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崇禎帝活到1644年的三子和二女他們的結(jié)局都是如何的呢

      眾妙之門 2023-06-23 12:04:58

      崇禎帝活到1644年的三子和二女他們的結(jié)局都是如何的呢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

      ,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崇禎皇帝的文章
      ,希望你們喜歡

      崇禎皇帝,大明朝作為大一統(tǒng)政權(quán)時的最后一位皇帝

      ,普遍人稱他是大明朝的亡國皇帝
      。1644年4月25日
      ,李自成攻破北京都城
      ,崇禎見大勢已去,為了不辱國體
      ,于景山自縊身亡
      ,壯烈殉國,年僅33歲

      臨死前的崇禎在藍色袍服上手書:“朕自登基十七年

      ,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
      ,然皆諸臣誤朕
      ,致逆賊直逼京師
      。朕死
      ,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
      ,以發(fā)覆面
      。任賊分裂朕尸,勿傷百姓一人”
      。一句“任賊分裂朕尸
      ,勿傷百姓一人”讓無數(shù)人為之動容,縱然崇禎皇帝在位時犯了多少的錯誤
      ,對百姓
      ,對這個天下,崇禎的初衷都是希望他們能好
      。臨死前寧愿自己受傷害
      ,也希望自己的百姓能夠平安,單憑這個
      ,雖不足以證明崇禎是個好皇帝
      ,但卻可證明崇禎是個好人。

      “古來亡國之君

      ,有以酒亡者
      ,以色亡者
      ,以暴虐亡者,以奢侈亡者
      ,以窮兵黷武亡者
      ,嗟我先帝,焦慮心求治
      ,旰食宵衣
      ,恭儉辛勤,萬幾無曠
      ,即古之中興令主
      ,無以過之”,崇禎生不逢時
      ,本不該是亡國之君
      ,他不好色,不殘暴
      ,不奢侈
      ,不好戰(zhàn),所有亡國之君該有的
      ,他都沒有
      ,可以說他是明朝少有的勤政,節(jié)儉之君
      ,他沒有朱棣的殘暴
      ,沒有武宗的好玩,沒有隆慶的好色
      ,沒有萬歷的怠政
      ,可明朝偏偏就毀在了他的手里,這不得不說是對于崇禎的一種不公

      當然不管后世如何評價崇禎

      ,崇禎此時作為亡國之君已是確鑿無疑的事情。而作為亡國之君
      ,崇禎子嗣自然不會有什么好的結(jié)局
      。曾經(jīng)的天潢貴胄,隨著國破家亡
      ,自然就成了過街老鼠
      ,雖不至于人人喊打,但東躲西藏總是避免不了的

      據(jù)史所載

      ,崇禎帝一生一共生有七子六女。其中七子中
      ,懷隱王朱慈烜
      、悼懷王朱慈燦
      、悼靈王朱慈煥、悼良王皆早夭
      。六女中
      ,除長平公主、昭仁公主外
      ,其余四子皆早夭
      。那么崇禎帝活到1644年的三子和二女他們的結(jié)局都是如何的呢?

      獻愍太子朱慈烺

      朱慈烺是崇禎的嫡長子,母為莊烈愍皇后周氏

      ,崇禎三年封為皇太子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

      ,本來李邦華
      、史可法及姜曰廣希望朱慈烺到朱純臣家暫避之后去南京稱帝,可是史可法等還沒找到朱慈烺
      ,他就被李自成先找到
      ,如此該機會落空。

      被李自成找到的朱慈烺并未受到慘害

      ,被李自成迫為優(yōu)待
      。李自成先是接受朱慈烺“不可驚我祖宗陵寢”、“速以禮葬我父皇母后”及“不可殺戮我百姓”的建議
      ,相繼下令保護明朝皇帝的陵寢
      、禮葬崇禎周皇后。而后朱慈烺被李自成封為宋王

      李自成兵敗山海關(guān)后

      ,吳三桂曾想奉他還京稱帝,建年號義興
      ,可朱慈烺卻在亂軍中不知所蹤,自此不知去向
      。而后民間傳出了多種關(guān)于朱慈烺的傳說
      ,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南北太子案”,“北太子者
      ,蓋云有似太子者詣周中書元振家而出
      ,為街道所奏,繼而殿中勘之
      ,言宮中事頗合
      ,以訊內(nèi)官,莫敢認者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南太子者,蓋云東宮舊奄李繼周
      、楊進朝奉南廷御札迎之
      。”
      ,當時南北皆出現(xiàn)自稱是朱慈烺的人
      ,且都有著自己的證明,一時間可謂是真假太子難辨
      ,但是不管這兩位最終皆被殺

      而除了“南北太子”外,有人還說朱慈烺死于李自成與吳三桂的亂軍之中

      。當然還有人說朱慈烺未死
      ,而是被當年東宮講讀之一李士淳帶回其老家廣東省梅州市,直至終老

      定哀王朱慈炯

      朱慈炯

      ,崇禎第三子,母莊烈愍皇后周氏
      。崇禎十六年封定王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
      ,崇禎子嗣皆被善待
      ,朱慈炯被封安定公,李自成山海關(guān)兵敗后不知所蹤

      同時需注意

      ,清康熙年間盛行的“朱三太子”并不是冒朱慈炯的名,而是冒崇禎第五子悼靈王朱慈煥的名
      。且需注意清朝所捕獲的“朱三太子”也并不是悼靈王朱慈煥
      ,因為朱慈煥五歲就病死了,《明史》載:“悼靈王慈煥
      ,莊烈帝第五子
      。生五歲而病,帝視之
      ,忽云:“九蓮菩薩言
      ,帝待外戚薄,將盡殤諸子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彼燹啊薄?/p>

