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清朝的怡親王的讀者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其實怡親王的爵位在后來并沒有被徹底廢除,只是被廢除了三年又被恢復(fù)了
怡親王封爵始于雍正的十三弟胤祥
,為何后來會被廢除.png" />
第一代怡親王也就是這個爵位始于雍正的十三弟胤祥
胤祥是雍正的鐵桿支持者
雍正之所以寵信胤祥,這和胤祥對他繼承皇位的大力支持密不可分
因為雍正自幼就與胤祥關(guān)系親近
胤祥在雍正朝可謂權(quán)力走向了巔峰
張廷玉雖然是當(dāng)時雍正心腹大臣
胤祥在歷史上是非常敬業(yè)勤懇的實權(quán)王爺,他實心為國
比如當(dāng)年羹堯被雍正賜死之后,川陜總督這個要職出現(xiàn)空缺
因為川陜總督涉及到邊境防守問題,權(quán)力非常大
尤其是上一任年羹堯是漢人
所以年羹堯死后川陜總督人選就被中央大臣議論紛紛,當(dāng)時滿洲貴族都建議雍正再度從滿洲貴族中選人出任川陜總督
這個岳鐘琪是地地道道的漢將,而且還是抗金英雄岳飛的21世孫
這時候也是胤祥站了出來
雍正在胤祥的鼓勵和勸說下,也決定力排眾議啟用岳鐘琪
由此可見胤祥理政期間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
可以說雍正一朝善于重用漢族士族人才,也和胤祥對善于發(fā)掘漢族人才密不可分
雍正對胤祥是十分信任,在雍正朝
雍正對胤祥的重用和信任也是古今帝王兄弟之中少有的情況
雍正和胤祥兄弟君臣之間的至誠相托和忠心以報,在歷代封建王朝中是極為少見的
,所以后世人經(jīng)常用“棠棣情深”來形容雍正和胤祥二人兄弟情誼。胤祥不僅全能,而且還知進退
,明得失,他為雍正選擇陵寢時找到了一塊福地,也就是現(xiàn)今的清泰陵,雍正一聽說是福地,就想賜給胤祥一塊地,想在死后與兄弟同墓。結(jié)果胤祥得知這個消息非但沒有高興,反而很憂慮
,還堅決推辭,最終雍正抵不過兄弟的推辭作罷,胤祥知道這個消息后高興得手舞足蹈。這就是說明胤祥非常明進退
,知得失,他知道“與常人共享樂易,共患難難。與帝王共患難易,共享樂難”的道理。即便哥哥雍正如此信任和喜愛,胤祥也始終表現(xiàn)得很低調(diào)內(nèi)斂和謙遜恭謹(jǐn),胤祥的不居功,不自傲,和歷史上居功自傲的年羹堯以及隆科多形成鮮明對比。所以年羹堯和隆科多都獲罪而死,胤祥卻成為了鐵帽子王。胤祥一生不負(fù)雍正信任,在政務(wù)上殫精竭慮
,最終把自己的身體給熬垮了,本來比雍正還小八歲的胤祥卻比雍正早死了五年。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陽歷6月18日)雍正最信任的好弟弟胤祥因為積勞成疾去世
,雍正得知消息后悲痛萬分,雍正在胤祥死后允許他不用改名為允祥,還以胤祥的名字立碑,可以說胤祥是有清一代唯一不用避諱皇帝名諱的人。胤祥死后,雍正追思弟弟的功勞,決定打破滿清以軍功立鐵帽子王的規(guī)矩
,破格給予了胤祥家族世襲罔替鐵帽子王的待遇,胤祥也由此成為滿清歷史上第九位鐵帽子王。胤祥去世后怡親王爵位一直世代傳承直到同治年間被慈禧短暫廢除
胤祥去世后
,雍正根據(jù)胤祥生前對諸子的喜愛,冊立了胤祥生前最喜愛的嫡福晉兆佳氏所生第七子弘曉繼承了怡親王爵位。在這里說一個小插曲
