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袁紹為什么沒有迎奉漢獻帝號令諸侯原因是什么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24 23:41:58

      袁紹為什么沒有迎奉漢獻帝號令諸侯原因是什么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guān)于袁紹的文章

      ,希望你們喜歡。

      挾天子以令諸侯

      ,這是曹操被后世人無限推崇的關(guān)鍵操作
      。普遍認為
      ,曹操將漢獻帝弄到了自己的地盤,從此就讓自己立于不敗之地
      ,不管是對內(nèi)管理百姓還是對外征戰(zhàn)討伐
      ,都有了非常強大和無可爭議的正統(tǒng)性,這才成為了霸主

      而相比之下,袁紹則沒有迎奉漢獻帝號令諸侯

      ,被認為是目光短淺的戰(zhàn)略失誤。因此認為
      ,他在和曹操爭天下的過程中,失敗也就成了必然

      然而

      ,這是欲加之罪何患無辭
      。因為漢獻帝只有一個,倘若是誰不迎奉誰就會失敗的話
      ,那么劉備和孫權(quán)怎么說呢?劉備還勉強打出了衣帶詔的旗號
      ,孫權(quán)這邊則是明目張膽的占據(jù)江東,根本不服從漢獻帝的管理
      ,充其量就是名義上依然把漢獻帝當(dāng)個牌位罷了。

      可是在實際操作上

      ,曹操以漢獻帝之名開啟了赤壁之戰(zhàn),按理說劉備和孫權(quán)作為諸侯和軍閥
      ,應(yīng)該跪伏在地束手就擒
      ,但是這兩個人卻選擇了與曹操對抗
      ,最后還打贏了
      ,進而都成了霸主,那么他們也沒有提出過迎奉漢獻帝啊
      ,怎么就成功了?

      所以說

      ,是否迎奉漢獻帝在當(dāng)時并不是一個值得花費精力去思考的問題
      。相反,還是一個燙手山芋
      ,搞不好還會讓自己引火燒身
      。就拿曹操來說
      ,其實等到他迎奉漢獻帝之后,大家都認為曹操是奸臣
      ,要推翻漢朝天下
      ,于是紛紛起兵攻打曹操,旗號就是清君側(cè)
      。而曹操則百口莫辯,因為他的確沒有把權(quán)力交給漢獻帝

      當(dāng)然,他也根本不可能這樣做

      。所以,曹操只能是疲于應(yīng)付
      。還好
      ,官渡之戰(zhàn)打贏了
      ,要不然迎奉漢獻帝就會成了曹操敗亡的證據(jù)

      另一方面,袁紹當(dāng)時的戰(zhàn)略重點是河北

      ,也就是幽州
      、青州和并州。當(dāng)時漢獻帝落難時
      ,袁紹正在和公孫瓚火拼
      ,生死尚在難料之中
      ,根本不可能有精力去保衛(wèi)皇帝。再說
      ,萬一袁術(shù)和曹操等敵對勢力趁機對自己來個清軍側(cè)
      ,那該怎么辦呢?要知道
      ,當(dāng)時董卓就是這么個下場

      但反過來

      ,如果自己不迎奉漢獻帝
      ,那么至少背后沒有被捅一刀的風(fēng)險
      ,就可以放心統(tǒng)一河北地區(qū)了
      。所以,基于這些考慮
      ,袁紹自然就沒有迎奉漢獻帝
      。事實上
      ,就算沒有漢獻帝,可是這并沒有影響到袁紹的威望
      。當(dāng)初十八路諸侯組成聯(lián)軍
      ,袁紹當(dāng)時只不過是一個渤海太守
      ,但還是被選為盟主,就充分說明了當(dāng)時袁紹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而在統(tǒng)一了河北地區(qū)之后

      ,袁紹的威望則達到了頂峰
      。所以
      ,在官渡之戰(zhàn)時
      ,盡管漢獻帝在曹操手里,但是曹操這邊的文臣武將還是爭著給袁紹寫信表示忠心
      ,天下大大小小的軍閥諸侯全部支持袁紹,連劉備都跑到袁紹那里打工
      ,這就充分說明曹操所謂的“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后世人為皇權(quán)站臺的把戲而已。所以
      ,袁紹沒有選擇迎奉漢獻帝號令諸侯
      ,是明智的判斷
      ,并非是目光短淺的戰(zhàn)略失誤。

