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首是《富春山居圖》
,這幅畫的背后故事最多,最離奇,也最讓人感到嘆息。黃公望的心愿
這幅畫的作者是元朝著名畫家黃公望
,在元朝統(tǒng)治之下的百姓被分為4個等級,身為漢人的黃公望排在第三等,也正因如此,他雖然才華橫溢,但終其一生都不得施展,特別是他45歲做椽吏的時候,因為受到牽連而蒙冤入獄。出獄之后的黃公望對元朝的統(tǒng)治徹底失望
,于是他開始游歷天下,但他的心情卻依舊復雜。在他看來,一面是風景如畫的大好河山,一面是亡國后的無奈和失落,讓他的心中充滿了惆悵,所以他決定換一種方式來表達自己的心情,而這種方式就是繪畫。從此,《富春大嶺圖》
、《天池石壁圖》等一批優(yōu)秀的作品在他的手中完成,而這些作品中讓他最為喜歡的還是《富春大嶺圖》,但是他覺得此圖不夠完美富春山是浙江名山,前臨富春江
“長嘯登臨,望不盡
公元1347年
,已經(jīng)79歲的黃公望開始創(chuàng)作《富春山居圖》,此后經(jīng)歷三年的錘煉,這幅長約6余米的傳世巨作終于完成,而黃公望也如釋重負,他終于在有生之年完成了自己的心愿。不過這幅堪稱物華天寶的畫作,也從此迎來了長達600多年坎坷而離奇的經(jīng)歷。多災多難
首先是在明朝成化年間,一位姓沈的書畫家
,千辛萬苦才收藏了這幅畫,不過好景不長,沒多久這幅畫就被人偷走,從此下落不明,在很長一段時間里都沒有這幅畫的蹤跡。到了明隆慶年間
,這幅畫才出現(xiàn)在一位書畫家的手中,此后這幅畫又輾轉被幾位書畫大家收藏,最后被宜興的一位名叫吳正志的收藏家視為傳家寶來收藏。到了清朝順治年間
,這幅畫就傳給了他的孫子吳洪裕,沒想到的是,吳洪裕是一個畫癡,他一生鐘愛此畫,甚至在臨死前還立下遺囑,要求要焚燒此畫來為自己陪葬。公元1650年,吳洪裕去世之后
,家里人尊重遺囑,在燒完紙錢之后,就把這幅巨作投入到火盆之中,由于之前焚燒過紙錢因此火盆中的火勢很大,所以當畫被投入火盆的時候,立刻就開始燃燒。就在此時
,吳洪裕的侄子從人群里沖了進去,不顧生命危險一邊從火盆里搶奪這幅畫此后世人無不稱贊吳洪裕的侄子,如果不是他
在經(jīng)歷了焚畫殉葬之后,這幅畫被一分為二
,前半段被命名“剩山圖”。而后半段因為損壞比較嚴重,就被命名為“無用師卷”。此后
,前后兩段分別被不同的人收藏,其中后半段被乾隆收入宮中,而前半段則流傳到了浙江一位名叫沙孟海的收藏家的手中。再聚首
因為歷史原因,收藏于皇宮之中的后半段輾轉到了臺灣
,被臺北故宮博物館收藏,而前半段則被浙江博物館收藏。2011年,在兩岸博物館的共同努力之下
,這兩段畫作在時隔361年之后合璧展出,在場的許多工作人員,特別是一些書畫愛好者都喜極而泣,為這個偉大的時刻而感到開心。而這幅畫也終于可以向世人展現(xiàn)它的魅力,淡雅的墨色
,疏密得當?shù)纳剿畼淞?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說到這里,也許有人覺得十大傳世名畫
其實十大傳世名畫并沒有權威的排名,畢竟都是中國歷史各個時期的頂級巔峰之作
但是在民間,許多的書畫愛好者會根據(jù)自己心目中的喜好來進行排名
而此畫的技法和意境就更不用說了
雖然兩段畫作在短暫的合璧展出之后又再一次分開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874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下一篇:
,一生救了兩次宋朝" rel="prev">
孟皇后,被逐出皇室的宋朝傳奇皇后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