燧
      ,暗示他交出兵權(quán)(當(dāng)時的親王都有自己的軍隊
      ,稱作衛(wèi)),朱高燧并沒有反抗
      ,乖乖地交出了三衛(wèi)兵馬
      ,就這樣明初近半個世紀(jì)的藩王問題在宣德朝終于得到了解決。 安南問題也是宣德朝的一個重要問題
      。早在永樂時期
      ,由于安南內(nèi)部的爭斗,使得安南原來的統(tǒng)治者絕嗣
      ,安南一片混亂
      ,成祖派大將張輔率兵平叛,并在安南正式建衙
      ,并派人管理
      ,但是由于一些貪官污吏的壓榨,加之歷史淵源
      ,安南幾乎沒有斷過兵燹
      ,這使得明初的財政背上了沉重的負(fù)擔(dān)。

      到了宣宗即位
      ,安南問題日趨嚴(yán)重
      ,朝廷軍隊不斷在安南遭遇敗績,在這種情況下
      ,宣宗毅然決定議和
      ,放棄對安南占領(lǐng)
      。這在當(dāng)時曾經(jīng)引起了不小的爭議,但現(xiàn)在看來
      ,宣宗皇帝的決策是正確的
      ,起碼是符合人民利益的,遠(yuǎn)征安南不僅空耗國庫
      ,而且使得中國許多的家庭遭受喪子
      ,喪夫的痛苦,既不利于經(jīng)濟(jì)的恢復(fù)
      ,也不利于社會的安定
      ,因此放棄安南是明智之舉。 宣宗朝文有“三楊”(楊士奇
      、楊榮
      、楊溥)、蹇義
      、夏原吉
      ;武有英國公張輔,地方上又有像于謙
      、周忱這樣的巡撫
      ,真是人才濟(jì)濟(jì),這使得當(dāng)時政治清明
      ,百姓安居樂業(yè)
      ,經(jīng)濟(jì)得到空前的發(fā)展,出現(xiàn)了即文景之治
      、貞觀之治
      、開元盛世之后的著名的“仁宣之治”的盛世局面。

      作為太平天子的朱瞻基從小就喜歡斗蟋蟀
      ,即位之后他曾經(jīng)讓各地采辦上等蟋蟀來京
      ,地方官員為了取悅宣宗,都變本加厲地下達(dá)任務(wù)
      ,一度給百姓造成了很大的負(fù)擔(dān)
      ,朱瞻基也被百姓們稱為“蟋蟀天子”,前些年還專門有這么一個動畫片是專門敘述這段歷史的
      。 宣宗朝的廢后風(fēng)波也是他的一個污點
      ,這將在英宗的文章中詳細(xì)介紹,總之
      ,瑕不掩玉
      ,宣德皇帝可算是一位稱職的皇帝,他對明王朝的貢獻(xiàn)是不可磨滅的
      ,他被史家稱為太平天子
      、歷史上著名的守成之君
      ,這些稱號對于宣宗來講都并不夸張,只是宣德皇帝享壽不長
      ,在位十年就染上不明之癥
      ,撒手人寰,終年三十八歲
      。他的英年早逝怎能不令人慨嘆

      明英宗朱祁鎮(zhèn)

      明英宗朱祁鎮(zhèn),宣宗皇帝的長子
      ,他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
      ,宣德年間,宣宗朱瞻基的正宮胡皇后舉止得體
      ,賢良溫淑
      ,是一位不可多得好皇后,宣宗還有一位貴妃
      ,姓孫
      ,這位孫貴妃深的宣宗皇帝的喜愛,唯一遺憾是沒有得到皇后的寶座
      ,于是孫貴妃絞盡腦汁總想擠掉胡皇后而自立。
      機(jī)會終于來了
      ,宣宗皇帝的子嗣一直不旺
      ,胡皇后沒能為宣宗生下一個皇子,孫貴妃雖然也沒能生子
      ,但他想出了一條偷梁換棟的計策
      ,他派人在宮中四處打探看哪位宮女被皇帝臨幸后懷有了身孕,于是將找到的宮女藏在秘室之中
      ,與外界隔絕
      ,派專人送飯、照看
      。然后買通御醫(yī)
      ,對外號稱懷孕,并偽裝了許多懷孕的跡象


