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底誰更接近事實的真相呢?駱賓王到底是死還是逃亡了呢
?
公元705年,揚州事件落下了帷幕,剛剛復位的中宗卻陷入了進退兩難之中
。
采訪駱祥發(fā):當然中宗復位是依靠利用武則天身邊的人,宰相張柬之帶領羽林軍進去,進了宮里面去,強迫武則天退位,那么才恢復中宗帝位。所以他一登位以后,處于兩難的境地
。一方面武則天是自己的母親,總不好去徹底否定她,所以她這個面子還是要考慮
。另外一方面許多人是擁護他的,沒有這許多人擁護,他是恢復不了帝位,所以這樣的話,這方面他要照顧,所以他一登基以后,一復位以后,他就下詔徐敬業(yè)的祖父李_的墳墓,重新給他恢復。那么派郗云卿去搜求駱賓王詩文,表面他沒有宣布駱賓王平反,實際上這是一種平反
。
郗運卿穿過街巷,去尋找當年的揚州事件的參與者
。他不知道經(jīng)過武則天的鎮(zhèn)壓,他們還有多少人能夠活下來,他擔心即便他們真的幸存下來,是不是敢于開口讓他了解到揚州事件的真相?
采訪駱祥發(fā):中宗復位是公元705年,那么他被他皇后韋氏毒死是在公元710年
。所以他在位時間只有五年時間
。那么他命令郗云卿搜求駱賓王詩文也在這個過程里。推理的話,應當他復位以后,郗云卿去搜求,所以真正離開揚州兵敗這個時間,二十二
、三年吧
。
二十多年的時光流轉(zhuǎn),揚州事件的親歷者可能還活在人世,中宗對待揚州事件的態(tài)度,讓郗云卿有可能啟開歷史的塵封之門。
采訪駱祥發(fā):所以他接觸了這許多人當中,很多都是同駱賓王同時代的,在這樣的情況下,他揚州兵敗以后,許多人都是目擊者,甚至是親歷者,他得到了駱賓王逃亡的信息
。
就在這時候,駱祥發(fā)突然發(fā)現(xiàn)了郗云卿在搜訪駱賓王詩文過程中,一個意外的插曲
。他發(fā)現(xiàn),郗云卿最初也認同了官方伏誅的說法,但是后來又改變了看法。為什么會是這樣
?這中間究竟發(fā)生了什么
?駱賓王到底是不是逃亡了呢?
駱祥發(fā)在宋代藏書家陳振孫的直齋書錄解題里找到了答案
。
陳振孫在書中講到,郗云卿所輯的駱賓王文集,原來有兩個版本的序言,最早的一個版本郗云卿認為駱賓王是被官方誅殺的,后來的一個版本則說駱賓王逃跑了
。這兩個不同的序言,前一個簡短,后來的就長了,而且有詳細的敘述。
采訪駱祥發(fā):在我看來,郗云卿提出來這個觀點,他原來是那個觀點,現(xiàn)在改變了這個觀點,中間這個改變肯定會有些根據(jù)
。因為他是做這個工作的,所以他改變這個觀點應當可信
。
這樣一個意外的發(fā)現(xiàn),讓駱祥發(fā)更加肯定了自己的判斷。郗云卿否定官方伏誅的說法和當時流傳的投江水而死的傳聞,一定是他在搜訪駱賓王詩文過程中,得到了可靠的線索,從而明確提出駱賓王逃亡的觀點
。
周智陶醉于駱賓王的生死之謎
周智,作為浙江于潛一脈駱姓的外甥和女婿,他和駱祥發(fā)一樣陶醉于駱賓王的生死之謎
。周先生試著從駱賓王的為人、性格入手,他發(fā)現(xiàn)駱賓王兵敗后逃遁并非沒有可能
。
采訪周智:揚州兵敗以后,他為什么能逃得出來,就是因為他秉性是一個非常能干的人,再則他的朋友也不少
。
