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事例一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字希仁,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曾任朝散大夫,死后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性直敦厚.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jìn)士,當(dāng)時28歲.先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因?yàn)楦改改昀喜辉鸽S他到他鄉(xiāng)去,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幾年后,父母相繼辭世,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這也是在鄉(xiāng)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那么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guī)定的.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都會跟隨去的.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guī)勸.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yǎng)老,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yàn)檫@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歷史書上并沒有說明具體原因,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還是說明他并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dāng)今一些素質(zhì)底下的人的表率.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事例二
東漢時的黃香,是歷史上公認(rèn)的“孝親”的典范.黃香小時候,家境困難,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悶熱的夏天,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以便讓父親早一點(diǎn)入睡
;寒冷的冬夜,他先鉆進(jìn)冰冷的被窩,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后才讓父親睡下;冬天,他穿不起棉襖,為了不讓父親傷心,他從不叫冷,表現(xiàn)出歡呼雀躍的樣子,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fù).
事例三
在全國以實(shí)施“跨世紀(jì)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xué),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fā)言,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tuán)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xué)9歲時,母親雙目失明,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zé)任和義務(wù),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zhì). *** 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星夜上路,晝夜兼程,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fēng),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陳毅探母,執(zhí)意要給癱瘓?jiān)诖驳哪赣H洗衣服. *** 事母至孝,每逢假日, *** 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閻維文 《母親》
、騰格爾 《父親》
陽光文學(xué)城
,希望可以幫到您,望采納
。
請問有哪些 歌頌父母對子女的愛的詩文和歌曲
歌手:歐陽菲菲 專輯:感恩的心
? 搜尋 "感恩的心"mp3
列印預(yù)覽 作詞:陳樂融作曲:陳志遠(yuǎn)編曲:terence teo
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
有誰看出我的脆弱
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
誰在下一刻呼喚我
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
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
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
要蒼天知道我不認(rèn)輸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yùn)
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我來自偶然像一顆塵土
有誰看出我的脆弱
我來自何方我情歸何處
誰在下一刻呼喚我
天地雖寬這條路卻難走
我看遍這人間坎坷辛苦
我還有多少愛我還有多少淚
要蒼天知道我不認(rèn)輸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yùn)
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感恩的心感謝有你
伴我一生讓我有勇氣作我自己
感恩的心感謝命運(yùn)
花開花落我一樣會珍惜
1.收集子女孝敬父母的歷史典故 2.收集歌頌父母對子女之愛的詩人和歌曲
事例一
包公即包拯(公元999-1062年)
,字希仁
,廬州合肥(今安徽合肥市)人,父親包儀
,曾任朝散大夫
,死后追贈刑部侍郎。包公少年時便以孝而聞名
,性直敦厚
。在宋仁宗天圣五年,即公元1027年中了進(jìn)士
,當(dāng)時28歲
。先任大理寺評事,后來出任建昌(今江西永修)知縣
,因?yàn)楦改改昀喜辉鸽S他到他鄉(xiāng)去
,包公便馬上辭去了官職,回家照顧父母
。他的孝心受到了官吏們的叫口稱頌
。
幾年后,父母相繼辭世
,包公這才重新踏入仕途
。這也是在鄉(xiāng)親們的苦苦勸說下才去的。在封建社會
,如果父母只有一個兒子
,那么這個兒子不能扔下父母不管,只顧自己去外地做官
。這是違背封建法律規(guī)定的
。一般情況下,父母為了兒子的前程
,都會跟隨去的
。或者兒子和本家族的其他人規(guī)勸
。父母不愿意隨兒子去做官的地方養(yǎng)老
,這在封建時代是很少見的,因?yàn)檫@意味著兒子要遵守封建禮教的約束--辭去官職照料自己
。歷史書上并沒有說明具體原因
,可能是父母有病,無法承受路上的顛簸
,包公這才辭去了官職
。
不管情況如何,包公能主動地辭去官職
,還是說明他并不是那種迷戀官場的人
。對父母的孝敬也堪為當(dāng)今一些素質(zhì)底下的人的表率
。以前的故事講的最多的是包公的鐵面無私,把包公孝敬父母的事情給忽視了
。
事例二
東漢時的黃香
,是歷史上公認(rèn)的“孝親”的典范。黃香小時候
,家境困難
,10歲失去母親,父親多病
。悶熱的夏天
,他在睡前用扇子趕打蚊子,扇涼父親睡覺的床和枕頭
,以便讓父親早一點(diǎn)入睡
;寒冷的冬夜,他先鉆進(jìn)冰冷的被窩
,用自己的身體暖熱被窩后才讓父親睡下
;冬天,他穿不起棉襖
,為了不讓父親傷心
,他從不叫冷,表現(xiàn)出歡呼雀躍的樣子
,努力在家中造成一種歡樂的氣氛
,好讓父親寬心,早日康復(fù)
。
事例三
在全國以實(shí)施“跨世紀(jì)教育工程”而著稱的上海建平中學(xué),一個13歲少年的題為《媽媽
,我就是你的眼睛》的發(fā)言
,使全國女市長考察團(tuán)的26位成員潸然淚下。這位同學(xué)9歲時
,母親雙目失明
,他幼小的肩膀過早地承受了家庭的較多責(zé)任和義務(wù),為了買一盤母親喜歡的滬劇磁帶
,他利用休息日在上海的街頭整整跑了6個小時
!