      由于當(dāng)時孫貴妃深的皇帝的寵愛
      ,因此無人敢透露半點風(fēng)聲,就這樣十月懷胎
      ,宮女順利產(chǎn)下一子
      ,孫貴妃馬上派人將孩子抱到身邊,秘密處死了宮女
      ,然后派人立即通知宣宗
      ,自己也裝出一幅產(chǎn)后非常虛弱的樣子
      。就這樣這個小男嬰就成了孫皇后的親生兒子,而這個小孩就是后來的大明英宗朱祁鎮(zhèn)


      孫貴妃也因此得以正位后宮
      ,胡皇后被迫讓位。由于宣宗皇帝一手導(dǎo)演了廢后的鬧劇
      ,因此在他的一生英明中點上了一個很大的污點


      這樣一個宮女的孩子,在七歲時就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年號正統(tǒng)
      ,開始了他傳奇的一生。隨著仁宣朝重臣“三楊”的相繼去世與引退
      ,加之后宮宦官勢力的急劇上升
      ,正統(tǒng)朝的政治日趨腐敗,著名的大太監(jiān)王振就是正統(tǒng)朝宦官專政的代表人物
      ,英宗對他言聽計從
      ,他也依仗皇帝的威嚴(yán)排除異己,樹立朋黨


      當(dāng)時的元朝在漠北的勢力已經(jīng)一分為二
      ,瓦剌與韃靼,兩個部落互相征伐
      ,到了英宗朝
      ,瓦剌強(qiáng)大了起來,并不斷騷擾明朝的北邊
      ,瓦剌部當(dāng)時的實權(quán)掌握在太師也先的手里
      ,他經(jīng)常派人以向朝廷進(jìn)貢為名,騙取賞賜
      ,因為當(dāng)時明朝對進(jìn)貢國家的使者
      ,無論貢品如何,總要有非常豐厚的賞賜
      ,而且是按人頭派發(fā)
      。也先也是看中了這一點,派出的使臣不斷增加
      ,最后竟加到3000多人


      王振對此忍無可忍,下令減少賞賜
      ,也先以此為名對明朝發(fā)動戰(zhàn)爭
      。英宗年少氣盛,想御架親征,王振也想耀武揚(yáng)威
      ,名留青史
      ,于是極力攛掇英宗親征,但是由于當(dāng)時明庭的主力都在外地作戰(zhàn)
      ,一時難以調(diào)回
      ,因此朝中大臣都勸阻英宗不要親征,但最后還是沒有改變英宗的態(tài)度
      ,于是從京師附近臨時拼湊了50萬大軍
      ,在英宗的指揮下浩浩蕩蕩開始親征。

      由于連天大雨
      ,加之糧餉接濟(jì)不上
      ,軍隊的士氣非常低下。行到大同附近
      ,看見被也先殺的尸橫遍野明軍尸體
      ,英宗和王振都動搖了,于是決定撤軍
      。但是王振的老家在蔚州
      ,離大同非常進(jìn),于是他決定大軍繞道蔚州撤退
      ,王振的提議立即遭到群臣的反對
      ,認(rèn)為這樣會耽誤撤退的時機(jī),但是王振那里聽的進(jìn)去
      ,加上英宗也希望給王振衣錦還鄉(xiāng)的機(jī)會
      ,于是大軍開始朝蔚州方向移動。

      這時
      ,王振又心血來潮
      ,怕大軍經(jīng)過會踩壞家鄉(xiāng)的莊稼
      ,自己就會背上罵名
      ,于是建議按原路撤軍,就這樣寶貴的時間被耽誤了
      。當(dāng)大軍行到懷來附近時
      ,由于輜重還沒有趕到,于是王振下令原地駐扎等待


      如果這時英宗能夠進(jìn)懷來城駐守
      ,那么歷史將被改寫,不過歷史就是歷史
      ,沒有那么多的假設(shè)
      ,就在懷來城外的土木堡,明軍被也先軍趕上,并包圍
      。也先切斷了明軍的水源
      ,明軍被困死地。也先假意議和
      ,趁明軍不備
      ,發(fā)動總攻。明軍全軍覆沒
      ,英宗被俘
      ,王振被明將樊忠殺死,英國公張輔
      、兵部尚書鄺野等大臣戰(zhàn)死
      。這就是著名的土木之變。英宗也開始了他一年的北狩生活