      袁紹真的連“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道理都不懂嗎

      在東漢末年,群雄混戰(zhàn)

      。漢獻帝也因為失去權(quán)威
      ,變成了手下的玩物
      。他先是被董卓控制在手里,然后遷往長安
      。董卓死后,他又落入董卓的舊部手中
      ,受盡了屈辱
      。最終
      ,他和群臣逃出關(guān)中,重新回到洛陽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墒沁@時洛陽已經(jīng)是滿目瘡痍,殘垣斷壁。漢獻帝和他的朝廷朝不保夕
      ,有的大臣竟然被餓死在草莽之中。

      在這個時候

      ,離他較近的兩個勢力曹操和袁紹,他們的手下都向自己的主公建議奉迎漢獻帝
      。而且提出的理由都差不多
      ,都是挾天子以令諸侯
      ,或者好聽一點就是奉天子以討不臣
      ,其實實質(zhì)都是一個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墒?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勢力比較雄厚的袁紹拒絕了奉迎漢獻帝的建議
      ,使得曹操搶了先。曹操將漢獻帝迎到許都
      ,控制了朝廷的大權(quán)
      ,擁有了大義的名分。到這個時候袁紹方才后悔
      ,當(dāng)時已經(jīng)為時已晚了。

      那么

      ,袁紹為什么會拒絕手下奉迎漢獻帝的建議呢
      ,他的心里究竟是怎么想的?難道以袁紹的政治頭腦
      ,就沒有看到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利益嗎?

      其實

      ,在當(dāng)時
      ,袁紹的手下就已經(jīng)分成了兩派,為奉迎漢獻帝展開了激烈的爭論
      。主張奉迎漢獻帝的是袁紹的謀主沮授,他就以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理由勸袁紹奉迎漢獻帝到鄴城
      ,然后積蓄力量
      ,以天子的大義來討伐敵手。袁紹將要按照沮授的建議做的時候,被另一派反對奉迎漢獻帝的郭圖
      、淳于瓊給勸阻了

      郭圖他們的理由是漢室難以復(fù)興

      ,現(xiàn)在天下戰(zhàn)亂不斷
      ,正是中原逐鹿的時候。如果奉迎了漢獻帝
      ,就要按照漢獻帝的旨意來做事
      ,等于是作繭自縛。所以說不如不奉迎漢獻帝
      。袁紹聽了郭圖他們的意見
      ,再加上漢獻帝是董卓當(dāng)年廢了少帝立的,不合袁紹的心意
      ,所以袁紹最終沒有奉迎漢獻帝

      我們從這段歷史記載可以看到

      ,袁紹其實被沮授打動
      ,也確實有奉迎漢獻帝的心思
      。但是被郭圖等人勸止
      ,沒有實施
      。袁紹既然聽取了沮授的意見
      ,那么他就肯定明白挾天子以令諸侯的道理。而且在曹操奉迎了漢獻帝之后
      ,他接到曹操借著漢獻帝的名義下的旨意
      ,也感到十分后悔

      那么,袁紹拒絕奉迎漢獻帝

      ,真的是表面上郭圖說的
      ,奉迎了漢獻帝十分不自由,抑或是對漢獻帝不是自己所立不合心意嗎
      ?其實并非如此。

      袁氏兄弟是東漢末年爭雄的軍閥中,先天條件最好的兩個

      。他們憑著自己家族?四世三公?的聲勢,借著門生故吏滿天下的條件
      ,率先建立了強大的勢力。這兩兄弟
      ,早就不把漢室放在眼里
      ,早早就做起了統(tǒng)一天下,替代漢室的夢
      。尤其是袁術(shù)
      ,居然自立為帝
      ,成為三國時期第一個自己稱帝的人。袁術(shù)也立刻遭到了以曹操為首的各個割據(jù)勢力的討伐
      ,迅速土崩瓦解
      ,兵敗身死

      相比起袁術(shù),袁紹的能力和度量要大得多

      。他在當(dāng)年討伐董卓的聯(lián)軍解散的時候
      ,就定下了先統(tǒng)一北方四州,再南下爭奪江山的計劃
      。而且袁紹在沮授、田豐等人的輔佐下
      ,計劃也實施的十分順利,很快就成為當(dāng)時勢力最大的軍閥

