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表擁有的三員猛將分別是誰曹劉孫三家各得一位
下面就一起來看看小編帶來的劉表的文章。
劉表是東漢末年掌管荊州地區(qū)的大軍閥,在其掌管的荊州的日子,劉表恩威并施
,廣施仁政
,在漢末亂世
,荊州人民的日子過得還算不錯
。不過因為劉表這個人生性多疑
,且只知道固守
,并無四方之治
。并且在曹操南下的時候,因病離開了人世
,所以大家對劉表的印象不是很深刻
。不過劉表手底上卻有很多厲害的武將,其中最出名有三位
,曹操
、孫權(quán)、劉備各得一位
,今天就給大家盤點這三位猛將
。

第一位就是甘寧。甘寧字興霸
,巴郡臨江人
,也就是在劉焉的地盤。早年的時候
,甘寧在當?shù)貫榉亲鞔?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搶奪行人的財物。等到甘寧年長之時
,甘寧就停止搶劫
,而是熟讀諸子百家,并且步入仕途
,在蜀地擔任郡丞
。后來劉焉去世后,甘寧不滿劉璋的統(tǒng)治
,就離開了蜀地
,轉(zhuǎn)而投奔了劉表,但是甘寧并沒有得到劉表的重用
,只是在劉表手下黃祖手底下打工
。后來天下亂成一鍋粥,甘寧覺得劉表不是一個能干大事的人
,就轉(zhuǎn)而投奔了江東的孫權(quán)
。投奔孫權(quán)之后的甘寧就開始建功立業(yè)。赤壁之戰(zhàn)
,甘寧跟隨周瑜在烏林大破曹操
,之后又跟隨周瑜奪取夷陵
。在濡須之戰(zhàn),甘寧又率百余人夜襲曹營
,斬得數(shù)十首級而回
。在逍遙津之戰(zhàn),又是甘寧舍命保護孫權(quán)
,才讓孫權(quán)死里逃生
。事后,孫權(quán)這么評價甘寧:“孟德有張遼
,孤有甘興霸
,足相敵也”。
第二位就是文聘
。文聘字仲業(yè)
,南陽宛人,是劉表手底下的大將
,劉表派他鎮(zhèn)守荊北
,抵御北方的勢力。劉表死后
,曹操率軍南下
,文聘還想組織人手抵御曹操,但是劉表的兒子劉琮不爭氣
,直接就投降了曹操
,文聘沒有辦法,也只得跟著劉琮一同投降了曹操
。文聘投降曹操之后
,曹操仍然讓他鎮(zhèn)守荊州地區(qū)。在文聘駐守荊州的日子
,多次抵御了來自關(guān)羽
、孫權(quán)的進攻,成為曹魏集團的棟梁之才
。
最后一位就是黃忠
。黃忠字漢升,南陽郡人
。黃忠是劉表手底下的中郎將
,跟隨劉磐駐軍長沙攸縣。在劉表死后
,黃忠就追隨了劉備
。黃忠追隨劉備之后,就開始嶄露頭角,協(xié)助劉備打下益州
。隨后又在漢中之戰(zhàn)
,斬下了曹操手底下的名將夏侯淵,由此威名遠揚
。黃忠也成為劉備手底下,威震八方的大將
。
甘寧
、文聘、黃忠在劉表的手底下并沒有展現(xiàn)太多的才華
,但是他們追隨新的主公之后
,就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厚的一筆,正所謂“千里馬常有
,而伯樂不常有
。”
曹劉各分三人,孫權(quán)只得一人
,劉表手下有七大猛將最終結(jié)局如何?