      英宗被俘后
      ,也先也覺得非常難辦,是殺是留無法決定
      ,好在也先的弟弟伯顏帖木兒認(rèn)為英宗奇貨可居
      ,勸也先留下英宗,他的提議得到了也先的認(rèn)同
      ,英宗也得以保全了性命
      。英宗被俘的最初一段時間,也先總是帶著英宗到處招搖撞騙
      ,但都遭到了明朝邊將的回絕
      ,不久之后孫皇后與朝廷重臣立成王朱祁鈺為帝,年號景泰
      ,這樣朝廷上下都安定了下來
      ,同時皇帝也明發(fā)詔諭,不許私自與也先聯(lián)系


      這樣
      ,也先想靠英宗大撈一把的計劃失敗了,于是氣急敗壞的也先率領(lǐng)瓦剌精銳騎兵浩浩蕩蕩殺奔北京
      ,明朝方面早已做好了準(zhǔn)備
      ,北京軍民在兵部尚書于謙的帶領(lǐng)下給也先軍以沉重的打擊,也先率隊敗回蒙古


      與明朝的戰(zhàn)爭不僅使也先損兵折將
      ,而且使他失去了明朝的賞賜以及與明朝交易的機(jī)會,當(dāng)時的瓦剌是一個游牧部落
      ,如果失去了明朝的生活必需品
      ,部落民眾的生活將是非常艱苦的
      ,北京大敗之后,也先開始著手與明朝講和并宣稱“迎使朝來
      ,大架西去”
      ,可是當(dāng)時景泰帝已經(jīng)座穩(wěn)地位,不想派人迎回英宗
      ,但是在眾大臣的不斷建議下
      ,只得派遣使者先去探聽情報,第二次派往瓦剌的使者名叫楊善
      ,他變賣家產(chǎn)買了許多奇珍異寶
      ,并靠著他的巧舌如簧,硬是在沒有圣旨的情況下迎回了英宗
      ,英宗皇帝終于結(jié)束了他一年的北狩
      ,回到了北京。

      英宗回到北京
      ,并沒有受到應(yīng)有的禮遇
      ,短暫的儀式之后英宗被軟禁在南內(nèi),開始了他7年的軟禁生活
      。即便如此
      ,景泰帝還是不放心,他將南宮的大門上鎖并灌鉛
      ,加派錦衣衛(wèi)看守
      ,食物由一個小洞遞入,就是這點食物有時還被克扣
      ,英宗原配錢皇后不得不自己做一些女紅
      ,派人帶出去變賣了以補(bǔ)家用。景泰帝為了避免有人與英宗聯(lián)系
      ,還派人將南宮的樹木全部伐光
      。英宗就在驚恐與饑餓中度過了7年的軟禁生活。

      景泰8年
      ,景泰帝得了重病
      ,但是儲嗣的問題還沒有確定下來,眾大臣決定在第二天上朝時進(jìn)諫
      ,請求皇帝早建儲君
      。誰知就在這天夜里爆發(fā)了震驚華夏的“奪門之變”
      ,原來五清侯石亨
      ,徐有貞,宦官曹吉祥等人密謀幫助英宗復(fù)辟
      ,希望成功后能夠飛黃騰達(dá)