駱賓王出生的地點,據(jù)義烏縣志記載,是在縣東一里的駱家塘,他從小就擅長賦詩作文。七歲時的一次小露鋒芒讓其祖父和所有的人大吃一驚
采訪駱祥發(fā):傳說有一次,祖父的一個老朋友來了,他同老朋友說,我這個孫子怎么聰明,那個朋友開始以為祖父好像是對自己的孫子過分的喜愛表露出來,不太相信,所以飯吃好以后,兩個人,祖父帶這個朋友去到外面走走,駱賓王也跟去了。這個朋友走到駱家塘那個塘邊上,看到許多白鵝在那里戲水,那個朋友他說他祖父不是講他很聰明嗎,所以他想考考他,就捂著他耳朵,說你能不能夠根據(jù)前面白鵝戲水的情景寫一首詩,駱賓王舉目看了一下,很快用清脆的童音朗誦出來
。
鵝,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
紅掌撥清波
駱賓王七歲時作的詠鵝詩,傳遍了鄉(xiāng)野,他因此而被譽為江南神童
。
采訪駱祥發(fā):過了大概幾年以后,十歲左右吧,他父親在山東博昌這個地方做了縣令,他隨同母親到博昌去了。
詠鵝之后不久,駱賓王隨母親到了父親任職的山東
。在那里他接受了齊魯學風的熏陶,刻苦從師,廣交好友,從江南神童成長為齊魯?shù)牟抛印?br>采訪駱祥發(fā):舊唐書說他落魄五行,好與博徒游這個話實際是對駱賓王的一種貶低,這里面也反映了個問題,說明駱賓王交朋友他三教九流都有
。
采訪周智:一則他憑他自己的機智,同時朋友們的幫助,所以他能夠安全出逃。
一千多年前的那個夜晚,王那相叛變的一瞬,在慌亂的場景中,駱賓王和許多人一樣情急中選擇了跳水,憑借從小練出的好水性和三教九流的朋友幫助,他逃出了官方的追殺
。如果這種推測是正確的,為什么在官方的記載中卻說駱賓王被殺了呢
?從記載先后來說,舊唐書的記載顯然在郗云卿之后,為什么朝廷沒有采用郗云卿的觀點呢?
采訪駱祥發(fā):即使朝廷里面真的知道駱賓王沒有被殺,那么朝廷里面也為了政治需要,也可能說明駱賓王被殺
。因為駱賓王當時的那篇檄文是全國轟動,響應的人很多
。那么你們看,武則天她說,這個駱賓王已經(jīng)殺掉了,這樣的話,可消除政治影響。所以舊唐書說駱賓王被殺,資治通鑒里也說駱賓王被殺,這個都是按照當時的記錄整理出來的,也不一定可信
。
駱祥發(fā)的推測在孟_的本事詩中找到了依據(jù)
。孟_指出,當時民間也曾流傳駱賓王脫逃的傳說。
采訪駱祥發(fā):當時一共殺了二十五個人,二十五顆人頭大概帶到洛陽去投降報功,王那相自己說駱賓王也在里面
。根據(jù)推測,這個也有一種其他可能性
。因為當時駱賓王影響那么大,罵武則天罵得那么厲害,如果說你來投降的時候,駱賓王的人頭在里面,那這個功勞是很大。他得到的獎勵更多
。所以即使駱賓王沒有真正被殺,也可能當時王那相謊報說駱賓王已經(jīng)被殺了
。
看來,駱賓王兵敗被殺的記載很大程度上是統(tǒng)治者政治宣傳的需要,駱賓王很可能逃亡了。但是在那樣一個血雨腥風的年代,經(jīng)過武則天的殘酷鎮(zhèn)壓,一個60多歲的老人,一個名震大唐的文壇巨星,又有可能逃往何處
?終老何地呢
?
公元705年,詩人宋之問忽然在靈隱寺遇到一個口吐珠璣的老僧,那充盈在詩句間的靈性酷似駱賓王,這個風燭殘年的僧人難道就是曾經(jīng)聲震大唐的詩人駱賓王嗎?在這個千年古剎將演繹一個怎樣動人而傳奇的故事
?