      其實被清政府捕獲的“朱三太子”是四子朱慈照,史學(xué)家孟森就曾指出康熙四十七年所獲朱三太子

      ,實為崇禎第四子封為永王者
      ,清廷在朱三太子一事上,“顛倒耳目者二三百年
      ,帝王之用機心刻深長久
      ,為振古所未有”。

      永悼王朱慈照

      朱慈照

      ,崇禎第四子
      ,母恭淑端惠靜懷皇貴妃田氏,崇禎十五年三月封永王
      。1644年
      ,李自成攻入北京前夕,朱慈照藏身于嘉定侯周奎府中
      ,李自成攻入北京后
      ,周奎將其交給李自成。而后李自成命其行君臣禮
      ,朱慈照不從
      ,不久又讓他行跪拜禮,他依然不從
      ,并狠狠說道“何不殺我”
      ,李自成回答道“汝無罪,姑免”

      朱慈照是崇禎諸皇子中在1644年后記載最為詳細的一個

      。1644年李自成兵敗山海關(guān)后,大順軍退出北京
      ,朱慈照亦跟隨之
      ,在逃亡的過程中,他與大順軍失散
      ,與一位姓毛的將領(lǐng)逃到河南種了一年的地
      ,之后清軍清查“流賊”,毛將軍逃跑,朱慈照只得一個人流浪。流浪到鳳陽后
      ,他遇到了一個依然忠于故明的前明給事中王老大人
      ,然后被他收留,并改名為“王士原”(倒過來就是“原是王”)

      可好景不長

      ,王老大人死后,孤獨無依的朱慈照又過上流浪的生活。但不得不說朱慈照真的很幸運
      ,在流浪到浙江后
      ,他又遇到一個依然忠于故明的姓胡的老臣,胡姓老臣不但收留了他
      ,還將自己的女兒許配給他
      。此后在這里,他以教書為生
      ,并與胡氏幸福的度過了幾十年的生活
      ,在此期間他隱姓埋名,對自己曾經(jīng)的身份閉口不談
      ,如此也并未被清政府發(fā)現(xiàn)

      但是他始終心念明朝,雖不敢明言

      ,但還是依然遵循著明朝皇室的一絲傳統(tǒng)
      ,比如在取名上,他就嚴格遵循著朱元璋所定下的祖制
      ,他為每個兒子取名時都以“和”字排輩
      ,且最后一字都為帶有土部的怪字。而這些有別于常人的舉動
      ,最終引起了周邊有心之人的懷疑
      ,最后加上念一和尚在浙東起義時是打著他的旗號,如此清政府最終發(fā)現(xiàn)了這位前明的皇子

      《清實錄卷》載:“丁未

      。先是奉差查審大嵐山賊吏部侍郎穆丹押解賊犯朱三、即王士元等父子六人至京
      、下九卿詹事科道會審
      。至是九卿等覆奏:朱三供伊系崇禎第四子”,此時朱慈照全家被捕
      ,他的妻妾和女兒都自縊而死
      ,兒子都被清政府抓獲。之后75歲的朱慈照承認自己是前明皇子
      ,而后康熙以“朱某雖無謀反之事
      ,未嘗無謀反之心”“朱之父子不可宥?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钡睦碛蓪⑵淞柽t處死
      ,所有兒子都被判斬立決,無一幸免

      長平公主

      長平公主

      ,崇禎次女,母為莊烈愍皇后周氏,16歲被許配給都尉周顯
      。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前夕
      ,崇禎為了不讓她們受辱,遂狠下心來親手欲用劍斬殺長平公主
      ,斷其左臂
      ,長平公主因疼昏死過去,可崇禎誤認為她已死
      ,遂逃過一劫

      順治二年,長平公主上奏順治帝“九死臣妾

      ,跼蹐高天
      ,愿髡緇空王,稍申罔極”
      ,就是要求出家
      ,未獲批準,后被順治帝許配給周顯
      。順治三年
      ,長平公主因思念父母,最終抑郁成疾
      ,病逝而亡
      。死后葬于廣寧門外周氏宅旁。

      而在民間傳說中

      ,長平公主被砍殺僥幸留的一命后
      ,于明亡后出家為尼,并學(xué)得一身極其高超的武藝
      ,成為獨臂神尼
      ,并進行反清復(fù)明的行動,而后又收了呂四娘等人為徒
      。之后如金庸小說《碧血劍》的阿九
      、《鹿鼎記》中的九難以及梁羽生小說《江湖三女俠》的獨臂神尼等就都是以長平公主為原型。

      昭仁公主

      昭仁公主

      ,生母不詳
      。1644年,李自成攻進北京前夕
      ,崇禎害怕自己的女兒受辱
      ,遂忍痛用劍于昭仁殿砍殺而死,死前年僅6歲

      總得說作為亡國之君的子嗣

      ,他們的結(jié)局都不好
      ,要嗎失蹤
      ,要嗎被殺
      ,要嗎抑郁而終,要嗎被凌遲
      ,總之是無一善終

      崇禎皇帝怎么死的

      崇禎皇帝在煤山自縊身亡。

      崇禎十六年(1643年)正月

      ,李自成部克襄陽
      、荊州、德安
      、承天等府
      ,張獻忠部陷蘄州,明將左良玉逃至安徽池州
      。崇禎十七年(1644年)
      ,三月一日,大同失陷
      ,北京危急
      ,初四日,崇禎帝任吳三桂為平西伯
      ,飛檄三桂入衛(wèi)京師
      ,起用吳襄提督京營。