      事有湊巧,當(dāng)時北邊傳來了瓦剌騷擾邊境的戰(zhàn)報,于是石亨借機(jī)以保護(hù)京城安全為名調(diào)兵進(jìn)城
      ,這時忽然天上烏云密布
      ,伸手不見五指,眾人以為遭到天譴
      ,都非常害怕
      ,徐有貞站出來勸大家不要退縮,眾人繼續(xù)前進(jìn)
      ,并很順利地進(jìn)入了皇城
      ,直奔南宮,石亨派人撞開了宮門
      ,并請英宗登輦
      ,這時烏云突然散盡,月明星稀
      ,眾人的士氣空前高漲
      ,簇?fù)碇⒆谥北即髢?nèi)。 守門的軍卒本想阻攔
      ,這時英宗站了出來
      ,表明了自己的身份,守門的兵卒傻了眼
      ,眾人兵不血刃進(jìn)入了皇宮
      ,朝皇帝舉行朝會的奉先殿而來,并將英宗扶上了寶座
      。這時已是天色微亮
      ,眾朝臣已經(jīng)等在午門外準(zhǔn)備朝見,聽到鐘鼓齊鳴
      ,眾人按序走入奉獻(xiàn)殿
      ,可眼前的一切使他們目瞪口呆,寶座上的皇帝已經(jīng)不是景泰帝了
      ,而是8年前的正統(tǒng)皇帝
      ,正在眾人猶豫之際,徐有貞站出來大喊“上皇復(fù)辟了”
      ,眾朝臣見此
      ,只好跪倒山呼萬歲,英宗就這樣又重新取得了皇位
      。景泰帝正在后宮梳洗
      ,聽到這個消息后險些癱倒在地,心知一切都已經(jīng)完了


      英宗復(fù)辟后
      ,改元天順
      ,景泰帝在一個月后病死,以親王禮葬在了北京西山
      。在石亨和曹吉祥的極力勸說下
      ,英宗殺害了北京保衛(wèi)戰(zhàn)的總指揮于謙,是英宗即土木堡之變后的人生又一大污點


      但是天順朝的政治比起正統(tǒng)朝來
      ,要清明的多,英宗任用了李賢
      、王翱等賢臣
      ,先后平定了石、曹之亂
      ,社會還是向前發(fā)展的
      ,英宗也應(yīng)算是一代仁君,他釋放了從永樂朝就開始被囚禁的“建庶人”(建文帝的兒子)
      ,恢復(fù)宣德朝胡皇后的稱號
      ,下旨停止帝王死后嬪妃

      如果一切重演
      ,朱祁鈺會將皇位還給他嗎?

      古裝劇《女醫(yī)·明妃傳》

      ,演員黃軒飾演的朱祁鈺
      ,為明朝第七位皇帝—景泰帝。因大哥朱祁鎮(zhèn)親征瓦剌在土木堡被俘
      ,時為郕王的朱祁鈺臨危稱帝
      ,開啟了近八年執(zhí)的政生涯,卻也由此拉開悲劇的序幕


      有時
      ,真想如歌里唱的那般,問問他
      ,如果再回到從前
      ,所有一切重演,你是否會歸還九五之尊的寶座
      ,是否會將兄長再度軟禁于南宮
      ,又或是否不顧發(fā)妻、群臣的反對
      ,執(zhí)意更換太子


      暫且拋開問題,將鏡頭拉向哥倆的恩恩怨怨
      。相信朱祁鎮(zhèn)出征前
      ,他們有血濃于水之親情,正如電視劇所演的孫太后因?qū)χ炱铈?zhèn)不滿
      ,欲以祁鈺代之
      ,祁鈺辭而不受,且將其政治陰謀告知了皇帝哥哥
      ,哥倆還商量著里應(yīng)外合對付太后
      ,同時《明史》也記載朱祁鎮(zhèn)出兵前夕指派的監(jiān)國者就是異母弟。正史記載也好
      ,影視劇改編也罷
      ,我們都能看到兄友弟恭的親情。

      然而
      ,一切隨著震驚朝野的“土木之變”發(fā)生了大轉(zhuǎn)彎
      ,本是同根生的兩人,相互提防
      、猜忌
      ,以致于重登大位的朱祁鎮(zhèn)不但給弟弟一個惡毒的謚號—“戾”,而且不準(zhǔn)其入住帝王陵寢


      1449年
      ,英宗帝朱祁鎮(zhèn)把家里安排妥當(dāng)后,效法曾祖父朱棣
      ,帶領(lǐng)大軍踏上親征路
      ,然,與朱棣五次北征取得成就比
      ,他的親征反將明王朝拖進(jìn)顛覆邊緣
      ,自身也成了瓦剌人的階下囚,成為繼北宋末年徽
      、欽二帝后又一位“北狩”的皇帝


