遷都之禍,讓金朝跌入無底深淵
公元1213年,衛(wèi)紹王完顏永濟被殺后
完顏珣上臺之時
完顏珣的皇帝位子還沒坐熱,蒙古大軍就分三路進攻金朝河北之地
,猶如摧枯拉朽一般,短時間內(nèi)就攻占了河北大部分郡縣,只剩下中都、真定、大名等地還在金人手中。完顏珣懾于蒙古軍鋒之利,急忙遣使攜帶重禮向蒙古軍求和,成吉思汗出于戰(zhàn)略考慮,暫時答應(yīng)了金朝的求和之請經(jīng)歷了蒙古大軍壓境,完顏珣的內(nèi)心受到了極大震懾
,畢竟中都離蒙古人近,很容易遭受攻擊。在大臣完顏弼﹑耿瑞義等人的建議下,完顏珣做出了遷都汴京(今開封)的決定。很多大臣不同意,太學(xué)生趙昉等400多人集體上書,痛陳遷都之弊。無奈完顏珣去意已定,以“中都缺糧﹐不能應(yīng)變”為由,于1214年五月下達了遷都詔令,金朝都城由中都遷往汴京。完顏珣的遷都之舉
,大大動搖了人心,動搖了金朝的統(tǒng)治基礎(chǔ),因為中都的地理位置極其重要。中都就是今天的北京,向北連接?xùn)|北平原、蒙古高原,向南俯瞰河北之地,是抵御北方草原民族入侵的前沿陣地,是控制中原大地的重要支點,明成祖朱棣提出的“天子守國門”,大致就是這個意思。完顏珣卻一點沒有“守國門”的意思,只想離蒙古人遠一點,自己更安全一點。看到皇帝畏敵如虎,金朝的投降派將領(lǐng)和受金朝壓迫的契丹
、漢人軍吏以及地方上的地主土豪們,紛紛叛金降蒙。成吉思汗得知完顏珣南逃的消息,看清了金朝的腐敗無能,再次發(fā)兵南侵,于1215年五月攻占了金朝中都蒙古軍攻打金朝中都
按常理說,金朝面對蒙古這個強大的敵人
,應(yīng)該主動與南宋、西夏和好,共同御敵才是上策。但權(quán)臣術(shù)虎高琪等人出于把控軍權(quán)的目的,力勸完顏珣發(fā)兵南侵,說什么“北邊損失南邊補”,打不過蒙古,就打南宋、打西夏,擴張土地,索要好處,彌補損失。糊涂的完顏珣竟然答應(yīng)了,于是金朝陷入了與南宋、西夏的連年苦戰(zhàn)。攻宋戰(zhàn)爭中,金軍到處遭遇頑強抵抗,進退兩難;與西夏持續(xù)打了十幾年,平均每年就有兩場大戰(zhàn),消耗巨大。如此火拼,金朝國力消耗殆盡當(dāng)然
完顏珣臨終前也知道自己犯了兩面作戰(zhàn)的大錯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977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