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古代地主標準的事情
地主是一個過去式,新中國成立之后
,地主就已經成為歷史名詞了。那么什么是地主?百科里面是這樣解釋的:地主指家庭擁有土地,其成員不參加勞動的人。封建社會里最大的地主為皇帝,擁有全國土地,其它的根據級別之類的劃分。從大地主下劃到小地主,最后劃到級別最低的農民手里。低級別的向上級定期交稅。沒土地的雇傭農工直接受地主使喚,為他們干活。上面的解釋只是交代了擁有土地的就是地主,可是沒有交代擁有多少土地才是地主,那么在中國古代,擁有多少土地才能得上地主呢?要弄清是不是地主
,就要弄清地主、富農、中農、貧農、雇農(赤貧)的劃分標準。貧下中農的劃分不是只靠財產和土地來確定的。鑒于某些人說解放前剛買了幾畝地就被劃分為地主的說法,小編表示不贊同。地主標準:有屬于自己的土地和生成工具(牛和犁)完全不種地
,把地租給別人或者雇傭長工的就是地主。富農:有屬于自己的土地和生產工具,自己也種地
,但是需要雇傭短工的富農。中農:有屬于自己的土地和生成工具,不用雇傭農民,完全靠自家人種地的中農
。貧農:有土地但是不夠種需要租別人家的地
赤貧:什么都沒有
,給人家打長工如果按照以上的標準來的話,那么僅僅擁有土地還不是地主,必須有一個條件是完全不用種地
,這就涉及到一個土地多少的問題了。那么按地主家人口來算
,地主,老婆,兩個妻妾,三個兒子,四個傭人。那么如果是地主家的話,就會有11口之家。古代一畝地200斤算能賣一倆銀子,古代一兩銀子相當與現(xiàn)在的300元。普通年份1石(10斗)的價格在1.5-2兩銀子。古代一石米為一百升,一升大米重約一斤八兩,一石即為一百八十斤。按照每人每天吃一斤米來算,11個人那么一天的11斤,一石米只能夠一個地主家吃半個月。也就是說如果地主一家需要吃飽的話,一年的糧食產品必須是4015斤,古代一畝田200斤,那么需要20畝田才能夠養(yǎng)活地主一家人十一口人。這僅僅是米飯的需要,還有其他需要,比如衣服、菜、看病、娛樂等個方面,這個估算,需要50畝的田能可以支撐地主11人的吃穿住行。所以小編估算古代地主的標準是50畝田。低于50畝那么久不算地主 了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3982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下一篇:
宋江為什么會放過張文遠原因是什么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