,弘曉其實本不應(yīng)繼承爵位,主要在于胤祥長子弘昌是側(cè)福晉瓜爾佳氏所生,非常不讓胤祥喜歡,不只胤祥不喜歡,連皇帝伯父雍正都很煩弘昌,雍正甚至直接當(dāng)著胤祥的面痛罵過弘昌為蠢材,胤祥在世時怕兒子弘昌惹禍,曾經(jīng)將他圈禁在王府中。直到胤祥去世
,雍正才將他放出來,后來弘昌在乾隆時期因為和廢太子胤礽長子弘晳交往過密,受到弘晳逆案牽扯,被乾隆褫奪封爵抑郁而死。除去弘昌不成材,胤祥嫡四子弘晈也是不成才
,按道理弘晈比弘曉年齡大,而且也是嫡福晉所生,弘晈應(yīng)該繼承胤祥爵位才對,也是因為弘晈不成材,同樣弘晈也是在乾隆年間牽扯到了弘晳逆案之中,被乾隆痛斥胤祥的兒子弘曉也確實證明了胤祥很有眼光
弘曉酷愛寫作,更善于收藏名作書籍
弘曉的文學(xué)功底非常深厚,但是因為乾隆時期的文字獄限制
,所以傳世作品極少,這也是文化史上的損失,使得我們后人無法重見二代怡親王弘曉的詩作以及他手錄的《石頭記》。除了胤祥、弘曉父子能力卓越之外
,弘曉之后的怡親王大多碌碌無為,既沒有政治上的成就,也沒有其他方面的成就,可以說就是富貴閑散王爺。直到胤祥第五世孫載垣獲得咸豐重用,載垣本來是沒資格承襲怡親王爵位
載垣在咸豐繼位后獲得咸豐的賞識和重用,成為咸豐心腹重臣
咸豐六年(1856年)英法列強為了進一步侵略中國
1858年英法聯(lián)軍在占領(lǐng)廣州后,一路打向天津,并且揚言威脅咸豐帝要進攻北京
咸豐十年(1860年)咸豐帝派遣載垣去和英法談判
載垣在拘禁英法使團39人后,他為了報復(fù)英法聯(lián)軍侵略之仇
公元1860年英法聯(lián)軍攻入北京
英法聯(lián)軍隨即占領(lǐng)北京城,攻占了匯集清政府幾代皇帝心血的皇家園林圓明園
英法聯(lián)軍為了報復(fù)載垣殺害了公使團21人,在北京燒殺劫掠50余天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以清政府付出巨大賠償結(jié)束
咸豐的懿貴妃也就是歷史上赫赫有名的慈禧太后想專權(quán)攬權(quán),以載垣為首的顧命八大臣妨礙了慈禧專權(quán)
慈禧政變成功后,載垣失勢
載垣死后
,慈禧還不解氣但是前提是絕對不能讓載垣這一支家族出任怡親王,于是慈禧找到了載垣的族弟
怡親王家族最終和滿清共存亡
載墩由于是白撿了一個王爵
晚清時期列強加緊了對華侵略
慈禧太后最開始并不認(rèn)可義和團運動
慈禧在載漪和溥靜的勸說下
八國聯(lián)軍攻入北京后
八國聯(lián)軍侵華之后
,慈禧本想廢光緒而立溥儁為帝,結(jié)果列強視載漪為仇人,要求嚴(yán)懲載漪等人,慈禧只得將載漪和溥儁父子流放,而怡親王溥靜也被褫奪爵位,由他的侄子末代怡親王毓麒承襲了怡親王爵位。毓麒承襲爵位時年僅兩歲
,根本都不懂事,隨后不久清政府滅亡,毓麒也就成為了前清遺臣。毓麒在1948年左右去世,大概48歲
,末代怡親王可謂是和滿清政府共存亡了。怡親王自胤祥起,傳承了八代共九位怡親王
,最終陪著封建腐朽行將就木的滿清政府一起走向了滅亡之路。所以說怡親王爵位只是被短暫廢除,并沒有永久被廢除
,一直是有傳承,也一直傳承到了清政府滅亡。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09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