      六日

      ,李自成陷宣府
      ,太監(jiān)杜勛投降,十五日
      ,大學(xué)士李建泰投降
      ,李自成部開始包圍北京,明王朝面臨滅頂之災(zāi)
      。太監(jiān)曹化淳說:“忠賢若在
      ,時事必不至此?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明軍在與農(nóng)民起義軍和清軍的兩線戰(zhàn)斗中
      ,屢戰(zhàn)屢敗,已完全喪失戰(zhàn)斗力

      三月十七日

      ,農(nóng)民起義軍圍攻京城。十八日晚
      ,崇禎帝與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登上煤山(也稱萬壽山
      ,今北京景山)
      ,遠望著城外和彰義門一帶的連天烽火,只是哀聲長嘆
      ,徘徊無語
      。李自成軍攻入北京。

      太監(jiān)王廉急告皇帝

      ,崇禎帝在宮中飲酒長嘆:“苦我民爾
      !”太監(jiān)張殷勸皇帝投降,被一劍刺死
      。崇禎帝命人分送太子
      、永王、定王到勛戚周奎
      、田弘遇家
      。回宮后寫下詔書
      ,命成國公朱純臣統(tǒng)領(lǐng)諸軍和輔助太子朱慈烺

      又命周皇后、袁貴妃和3個兒子入宮

      ,簡單叮囑了兒子們幾句
      ,命太監(jiān)將他們分別送往外戚家避藏。他又哭著對周皇后說:“你是國母
      ,理應(yīng)殉國
      。”周皇后也哭著說:“妾跟從你18年
      ,陛下沒有聽過妾一句話
      ,以致有今日。

      現(xiàn)在陛下命妾死

      ,妾怎么敢不死?”說完解帶自縊而亡
      。崇禎帝轉(zhuǎn)身對袁貴妃說:“你也隨皇后去吧!”袁貴妃哭著拜別,也自縊

      崇禎帝又召來15歲的長平公主

      ,流著淚說:“你為什么要降生到帝王家來啊!”說完左袖遮臉,右手拔出刀來砍中了她的左臂
      ,接著又砍傷她的右肩
      ,她昏死了過去。 同時也揮劍刺死了自己年僅六歲的么女—昭仁公主

      崇禎帝又砍死了妃嬪數(shù)人

      ,并命令左右去催懿安張皇后自盡。懿安張皇后隔簾對朱由檢拜了幾拜
      ,自縊身亡
      。十九日凌晨
      ,李自成起義軍從彰義門殺入北京城。

      然后崇禎帝手執(zhí)三眼槍與數(shù)十名太監(jiān)騎馬出東華門

      ,被亂箭所阻
      ,再跑到齊化門(朝陽門),成國公朱純臣閉門不納
      ,后轉(zhuǎn)向安定門
      ,此地守軍已經(jīng)星散,大門深鎖
      ,太監(jiān)以利斧亦無法劈開。三月十九日拂曉
      ,大火四起
      ,重返皇宮,城外已經(jīng)是火光映天

      此時天色將明

      ,崇禎帝在前殿鳴鐘召集百官,卻無一人前來
      ,崇禎帝說:“諸臣誤朕也
      ,國君死社稷,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
      ,一旦棄之
      ,皆為奸臣所誤,以至于此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弊詈笤诰吧酵岵睒渖献钥O身亡,死時光著左腳
      ,右腳穿著一只紅鞋
      。時年33歲。身邊僅有提督太監(jiān)王承恩陪同
      。?

      崇禎帝吊死前于藍色袍服上大書:“朕自登基十七年

      ,雖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
      ,然皆諸臣誤朕
      ,致逆賊直逼京師。朕死
      ,無面目見祖宗于地下
      ,自去冠冕,以發(fā)覆面
      。任賊分裂朕尸
      ,勿傷百姓一人
      。”

      擴展資料:

      軼事典故:

      好學(xué)不倦:

      崇禎帝還是一個好學(xué)不倦的皇帝

      ,博覽群書
      ,舉凡《四書》《五經(jīng)》《資治通鑒》《通鑒綱目》《大學(xué)衍義》《貞觀政要》《皇祖明訓(xùn)》《帝鑒圖說》等典籍幾乎朝夕不離手。

      他還命令武英殿中書

      ,畫歷代明君賢臣圖
      ,寫《正心誠意箴》,制成屏風(fēng)
      ,分別安放在文華殿
      、武英殿,以便隨時激勵自己

      年號起名:

      天啟七年(1627年)八月二十四日

      ,即明熹宗朱由校駕崩后十余日,朱由檢在皇極殿即皇帝位
      ,改年號為崇禎
      。在選擇年號問題上,朱由檢頗有斟酌

      當時閣臣提供四個年號供他選擇

      ,一為“乾圣”,朱由檢說“乾為天
      ,圣則安敢當”
      ;二為“興福”
      ,朱由檢說“中興甚好
      ,亦不敢當”;三為“咸嘉”
      ,朱由檢認為“咸旁為戈
      ,今方欲息干戈,勿用”
      ,于是選擇崇禎為年號
      。?

      僧尼相配:

      崇禎十一年(1638年)冬天清軍內(nèi)犯,兵部主事沈迅提出了一個荒唐的建議

      ,請求崇禎帝以天下僧人配尼姑
      ,編入里甲,三丁抽一
      ,可得兵數(shù)十萬
      。崇禎帝居然認為沈迅的建議十分有理,其言可行
      ,立即將沈迅改任兵科給事中

      占卜迷夢:

      一夜崇禎皇帝夢見人寫個"有"字

      ,便叫宦官悄悄去拆字以占吉兇。那太監(jiān)剛說拆個"有"字問軍國大事
      ,先生就說:“不好!‘有'字是大明江山已去了一半

      參考資料:百度百科----朱由檢

      死后被清算的張居正
      ,其張氏子孫們有哪樣的結(jié)局?

