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備面對關羽的死和張飛的死,為何態(tài)度區(qū)別那么大
我們在三國演義里面的劉備是一個非常正面的形象,他禮賢下士
,對人也是很有憐憫之心
,寬厚大度,比起白臉的曹操要好很多了
,簡直就是一位明君
。可是其實后來一直跟在他旁邊的諸葛亮也是發(fā)現了他的真實面目
。我們知道劉備當時在涿縣遇到了關羽跟張飛
,然后就順便結拜了,他們三個人之間的故事一直受到了后世的贊揚
。后來在關羽跟張飛的幫助下
,劉備也是逐漸的成為了一方的豪杰。小說里面說他們三個人的關系很好
,就連睡覺都要在一起
,形影不離,出席什么活動的話也是有著他們在旁邊的
。
后來劉備的軍隊跟孫權相結合
,一起去打曹操,因為最后取得了勝利
,所以他也是獲得了生存空間
。他還在赤壁之戰(zhàn)的時候把張飛借給孫權去打南郡,后來也是很快的讓南郡臣服了
,不得不潰逃
,張飛的能力也是在那一刻展露無遺的。后來劉備奪得了荊州的地區(qū)
,他們的實力也是一舉成為了歷史上的巔峰的
。當時張飛就是被任命為了高官,都是守護一些重鎮(zhèn)的
。所以這也是能夠看出其實劉備還是很對張飛很好的
,因為他確實實力超強,就算是在那個能人輩出的朝代也是一直受到很多人的敬仰的。

,為何態(tài)度區(qū)別那么大.png" />
后來他因為平定益州有功被好好的賞賜了
,而且還把蜀漢的一個很重要的地方交給他的
。劉備的實力不斷地增強
,所以就開始猖狂了,自立為漢中王
,所圖的很大
,張飛也是成為了右將軍。后來時機成熟的時候
,張飛也是被封為車騎將軍
,后來也是有了自己的侯位。所以說這也是能看出來
,張飛的職位是跟著劉備的地位而高升的
,所以他們之間有著直接的關系?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粗孟袷莿浯槐〉?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可是后來關羽因為大意失去荊州
,而還被孫權殺了
。當時的張飛真的非常傷心,不知道哭了多少次
。劉備也是表現得很悲傷
,說要幫關羽報仇。他就下令讓張飛帶著兵前去打荊州了
,自己則是帶著另一路軍隊
。
不過其實劉備并沒有把這個放在心上那個,其實他只是做個樣子而已
。當時反對他得大臣可是很多的
,他也知道里面的利害關系,所以不過是要拖著時間
,讓很多人都忘記這件事情
。可是張飛不是
,他非常的急性子
,想要趕緊給自己的二哥報仇,所以他就下令三天制造出軍隊的白旗白甲
,可是這顯然是不可能完成的
,他想掛孝的想法也是被打消了。當時他的部下就想著去求情,可是張飛沒有聽
,反而是鞭打了他
。當時他的老部下就想,反正完不成
,橫豎一死
,還不如把他殺了,他們就暗殺了張飛然后逃走了
。
不過這一次劉備知道了張飛的死訊以后
,就沒有那么悲傷了,而是淡淡的說了四個字
,啊
,張飛死了。諸葛亮當時就在旁邊
,他這才知道
,原來劉備根本不是真的擔心他的兄弟,平時的仁慈都是裝出來的
,他哭關羽的時候是因為傷心荊州丟了
,而不是關羽,同時他也是在張飛的面前做樣子的
。所以張飛死了以后他就不需要顧慮這些了
,可以肆無忌憚的釋放自己的感情。當時張飛質問的那一句已經忘了兄弟情誼嗎?確實是觸動了他
,讓他非常的惱火
,其實他從來都沒有把他們當成是兄弟,只不過是一直在利用他們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所以說他的報仇其實是裝給別人看的
,張飛一死他就放心了。至于兩年后他出兵了
,不過是打著報仇的名義來攻打孫權而已
,那時候他積蓄力量也是差不多了。
要知道自己兄弟死了
,沒有人能夠無動于衷的
,可是他過了兩年后才報仇也是很令人心寒的,明明并不是如此想的
,還要借著這個說法去打別人
,簡直是可惡。所以諸葛亮發(fā)現了這件事情以后也是沒有存著什么別的心思了
,因為這個君主不再是他心目中那個仁慈的君王了
。
劉備得知關羽和張飛的死訊,為何態(tài)度反差大?
