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樂
《列子》載:
秦穆公謂伯樂曰:”子之年長矣,子姓有可使求馬者乎?“
伯樂對曰:”良馬
,可形容筋骨相也。天下之馬者,若滅若沒,若亡若失。若此者絕塵耶轍。臣之子皆下才也,可告以良馬,不可告以天下之馬也。臣有所與其擔纏薪菜者,有九方皋,此其于馬,非臣之下也。請見之。“穆公見之
,使行求馬。三月而反。報曰:”已得之矣穆公曰:”何馬也?“
對曰:”牝而黃
使人往取之,牡而驪
穆公不說
伯樂喟然太息曰:”一至于此乎?是乃其所以千萬臣而無數(shù)者也
馬至
,果天下之馬也。(1)秦穆公——春秋時秦國國君
,公元前660——前621年在位。伯樂——相傳為秦穆公時的孫陽,以善相馬著稱。(2)子姓——子孫。(3)天下之馬—世上稀有的良馬。(4)若滅若沒——恍惚迷離的樣子。指”天下之馬“的內在神氣在外表的透露,很難把握。(5)若亡若失——似有似無的樣子。這兩句意即,鑒別”天下之馬“,不在它的筋骨毛色,而要洞察本質。(6)絕塵弭—— 謂馬奔弛極快,四足落地不沾塵土,車輪過后不見轍印。絕塵,足不沾塵土的樣子。弭,消除。,通”轍“,車輪印。(7)擔纆——挑擔子,纆,本作”“,繩索譯文:
秦穆公對伯樂說:”您的年紀老啦
,您的子孫中有沒有可以派去訪求良馬的人呢?“伯樂回答:”良馬可以憑形體外貌和筋骨來鑒別,但天下稀有的駿馬
,其神氣卻在若有若無、似明似滅之間。像這樣的馬,奔馳起來足不沾塵土,車不留輪跡,極為迅速。我的子孫都是下等人才,可以教他們識別良馬。但無法教他們識別天下稀有的駿馬。有一個同我一起挑擔子拾柴草的朋友,名叫九方皋(gao),他相馬的本領不在我之下。請讓我引他來見您。“穆公召見了九方皋
,派他外出找馬。過了三個月他回來報告說:”已經(jīng)得到一匹好馬啦,在沙丘那邊穆公問:”是什么樣的馬?“
他回答:”是一匹黃色的母馬?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穆公派人去沙丘取馬
后來馬送到了
1. 九方皋相馬閱讀答案 此其于馬.已得之矣(代詞
3.把下列各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4
寓意
①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菜者。
(1)子之年長矣 子:(回答)
(3)三月而反 反
,去抓住千里馬的根本特征。請見之:要真正能夠認識一件事物,忽視次要的因素,子所使求馬者,色物牝牡尚弗能知:(通“返”返回)(4)穆公不說 說?
九方皋在相馬過程中:(果然)
2
(5)色物.說明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牝牡尚弗能知 尚.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4.你從九方皋相馬中得到什么啟示:(都不)
(6)伯樂喟然太息 喟然
(2)伯樂對曰 對:(長嘆)
(7)視其所視
5?
壞了
3:(忽略)
(8)馬至
1:(尚且 ) 弗 .召伯樂而謂之曰(代詞:(代指1
②敗矣.又何馬之能知也(助詞
有個曾經(jīng)和我一起擔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穆公見之(代詞:(嘆氣的樣子) 太息
2. 九方皋相馬閱讀答案 1.解釋下列各句中加點的詞。
(1)子之年長矣 子:(代指
(2)伯樂對曰 對:(回答)
(3)三月而反 反:(通“返”返回)
(4)穆公不說 說:(通“悅”高興)
(5)色物
(6)伯樂喟然太息 喟然:(嘆氣的樣子) 太息:(長嘆)
(7)視其所視,而遺其所不視 遺:(忽略)
(8)馬至
2.說明下列句中的“之”的用法。
1.臣之子皆下才也(的)
2.穆公見之(代詞
3.已得之矣(代詞
4.召伯樂而謂之曰(代詞,伯樂)
5.又何馬之能知也(助詞
3.把下列各句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臣有所與共擔纆薪菜者,日九方皋
有個曾經(jīng)和我一起擔柴挑菜的叫九方皋的人
②敗矣,子所使求馬者
壞了
4.你從九方皋相馬中得到什么啟示?