      01

      萬歷十年(1582年)六月二十日(公歷7月9日)

      ,大明朝太師(死前九日晉)兼太子太師
      、吏部尚書、中極殿大學(xué)士張居正病逝
      ,神宗為之輟朝
      ,贈上柱國,謚?文忠?

      張居正逝世后的第四天,御史雷士幀等七名言官彈劾潘晟

      ,神宗命潘致仕
      。潘晟是張居正生前所薦,他的下臺
      ,標志著明神宗朱翊鈞清算張居正日子的到來

      同年十二月,朱翊鈞多年的?大伴?馮保因為失去政治盟友張居正

      ,被人彈劾十二大罪狀
      ,朱翊鈞?念系皇考托負,效勞日久
      ,故從寬著降奉御
      ,發(fā)南京新房閑住。?看在多年陪伴情分上
      ,寬大處理
      ,罰出北京城,往南京養(yǎng)老賦閑
      。朱翊鈞派人查抄了馮保的家
      ,得金銀一百余萬、珠寶無數(shù)
      。朱翊鈞領(lǐng)略到抄家獲財?shù)男腋8?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從此一發(fā)而不可收。

      朱翊鈞對待?大伴?馮保的態(tài)度成為一種暗示

      ,成為扇動的蝴蝶的翅膀
      。首先是
      ,陜西御史楊四知上疏彈劾張居正十四大罪,萬歷十一年三月
      ,張居正死后9個月
      ,朱翊鈞在奏疏上批示:?居正朕虛心委任,寵待甚隆
      ,不思盡忠報國
      ,顧乃怙寵行私,殊負恩眷
      。念系皇考付托
      ,待朕沖齡,有十年輔佐之功
      ,今已歿
      ,姑貸不究,以全始終
      。?

      緊接著

      ,御史丁此呂上疏檢舉:萬歷七年己卯科應(yīng)天鄉(xiāng)試主考高啟遇出的考試題為:?舜亦以命禹?,丁此呂認為這是高啟遇奉進張居正
      ,舜是皇上
      ,禹是張居正。

      然后是

      ,御史羊可立上疏言張居正構(gòu)陷廢遼王
      ,?已故大學(xué)士張居正隱占廢遼府第田土,乞嚴行查勘
      。?遼王名叫朱憲節(jié)
      ,飛揚跋扈,無惡不作
      ,隆慶皇帝在世時
      ,在張居正等一幫大臣的聯(lián)手下,遼王朱憲節(jié)被廢為人

      廢遼王家人心心念念為遼王翻案

      ,廢遼王次妃王氏上疏鳴冤,上疏中說了一句關(guān)鍵的吸引朱翊鈞的話:?庶人金寶萬計
      ,盡入居正府矣
      。?

      查抄罪臣獲取巨金上癮的朱翊鈞一聽這話,萬歷十二年(1584年)四月詔令查抄張居正家產(chǎn)

      。朱翊鈞在張居正在位時
      ,曾經(jīng)對張居正說過一句話:?先生功大,朕無可為酬,只是看顧先生的子孫便了
      。?

      現(xiàn)在說說張居正的?好學(xué)生?朱翊鈞是如何看顧張先生子孫的:查抄人員以刑部侍郎邱橓領(lǐng)銜

      ,邱橓未到江陵以前,荊州府
      、江陵縣親自到張宅封門
      ,張宅子女躲到空屋里,不敢出來
      。沒有食物
      ,不要緊,他們只是不敢出來
      !直到五月初五
      ,邱橓到了,打開宅門
      ,餓死的已經(jīng)十余口

      朝廷查抄人員在張府共抄出黃金2400兩,白銀10000多兩

      ,金器3700兩
      ,銀器10000兩。這些金銀已是不少
      ,張先生本來也沒有海大人清廉
      。然而還是和早先估計的相去甚遠。查抄人員嚴加拷問
      ,嚴刑逼供,要張家交出寄存在外的200萬兩金銀
      。長子張敬修受不了折磨
      ,自縊而死;三子張懋修自殺未遂
      ,僥幸保存一條性命

      張敬修臨死的血書,字字泣血:

      嗚呼

      ,天道無知
      ,似失好生之德,人心難測
      ,罔恤盡瘁之忠
      。嘆解網(wǎng)之無人,嗟縲紲之非罪
      ,雖陳百喙
      ,究莫釋夫譏讒,惟誓一死,以申鳴其冤郁

      邱侍郎

      、任撫按
      、活閻王!你也有父母妻子之念
      ,奉天命而來
      ,如得其情,則哀矜勿喜可也
      ,何忍陷人如此酷烈
      !三尺童子亦皆知而憐之,今不得已
      ,以死明心
      。嗚呼,炯矣黃爐之火
      ,黯如黑水之津
      ,朝露溘然,生平已矣
      ,寧不悲哉

      張敬修的死,震動朝廷

      ,申時行和六部大臣疏請從寬處分
      ;刑部尚書潘季馴復(fù)言?居正母逾八旬,旦暮莫必其命
      ,乞降特恩宥釋
      。?在這種情形之下,明神宗下詔特留空宅一所
      ,田十頃
      ,贍養(yǎng)居正的母親。

      最后

      ,明神宗上諭說:

