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敦宜榮慶皇貴妃
在清朝一般妃以下是很難死后獲得謚號的
同治十一年
,17歲的大清天子同治皇帝在紫禁城舉行了聲勢浩大的婚禮,來自蒙古正藍旗蒙古狀元崇琦的女兒阿魯特氏有幸入主中宮,成為了大清國的皇后,而富察氏只是被封為慧妃。而之前在挑選皇后的時候,慈禧是站在富察氏一邊的,因為慈禧在富察氏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輕時的影子,妖嬈嫵媚,機敏而又聰慧。然而,慈安皇太后和同治皇帝竟然選擇了阿魯特氏,這讓慈禧頗為惱火雖然阿魯特氏成為了大清皇后
就在同治去世之前的十五天
,富察氏被晉封為皇貴妃,光緒繼位后又被尊封為敦宜皇貴妃。光緒二十年慈禧太后六十大壽,富察氏被尊封為敦宜榮慶皇貴妃,這是清朝歷史上唯一獲得四字封號的皇貴妃,并且還是富察氏在世的時候獲得的,這就更難得了。光緒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敦宜榮慶皇貴妃富察氏走完了她孤獨的一生,年僅46歲。只能說作為一代清朝皇妃,在物質(zhì)生活上她是富足的,在精神生活上她又是空虛的,真不知道是幸還是悲。提到慈禧,給人印象更多的是尖酸刻薄
、頑固不靈同治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簡介
1.孝哲毅皇后(1872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
阿魯特·寶音,修撰
1854年7月25日(咸豐四年七月初一)生
同治帝死后
2.淑慎皇貴妃(1859年12月24日—1904年4月13日)
富察·蘭軒
,滿洲鑲黃旗人,員外郎鳳秀女,1859年12月24日(咸豐九年十二月初一)生,在選入宮時還不足十三歲兩年多以后
1904年4月13日(光緒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富察氏逝世
,終年四十六歲,謚號為淑慎皇貴妃。她于1905年10月19日(光緒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一)入葬,成為惠陵妃園寢內(nèi)第一個墓主人。其寶頂居前排居中位置(前排唯一一座墓),地宮是石券規(guī)格。3.恭肅皇貴妃(1857年—1921年):即莊和皇貴妃
阿魯特·秀珣
,為大學(xué)士賽尚阿侍妾所生,生于1857年9月20日(咸豐七年八月初三),蒙古正藍旗人。皇貴妃阿魯特氏是同治帝皇后的姑母。孝哲毅皇后的父親崇綺為賽尚阿第三子,即皇貴妃的哥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4.敬懿皇貴妃(1856年7月2日—1932年2月3日):獻哲皇貴妃
赫舍里·君瑜,知府崇齡女
,生于1856年7月2日(咸豐六年六月初一),滿洲鑲藍旗人。她身材苗條,冰肌玉質(zhì),花容月貌,據(jù)說是四位皇貴妃中最漂亮的,而且聰明機敏,精通文墨,琴棋書畫,無所不能。盡管如此,入宮后最初僅封為瑜嬪,兩年多以后,在1874年12月23日(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晉升為瑜妃。1894年2月(光緒二十年正月)晉封為瑜貴妃,1908年11月18日(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光緒皇帝剛死四天,宣統(tǒng)皇帝就尊封她為瑜皇貴妃。1913年3月12日(農(nóng)歷二月初五),廢帝溥儀又尊封她為敬懿皇貴妃。1932年2月3日(陰歷臘月二十七)病死,終年七十七歲5.榮惠皇貴妃(1856年9月6日—1933年5月18日)
西林覺羅氏
同治簡介
中文名:同治
英文名:Tongzhi
在位帝王:愛新覺羅·載淳
所屬朝代:清朝
類別:年號
時間:公元1862年至1874年
主要事件:太平天國、洋務(wù)運動
父親:愛新覺羅·奕詝
人物年表
咸豐六年三月二十三日
,載淳在北京紫禁城儲秀宮出生。咸豐十一年七月,咸豐帝去世