首先我們得知道這7個人分別是誰
,他們分別是魏延
,霍峻,黃忠
,文聘
,蔡瑁,張允以及甘寧
,下面我們就依次來說說這七大猛將的結(jié)局
,魏延投靠劉備之后,可以說發(fā)展得一直很好
,
特別在后三國時代 ,隱隱有成為蜀國第一大將的勢頭,但是諸葛亮死后對魏延特別的不放心
,于是囑咐馬岱
,一旦魏延有謀反的跡象可就地斬殺,最后魏延也死在了馬岱的刀下
。
霍峻的結(jié)局還比較好 ,也在劉備的陣營里面擔任了很大的官,最后死于一場大病。黃忠的結(jié)局相對于他們兩個來說就顯得更加的悲壯
,黃忠投靠劉備之后不僅被劉備封為了五虎上將
,而且劉備對黃忠特別的尊重,所以在劉備征討東吳的緊急關(guān)頭
,年紀大的黃忠自高奮勇的跟隨劉備去征戰(zhàn)
,最后也死在了這場戰(zhàn)爭當中。
再看投靠曹操的三個人 ,蔡瑁和張允雖說剛開始被曹操給予了很大的官職
,但是后來在赤壁戰(zhàn)爭中,因為蔣干的疑信被曹操就地正法
,并且這也是曹操赤壁之戰(zhàn)失敗的疑一個原因所在
,畢竟唯一兩個善于水戰(zhàn)的將軍被曹操給殺了。反觀文聘的結(jié)局就很好
,不僅官當?shù)么?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而且還活到了最后。
最后來說說投靠東吳陣營的甘寧
,甘寧可以說是東吳數(shù)一數(shù)二的大將
,
并且孫權(quán)也非常的信任他,但是最后甘寧為了保護孫權(quán)撤退死在了合肥之戰(zhàn)中 ,東吳也就此損失了一員大將
。
在劉表麾下的七員猛將中,實力有和張遼持平的嗎?
天下群雄并起之后
,各方勢力為了搶奪地盤
,開始了互相攻伐。漢獻帝初平元年(190年)
,荊州刺史王叡被“江東猛虎”孫堅所殺
,荊州的最高軍政領(lǐng)導人出現(xiàn)了空缺。在董卓的推動下
,漢室宗親劉表成為了新的荊州牧
。至建安十三年(208年)病逝,劉表在亂世之中統(tǒng)領(lǐng)了荊州18年
,將這個大爭之世的“天下之腹”建設(shè)成為了當時經(jīng)濟文化發(fā)達的地區(qū)
。由于在諸侯混戰(zhàn)中,劉表始終保持中立態(tài)度
,荊州的軍事實力也讓外人不敢覬覦
。但是在繼承人的問題上
,劉表廢長立幼埋下了荊州被人吞并的根源。
傳位給小兒子劉琮后
,曹操趁機率兵南下
,劉琮竟然不做任何抵抗便投降了。反倒是害怕唇亡齒寒的孫劉兩家結(jié)成了聯(lián)盟
,共同對抗曹操
。赤壁之戰(zhàn)結(jié)束后,曹操在短時間內(nèi)失去了一統(tǒng)天下機會
,荊州的7個郡也被三家劃分
。需要說明的是,《三國演義》中所謂“荊襄九郡”的說法是不準確的
,充其量只是元明時期雜劇、小說等文學作品中臆造出的歷史地理概念
。而荊州實際上最初只有南陽郡
、南郡、江夏郡
、零陵郡
、桂陽郡、武陵郡以及長沙郡等7個郡
。荊州的地盤被三家瓜分后
,人才也同樣被瓜分了。
在《左傳》中有這樣一句話
,叫做“雖楚有材
