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清朝和東北的事情
,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清朝幅員遼闊,在沿襲了行省制度后又采取了其它特殊管理制度來管理地方事務
。公元1644年,清朝入主中原統(tǒng)一全國后
,劃山海關內為18個行省。省下設道、府(州)、縣。 同時陸續(xù)在北方設立五個將軍轄區(qū),管轄東北和西北大部分地區(qū)。盛京將軍府
以山海關為界
,出關即為關外地區(qū),幅員遼闊,物產豐饒,作為滿族的龍興之地,清朝實施了長期實行封禁政策,以保護龍興之地不被破壞。在東北地區(qū)推行了不同于內地的管理政策
,即設立了盛京將軍、吉林將軍1747年定稱“盛京將軍”
盛京衙門設于盛京城內
應該是盛京地方的最高軍事領導
清朝初期
,沙俄一直對我國虎視眈眈,為了防范沙俄入侵黑龍江將軍府
黑龍江將軍除了管理軍政
三個將軍中黑龍江將軍的管轄區(qū)是最大的。但是黑龍江地區(qū)也是人口最少的
再說說吉林將軍
吉林將軍府街
康熙年間,清政府開始了對東北長達210年的封禁
雖然這種封禁不可能完全的封死所有人進入東北
但是可惜的是,1858年5月28日沙俄逼迫清朝的黑龍江將軍奕山簽訂了《璦琿條約》
璦琿條約
閉關鎖國
在明朝末年
,領土僅剩下350萬平方公里左右,然而到了清朝鼎盛時期,領土面積卻達到了1350萬平方公里,那么清朝到底是怎樣做到的呢?1616年,努爾哈赤在東北地區(qū)建立后金
準噶爾汗國在元朝滅亡之后,蒙古人退居大漠
隨后康熙皇帝在西藏駐扎了4000軍隊
,后來減少到了1000人。1728年雍正年間,西藏發(fā)生內亂,清軍迅速平定叛亂,并取消當?shù)匾磺械男姓C構,并設置駐藏大臣,總攬的西藏地方人事、行政、財政、軍事、司法、外交等一切權利,標志著西藏正式并入大清的版圖。而在南部沿海唯一沒有被收復的臺灣省,早在康熙年間就已經(jīng)收復。在1721年清軍進藏的時候
在清朝時期,這片土地上出現(xiàn)了一個被后清排擠到西域的瓦拉蒙古
,他們的后裔建立起了一個強大的政權,這就是建立了康熙、雍正和乾隆三朝皇帝花費70年在平定的準噶爾汗國。準噶爾汗國以說是清朝建立之后到當時遇到最強大最頭疼的對手之11755年準噶爾發(fā)生那段,乾隆皇帝趁機派兵攻占伊犁,1757年,乾隆皇帝再次兵分兩路進軍準噶爾,由于準噶爾內訌,加上當?shù)匚烈吡餍?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在康熙年間清朝確實是戰(zhàn)勝了沙俄
其實,造成《尼布楚條約》看起來像不平等條約的原因是因為,康熙還有另外一個強敵,這個人可以稍后在談,咱先聊聊《尼不楚條約》。當時清軍入關了,而且主力部隊還不在東北,但是沙俄的軍隊已經(jīng)到達東北了,并在這里筑城
。一共筑城兩座,一個是雅克薩,一個是尼布楚。其中雅克薩直接威脅到了清朝
當時的清朝不想因為和沙俄的戰(zhàn)爭就消耗自己的力量
條約簽訂后 清朝有200多年的國祚,作為統(tǒng)治者的滿人
縱觀清朝中后期的歷史
第一部分:滿人入關
滿人作為東北的一個少數(shù)民族
第一個問題
統(tǒng)治這么多不是同一個民族
第二個問題
第二部分:犬牙交錯的地域劃分
滿人以少數(shù)民族的身份統(tǒng)治中原廣大地區(qū)
皇帝就想"我們人少
比如當時的四川,李白就有那句"蜀道難
四川的地理地形特點:四處都有屏障,外面很難打進來
清朝大皇帝將這種思想運用到全國各地
姑蘇繁華圖
反觀蘇南地區(qū)
第三部分:清朝各個板塊之間的制約
清朝皇帝為什么要選北京作為首都?可能有人會想到北京離東北近
清朝的大皇帝為什么能統(tǒng)治如此巨大的領土
以中原地區(qū)的財政稅收為財源
那蒙古人用什么來制約呢
早在元朝時期
普陀宗乘之廟
如果說,將這種制度發(fā)揮到極致的
乾隆皇帝修建藏傳佛寺
所以這里就成了蒙古王公貴族心目中的圣地
萬樹園賜宴圖
比如前文提到的熱河地區(qū),在先前的時代是草原民族與農耕民族的焦點地區(qū)
總結
清朝采取了一種多元一體的政治結構,將各種勢力扭在一起
參考資料:《清朝全史》《清朝興起時期中朝政治秩序變遷研究》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822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下一篇:
,他的武功有多高" rel="prev">
李存孝,號稱五代十國第一猛將清朝時期,滿人當時是如何統(tǒng)治超大規(guī)模中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