九方皋在相馬過程中
寓意:要真正能夠認識一件事物
3. 【閱讀下面文言文,回答下列各題九方皋相馬秦穆公謂伯樂曰:“子 (1)本題主要考查點是文言實詞的理解.為解答此類題目
4. 【閱讀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下面各題(9分,每小題3分)武安侯田 13.A 14.D 15.①皇上于是說:“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經(jīng)任命完了沒有
?我也想任命幾個官呢。”②武安侯從此更加驕縱
,他修建住宅,(其規(guī)模、豪華)在眾多的貴族府第中數(shù)第一。田地莊園都極其肥沃,他派到各郡縣去購買器物的人,在大道上絡繹不絕。16.貧與賤╱是人之所惡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惡乎成名╱君子無終食之間違仁╱造次必于是╱顛沛必于是
。 【解析】 13. 試題分析::此題考查文言實詞在文中含義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類題要靠平時對課文知識的積累
,在課外文言文閱讀當中,辨析重要詞語的含義正確與否,有時就需要結合具體的語境,根據(jù)上下文推斷出其詞義。“讓”是“辭讓”之意。考點: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和用法
。能力層級為理解B。14. 試題分析: 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虛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
。一定要回歸原文,結合句意加以理解。D.是定語后置的標志 A,動詞
能力層級為理解B
。 15. 試題分析:本題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譯句子的能力。此題要在準確把握文意的基礎上,直譯為主
,意譯為輔,理解文中某些關鍵性語句,如重點實詞、虛詞意義、判斷句、被動句、賓語前置、成分省和詞類活用等,用規(guī)范的現(xiàn)代漢語把它表達出來。此題翻譯時需要注意的關鍵詞有:(1)除;(2)滋、第、屬。考點:翻譯文中的句子。能力層級為理解B
。16. 試題分析:對于本題來說首先要閱讀全文
,了解文意,這是斷句的先決條件,如果想當然地斷下去,就容易發(fā)生錯斷。通讀全文,這篇文章屬于對話體的斷句,其次,要抓住對話體中常用“曰”這個關鍵詞。一般兩人對話
,在第一次問答時要寫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語省。遇到對話時最后
“也”用于句尾
能力層級為理解B
。 文言文譯文: 武安侯田蚡,是漢景帝皇后的同母弟弟,出生在長陵。魏其侯當了大將軍之后,正當顯赫的時候
,田蚡還是個郎官,沒有顯貴,來往于魏其侯家中,陪侍宴飲,跪拜起立像魏其侯的子孫輩一樣。等到漢景帝的晚年,田酚也顯貴起來,受到寵信,做了太中大夫。田蚡能言善辯
,口才很好,學習過《盤盂》之類的書籍,王太后認為他有才能。漢景帝去世,當天太子登位繼立,王太后攝政田蚡和他的弟弟田勝
建元元年
現(xiàn)在您剛剛發(fā)跡
太尉和丞相的尊貴地位是相等的
籍福去向魏其侯道賀
魏其侯不聽從他的話
武安侯一天天更加驕橫
于是任用武安侯田蚡擔任丞相
武安侯身材矮小,相貌丑陋
在那時候
皇上于是說:“你要任命的官吏已經(jīng)任命完了沒有
有一次
田地莊園
5. 文言文閱讀(19分)【題文】J0閱湊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題 4. 【知識點】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理解)
【答案和解析】答案: B 解析:交通:暗中勾結
詞不離句
推斷詞語含義,要結合句子本身的語言環(huán)境