      遼府廢革

      ,既奉先帝宸斷,又無應(yīng)繼之人
      ,著推舉親枝
      ,以本爵奉祀,仍準王歸葬原封
      。抱養(yǎng)子述璽準依親居住
      ,給與庶糧二百石,本折中半支
      。(本指本色
      ,折指折價
      ,言實物及代價各半支給也)王氏從厚,援徽府例贍養(yǎng)
      。張居正誣蔑親藩
      ,箝制言官,蔽塞朕聰
      ,私占廢遼田畝
      ,假以丈量遮飾,一騷一動海內(nèi)
      ,專權(quán)亂政
      ,同上負恩,謀國不忠
      ,本當斫棺戮尸
      ,念效勞有年,姑免盡法
      。伊屬張居易
      、張嗣修、張書
      、張順
      ,俱令煙瘴地面充軍。

      從此終萬歷一朝

      ,任何人不得在皇帝面前提起張居正一案
      。張居正墓木已拱,然而張氏家族的故事并沒有結(jié)束

      02

      張居正的兒子

      ,留下名字的有6人(一說8人),分別是敬修
      、嗣修
      、懋修、簡修
      、允修、靜修

      張敬修(1552.11.17~1583)

      ,字君平, 張居正長子,萬歷八年(公元1580年)進士
      。張居正死后被抄家
      ,因為審訊者嚴刑拷打,敬修留下絕命書
      ,憤慨自殺
      ,留有妻子高氏和兒子張重輝。高氏在張敬修死后自殺未成,遂毀容撫養(yǎng)孤子張重輝長大成長

      張嗣修(約1554-

      ?),張居正二子
      。萬歷五年張嗣修被欽定為一甲第二人進士及第
      。1583年被萬歷皇帝發(fā)配充軍煙瘴地面,以后情況不詳

      張懋修(1555年-1634年)

      ,字維時,號斗樞,張居正三子
      。萬歷八年(1580年)庚辰科以關(guān)節(jié)獲中狀元
      。張居正案發(fā),張懋修投井自殺未遂
      ,又絕食又不死
      。被發(fā)配邊疆,戍煙瘴地而死
      。崇禎十三年
      ,下詔恢復(fù)張懋修官職。張居正全集四十六卷的搜集
      ,大半是懋修底功績
      。書牘凡例題后云:?留此一段一精一誠在天壤間,古人所謂知我罪我
      ,先公意在是乎
      。史家所稱為功為過,小于輩何敢避焉
      。?

      張簡修(約1560-

      ?), 張居正四子
      ,武職出身
      ,加恩授南鎮(zhèn)撫司僉書管事,后任錦衣衛(wèi)指揮
      。1579年娶三邊總督
      、尚書王之誥女,1580年生子張重潤
      。1583年
      ,被萬歷皇帝褫奪?錦衣衛(wèi)指揮?職位,父子淪落為百姓
      ,再后情況不詳

      張居正五子

      ,蔭尚寶司司丞。張居正身死之后
      ,遭抄家逃難
      。思宗崇禎三年,禮部侍郎羅喻義等
      ,為居正訟冤
      ,交給部議以后,這才給還世蔭和誥命
      。后張獻忠的部下
      ,打到了江陵,要張允修出來做官
      ,允修自殺死(《康熙荊州府志》言不食死
      ,允修孫同奎言自焚死)。

      明嘉宗天啟二年(1622)

      ,大明朝還有22年的壽數(shù)
      ,張居正死后40年,恢復(fù)名譽
      ,復(fù)原官
      ,予祭葬,張家房產(chǎn)沒有變賣的一并發(fā)還
      。明思宗崇禎三年(1630)
      ,禮部侍郎羅喻義等,為張居正訟冤
      ,交給部議以后
      ,給還二蔭和誥命。

      明思宗崇禎十三年

      ,張敬修孫張同敞上疏再請追復(fù)爺爺張敬修禮部主事并復(fù)武蔭
      。思宗復(fù)張敬修官,并授張同敞中書舍人

      03

      生前風(fēng)光無限的張居正

      ,死后家族遭到清算。張居正的后代在歷史上大多逐漸悄無聲息
      ,張居正死后68年
      ,他的曾孫張同敞則在南明末歷史上留下自己輝煌的足跡,大放異彩

      南明(是明朝京師北京失陷后,由明朝宗室在南方相繼建立政權(quán)的合稱

      ,歷時18年

      李自成起義軍攻占北京

      ,崇禎帝朱由檢在煤山自縊。同年福王朱由崧監(jiān)國南京
      ,之后稱帝
      ,改元弘光,朱由崧被稱為弘光帝

      隨后清軍快速南下

      ,圍攻揚州,揚州城池破
      。不久南京陷落
      ,弘光帝被俘。唐王朱聿鍵在鄭芝龍等人的擁立下
      ,在福州稱帝
      ,改元隆武,朱聿鍵被稱為隆武帝

      隆武帝是南明時期最有作為的一位皇帝

      ,勵精圖治,關(guān)心百姓疾苦
      ,一洗前人弊端
      ,基本國策改以?御虜?為主,但被擁立其繼位的鄭氏集團架空
      ,處處受鄭芝龍控制

      隆武帝采取了聯(lián)寇抗清政策,黃道周發(fā)動了短暫的北伐

      ,但隨著鄭芝龍降清
      ,局勢惡化,隆武帝被俘后絕食而亡
      ,清軍迅速占領(lǐng)東南大部

      隆武帝死后,桂王朱由榔于隆武二年十月初十監(jiān)國于肇慶

      ,十月二十日清軍陷南贛
      ,朱由榔逃往梧州。十一月初五
      ,隆武帝之弟唐王朱聿鐭援引?兄終弟及?自立于廣州
      ,預(yù)定明年改元紹武。十一月十八日朱由榔稱帝
      ,以次年為永歷元年
      。雙方為爭正統(tǒng)互相攻伐,朱聿鐭僅當了40天皇帝即被清軍俘虜
      ,之后趁看守不備時自縊而死