,晉實用之”,“楚才晉用”一詞詮釋了楚地人才被外地重用的窘境
。但是人才的流失也從側(cè)面反映了荊楚大地出人才的事實
,至少當時劉表手下就有7員拿得出手的猛將。劉表在荊州的統(tǒng)治結(jié)束后
,他手底下的這7員猛將自然引起了曹劉孫三家的重視
,其中曹劉兩家各得3人,孫權(quán)只得一人卻說他足以匹敵張遼
。先來說說被劉備收編的3員猛將
,他們分別是黃忠、魏延和霍峻
。黃忠在演義中與正值盛年的關(guān)二爺大戰(zhàn)數(shù)十回合而不落下風
,其戰(zhàn)斗力可見一斑,并且后來在定軍山還斬殺了夏侯淵
,“五虎上將”的名號也讓他名留青史
。
魏延雖然不在“五虎上將”之列
,但深得劉備信任,劉備在位時一直用他鎮(zhèn)守漢中北拒曹操
。至于霍峻
,他的名氣可能并不及黃忠和魏延,但他的戰(zhàn)功也不容小覷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艟?zhèn)守葭萌城時,僅以數(shù)百之兵抵抗張魯?shù)囊蝗f多人
,并且在堅守了一年之后大破敵軍
。僅此一役就足以看出霍峻的勇猛與軍事才能,說他是猛將毫不為過
。接下來再看看曹操得到的3員猛將
,他們分別是蔡瑁、張允和文聘
。在《三國演義》中
,蔡瑁和張允是最先主張降曹的將領(lǐng),后來被曹操任命為水師正副都督
,卻因中了周瑜的反間計而被殺
。
然而在正史上,此二人成名較早且為劉表統(tǒng)治荊州立下過汗馬功勞
,與其說他倆是猛將
,倒不如說是宿將。最被曹操所器重的當數(shù)文聘了
,曹操將鎮(zhèn)守江夏的重任交給了他
,而他也多次擊退了試圖入侵的關(guān)羽和孫權(quán)。唯一被孫權(quán)所得到的猛將
,叫做甘寧
。在孫吳內(nèi)部的將領(lǐng)中,甘寧的排名是絕對靠前的
,他在孫權(quán)麾下的表現(xiàn)也稱得上是“猛將”
。甘寧先后追隨周瑜攻曹仁奪取夷陵,隨魯肅鎮(zhèn)益陽對峙關(guān)羽
,但最勇猛的一戰(zhàn)還得算建安十八年(213年)時夜襲曹營
。當時曹操率大軍攻打濡須口,飲馬長江大有踏平東吳之心
。
孫權(quán)派甘寧率三千人為前部督
,并密令他夜襲曹營。當晚甘寧就帶了一百多號人直搗曹營
,曹軍不知情況被殺得大亂
。此役過后
,孫權(quán)對甘寧贊不絕口,甚至言道:“孟德有張遼
,孤有興霸
,足相敵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痹趯O權(quán)看來
,甘寧是足以匹敵張遼的猛將,然而他的看法卻不被后世認同
。原因在于建安二十年(215年)八月的合肥之戰(zhàn)
,孫權(quán)帶了10萬人被張遼800人殺得大敗,甚至連孫權(quán)本人都差點被活捉
。經(jīng)此一役
,甘寧和張遼的差距高下立判,所以許多人覺得甘寧根本就比不上張遼
。最后
,如果以張遼為滿分的話,大家認為甘寧能打多少分呢
?