      在這種情況下

      ,袁紹的野心也逐漸膨脹起來
      。在沮授向袁紹建議奉迎漢獻帝的時候
      ,他剛開始還曾動了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墒牵诠鶊D
      、淳于瓊等人的勸說下
      ,他認為自己完全不需要漢獻帝大義的名分。因為自己的勢力是當(dāng)時最強大的勢力
      ,依靠自己的實力
      ,已經(jīng)完全可以統(tǒng)一天下
      。如果奉迎了漢獻帝,反而會讓自己將來奪取漢室江山的計劃出現(xiàn)波折

      這是因為在袁紹的手下

      ,還有很大一片對漢室沒有死心的人。像郭圖
      、淳于瓊這樣認為漢室不可復(fù)興的人還是占極少數(shù)。以沮授為首的一大批人員
      ,還抱著正統(tǒng)的思想觀念。直到官渡之戰(zhàn)前
      ,袁紹的手下耿包向他寫密信請求他自立
      ,還遭到了絕大多數(shù)人的反對
      。我們可想而知,如果袁紹將漢獻帝奉迎到自己的領(lǐng)地
      ,在這些抱著正統(tǒng)思想的部下?lián)泶飨?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袁紹反而會有失去權(quán)力的可能
      。基于這種可能
      ,袁紹也不敢去冒這個險

      因此,袁紹決定不去理會漢獻帝朝廷的死活

      ,讓它自生自滅。如果漢獻帝由于沒有物資來源
      ,自己潰滅更是符合袁紹的心意
      。于是袁紹將主要的精力投入到擴張自己勢力的戰(zhàn)爭中去
      。不過
      ,出乎袁紹的意料之外
      ,他沒有想到曹操會搶先一步,將漢獻帝奉迎到自己的領(lǐng)地
      。這樣一來
      ,漢獻帝的朝廷不但沒有自生自滅
      ,反而成了曹操最大的政治資本。

      曹操先是控制了漢獻帝朝廷的軍政大權(quán)

      ,然后用朝廷的名義號令群雄
      。當(dāng)袁紹接到漢獻帝封自己為太尉的旨意時,在感到后悔的同時也感到氣憤
      。為了不惹怒袁紹,曹操趕快把自己擔(dān)任的大將軍的職位讓給了袁紹
      。在平息了袁紹的怒火后
      ,曹操利用這寶貴的時間
      ,削平周圍的割據(jù)勢力,為將來的官渡之戰(zhàn)的勝利創(chuàng)造條件

      所以說

      ,袁紹不奉迎漢獻帝的根本原因,是他過于自大
      ,早已有了不臣之心
      。他自以為自己的實力強大
      ,不屑于像曹操那樣去借助朝廷大義的名分。而且
      ,袁紹也希望漢室朝廷早日滅亡
      ,以為自己代漢為帝創(chuàng)造條件。所以
      ,他沒有理睬奉迎漢獻帝的建議。從這一點上
      ,我們就能夠看出
      ,曹操的政治水平要遠高于袁紹。后來袁紹在官渡之戰(zhàn)中的失敗
      ,也是雙方在各方面較量的必然結(jié)果。

      袁紹為什么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他到底怎么想的

      興平二年(195年)

      ,曹操整軍再戰(zhàn)呂布
      ,三敗之,破定陶(今山東定陶)
      、廩丘(今山東鄆城西北)等
      ,平定兗州。呂布逃往徐州投靠劉備
      。七月,因李傕
      、郭汜的火拼,漢獻帝從長安東歸
      ,下詔讓各路諸侯勤王。建安元年(196年)八月
      ,曹操迎漢獻帝
      。辛亥
      ,漢獻帝封曹操為司隸校尉,錄尚書事
      。庚申,遷都許縣
      。十一月丙戌
      ,漢獻帝封曹操為司空,行車騎將軍事
      。對于曹操來說
      ,在迎奉漢獻帝劉協(xié)之前,只能說是一個實力比較一般的諸侯
      ,也即經(jīng)過數(shù)次的較量
      ,曹操才在兗州擊敗了呂布,從而站穩(wěn)了腳跟


      但是,在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后

      ,曹操的整體實力,無疑呈現(xiàn)出快速增長的趨勢
      ,比如先后消滅了袁術(shù)
      、呂布、袁紹等諸侯
      ,成為東漢末年實力最強大的諸侯
      。值得注意的是
      ,在曹操迎奉漢獻帝劉協(xié)之前,實力更加強大的袁紹
      ,是完全有機會捷足先登的,只是袁紹最終放棄了這樣的機會
      。那么
      ,問題來了,東漢末年
      ,袁紹為何沒有?挾天子以令諸侯?
      ,他到底怎么想的?