初唐四杰之一駱賓王的一生簡介
駱賓王
,公元619年出生在婺州義烏(今中國浙江義烏),是唐朝著名的詩人
,他在七歲所做的《詠鵝》一直流傳至今
,千年不衰,也因為這個典故
,他從小被人稱作神童
。
駱賓王解釋圖
他出生的地方是義烏的一個小村子駱家塘,原本駱氏在當?shù)厥谴笫献?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祖父也曾是個地方官員
,父親是才華橫溢的才子,在他出生的時候
,雖然駱氏已經(jīng)大不如從前,可是嚴謹明禮的家風卻是一直沒有改變。
駱賓王的祖父和父親都是極有才華的人
,最后他的名字是取自《周易·觀· *** 》:“觀國之光
,利用賓于王”。從此之后
,他的名字就是賓王
,字觀光。意思即是希望他長大成人之后能夠有一番作為
,進入仕途
,輔佐明君,光耀門楣
,并且成為一個有品德有聲望的高官員
,最好能體察民情,幫助天下的黎明蒼生
,為天下的黎民百姓謀福
。
可是當時那個年代,社會動蕩
,武則天獨霸天下
,寵幸奸佞,殘暴不仁
,駱賓王認為她是個穢亂宮闈的罪人
,幾次上書諷刺,被打入牢獄之中兩年有余
,后來李敬業(yè)起兵時
,他作為幕僚先聲奪人,寫下了氣勢磅礴的《代李敬業(yè)傳檄天下文》
,成功的為李敬業(yè)造勢
,可是兵敗垂成,駱賓王從此消聲覓跡
,是死是活都沒有人知道
。《資治通鑒》說他與李同時被殺
,《朝野僉載》說是投江而死
,《新唐書》本傳說他“亡命不知所之”。
駱賓王的詩有哪些
駱賓王
,初唐時期著名的詩人
,與王勃、楊炯
、盧照鄰并稱為“初唐四杰”
。他是七歲能作出《詠鵝》的“神童”
,在詩詞方面極具天賦,極其擅長寫七言歌行
,七言歌行的長篇代表作《帝京篇》辭藻華麗
、形式靈活,且言辭工整
、音節(jié)和諧
、感情豐富、朗朗上口
,在當時被稱為是千古絕唱
。
駱賓王的詩
永徽年間,駱賓王犯事被降職發(fā)配西域
,在邊疆駐守的日子里
,他沒有沮喪,沒有自棄
,而是寫下一篇又一篇的邊塞詩
,來表達自己的豪情壯志。比如《送鄭少府入遼》
,用極高的格調(diào)和優(yōu)美華麗的辭藻
,將自己想要建功立業(yè)、報效國家的決心表達了出來
。
在五律詩方面
,駱賓王也極具天賦,寫下了很多名篇巨作
。比如以蟬寓己
、用蟬明情、人蟬合一的《在獄詠蟬》
,其情感細膩深邃
,對于蟬的妙處不僅僅只是在于結(jié)構(gòu)上的符合,更是在于蟬的意向上所包含的文化內(nèi)涵
,是后世膾炙人口的佳作
。
駱賓王在駢文方面的代表作《為徐敬業(yè)討武瞾榭》,是以大忠大孝為依據(jù)
,來討伐武則天自立為女皇
。寫作手法上的巧妙使得這篇文章更像是一個集結(jié)令,號召天下人用忠孝的眼光來審視武則天的行為
,來反對武則天自立為女皇
。文章氣勢磅礴,情感充沛
,字里行間更是體現(xiàn)出大家的揮灑自如
,是最能體現(xiàn)當時駢文風格的文章
,也是值得一讀的歷史名作之一。文章所表現(xiàn)出來的才能
,讓被聲討的武則天都為之欽佩折服
。
駱賓王到底活了多久