呂布!!!!111
個人資料
姓名:呂布 字 奉先
終屬 呂布
籍貫 [并州]五原郡九原 [今內(nèi)蒙古包頭]
容貌 暫無相關(guān)記載
官至 左將軍 溫侯
生卒 151 — 198(48歲)
配偶 嚴氏 曹氏 (貂蟬)
相關(guān)人物 曹操 劉備 董卓 丁原 王允 張遼 高順 陳宮
曾效力過的勢力 東漢 董卓 呂布 袁紹
簡明歷史傳記
呂布字奉先,五原郡九原人
,擅長騎射
,膂力過人,號為飛將
,聞名于并州
;刺史丁原用布為主簿。董卓入京后
,誘使呂布殺死丁原
,率其眾來投。董卓大見親侍
,令布為騎都尉
,隨侍左右。布亦父事董卓
。然董卓常因小忿而欲殺布
,布懼,在司徒王允的教唆下殺掉了董卓
。卓黨李傕等嘯聚為賊
,攻打長安,布不能拒
,逃走
,先后投靠袁術(shù)
、袁紹、張楊
,最后在張邈
、陳宮的策劃下入主兗州,與曹操展開數(shù)度激烈的爭奪戰(zhàn)
,先勝后敗
,投靠徐州的劉備,屯兵小沛
。呂布趁劉備攻袁術(shù)之機奪取了徐州
,后在曹操的調(diào)解下與備和解。袁術(shù)攻打劉備
,呂布以轅門射戟為賭注
,使袁軍退卻。袁術(shù)起兵伐呂布
,呂布大敗
。但后曹操和劉備聯(lián)軍攻打,困守下邳
。布雖驍猛
,然無謀而多猜忌,又信妻言
,不納群下之言
。曹操塹圍三月,呂布軍上下離心
,其將侯成
、宋憲、魏續(xù)縛陳宮
,將其眾降
;呂布亦就縛,與陳宮
、高順被戮于白門樓
。呂布性情輕狡反復,唯利是圖
,注定了其能稱雄一時而不能成大業(yè)的命運
。
簡明演義傳記
呂布是驍勇善戰(zhàn)的漢末諸侯,先后跟隨丁原
、董卓作戰(zhàn)
,并最終殺死了丁原和董卓。成為獨立勢力后
,呂布與曹操為敵
,和劉備
、袁術(shù)等諸侯時敵時友,最終不敵曹操和劉備的聯(lián)軍
,兵敗人亡
。呂布雖然勇猛,但是少有計策
,為人反復無常
,唯利是圖。在演義中
,呂布是天下無雙的超一流武將
,曾在虎牢關(guān)大戰(zhàn)劉備、關(guān)羽
、張飛三人聯(lián)手
,曾一人獨斗曹操軍六員大將,武藝可謂公認的演義第一
。著名的美女歌妓貂蟬上演連環(huán)計后
,成為呂布的妻室。
終其一生
,勇長智短
,反復無常,英雄氣短
,兒女情長
。
后人有詩嘆道:
洪水滔滔淹下邳,當年呂布受擒時
。
空余赤兔馬千里
,漫有方天戟一枝
。
縛虎望寬今太懦
,養(yǎng)鷹休飽昔無疑。
戀妻不納陳宮諫
,枉罵無恩大耳兒
。
呂布的歷史評價
陳壽:“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
,輕狡反復
,唯利是視。自古及今
,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三國志——呂布臧洪傳第七評》)
時人語曰:“人中有呂布
,馬中有赤兔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薄恫懿m傳》
范曄:“焉作庸牧,以希后福
。曷云負荷
?地墮身逐。術(shù)既叨貪
,布亦翻覆
。”(《后漢書——劉焉袁術(shù)呂布列傳第六十五評》)
陳宮:“君
,驍勇無敵
,善戰(zhàn)無前,然勇而少計
,暴而少仁
。恐眾叛旦夕之間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
高順:“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
,但患不見用耳
。將軍舉動,不肯詳思
,輒喜言誤
,誤不可數(shù)也”。
曹操: 布