這個問題非常有意思。不過我首先更正一下提問中的一點小錯誤
。劉備聽聞張飛的死訊后原文是這樣描述的:先主頓足曰:“咦
,三弟休矣”及至覽表,果報張飛兇信
。先主放聲大哭
,昏厥于地
。在三國鼎立年間
,在傳統封建時代,當時劉備貴為主公
,已經與最初義結金蘭時候的劉備不一樣了
,要不然朱元璋作為開國皇帝,不會因從小一起長大的鄉(xiāng)里百姓提及自己糗事
,而受到迫害
,當時朱元璋已經貴為皇上,已經不在是以前的同鄉(xiāng)百姓了
。同理
,劉備此時已經貴為主公,關羽更多的是作為劉備的一員猛將
。
因為關羽死了
,荊州丟了。劉備派關羽守荊州的原因
,是因為關羽是自己人
,而且智勇雙全,荊州富饒
,而且戰(zhàn)略位置非常重要
,不論曹操還是孫權都對荊州這塊要地虎視眈眈
,關羽死了
,不僅意味著劉備失去了一個二弟
,也意味荊州這一戰(zhàn)略要地讓給了自己的強敵
,在這三國鼎立的局面中
,劉備蜀國的實力又落后了一截
,所以劉備痛哭
。
當劉備聽到三弟張飛的死訊時
,表露難過的說
,咦
!三弟休矣!從兄弟情義來說劉備失去一弟,從君臣來說
,君失一臣子(猛將)
。
三國中的厚此薄彼,劉備對關、張之死為何反應不同呢?
追謚表面的意思就是某人死后追加的謚號,一般是生前立有大功
,有相當的地位或影響力之人才有可能得以追謚
;謚號有美謚,平謚和惡謚之分
,能夠得以追謚的基本上都是美謚
,或許偶爾有平謚但很少會有惡謚,所以追謚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可以視作對某人一生的蓋棺定論
,如果是在位的君王追謚某位臣子那么意義更是不同
。三國時期劉備和關羽的關系天下皆知,可是有點令人奇怪的是劉備生前曾經追謚過唯一的一位臣子
,此人卻不是關羽而是法正
,對劉備而言追謚一人是追謚,追謚兩人也是追謚
,那么劉備生前為何厚此薄彼
,僅僅追謚法正而不追謚關羽?原因有三
,我們來分析一下
。
第一,實事求是的說
,劉備軍略上的主要謀士和幕僚并不是諸葛亮
,攻取西川出自于龐統的謀略,謀取漢中出自于法正和黃權的謀劃
,特別是法正不僅在曹操拿下漢中后就進言劉備:“曹操一舉而降張魯
,定漢中,不因此勢以圖巴
、蜀
,而留夏侯淵、張郃屯守
,身遽北還
,此非其智不逮而力不足也
,必將內有憂逼故耳。今策淵
、郃才略
,不勝國之將帥,舉眾往討
,則必可克
。克之之日
,廣農積谷
,觀釁伺隙,上可以傾覆寇敵
,尊獎王室
,中可以蠶食雍、涼
,廣拓境土
,下可以固守要害,為持久之計
。此蓋天以與我,時不可失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窃跐h中之戰(zhàn)計斬曹操主帥夏侯淵為劉備最終奪取漢中立下大功
,劉備進位漢中王后
,“先主立為漢中王,以正為尚書令
、護軍將軍
。”
對劉備而言
,他和法正是真正的君臣相知
,諸葛亮的長處在于內政和后勤保障,在龐統去世后劉備軍事上離不開的助手是法正而非諸葛亮
,所以在天下未定之時法正的過早離世對劉備的打擊很大
,法正去世后“先主為之流涕者累日。謚曰翼侯
。賜子邈爵關內侯”
,以法正的功勞和他對劉備的重要性而言,劉備對法正的追謚是可以理解的
。
第二
,219年關羽發(fā)動襄樊之戰(zhàn)卻被虎視眈眈的孫權偷襲丟失了對劉備而言至關重要的荊州
,雖然說大部分責任在關羽,但是劉備自己至少也要在這幾個方面承擔責任:首先
,劉備不能完全信任關羽
,一個比較明顯的例子就是南郡太守不是關羽而是糜芳,關羽只是個名不副實的襄陽太守(襄陽在曹操之手)
,從中其實也能看出關羽雖然鎮(zhèn)守荊州
,但是關羽貌似在政務和人事任免上并沒有多大權力,至少糜芳守江陵
,傅士仁守公安這樣的安排應該是出自于劉備而非關羽之手
,荊州的丟失和這兩人不戰(zhàn)而降也有一定關系。
其次
,劉備對孫權奪取荊州的決心估計不足
,未能及時加以防備,其實在關羽提兵北上之前劉備應該要對孫權保持足夠的戒備
,當時漢中之戰(zhàn)已經結束
,襄樊之戰(zhàn)219年7月開始,10月關羽回師荊州
,這中間有幾個月的時間足夠劉備加強荊州的防備
。如前所述追謚對象往往是有功之臣,而且謚號基本上都是美謚
,如果追謚關羽的話
,一方面關羽對丟失荊州確實負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另外一方面追謚關羽也就相當于劉備承認自己在丟失荊州中有過錯
,這個和劉禪在景耀年間追謚關羽為壯繆侯的出發(fā)點是一樣的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