      朱由榔在清軍進逼下逃入廣西

      ,在局勢危機的情況下與大西軍余部聯(lián)合起來。此時鄭成功在東南沿海也乘勢崛起
      ,從東西兩面打擊清軍

      然而隨著南明諸王和小朝廷內(nèi)訌以及清軍加大進攻,南明軍滇黔防線被清軍迅速擊破

      。1659年
      ,永歷帝由昆明退到永昌,后又退到騰越
      ,最后進入緬甸境內(nèi)
      。1661年(永歷十五年),緬王莽白將永歷帝執(zhí)送清軍

      1662年

      ,永歷帝與太子朱慈煊在昆明被殺,明朝正統(tǒng)至此徹底滅亡
      。南明敗落之時
      ,張居正曾孫張同敞義無反顧地選擇了以身殉國。

      朱東潤的《張居正大傳》尾聲部分這樣評價張同敞:張同敞的遠祖張關(guān)保

      ,曾經(jīng)跟隨明太祖的大纛
      ,推翻蒙元的暴政,收復(fù)漢人的江山
      ;他的曾祖張居正
      ,整頓國防,分化韃靼
      ,使明朝重新走向強盛
      。大明朝氣數(shù)已盡,只剩下弱兵敗將
      ,只余得這一點剩水殘山
      、敗兵孱將。但同敞筋骨里
      ,是的是自負的血液的
      。單憑這一點,他要參加民族的決斗

      歷史上真實的崇禎帝是什么樣子的呢?

      世人對于明朝的末代皇帝崇禎帝持以什么態(tài)度

      ,我想這很明顯就是一個?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的問題。

      崇禎帝被多數(shù)人所同情是因為崇禎帝確實立足于?救國于危難之中,救民于水火之中?的初心而大型改革

      ,只不過時代潮流不可逆轉(zhuǎn)
      ,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大軍攻破北京之后,崇禎帝沒有舉城投降
      ,反而以自縊煤山的結(jié)局為大明江山所殉葬,在世人看來
      ,這是頗具骨氣的

      反之,我們也不能說身為末代君主的崇禎帝就沒有背負罵名

      ,他是積極改革以圖梁山延續(xù)光復(fù)
      ,但所用手段未免有些急于冒進,這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利于明朝延續(xù)下去的

      (1)明實亡于萬歷

      雖然崇禎帝是明朝的最后一位皇帝(南明政權(quán)除外)

      ,我們也習(xí)慣將一個朝代的末代皇帝稱為?亡國之君?,但其實當時明朝所處的天下大局來看
      ,無論何人當政理國
      ,挽救明朝都是十分荒誕的,所以于當時來看
      ,想的應(yīng)該是如何茍延殘喘
      ,而絕非光復(fù)甚至是挽救。

      封建社會歷來朝代更替就是變數(shù)

      ,發(fā)展到崇禎皇帝這代的明朝
      ,衰落危亡也是必然的。只不過明朝最終的江山易主
      ,并不能全然歸結(jié)于崇禎帝
      ,反倒應(yīng)該向前看,尋找一下罪魁禍首

      ?明實亡于萬歷?的說法由來已久

      ,《明史》載:?論者謂明之亡,實亡于神宗。?


      萬歷皇帝在位執(zhí)政長達48年

      ,算是明朝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了
      ,在這40多年里,萬歷皇帝創(chuàng)下了?長達30年不上朝?的記錄
      ,盡管?張居正改革?出在萬歷年間
      ,但有效期也只不過10年左右。

      張居正病逝之后

      ,萬歷皇帝便整日紙醉金迷
      、沉溺奢靡,最終使得明朝的大好江山開始走向下坡路
      ,積弊日久的弊端萬歷年間積累的最為不利
      ,而后萬歷之后的幾位皇帝
      ,并沒有步步為營,反倒是一路?破罐子破摔?
      ,摔到了崇禎帝那里
      。此時大明江山即將傾覆,僅憑崇禎一人獨木難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2)天子守國門,君王死社稷

      我想崇禎帝的改革之志

      、救亡之舉足可以將這句話體現(xiàn)的淋漓盡致
      ,細數(shù)過往代代帝王,真可以?守護國門
      ,與國俱損?的皇帝又有幾個
      ,真的是尤為鮮見。

      公元1644年

      ,李自成對陣京城
      ,崇禎明知國之將亡,還仍然派人私底下送于李自成一封書信
      ,書信中寫過這樣一句話:?任賊碎裂朕尸
      ,但弗傷我百姓?。

      李自成聞后

      ,也為崇禎這位皇帝的大義所感動
      ,揮師入京之后,李自成派人將崇禎帝的尸首好生掩埋
      ,以表敬佩
      。試問臨死到頭依舊想著百姓的皇帝不值得天下人為之所同情嗎?

      崇禎皇帝自縊的前一晚,沒有交代后事
      ,而是這樣對待自己的妻女

      崇禎作為亡國之君

      ,在自殺的前一晚卻沒有交代任何后事,只是對妻女做了這樣一件事
      ,而這件事卻讓后人對他褒貶不一

      這是大明最后一位皇帝 朱由檢 自殺前留下的最后一句話,公元1644年

      ,33歲的朱由檢在煤山的一棵歪脖子樹上 上吊自縊

      很多人說,能說出這句話的皇帝一定不是個昏君。

      那么明朝是怎么亡國的呢

      ?崇禎自殺的前一晚
      ,他究竟做了什么?