      消息傳到北京,朝野驚慌
      ,因太子朱見深(后來的憲宗)年齡幼小
      ,兵部侍郎于謙,帶領(lǐng)群臣湊請孫太后立郕王朱祁鈺為帝
      ,以斬斷瓦剌太師也先的非分之想
      。祁鈺繼位后,定年號“景泰”
      ,尊“北狩”的哥哥為太上皇
      ,和于謙、石亨
      、楊洪等人合力擊退也先進(jìn)攻
      ,守住大明江山
      ,阻止了北宋末“靖康之變”的重演。

      這點上
      ,朱祁鈺的功績是不可磨滅的
      ,而寶座的魅力太大,高高在上的感覺倍爽
      ,稱帝后的他恍惚迷失了自我
      。若繼位的初衷是保住祖宗基業(yè),救回兄長
      ,可待瓦剌大軍退后其想法卻成了阻止兄長回歸
      ,保住皇帝寶座。

      一年后
      ,也先覺得打敗明朝希望不大
      ,手上的太上皇只會浪費糧食,倒不如用其換些銀兩
      。故此
      ,接連派使臣傳達(dá)放回朱祁鎮(zhèn),大臣也希望迎回太上皇
      ,朱祁鈺卻是一百個不樂意
      ,對迎還之事一拖再拖,許是連他本人也不知該如面對兄長吧
      。隨著
      ,朝臣、太后和錢皇后(朱祁鎮(zhèn)妻子)各方周旋
      ,加上于謙表示他的皇位已穩(wěn)
      ,太上皇回來不會有更換之理,朱祁鈺才松口允許親哥踏上回家路
      。待朱祁鎮(zhèn)剛到北京
      ,景泰帝祁玉率群臣出宮迎接,一年變故哥倆的心態(tài)都變了
      ,一位是階下囚
      ,而今的太上皇,若非他國家不至于頻臨危亡
      ,數(shù)萬將士魂歸戰(zhàn)場
      ;一個是力挽狂瀾有舉世之功的景泰帝,倆人縱有一番寒暄也是別有滋味


      相聚不久
      ,朱祁玉便命人將太上皇帶到南宮,算是送給兄長的豪宅,雖名中帶“宮”
      ,然此處毫無宮中待遇
      ,有些衣物還是孫太后暗中接濟(jì)或靠錢皇后做手工活賺點家用,且祁玉為防止祁鎮(zhèn)聯(lián)絡(luò)朝臣對南宮嚴(yán)守死防
      ,連逢年過節(jié)文武百官提出給他哥賀壽都不準(zhǔn)
      。再難看到朱祁鈺繼位前有情有義的影子,兄友弟恭成了過去式
      。他軟禁了朱祁鎮(zhèn)七年
      ,也囚了自己七年
      ,七年來
      ,只要南宮里那人活一日,他便一日寢食難安


      軟禁兄長百官不好多說
      ,畢竟政事上,南宮那位著實沒有眼前的主子能干
      。但若更換太子
      ,這些深受儒家思想的文臣來說是堅決不干的。朱祁鎮(zhèn)出發(fā)前
      ,已立朱見深為太子
      。猜想當(dāng)年若不是太子還小,孫太后是不會同意祁玉為帝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苫饰蛔玫乃恍南胫屪约旱墓侨饫^承大統(tǒng),不顧大臣甚至發(fā)妻汪皇后的反對
      ,廢侄子朱見深
      ,立獨子朱見濟(jì)為太子。

      如此做的心情可以理解
      ,肥水不流外人田
      ,親侄子也不如兒子。但“太子”在古代關(guān)系國本
      ,若其未犯不可饒恕的過錯是不能輕易更改的
      。看強(qiáng)悍的朱棣
      ,想把太子廢了換喜歡的朱高詢
      ,結(jié)果文臣拼力反對;到明后期的萬歷皇帝
      ,滿腦子想法讓鄭貴妃的兒子朱常洵當(dāng)儲君
      ,為此,鬧出有名的“國本之爭”耍脾氣不上朝
      ,結(jié)果又如何
      ?朱常洵還不是只能當(dāng)他的藩王


