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了解東漢末年的事情,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說起東漢末年至三國時期的諸侯割據(jù)
往往 會忽略一個真正的大勢力
,那就是漢室宗親。漢室宗親就是大漢皇室子弟
,中山靖王之后的劉備雖然也勉強(qiáng)可以算,但是亂世之初,劉備的勢力還真上不了臺面。我們大略總結(jié)一下在諸侯討董階段前后
,天下十三州的宗親所占地盤:幽州牧劉虞,前宗正
,太傅,可謂是當(dāng)世最有威望的宗室。益州牧劉焉
,前宗正,太常,都是九卿中的顯要。荊州牧劉表
,孤身如荊州,雄據(jù)十八年。兗州刺史劉岱
,揚(yáng)州刺史劉繇,這兩人是親兄弟,各據(jù)一州之地。亂象初顯之時,位居一州之首的都整整有五位大漢宗室,還不包括那些封王
,可是最終要么早早被滅,要么毫無作為,割據(jù)一方,為什么無人為大漢出頭?無人來匡扶漢室,最終輪到織席販履出身的劉備來再續(xù)漢室?大義在身,不敢動
限制這些漢室宗親的第一個原因就是大義
,不是他們不忠,反而正是因?yàn)橹倚牟挪荒軇印?/p>這話聽起來有點(diǎn)別扭
,我給大家舉個例子。公元190年,董卓權(quán)傾朝野
,獨(dú)斷朝政這個時候真正響應(yīng)的宗室就只有一位
為何其他宗室不為了大漢而出去董卓這個大魔王呢?
原因就在于“大義”
而那些所謂的“諸侯”才是“亂臣賊子”
所以這樣的不臣之為,真正的大漢宗室是不可能做的
,否則才是真正的“不義之舉”。就像起兵之前,袁紹還與冀州牧韓馥準(zhǔn)備立幽州牧劉虞為帝,卻被劉虞給拒絕了,這才是真正的大漢忠臣表現(xiàn)。而兗州牧劉岱則是個例外
,并非他不知道這樣會將自己以及自己的家族后代拖下水,而是不得不為。原因就在于“兗州”二字
首先
其次
所以
皇位人人想坐,但是皇帝只能有一個
無論是真的終于漢室也好
此時的皇帝是劉協(xié)
而真正有能力的
不愿意是因?yàn)榛实壑荒苡幸粋€
但是如果是劉表,劉焉之流的
這樣是極其不仁不義
但是如果不廢了在皇位上坐著的劉協(xié),他們起兵又有什么意義呢?
身為一州州牧
而且
所以益州牧劉焉也好
宗親是眾矢之的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因素
也正是這個原因,在討董聯(lián)盟結(jié)束之后
說到東漢末年的漢室宗親
寵善弩射
劉寵是東漢最后一位陳王,謚號陳愍王
黃巾之亂的時候
190年
,也就是諸侯討董的時候,他自號“輔漢大將軍”,擁眾十余萬。然而197年
,袁術(shù)派人刺殺了陳王劉寵和國相駱俊,自此陳國滅亡。袁術(shù)刺殺劉寵也許有其他的原因
,但是劉寵的宗室身份也應(yīng)該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之一,因?yàn)樵g(shù)袁紹兄弟早已經(jīng)跟大漢正統(tǒng)走上了不共戴天之路。不是宗室沒人
,而是大勢如此總的來說,東漢末年的大漢宗室還是能人輩出的
,他們之所以沒能力挽狂瀾,完全是大勢如此,加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私心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184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