事例四
老一輩革命家朱德著文《回憶我的母親》,以無限的深情贊頌了母親無比的愛和高尚的品質(zhì)
。 *** 接到母親病危的家信
,星夜上路,晝夜兼程
,他撫摸著母親的棺木放聲慟哭
,悲痛之中揮筆寫下《祭母文》:“吾母高風(fēng)
,首推博愛”。宋慶齡孝心至誠
,在母親靈前“飲泣不已”
。陳毅探母,執(zhí)意要給癱瘓?jiān)诖驳哪赣H洗衣服
。 *** 事母至孝
,每逢假日, *** 夫婦總要帶上母親喜愛的食物
,到母親處請安問好
。 閻維文 《母親》 、騰格爾 《父親》
1
、《游子吟》【唐】孟郊
慈母手中線
,游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bào)得三春暉
。
2
、《別老母》【清】黃仲則
搴帷拜母河梁去,白發(fā)愁看淚眼枯
。
慘慘柴門風(fēng)雪夜
,此時有子不如無。
3
、《十五》【宋】王安石
將母邗溝上
,留家白邗陰。月明聞杜宇
,南北總關(guān)心
。
4、《歲末到家》【清】蔣士銓
愛子心無盡
,歸家喜及辰
。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
。
見面憐清瘦
,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
,不敢嘆風(fēng)塵
。
5、《母別子》【唐】白居易
母別子,子別母
,白日無光哭聲苦
。
關(guān)西驃騎大將軍,去年破虜新策勛
。
敕賜金錢二百萬
,洛陽迎得如花人。
新人迎來舊人棄
,掌上蓮花眼中刺
。
迎新棄舊未足悲,悲在君家留兩兒
。
一始扶行一初坐
,坐啼行哭牽人衣。
以汝夫婦新燕婉
,使我母子生別離
。
不如林中烏與鵲,母不失雛雄伴雌
。
應(yīng)似園中桃李樹
,花落隨風(fēng)子在枝。
新人新人聽我語
,洛陽無限紅樓女
。
但愿將軍重立功,更有新人勝于汝
。
6
、《慈母愛》【元】楊維楨
慈母愛,愛幼雛
,趙家光義為皇儲
。
龍行虎步狀日異,狗趨鷹附勢日殊
。
膝下豈無六尺孤
,阿昭阿美非呱呱。
夜闥鬼靜燈模糊
,大雪漏下四鼓余。
百官不執(zhí)董狐筆
,孤兒寡嫂夫何呼
?
於乎,床前戳地銀柱斧
,禍在韓王金柜書
。
7、《墨萱圖》【元】王冕
燦燦萱草花
,羅生北堂下
。
南風(fēng)吹其心
,搖搖為誰吐?