      紅了眼的朱祁鈺并未罷休,而是采取強(qiáng)硬措施將兒子扶上太子位
      。真是命里有時終須有
      ,命里無時莫強(qiáng)求,小朱見濟(jì)沒有享受幾年快樂
      ,五歲就因病夭折了
      。獨子去世,朱祁鈺悲痛欲絕
      ,但并未放棄
      ,他覺得自己年輕力壯以后還會有自己的孩子,不過朝中一些大臣看不下去
      ,先是章綸上湊請他復(fù)立朱見深為太子
      ,結(jié)果被他關(guān)入錦衣衛(wèi)大獄;接著大理寺卿廖莊又上書
      ,朱祁鈺惱羞成怒狠狠的杖打了廖莊80板子并關(guān)進(jìn)監(jiān)獄
      ;他以為會起到殺雞儆猴的效果,沒成想
      ,過了幾天
      ,文武百官一起跪請他立侄子見深為太子,有道是罰不責(zé)眾
      ,你能把所有朝臣打死
      ,朱祁鈺憤而不言加之身染重病,無精打采的退回內(nèi)宮


      公元1457年
      ,石亨、曹吉祥
      、徐有貞等來到南宮
      ,砸開宮門,迎出被關(guān)七年的太上皇朱祁鎮(zhèn)
      ,助其重登大位(奪門之變是明歷史上一次快刀斬亂麻的宮變
      ,速度快的朱祁鎮(zhèn)到了皇宮,一些大臣還以為在做夢
      ,兵部尚書于謙對此都沒能察覺任何征兆
      ,祁鎮(zhèn)本人恐怕也沒想到有再登皇位之日)。哥哥回來后
      ,以其人之道 還治其人之身將祁鈺囚禁在西宮
      ,一個月后因病蒼涼去世,朱祁鎮(zhèn)廢了他的帝號、毀了他的壽陵
      ,只是將其以親王的禮節(jié)安葬


      兄弟相煎,以弟弟失敗告終


      鋪開當(dāng)年的幢幢事件
      ,個人猜想若所有一切重演
      ,弟弟祁鈺明知道自己結(jié)局的情況下
      ,他可能不會再軟禁兄長隔斷其與朝臣的一切聯(lián)系
      ,太子或許不換,但皇位絕不會拱手奉還
      ,這不能簡單歸咎其為貪戀權(quán)位
      ,不孝不第,還有他處的位置


      說他不會軟禁兄長
      ,對其嚴(yán)守死防是考慮到朱祁鈺之所以同意將兄長迎回
      ,多半因于謙給他吃了定心丸-大位一定
      。說明在于謙代表的這些大臣心里對眼下這位皇帝是承認(rèn)的,祁鈺指揮抵御瓦剌的經(jīng)歷給他積累了不少政治資本
      ,無論是朝堂內(nèi)還是百姓都有他的粉絲團(tuán)
      。至于朱祁鎮(zhèn),他必須回來這關(guān)乎皇室
      、大明的臉面
      ,只不過此次回來手上沒有實權(quán),政治形象也受損傷
      ,如不出意外最多以太上皇的身份度過余生
      ,畢竟當(dāng)年草率出征造成的爛攤子是弟弟收拾好的。

      好比唐朝玄宗年間的一場安史之亂
      ,隱忍半輩子的太子李亨在靈武繼承皇帝位
      ,尊唐玄宗李隆基為太上皇,唐軍收復(fù)都城長安后
      ,肅宗將老爹接回長安
      ,但再次回歸長安城的李隆基除了做太上皇幾乎不問政事,兵權(quán)已經(jīng)落到了兒子手里
      ,爛攤子
      ,人家領(lǐng)人收拾的,縱使你開啟過開元盛世
      ,一旦離開了權(quán)力的寶座
      ,失去兵權(quán),失去政治資本,幾乎沒有翻身的可能


      故而
      ,個人看來沒有處處提防的必要,嚴(yán)防反而給人口舌
      ,何況當(dāng)年的奪門之變是石亨這些有兵的人發(fā)動的
      ,他們跑到南宮時,朱祁鎮(zhèn)還以為是祁鈺派人來殺他(自己都在夢里)
      ,來人說了半天
      ,才緩過神相信讓他去干嘛。