      《繡春刀》中對朱由檢有這么一句評價

      ,左良玉說: “十七年憂國如病
      ,換不來天應(yīng)祖應(yīng),換不來親兵救兵
      ,白練無情
      ,送君王性命 ”。

      這句話無疑帶著濃濃的遺憾與慘烈

      ,朱由檢這短短的人生,都與整個大明朝死死掛鉤
      ,作為亡國之君
      ,他臨終前內(nèi)心一定飽受折磨。

      崇禎皇帝從上位后就一直伴隨著腥風(fēng)血雨

      他做的第一件事就至今飽受爭議
      ,那時候的朱由檢才16歲。

      16歲說到底也不過剛剛成年

      ,正好是滿身抱負
      ,但是對政事的處理尚且稚嫩的年紀, 崇禎只看到現(xiàn)象
      ,卻看不到本質(zhì)

      其中處理魏忠賢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崇禎剛坐上皇位的時候

      ,他的內(nèi)心其實是無比惶恐的
      沒有先帝教導(dǎo),沒有隨從
      ,就連一個親信都沒有

      他壓抑著內(nèi)心的惶恐,表面上卻平靜沉穩(wěn)

      ,當宮人把糕點呈上來時
      ,他問身邊的太監(jiān): “朕可以把糕點分給侍衛(wèi)嗎?”

      身邊的太監(jiān)回答: “皇上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天子

      ,臣只有唯命是從
      。”

      于是他很開心地將糕點分給了門口的侍衛(wèi)

      ,還跟他們圍坐在一起聊天
      ,這個少年正式踏上了天子之路。

      而在魏忠賢的問題上,他思考了很久

      收拾魏忠賢對崇禎來說好處太多了

      ,首先他原本就看不慣魏忠賢,如果處理了魏忠賢
      ,不僅能得民心
      ,還能給自己立威。

      在崇禎看來

      ,這簡直是百利而無一害的大好事
      ,魏忠賢在朝堂上已經(jīng)到了“翻手云、覆手雨”的地步
      ,對 社會 的蠶食已經(jīng)非常深了

      崇禎明白, 這個時候弄倒魏忠賢是件非常得民心的事

      ,于是他上位的第一件事就是先削減魏忠賢的黨羽
      ,而后清除魏忠賢與客氏的勢力。

      這些朝堂的蛀蟲被清理干凈以后

      整個朝堂的精神都為之一振
      ,百姓對這個勵精圖治的皇帝抱有了很大的希望,人人都以為朝堂已經(jīng)有了起死回生的苗頭了

      但是事實真是這樣的嗎

      要說起明朝末期,還有一個不得不提的就是東林黨派了

      東林黨是一些以文官為主的集團

      ,他們與魏忠賢是死對頭, 兩方勢力焦灼了數(shù)年的時間
      ,最后雙方呈現(xiàn)出了相互牽制的局面

      東林黨向來都是高喊“廉政奉公、振興吏治”

      ,說的是很好聽
      ,但是現(xiàn)實卻不是這樣的。

      表面上他們做的一切都是為了“朝廷”

      ,但實際上他們打著這個幌子
      做的卻是掌控朝政、拉攏官吏的事

      在整個朝堂中

      ,就連皇帝也拿他們無可奈何,所以這就是“以惡制惡”的時候
      ,魏忠賢就是牽制他們的最大的一股勢力

      兩方相互牽制

      ,所以幾十年間維持著一種微妙的平衡,先帝朱由校不處理魏忠賢
      ,也并不是他多么昏庸無能
      其中一個原因就是他明白當前的局面。

      不過崇禎不一樣

      ,他恨透了魏忠賢
      ,東林黨是不是陽奉陰違他先不管,但是魏忠賢是一定要收拾的

      帶著這樣的想法

      ,他終于朝魏忠賢下手了。

      崇禎也是個雷厲風(fēng)行的皇帝

      ,他用雷霆手段弄倒了魏忠賢
      ,一時之間人人歡呼, 百姓對這個少年天子大加贊賞
      ,朝臣也高喊“英明”

      不過意外的是,在這之后崇禎沒有想到

      ,處理了最大的蛀蟲不但沒能讓朝廷欣欣向榮,反而讓局面徹底失控了

      東林黨沒了牽制徹底放飛自我

      ,他們在朝中拉幫結(jié)派,打著為國為民的幌子假公濟私
      ,不僅聯(lián)合起來逼皇帝立儲
      ,還私自篡改史書,把對自己不利的評價全部修改

      等到崇禎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時候

      朝中已經(jīng)沒有人能跟東林黨抗衡了 ,對此崇禎身邊的太監(jiān)王承恩說了這么一句話:

      “要是忠賢還在

      ,何至于此
      。”

      對于王承恩的這句話

      ,崇禎沒有回應(yīng)
      ,最后只化為了一聲長長的嘆息。

      崇禎扳倒魏忠賢只是亡國的開始

      ,而接下來袁崇煥
      、盧象升的死,才是亡國的根本

      袁崇煥作為一個難得的軍事奇才

      ,為大明守住防線
      ,立下了汗馬功勞, 但是這樣的一位將軍
      ,最終卻死在了崇禎的猜疑下

      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死的盧象升實際上也是死在崇禎的決策失誤上。

      1637年

      ,多爾袞南侵
      ,盧象升奉命帶兵前去圍剿, 崇禎疑心太重
      ,他沒有給盧象升過多的兵權(quán)
      ,所以盧象升靠著僅能調(diào)動的2萬兵力跟金兵(后來的清兵)決一死戰(zhàn)。

