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編知道讀者都很感興趣明朝的故事
明朝末年,神州大地上涌現出了五位思想家,分別是朱之瑜、黃宗羲、顧炎武
、王夫之和方以智。他們在壯年的時候見證了明朝滅亡、滿清入關的歷史,受此影響,人生軌跡出現了重大轉折。公元1638年
,號稱“文武全才第一”的朱之瑜深感于“世道日壞、國是日非”的末日景象,再也無意仕途,他正式謝絕了崇禎帝的征召,打算終老于山林。誰知六年后天下大變,李自成攻克北京,崇禎帝上吊自盡,僅過了數月,吳三桂便引導清兵入關,竊取了天下。為了抗清朱之瑜
,號舜水,流亡在日本的思想家01朱之瑜流亡日本,反思明朝的滅亡
順治十六年(1659年)
,天下大定,眼看恢復無望,黃宗羲與顧炎武都返還故鄉(xiāng),過著隱居著書的生活;悲憤之下,方以智遁入空門,做了僧人,而王夫之則退隱林泉,不為世人所知。只有朱之瑜依然在海上漂泊,力助鄭成功、張煌言北伐。這次北伐失敗后1665年
,德川家康的孫子德川光圀聘請朱之瑜到江戶作賓師,向日本人傳授儒學。朱之瑜在日本生活的二十二年里,始終身著明朝服飾,他還希望死后尸骨能返還故土。日本人對他很尊敬,也十分同情他的遭遇,來聽講的人非常多,逐漸形成了“水戶學”。弟子安東守約曾向朱之瑜請教“明室致亂之由”及“恢復兵勢”等問題。為了說明情況,以備修史參考
與其他遺老不同,朱之瑜雖然也忠于明室
“述者,記其行事
,無有粉飾文致;略者,具其梗概,不能委曲周詳?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這是史學家實事求是的基本態(tài)度。
明朝遺老朱之瑜
02明朝滅亡時老百姓為什么袖手旁觀?
盡管封建史學家在為明朝修史時列了一長串的殉國名單
,講述都城淪亡之時有多少忠臣烈女合家自盡的悲劇,然而終究掩蓋不了一個事實——在明朝滅亡之時,大部分老百姓都抱著冷漠的態(tài)度,對這個政權并沒有太多留戀。朱之瑜作為歷史的見證人,在《中原九述略》中對這一現象也直言不諱。他寫道:“崇禎末年
,縉紳罪惡貫盈,百姓痛之入骨髓,莫不有‘時日曷喪,及汝偕亡’之心。故流賊至而內外響應李自成與張獻忠都曾遭遇潰敗
明朝腐敗由來已久
崇禎立志改革,卻不曾減輕老百姓的負擔
在這種背景下
崇禎十四年
明朝末年社會矛盾激化
03士大夫腐敗與老百姓冷漠加速了明朝滅亡
滿清的人口不過數十萬
在滿清入關時
,士大夫與百姓的心態(tài)至關重要。當時明朝已是人心盡失,故而河北二十四郡皆望風歸降,沒有一個人起來抵抗。人們既痛恨于明朝的腐敗,也不甘心于李自成的統(tǒng)治,在沒有更好選擇之下,對滿清也就采取了不抵抗的態(tài)度。因此,朱之瑜痛心地說:“總之,莫大之罪
由士大夫組成的官僚階層作為明朝的統(tǒng)治者
朱之瑜認為老百姓就如黃口孺子
,一旦斷其生計,立可餓死。然而官僚階層卻不知體恤,不僅侵奪其利,而且還千方百計地對其進行打壓,導致“既被其害,無從表白申述,而又愁苦無聊”,走投無路之下,只能加入流賊通過做亂以泄憤了。李自成想要進攻北京,便高調宣傳“均田”
、“均役”之說,百姓既有貪利之心,又欲報復明朝,故而爭相獻城,不肯抵抗,“其心既變,川決山崩”。因此,海瑞就曾說過:“天下事都被秀才官做壞了”。明朝的官僚階層不斷破壞自己的統(tǒng)治根基,完全不在乎老百姓的利益,故而老百姓便決定與之同歸于盡,最終使清朝得以坐收漁翁之利。明朝內部瓦解,讓清兵入關有可乘之機
04清朝為什么能夠取代明朝而得天下?
在反思明朝滅亡的原因之后
,朱之瑜不忘揭露清朝的殘暴,并說明清朝得天下并非順天應人之舉。魯迅在《燈下漫筆》中曾說:
“假如有一種暴力,‘將人不當人’
,不但不當人,還不及牛馬,不算什么東西;待到人們羨慕牛馬明末的天災與戰(zhàn)亂正是“將人不當人”的日子
,明朝與闖、獻隨意搜刮與屠宰百姓,讓他們懷念起太平的日子來,寧愿做“太平犬”也不想當“亂離人”。在這種情況下,滿清入關了,他們雖然沒有兌現“均田免糧”的理想國家,但畢竟結束了戰(zhàn)亂,滿足人們要當“太平犬”的需求,所以也就被百姓勉強地接受了。朱之瑜認為在滿清的統(tǒng)治下
,人們確實過著“太平犬”的日子,統(tǒng)治者雖然換了,但磕頭跪拜的禮節(jié)不能改,而且還得加上剃發(fā)易服的要求;從遼東到江南,全國各地但凡有干涉滿洲的官司,都要聽從官府的指掌,只要敢違抗,立即全家抄沒;為了剿除南明勢力,清朝增設沿海營伍,一切費用皆由當地百姓承擔,若有一家殺死兵丁,即視為謀逆,全村皆蕩平;另有“拆房屋”、“打老鼠”等多項措施,對百姓進行殘酷的壓迫。在《中原九述略》的末尾
,朱之瑜認為清朝之所以得天下并非老百姓的選擇,更不是順天應人的歷史規(guī)律。他說:“彼之所以能據我中國者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11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
上一篇:
吳質是什么人他為什么會被追謚為丑侯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