,狼子野心
,成難久養(yǎng)。
三國風云人物之呂布(仿《百家講壇》)
呂布是三國時期的一大英雄人物
,人稱“馬中赤兔
,人中呂布”。他和他的坐騎赤兔都曾是那個風云變幻的時代人們心中的尤物
。但是呂布的命運并不太好
,他的一生在三國歷史的上空像流星一樣劃過,并沒有最終成就一番事業(yè)
。不過
,由于他的出現(xiàn),對當時的政治和軍事格局產(chǎn)生了重要的影響——制造了三國歷史發(fā)展過程中的三大變局
。
(1)京都之變
董卓進京之后
,東漢政治軍事勢力迅速分化,一派為董卓為首的涼州軍團控制的中央政治軍事集團,另一派為袁紹為首的地方反對勢力關(guān)東軍團
。而在這兩大軍團的對峙中
,集團內(nèi)部也是矛盾重重。作為中國軍政治集團
,主要表現(xiàn)在遷都長安后
,董卓的軍人政治與東漢的文人政治之間的強烈沖突。由于關(guān)東軍團的作壁上觀
,董卓更加勢無忌憚
,為所欲為。由于董卓的濫施淫威
、心狠手辣
,引起了朝廷文武的強烈不滿。于是司徒王允聯(lián)合呂布除掉了董卓
,不過隨即又被董卓的余黨驅(qū)逐
,呂布開始了他的東奔之路。
京都之變的影響是分化了以董卓為首的涼州軍團
,這為曹操的進一步瓦解關(guān)中勢力作了很好的鋪墊
。歷史的重心開始隨著他的東奔而向東移動。
(2)兗州之變
呂布首先想到的便是袁紹
、袁術(shù)兄弟
,他以為憑借他誅董卓之功,并且因此報復了董卓殺害袁家之仇
,袁氏兄弟應該對他感恩戴德
,哪知袁氏兄弟只是把他當作為其個人利益賣命的獵狗。呂布屢屢逃過了他們對他的暗算
,最后投奔了河內(nèi)張楊
。由于他與張邈建交,引起了袁紹對張邈的進一步怨恨
。
張邈與袁紹曹操都是好朋友
,曾經(jīng)因為正言責備袁紹而引起了袁紹的怨恨,袁紹示意曹操殺掉張邈
,但遭到了曹操的拒絕
。由于與呂布建交再一次觸怒了袁紹
,張邈擔心曹操終究會殺他
,于是趁曹操第二次東征徐州的時候,他聯(lián)合陳宮
、王楷
、許汜等人,引呂布入東群
,發(fā)動了反抗曹操的兗州事變
。弄得曹操只剩下了鄄城
、范、東阿三座城池
。在荀彧
、夏侯敦、程昱
、韓浩等人的堅持下
,曹操回軍除叛,把呂布趕跑
。呂布東奔徐州
。
兗州之變的影響是動搖了曹操集團的統(tǒng)治。使得曹操不得不改弦易轍
,最終定下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計策
。
(3)徐州之變
曹操兩次征討徐州,便宜了劉備
。劉備奉公孫瓚之命幫助陶謙抵抗曹操
,在陶謙死后坐領(lǐng)徐州。引起了袁術(shù)的不滿
,袁劉軍隊僵持于盱眙和懷陰
。這時呂布趁機占領(lǐng)了下邳。呂布聯(lián)合太山諸將多次擊敗了袁術(shù)的進攻
,袁術(shù)被他弄得狼狽不堪
。劉備在再一次被呂布擊敗后,跑到曹操那里求救
。這時的曹操已經(jīng)迎天子于許都
,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控制了東漢中央政權(quán)
,代表了東漢王朝
,代表了國家。而在徐州的地方勢力陳登父子
,開始向國家靠攏
,被曹操安插在廣陵,掎角呂布
。最后曹操親征
,終于除掉了呂布、陳宮
、高順等人
,呂布和他的軍團最終失敗。
徐州之變的重要影響是端掉了劉備的根據(jù)地,使得劉備不得不東奔西走
,歷史的焦點匯聚到了曹操與袁紹集團的爭斗中
。
白門樓下,漢末的弄潮兒呂布終于走完了他的一生
,在此
,不能不對這位重要人物做一個簡單總結(jié)。
漢末三國英雄輩出
,其中佼佼者莫過于后來三分天下的三雄曹劉孫