      就在盧象升將多爾袞逼到死路

      ,正準備帶人去清繳的時候
      ,崇禎做了一個讓人很不解的決定: 下了一個調(diào)令,將盧象升調(diào)走了

      這個時候的大明已經(jīng)是岌岌可危了

      ,前有李自成虎視眈眈,后有金兵蠢蠢欲動
      ,大明能用的將領(lǐng)并不多
      ,崇禎多疑是多疑,但是還是想重用盧象升的

      當明軍連連敗北的時候

      ,崇禎有了議和的心思。

      有議和的心思不要緊

      ,最關(guān)鍵的是崇禎猶猶豫豫
      ,最后監(jiān)軍太監(jiān)看準了崇禎的心思, 故意等到盧象升身陷險境的時候按兵不動

      脫險的盧象升曾經(jīng)氣沖沖地找兵部尚書說理

      ,兵部尚書支支吾吾半天也沒說出個所以然, 崇禎求和心切生怕盧象升搗亂
      ,所以干脆將他調(diào)走了

      雖然崇禎這樣對待這位將軍, 但是他還是選擇了為大清鞠躬盡瘁

      盧象升帶著不足2萬兵馬與多爾袞決一死戰(zhàn)

      ,哪怕最后還剩下了20多個人,他都沒有過半句投降的話

      盧象升的最后一滴血都撒在了沙場上

      ,他的軍隊全軍覆沒,死時才39歲的年紀

      盧象升的死

      ,無疑不是大明的催命符

      盧象升死后局面算是徹底失控了,原本光兵力來說

      ,皇太極絕對不是大明的對手
      ,但是盧象升一死,皇太極有了那么些有恃無恐的意思

      皇太極對大明的態(tài)度是 “圍而不打

      ,打劫為先” ,這足以看出他對大明還是比較忌憚的
      ,但是盧象升的死讓他看清了大明的懦弱無能

      1644年3月18日 ,這一天的北京城黃沙漫天

      ,整個天空陰郁至極
      ,城墻下是烏壓壓的軍隊。

      現(xiàn)在李自成的大軍已經(jīng)將皇宮團團圍住

      ,除了無數(shù)的箭矢
      ,還有炮火的響聲,李自成派人給大明傳話
      要求“割地求和”

      李自成的意思已經(jīng)說得很明白了,封王

      、百萬兩軍銀犒賞大軍
      、不受朝廷節(jié)制,如果朝廷能答應(yīng)
      ,他不但退兵,而且還幫忙將大清打退

      李自成到底抱著什么樣的心思我們不得而知

      ,但是按當時的局面來看, 如果崇禎真的答應(yīng)了議和條件
      ,說不定真的能改變大明的結(jié)局

      那么崇禎帝到最后答應(yīng)了沒有呢?

      崇禎先是召集了大臣商議對策

      ,但是沒有一個人給他出主意
      ,氣得崇禎大罵“文臣無用”,隨后甩袖而去

      李自成在城樓外等到天黑都沒等來結(jié)果

      ,他明白大明這是不接受議和了,于是狠下心
      ,直接攻進了紫禁城

      一時間

      ,紫禁城中喊殺震天,官員太監(jiān)們跑的跑
      、散的散
      ,宮女妃子們被搶走, 內(nèi)城沒幾個時辰就被徹底占領(lǐng)了

      崇禎看著自己的江山成了這副樣子

      ,他一句話都說不出來。

      當天晚上

      ,他將 周皇后
      、袁貴妃、15歲的長平公主
      、6歲的昭仁公主叫
      到身邊
      ,他與皇后貴妃一陣痛飲后,哀聲大喊“大勢已去”

      原本崇禎想讓周皇后出宮

      ,但是周皇后說道: “妾跟隨皇上18年,皇上沒聽過妾一句話
      ,這才有今日
      。”

      周皇后走后

      ,在自己的寢宮自縊而亡
      ,隨后崇禎掏出長劍 將長平公主的手臂斬斷,又刺死了昭仁公主

      隨后他又命袁貴妃自盡

      ,袁貴妃哭得肝腸寸斷,在自縊的時候繩帶斷裂
      ,崇禎又狠心讓人將她刺死

      這一切做完以后,崇禎跟自己的貼身太監(jiān)王承恩登上了煤山

      19日清晨

      ,崇禎留下了最后的遺言,最后在一棵歪脖子樹上上吊身亡

      崇禎也是個飽受爭議的皇上

      ,他作為皇帝,卻一手將大明推向了末路
      ,將自己的妻子女兒狠心殺死

      但是站在他的角度來說, 他又是無可奈何的

      ,一個朝代的覆滅不能全歸咎在一個皇帝的身上
      ,同時他賜死妻女
      ,也是為了保住皇家的尊嚴。

      他應(yīng)該是很愛百姓的

      ,只是從他登上皇位開始
      ,沒有人教過他怎么做一個好皇帝,舉目無親的朱由檢全靠著那點美好的心愿
      ,想要救活大明

      明朝是最后一個漢人王朝 ,雖然崇禎的所作所為讓人憤恨

      ,但是他有自縊的勇氣
      ,比起曾經(jīng)的宋朝、唐朝已經(jīng)有尊嚴太多了

      了解了這段 歷史 之后

      ,你對崇禎帝是怎么看的呢?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899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最后為何自盡而死" rel="prev"> 執(zhí)掌帝國3年的庾文君
      ,最后為何自盡而···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之后,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但是在古時候的紙是非常貴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
      ,明之嚴嵩,清之和珅”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秦朝的滅亡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