      說他不會將皇位雙手奉還
      ,是拋開戀權(quán)說
      ,這不是什么縣令、知府的普通小官
      ,是“天子”
      ,電視劇中,把天君的位子出
      ,自己當(dāng)個帝君瀟灑自在
      。可現(xiàn)實呢
      ?歸還皇帝位
      ,朱祁鈺做什么?倘若還回
      ,他立的舉世功績
      ,論功行賞,朱祁鎮(zhèn)該又拿什么獎賞這個弟弟
      ,還有什么是比江山更大的賞賜
      ?就算朱祁鈺繼續(xù)做快樂王爺,朱祁鎮(zhèn)就一點想法都沒有嗎
      ?怕坐在皇位上他也是如坐針氈
      ,祁鈺的存在就會時刻提醒他土木之變時自己的荒唐事。

      所以
      ,個人想來
      ,歸還皇位太難了,哥哥做太上皇
      ,弟弟當(dāng)皇帝是最為恰當(dāng)?shù)倪x擇


      許是,自皇兄被俘的那刻起
      ,就注定了朱祁玉的悲劇
      ,不論是否重演
      ,歷史舞臺上他只能落寞退出,何況
      ,重演不過是歷史癡兒的假想罷了
      。勤政八年的景泰帝,一切功績被皇兄一筆抹掉
      ,成了繼建文帝后明朝又一位沒能入住皇陵的帝王

      明朝朱祁鎮(zhèn)與朱祁鈺是怎樣的皇帝
      ?歷史評價如何?

      古語有云:“一山不容二虎”

      ,一國也不能有二君
      。在一個朝廷中,若是同時存在兩位皇帝
      ,那會鬧出天大的笑話

      但是在我國歷史上的明朝時期,就存在過一朝同時有兩位皇帝的情況

      ,也就是明英宗朱祁鎮(zhèn)和明代宗朱祁鈺時期

      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呢?這要從“土木堡之變”說起

      ,正統(tǒng)年間
      ,北方的瓦刺開始侵?jǐn)_明朝的邊疆

      當(dāng)時明朝已經(jīng)在走下坡路了

      ,而年僅二十幾歲的朱祁鎮(zhèn)正是意氣風(fēng)發(fā)之時,加上宦臣王振的慫恿
      ,朱祁鎮(zhèn)便決定親自出征
      ,不管朝中大臣如何反對他都聽不進(jìn)。

      果不其然

      ,朱祁鎮(zhèn)在土木堡戰(zhàn)敗被俘
      。而古話說“國不可一日無君”,于是孫太后與朝中大臣便擁護(hù)朱祁鈺為皇帝
      ,是為“景泰帝”

      然而朱祁鎮(zhèn)只是被俘而非被廢,這樣從名分上說

      ,明朝就有了朱祁鎮(zhèn)和朱祁鈺兩個皇帝
      。而瓦刺那邊呢?本來是想以朱祁鎮(zhèn)作為談判條件的
      ,誰知道明朝干脆換了個皇帝
      。八年后
      ,明代宗病重以至于不理朝政,整個皇宮人心惶惶
      。景泰八年正月十六日夜
      ,大內(nèi)太監(jiān)曹吉祥、武清侯石亨
      、太常卿許彬等朝中大臣率領(lǐng)親兵
      、家丁等數(shù)千余人發(fā)動“奪門之變”。

      他們的目的便是幫助朱祁鎮(zhèn)復(fù)辟

      ,重新奪回皇位
      ,雖遭抵抗但最終還是成功了。朱祁鎮(zhèn)上位后又是抓捕當(dāng)初擁護(hù)朱祁鈺之臣
      ,又是改年號

      然而他卻唯獨沒有在成功復(fù)辟的當(dāng)天廢除朱祁鈺皇帝的稱號,直到半個月后的二月初一

      ,朱祁鎮(zhèn)才下旨“廢帝為郕王
      ,遷西內(nèi)”。不久后
      ,朱祁鈺暴斃而亡

      由于把持朝政的需要,我們能夠理解在朱祁鎮(zhèn)被瓦刺俘虜時

      ,為什么需要第二位皇帝朱祁鈺
      ,嚴(yán)格來說并不算一朝二帝,畢竟做決策的還是朱祁鈺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78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對這個故事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jìn)之后,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但是在古時候的紙是非常貴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
      ,明之嚴(yán)嵩,清之和珅”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秦朝的滅亡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之人
      ,進(jìn)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