慈母倚門情
,游子行路苦
。
甘旨日以疏,音問日以阻
。
舉頭望云林
,愧聽慧鳥語。
8
、《誰氏子》【唐】韓愈
非癡非狂誰氏子
,去入王屋稱道士。
白頭老母遮門啼
,挽斷衫袖留不止
。
翠眉新婦年二十,載送還家哭穿市
。
或云欲學(xué)吹鳳笙
,所慕靈妃媲蕭史。
又云時俗輕尋常
,力行險(xiǎn)怪取貴仕
。
神仙雖然有傳說,知者盡知其妄矣
。
圣君賢相安可欺
, *** 窮山竟何俟。
嗚呼余心誠豈弟
,愿往教誨究終始
。
罰一勸百政之經(jīng),不從而誅未晚耳
。
誰其友親能哀憐
,寫吾此詩持送似。
9
、《短歌行》【唐】王建
人初生
,日初出。上山遲
,下山疾
。
百年三萬六千朝,夜里分將強(qiáng)半日
。
有歌有舞須早為
,昨日健于今日時。
人家見生男女好,不知男女催人老
。
短歌行
,無樂聲。
10
、《代北州老翁答》【唐】張謂
負(fù)薪老翁往北州
,北望鄉(xiāng)關(guān)生客愁。
自言老翁有三子
,兩人已向黃沙死
。
如今小兒新長成,明年聞道又征兵
。
定知此別必零落
,不及相隨同死生。
盡將田宅借鄰伍
,且復(fù)伶俜去鄉(xiāng)土
。
在生本求多子孫,及有誰知更辛苦
。
近傳天子尊武蔬
,強(qiáng)兵直欲靜胡塵。
安邊自合有長策
,何必流離中國人
。
11、《除夜作》【唐】高適
旅館寒燈獨(dú)不眠
,客心何事轉(zhuǎn)凄然
。
故鄉(xiāng)今夜思千里,愁鬢明朝又一年
。
現(xiàn)代的詩歌:
想起您
就想起田野盡頭
那一片苦菜花
用晶瑩的露水
傾吐著鄉(xiāng)間的溫馨
在渺渺的星空下
你懷抱一彎新月
把希望編織成
童話般的呢喃
細(xì)細(xì)品味小小的繽紛
歲月在您的額上耕耘
您在大地上耕耘
您以無私的胸襟
在平凡里守護(hù)一方清新
老去的是容顏
老不去的是美麗的心情
《聽雨》
把所有詩稿連線起來
還是遮不住
那一場春雨
我被你囚禁在小屋
孤獨(dú)和往事一起哭泣
聽著窗外
是誰和我一樣
為著一個人憂傷
寫出歌頌父母對子女的愛的詩句(不少于10句)
您好
,很高興能為您解答!
父母恩情
----寫給天下的父母
作者:張世偉
第一聲啼哭
就撕痛了這個世界
輕輕睜開眼睛
就溼潤了這個季節(jié)
手舞足蹈的語言
只有父母才能讀懂
無數(shù)次的黑夜
都是你的歌聲
喚醒了黎明
無數(shù)次的黎明
又讓你的笑顏
陶醉了黑夜
父親是你的陽光
母親是你的月亮
你是父母的希望
天上的云彩
是父親無微不至的呵護(hù)
夜里的星星
是母親無微不至的關(guān)愛
你安靜的睡眠
是父母最大的心慰
滿意請采納
孝敬父母的歷史典故
1.孝感動天 舜
,傳說中的遠(yuǎn)古帝王
,五帝之一,姓姚
,名重華
,號有虞氏,史稱虞舜
。相傳他的父親瞽叟及繼母
、異母弟象,多次想害死他:讓舜修補(bǔ)谷倉倉頂時
,從谷倉下縱火,舜手持兩個斗笠跳下逃脫;讓舜掘井時
,瞽叟與象卻下土填井
,舜掘地道逃脫。事后舜毫不嫉恨
,仍對父親恭順
,對弟弟慈愛。他的孝行感動了天帝
。舜在厲山耕種
,大象替他耕地,鳥代他鋤草
。帝堯聽說舜非常孝順
,有處理政事的才干,把兩個女兒娥皇和女英嫁給他
;經(jīng)過多年觀察和考驗(yàn)
,選定舜做他的繼承人。舜登天子位后
,去看望父親
,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為諸侯
。
2.親嘗湯藥 漢文帝劉恒
,漢高祖第三子,為薄太后所生
。高后八年(前180)即帝位
。他以仁孝之名,聞于天下
,侍奉母親從不懈怠
。母親臥病三年,他常常目不交睫
,衣不解帶
;母親所服的湯藥,他親口嘗過后才放心讓母親服用
。他在位24年
,重德治,興禮儀
,注意發(fā)展農(nóng)業(yè)
,使西漢社會穩(wěn)定,人丁興旺
,經(jīng)濟(jì)得到恢復(fù)和發(fā)展
,他與漢景帝的統(tǒng)治時期被譽(yù)為“文景之治”