駱賓王
,我國古代唐初時期偉大的詩人
,更是個頗具有傳奇色彩和浪漫主義的奇人。字觀光
,生于公元619年
,卒年不詳。所以關于駱賓王到底活了多久一直是史學家們研究的課題
。
駱賓王像
而駱賓王之所以逝世的年份不詳
,是因為他是被戰(zhàn)亂所累,不確定是否死亡造成的
。當時李敬業(yè)起兵造反
,希望駱賓王可以寫一封討伐武則天的文章,正好駱賓王被武則天迫害而對她心生不滿
,所以很爽快的答應了下來
,這才有了《討武曌檄文》的面試。
但是在起義兵敗后
,駱賓王就下落不明
。有一種傳言是,在戰(zhàn)亂中駱賓王被殺
,當時是687年
,所以駱賓王活了69歲。但另一種說法認為駱賓王當時并沒有死
,據(jù)說駱賓王一行人跳水逃匿
,追捕他們的官兵害怕上面官員責罰,所以殺了兩個和他容貌相似的人
,駱賓王自此可以活了下來
,不過這則傳言并沒有說清楚駱賓王到底逃到何處,死于何年
,只是說他最后兒孫滿堂
,所以這個說法沒有辦法推算駱賓王到底活了多少歲。
在他的家鄉(xiāng)義烏
,他母親的旁邊有座駱賓王墓
,這是他的家鄉(xiāng)人為了紀念他而特意立的衣冠冢。而不久之后在南通城黃泥口有人也發(fā)現(xiàn)了駱賓王的墓碑
,不過經(jīng)過歲月的璀璨
,駱字只剩下最后的半個字
,不過也有可能這是當?shù)厝艘詾楸粴⒌哪莻€是真的駱賓王,所以為了他建了墳墓
,總之
,最后駱賓王的卒年成了一個謎。
駱賓王是哪朝哪里人
義烏(婺州義烏)
,位于我國浙江中部的一個縣級市
,在1300多年前,也就是公元619年
,在一個叫駱家塘的小村子里
,出了個名震天下,才華橫溢的文人志士
,這個人就是駱賓王
。
駱賓王故鄉(xiāng)
駱賓王家世淵博,在義烏也是個姓氏大族
,他的祖父還曾經(jīng)是官吏
,父親更是當?shù)剡h近聞名的才子志士,雖然他出生的時候家道中落
,可是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還是讓他從小耳濡目染
,七歲便能做出《詠鵝》這首詩,可是等到入朝為官之時
,卻是長期的懷才不遇
。22歲考試名落孫山之后,又做了權(quán)門幕僚
,可是很快就遭人排擠
,丟了官職,后來駱賓王對于武則天氣憤不已
,認為她寵幸奸佞
,殘暴不仁,十分的希望匡復李唐天下
。在李敬業(yè)起兵之時
,先聲奪人做了《討武氏檄》。
李敬業(yè)兵敗后
,駱賓王不知所蹤
,有人說他已經(jīng)兵敗被亂軍所殺,也有人說他是遁入空門
,更有傳言說他自殺身亡
,但最后,他終究沒能回到他的出生地
。而他在義烏駱家塘的族人出逃到現(xiàn)在的李唐《也稱李塘》
,從第一代遷到李唐算起
,駱賓王的后人們已經(jīng)在這里居住了1900多年,即使是后來發(fā)生戰(zhàn)亂
,他的后人依舊守著他出生的地方
,行不改名坐不改姓,向來以作為駱賓王的后人為榮自豪
。
而如今在李唐的附近
,有一座頗具規(guī)模的駱賓王園林,成為一個以紀念駱賓王為內(nèi)容的景色圣地
。
駱賓王墓在什么地方