,年僅六歲的載淳登基同治四年四月
同治六年十二月
同治七年七月
同治九年七月,兩江總督馬新貽被刺殺
同治十一年九月,冊立皇后阿魯特氏(孝哲毅皇后)
同治十二年正月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
人物生平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順理成章
同治即位時,只有六歲
死因之爭
對于載淳的死,盡管清代宮廷史料
《桃花圣解庵日記》記載:……嘻戲游宴
《慈德外記》記載:“私家著述
《四朝佚聞》記載:“穆宗之崩
慈禧太后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為澄清歷史事實,在《清代檔案史料叢編》第七輯中編纂公布了《同治進藥簿》
。根據(jù)宮中所藏《萬 歲爺天花喜進藥用藥底簿》中御醫(yī)對載淳臨死前診斷記錄(即脈案)及處方的研究,認為從這本進藥薄的名稱,以及從載淳患病到去世的脈案、用藥處方,都可以證明載淳是因患天花沒有治好而去世的。官方檔案中關(guān)于天花的診斷
,幾乎沒有記錄當時在北京的外國醫(yī)學(xué)觀察者的`看法,根據(jù)外國醫(yī)學(xué)團體的內(nèi)部報告,載淳至少在四五年前就染上了梅毒,并且由于病情的發(fā)展而導(dǎo)致了他的死亡。幾年之后,由于沒有進行有效的治療,梅毒已經(jīng)發(fā)展到了第三階段其實
死亡結(jié)論
1979年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中醫(yī)研究院和北京醫(yī)院的有關(guān)專家教授
同治中興
慈禧任奕為議政王
、軍機大臣,管理各國事務(wù)衙門;依靠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等漢族地主武裝,勾結(jié)外國侵略勢力,實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后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捻軍、苗民、回民起義,延緩了清王朝的統(tǒng)治危機,使清王朝得到暫時穩(wěn)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務(wù)派“自強”和“求富”的方針,開辦一些新式工業(yè),訓(xùn)練海軍和陸軍以加強政權(quán)實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頑固派對洋務(wù)派進行牽制,以加強深宮集權(quán)。被清朝統(tǒng)治階級稱為“同治中興”。慈禧太后作為晚清掌權(quán)接近半個世紀的無冕女皇
,也有作為婆婆的角色,她對待同治帝的皇后百般不待見,嚴禁同治帝和阿魯特氏皇后同處,然而在眾多兒媳中,卻偏偏很喜歡同治帝的另一位慧妃
同治11年
富察氏出身滿族名門富察氏
,滿洲鑲黃旗人,員外郎鳳秀之女,家族顯赫,而且剛滿13歲,美貌艷麗。阿魯特氏出身同樣高貴
,是蒙古正藍旗人,大學(xué)士賽尚阿的孫女,戶部尚書崇綺的女兒,也是顧命大臣鄭親王端華的外孫女,是慈安太后的姑表外甥女。兩位候選皇后條件都相當
,而兩宮皇太后意見也各有不同,慈安喜歡阿魯特氏,因為阿魯特氏一方面和她沾親帶故,另一方面阿魯特氏博覽群書,且端莊清秀。
慈安不喜歡富察氏,因為盡管富察氏美貌
而慈禧完全不在意慈安的看法
既然兩宮皇太后的意見相持不下
可沒想到同治皇帝從小就和慈安母后皇太后相處親密,自然感情也更深厚
這點和慈安的心思一致
,因此引起了慈禧內(nèi)心的非常不滿,然而同治既然已經(jīng)選擇,也沒辦法再更改,因此阿魯特氏勝出,成為皇后,而富察氏落選。雖然富察氏落選
雖然慧妃只是妃位
這可惹惱了慈禧
同治帝崩逝后
此后的慧妃一直呆在深宮,一直受到慈禧的喜愛和庇護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111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