。
3.齧指痛心 曾參,字子輿
,春秋時期魯國人
,孔子的得意弟子,世稱“曾子”
,以孝著稱
。少年時家貧,常入山打柴
。一天
,家里來了客人,母親不知所措
,就用牙咬自己的手指
。曾參忽然覺得心疼,知道母親在呼喚自己
,便背著柴迅速返回家中
,跪問緣故。母親說:“有客人忽然到來
,我咬手指盼你回來
。”曾參于是接見客人
,以禮相待
。曾參學(xué)識淵博,曾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論語·學(xué)而》)的修養(yǎng)方法
,相傳他著述有《大學(xué)》
、《孝經(jīng)》等儒家經(jīng)典,后世儒家尊他為“宗圣”
。
4.百里負(fù)米 仲由
,字子路、季路
,春秋時期魯國人
,孔子的得意弟子,性格直率勇敢
,十分孝順
。早年家中貧窮,自己常常采野菜做飯食
,卻從百里之外負(fù)米回家侍奉雙親
。父母死后,他做了大官
,奉命到楚國去
,隨從的車馬有百乘之眾
,所積的糧食有萬鐘之多。坐在壘疊的錦褥上
,吃著豐盛的筵席
,他常常懷念雙親,慨嘆說:“即使我想吃野菜
,為父母親去負(fù)米,哪里能夠再得呢
?”孔子贊揚(yáng)說:“你侍奉父母
,可以說是生時盡力,死后思念哪
!”(《孔子家語·致思》)
5.蘆衣順母 閔損
,字子騫,春秋時期魯國人
,孔子的弟子
,在孔門中以德行與顏淵并稱?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鬃釉潛P(yáng)他說:“孝哉
,閔子騫!”(《論語·先進(jìn)》)
。他生母早死
,父親娶了后妻,又生了兩個兒子
。繼母經(jīng)常虐待他
,冬天,兩個弟弟穿著用棉花做的冬衣
,卻給他穿用蘆花做的“棉衣”
。一天,父親出門
,閔損牽車時因寒冷打顫
,將繩子掉落地上,遭到父親的斥責(zé)和鞭打
,蘆花隨著打破的衣縫飛了出來
,父親方知閔損受到虐待。父親返回家
,要休逐后妻
。閔損跪求父親饒恕繼母,說:“留下母親只是我一個人受冷
,休了母親三個孩子都要挨凍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备赣H十分感動,就依了他
。繼母聽說
,悔恨知錯,從此對待他如親子
。
6.鹿乳奉親 郯子
,春秋時期人。父母年老
,患眼疾
,需飲鹿乳療治。他便披鹿皮進(jìn)入深山
,鉆進(jìn)鹿群中
,擠取鹿乳,供奉雙親
。一次取乳時
,看見獵人正要射殺一只麂鹿,郯子急忙掀起鹿皮現(xiàn)身走出
,將擠取鹿乳為雙親醫(yī)病的實(shí)情告知獵人
,獵人敬他孝順,以鹿乳相贈
,護(hù)送他出山
。
7.戲彩娛親 老萊子,春秋時期楚國隱士
,為躲避世亂
,自耕于蒙山南麓。他孝順父母
,盡揀美味供奉雙親
,70歲尚不言老,常穿著五色彩衣
,手持撥浪鼓如小孩子般戲耍
,以博父母開懷。一次為雙親送水
,進(jìn)屋時跌了一跤
,他怕父母傷心,索性躺在地上學(xué)小孩子哭
,二老大笑
。
8.賣身葬父 董永,相傳為東漢時期千乘(今山東高青縣北)人
,少年喪母
,因避兵亂遷居安陸(今屬湖北)
。其后父親亡故,董永賣身至一富家為奴
,換取喪葬費(fèi)用
。上工路上,于槐蔭下遇一女子
,自言無家可歸
,二人結(jié)為夫婦。女子以一月時間織成三百匹錦緞
,為董永抵債贖身
,返家途中,行至槐蔭
,女子告訴董永:自己是天帝之女,奉命幫助董永還債
。言畢凌空而去
。因此,槐蔭改名為孝感
。
9.刻木事親 丁蘭
,相傳為東漢時期河內(nèi)(今河南黃河北)人,幼年父母雙亡
,他經(jīng)常思念父母的養(yǎng)育之恩
,于是用木頭刻成雙親的雕像,事之如生
,凡事均和木像商議
,每曰三餐敬過雙親后自己方才食用,出門前一定稟告
,回家后一定面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