駱賓王的墓在南通城東狼牙山山腳
,因其是浙江義烏人
,后人為了紀念他便在浙江義烏為其修建了衣冠冢
。
駱賓王墓
公元684年,徐敬業(yè)起兵反對武則天自立為女皇執(zhí)政
,駱賓王起草了《為徐敬業(yè)討武瞾榭》來號召天下人反對武則天的行為
。同年十一月,徐敬業(yè)兵變失敗
,攜駱賓王與其部下決定逃往高麗避難
。在逃往高麗的途中,到了海陵
,他們當時乘的木船因為遇到了風浪無法向東邊高麗繼續(xù)前行
,眾人不知該如何是好,都紛紛跳水逃生去了
,駱賓王便藏匿在水蕩
。前來追捕駱賓王的將士見沒有抓到徐敬業(yè)和駱賓王,害怕朝廷因他們沒有追捕到二人而降罪
,便找了兩個與徐敬業(yè)和駱賓王相似的人
,將其殺害,割下了頭顱上交至朝廷
,才得以交差
。駱賓王也因此才能活了下來,自此以后便隱姓埋名
,直至死后葬在了南通城北黃泥口
。
駱賓王的墓在明代以前都無人知曉,到了明代末期
,一個姓曹的農(nóng)民在南通城北黃泥口挖地開荒時發(fā)現(xiàn)了駱賓王的墓
。當時農(nóng)民只是將刻有駱賓王之墓的石碑帶了回去,但后來出于對鬼神之說的懼怕
,心里上承受不住
,便將石碑打碎
,扔回了原來的地方。清朝的劉名芳在編撰五山志的時候
,聽到了這個傳聞
,便到城北黃泥口去一探究竟。在傳說的地方找到了石碑的小半塊
,石碑上面的唐字是完整的
,駱字只剩下上半部分了。劉名芳遂向太守董權(quán)文稟告了此事
,并效仿前人
,將駱賓王的墓遷移到了狼牙山山腳下。
駱賓王罵武則天的故事
武則天
,名武曌
,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她的一生功過無數(shù)
,是頗具傳奇性色彩的一個偉大的女性
。之后,武則天志得意滿
,漸漸開始安于享樂
,不僅重用一些奸佞殘暴的官員,而且開始了自己享樂的日子
,身邊有著許多的男寵
。
武則天像
駱賓王就是在這個時候在武則天的統(tǒng)治時期,任長安主簿
,雖然這時候的駱賓王遭受了許多的挫折
,可是他依舊是有些恃才傲物,有著讀書人的清高
,對于武則天這樣的傳奇人物
,他更多的看到的卻是武則天如何的殘暴,如何的不安于室
。心里認為武則天“牝雞司晨
,唯家之索”,多次上書嘲諷
,后來在獄中又做了《在獄詠蟬》
,表明了自己空有抱負卻無法施展,對社會的不滿以及對匡復唐朝天下的渴望
。
光宅元年(684)
,武則天廢去剛登基的中宗李顯,另立李旦為帝,武則天正準備著自己登基做皇帝
,正在這時
,開國元勛李績的后人李敬業(yè)在揚州發(fā)兵起義,駱賓王為其做文
,名為《代李敬業(yè)討武曌檄》
,文中將武則天的所作所為罵的淋漓盡致,用詞激烈
,氣勢磅礴
,讓當時的很多人對武則天恨之入骨,對他卻是敬佩不已
。而武則天本是愛才之人
,她在科舉上提出了“殿試”,開創(chuàng)了歷史的先河
,就連后來武則天看到都可惜的認為
,這樣有才華有能力的人卻沒有盡早的發(fā)現(xiàn)攬為己用,實在是可惜
。
后來李敬業(yè)兵敗
,駱賓王不知所蹤。
誰知道駱賓王的歷史?