5. 【知識點】 本題考查考生文言閱讀與斷句的能力
, 能力層級為 E 級(運用)。 【答案和解析】答案: A 解析:準確的標點符號為:“高宗以義方毀辱大臣,言詞不遜,左遷萊州司戶參軍。秩滿
,家于昌樂,聚徒教授。母卒【思路點撥】 斷句要依據(jù)以下步驟進行 : 第一步
6 【知識點】 本題主要考查考生分析和概括文本內容的能力
后面“母曰”的話可以佐證
。 【思路點撥】 以選擇題的形式考查,選項按原文順序,依次對內容進行分析、概括,其中一個錯誤項的錯誤設置有隱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體正確的前提下設置一些與原文時間、地點、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內容、詞語。做題時要仔細推敲
,認真比對。 7. 【知識點】 本題考查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 B 級 【答案和解析】答案:( 1 )自稱父親是穎上縣令,聽說病得很重,想兼程前往探視,但徒步行走不能前進,想不出好主意來。( 2 )從前王陵的母親用自殺來成全兒子的義節(jié)
,你能盡忠立名,正是我所希望的,即使死了也不后悔。 解析: (1) 關鍵點:“為”是,“篤”嚴重,“倍道”兼程,各得 1 分,句意得 2 分。(2) 關鍵點:“伏劍”
,用自殺;“汝能盡忠立名,吾之愿也”判斷句,“恨” 后悔;各得 1 分,句意得 2 分。 【思路點撥】 高考文言翻譯,要求直譯為主,意譯只是輔助。因此
,除非你有足夠的理由,否則一定要講究字字落實。專用名詞如地名人名官職名等照抄,省要補出,詞類活用要準確,特殊句式要調整。尤其要有得分點意識,學會抓關鍵詞
,書寫要工整,語句要通順,杜絕錯別字。 【參考譯文】 王義方,是泗州漣水(今江蘇漣水縣)的人,自幼喪父,家庭非常貧困,侍奉母親非常恭謹。他飽讀詩書,性格正直特別
。因參加明經(jīng)考試,前往京城,在路上遇到一個因徒步趕路而疲憊的人,對王義方說: “ 我的父親在很遠的地方做官,得了病而且很嚴重,想要前往探視,因徒步趕路十分疲憊不能前往。” 王義方同情他,解下自己的馬送給他
,沒有告訴自己的姓名就離開了,因此美名振動當時。不肯走訪請托權貴不久魏征去世
” 王義方一直和刑部尚書張亮友好
王義方招集地方首領,逐漸地挑選了一些學生門徒
張皎快死的時候
,把妻子兒女托付給他,希望把尸體運回家鄉(xiāng)安葬,王義方答應了他。因為張皎妻子年輕,王義方讓家奴背著靈柩,自己從馬上下來,讓張皎的妻子騎著,自己步行跟著。在原武安葬完張皎
,把他的妻子兒女送回家,在張亮的墳前祭告才離去。 顯慶元年當時中書侍郎李義府執(zhí)掌朝政,有個婦女淳于氏姿色過人
王義方認為李義府奸邪害政
現(xiàn)在陛下安撫并擁有天下
秦穆公對伯樂說:“您很大年紀了,您的后代里可有派去尋找好馬的嗎?”伯樂答道:“一般的良馬是可以從外形容貌筋骨上看出來的.天下難得的好馬上恍恍惚惚,好像有又好像沒有的.這樣的馬跑起來飛一樣的快,塵土不揚,不留足跡.我的子侄都是些才能低下的人,可以告訴他們識別一般的良馬,不能告訴他們識別天下難得好馬的方法.有關人叫九方皋,曾和我一起拿著扁擔挑繩打柴,他識別天下好馬的本事不在我之下,請您接見他.”九方皋三個月后回來說,良馬已經(jīng)找到了.秦穆公便問他:“是什么樣的馬?”九方皋回答說:“是一匹黃色的母馬(“牝而黃”).”秦穆公便派人去牽回來,牽馬人回來說:“是一匹黑色的公馬(“牡而驪”).”秦穆公很不高興,責備伯樂說:“先生推薦的人怎么這樣啊,連雌雄黑黃都不分!”伯樂嘆了一聲說:“像九方皋相馬,看到的是馬的內在素質而不是外表怎么樣.他看到了馬的主要方面,而忽略了那些次要的地方.像九方皋這樣相馬,才能真正得到寶馬良駒呀.”等馬牽來之后,秦穆公一看,果然是天下少有的良馬.由此可見,觀察事物要注重本質,而不應在乎其表面現(xiàn)象.后世便以“牝牡驪黃”來比喻事物的表面現(xiàn)象.
給秦穆公相馬的伯樂年紀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