。除此之外,群雄割據(jù)時袁紹呂布兩人也是群雄中的頂尖人物
。袁紹乃是北方霸主
,天下大亂便是由他起,之后做關(guān)東諸侯的盟主
,甚至一度號令半壁江山
,后期雄據(jù)四州之地,用老話說便是兵多將廣
,其實力在群雄中當稱第一
,就是曹操在如天賜一般的官渡大捷前也遠非其對手,一度甚至還依附于袁紹
。雖然說袁紹起家有其世家背景的關(guān)系
,但是對比其他的弟弟袁術(shù)來,袁紹要好的多了
,不論他日后如何
,袁紹在群雄割據(jù)時期其地位可稱的上舉足輕重四個字。而另一位便是在本章中死去的呂布了
。
比其袁紹是以勢力稱為頂尖人物
,呂布則是以其經(jīng)歷而成頂尖人物。起初為丁原之下一主簿
,因董卓而叛丁原并殺之
,之后又因王允叛董卓并殺之。這兩次叛變并誅殺之前的主公給呂布莫大的好處
,叛丁原后董卓任命其為騎都尉
,后為中郎將,叛董卓后呂布更是成為溫候
,并假節(jié)
,與王允等人共秉朝政,實際上掌握著長安朝廷的統(tǒng)兵權(quán)
,可說的上位高權(quán)重了
。而后又突發(fā)其變,逃出京城
,連妻子都來不及帶出
,在袁術(shù)袁紹之下輾轉(zhuǎn)流離,一時受到重用一時又被追殺
,四處尋人收留
,幾與流匪無疑,對比其在董卓死后那幾十日的輝煌
,可說是從天上落到了地下
。在此人生潦倒之時,忽然得到兗州地方勢力的支持
,起兵對抗曹操
,還一度把曹操逼得險些無家可歸的境地。然而情勢又變
,被曹操擊敗
,逃至劉備處乞求收留,再趁劉備外出征戰(zhàn)時奪徐州
。在徐州和袁術(shù)又是時而聯(lián)合
,時而相互攻伐,最終兵敗
,在白門樓被殺
。其一生跌蕩起伏,用我們現(xiàn)在的話說是傳奇而有戲劇的一生
,別說他殺丁原殺董卓之事
,就說他能一下把漢末這么多風云人物曹操劉備袁紹袁術(shù)都得罪光這一點來看,就很不容易了
。(這點上不能不說他是人才?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宜麩o論到哪
,總是能成為中心人物
,引起一番風波,這點也是無人可及
,在關(guān)中他殺董卓
,朝中權(quán)力換手,并要殺涼州人
,間接引發(fā)后來的西涼軍入主長安一事
。到了關(guān)東,他在曹操背后捅一刀
,使曹操陷入人生最大的危機
,兗州勢力大為變動
。兗州之亂還間接影響張楊和臧洪之死。到了徐州又奪了劉備的立基之地
,讓劉備日后十幾年流離失所
,四處投奔,尋找一塊割據(jù)地
。假如沒有呂布
,漢末的群雄爭霸要簡單的多,不過也要遜色的多了
,對于這位改變歷史的人物
,我們將其列在袁術(shù)劉表之上,并不過分
。
上面是從歷史的角度
,而從演義角度來看,呂布也是擁有大量戲份的主角之一
。三國演義在諸葛亮出場之前
,并沒有專一的主角,劉備曹操關(guān)羽都占據(jù)了相當大的篇幅
,其中對關(guān)羽有所側(cè)重一些
,而之外就輪到了呂布,這點上就連袁紹也遠遠不及
,這不能不說是因為呂布那傳奇的人生和個人武勇名聲的關(guān)系了
。古代演義要寫的好,有幾位角色必然不可少
,這在前言一文已經(jīng)說到
,呂布便是擔當著這武勇天下第一的角色,而且因為三國演義帶有強烈的歷史因素
,而即便在三國這個時期
,呂布的傳奇色彩也不見減少,所以說將其戲份大大增加
,對其的戲劇角色大為渲染是可想而知的
,尤其是如三英戰(zhàn)呂布等虛構(gòu)的故事,在給了劉關(guān)張等人戲份的同時也給了讀者呂布武勇天下第一的概念
。在演義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