中文名: 駱賓王
籍貫: 婺州義烏 (今屬浙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性別: 男
國籍: 中國
出生年月: 公元640年
去世年月: 公元684年
所處時代: 唐代
職業(yè): 文學 文學家
成就: 唐代文學家
他與王勃
、楊炯、盧照鄰一起
被人們稱為“初唐四杰”
。
名言: 鵝
、鵝、鵝
,曲項向天歌
。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
。
代表作品: 自傳體長詩《疇昔篇》;《討武氏檄文》
駱賓王
,(約640~684)婺州義烏 (今屬浙江省)人
,唐代文學家
,他與王勃、楊炯
、盧照鄰一起
,被人們稱為“初唐四杰”。七歲能屬文
,尤妙于五言詩
,嘗作《帝京篇》
,當時以為絕唱。初為道王府屬
,歷武功主簿
,又調(diào)長安主簿。徐敬業(yè)起兵討伐武則天時
,駱賓王代他寫《討武檄》
。檄文羅列了武后的罪狀,寫得極感人
。當武后讀到“一抔土之未干
,六尺之孤安在”兩句時,極為震動
,責問宰相為何不早重用此人
。徐敬業(yè)兵敗后,駱賓王下落不明
,或說是被亂軍所殺
,或說是遁入了空門。有《駱賓王文集》遺世
。
駱兵敗后駱賓王的下落
,傳說紛壇,主要有以下幾種說法:
(一)被殺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杜f唐書·駱賓王傳》,《資治通鑒》卷二O三
,都持此說
。
(二)逃亡。郄(qiè)云卿《駱賓王文集序》
,《新唐書·駱賓王傳》
,都說兵敗逃亡。
(三)投水而死
。張鷟(zhuó)《朝野金載》卷一
,說“賓王后與敬業(yè)興兵揚州,大敗
,投江水而死”
。
《舊唐書》與《資治通鑒》所載,源于唐實錄
。王那相帶著25顆人頭向武則天投降
,鑒于駱賓王是這次兵變的要犯,又是討武檄文的起草者,是朝野最注目的人物
。所以即使沒有被殺
,王那相為了邀功,自然也會謊稱在傳首之列
。另外朝廷就算知道駱賓王逃亡
,為消除政治影響.也會制造輿論,說駱賓王已被殺
。所以第一種說法
,其實并不一定可信。
郄云卿是武則天死后
,受朝廷委派
,搜集駱賓王詩文,并結(jié)集作序的人
。生活年代與駱賓王同時而稍后
,他在搜集駱賓王詩文的過程中,走訪了眾多與駱有關系的人
。他稱駱賓王“兵敗逃亡”
,似必有據(jù)。至于《朝野僉載》的作者張鷟
,也是和駱賓王同時代而稍后的人
。他稱駱賓王兵敗“投江水而死”,其實恰恰可以作為兵敗逃亡的佐證
。王那相率眾嘩變
,一時船上大亂,駱賓王乘機跳水
。有人親眼目睹,消息傳出
,張鷟就說投水而死
。事實上跳水的結(jié)果未必是死,時間是晚上
,船又緊靠山邊
,只要稍懂水性,自然就能逃脫
。所以駱賓王兵敗逃亡的說法
,是可信的。
關于逃亡以后的下落
,又衍生出幾種不同的說法
。清代鄉(xiāng)賢陳熙晉在為駱賓王文集作箋注時,斷定《夕次舊吳》、《過古宋》
、《詠懷》等詩
,都是駱賓王在逃亡途次感懷而作。于是證明駱賓王逃亡時曾到過吳
、楚
、宋等地。但細察詩意
,這幾首詩應該是駱賓王起兵之前
,路過這些地方時,懷古傷今
,觸景生情
,借歷史的陳跡和客觀的景物,抒發(fā)對國事的憂傷和身世的感慨而已
。說是逃亡后所作
,并無事實依據(jù)。何況駱賓王作為這次起兵的“逆魁”
,在討武檄文中
,又把武則天罵得狗血噴頭。兵敗后在一片清洗
、追捕
、株連、殺戮聲中
,即使留在人世
,惶惶然逃遁隱匿尚恐不及,哪里還會招搖過市
,處處留詩以招禍
?所以流亡吳楚說,僅為臆測而已
。
靈隱為僧說
流傳最廣的是靈隱為僧說
,事出唐人孟索的《本事詩》。說揚州兵敗若干年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