      首先

      ,興平二年(195年)十月,漢獻帝在楊奉等人的護衛(wèi)下逃到曹陽
      ,后面李傕率軍窮追不舍
      。這時,沮授再次提醒袁紹把漢獻帝這面旗幟搶到手
      。他對袁紹說:?將軍生于世家
      ,以忠義匡濟天下
      。目今皇上流離失所
      ,宗廟受到毀壞
      。而州郡牧守以興義兵為名
      ,行兼并之實,沒有一人起來保衛(wèi)天子
      ,撫寧百姓?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F(xiàn)將軍已經(jīng)粗定州城,應(yīng)該早迎大駕
      。在鄴城建都
      ,挾天子以令諸侯
      ,蓄兵馬以討不臣。那時
      ,還有誰能抵御
      !?不過,非常遺憾的是
      ,沮授的意見遭到郭圖、淳于瓊的反對
      。袁紹最終沒有采納沮授的意見
      ,以致失去了一個極好的機會。


      與此同時

      ,曹操卻毫不猶豫地抓住這個機會
      ,一年后
      ,當(dāng)漢獻帝劉協(xié)回到故都洛陽的時候,曹操力排眾議
      ,于公元196年(建安元年)八月
      ,親自到洛陽朝見獻帝。他借口洛陽殘破不堪
      ,糧食奇缺
      ,把漢獻帝轉(zhuǎn)移到許縣,在許縣建立新都城
      ,從而把漢獻帝控制在自己的手中
      ,這成為曹操號令群雄
      ,招攬人才的重要籌碼
      ,也是曹操能夠擊敗袁紹等諸侯的原因之一
      。對此,在筆者看來
      ,明明可以先迎奉漢獻帝,可是
      ,袁紹卻將這樣的機會拱手相讓,究其原因
      ,主要分為以下幾點

      一方面,對于放棄奉迎漢獻帝的原因

      ,見諸于史籍記載的
      ,是袁紹內(nèi)部有人認為
      ,漢獻帝不是資產(chǎn),而是負債
      。萬一將來想取而代之
      ,漢獻帝怎么處理?殺也不是
      ,不殺也不是
      。眾所周知,袁紹作為東漢末年的一方諸侯
      ,具有僭越稱帝的野心,只是相對于他的兄弟袁術(shù)
      ,袁紹并沒有著急稱帝。在不少歷史學(xué)者看來
      ,如果官渡之戰(zhàn)是袁紹取得勝利的話
      ,那么,袁紹不僅會消滅周邊的割據(jù)勢力
      ,甚至?xí)|漢王朝取而代之。既然如此,漢獻帝劉協(xié)對于袁紹來說
      ,確實是比較尷尬的存在了
      。對于袁紹來說
      ,如果殺了漢獻帝劉協(xié)就像項羽弒義帝一樣,被劉邦抓住了把柄
      ,狠做文章
      ,從而在道義和名聲上處在下風(fēng)。


      反之

      ,如果不殺漢獻帝劉協(xié)的話
      ,那么,這顯然就是一個絕大的禍患
      。事實也的確如此。漢獻帝后來就成了曹操甩不掉的包袱
      ,曹操幾番權(quán)衡之后,寧愿做周文王
      。對此
      ,在筆者看來
      ,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
      ,確實帶來了不少好處,但是
      ,迎奉漢獻帝的弊端,我們也需要看到
      。在迎奉漢獻帝之后,劉協(xié)及其勢力曾多次謀劃對曹操不利
      ,而就曹操來說
      ,也不好直接殺了漢獻帝,只能不斷限制和防范他

      在此基礎(chǔ)上

      ,因為當(dāng)初打出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旗號
      ,曹操到死都沒能稱帝
      ,也即只能把稱帝的機會留給了曹丕。換而言之
      ,曹操完全有實力稱帝,但是
      ,因為挾天子以令諸侯所帶來的限制,導(dǎo)致曹操無法篡漢自立
      。另一方面
      ,在不少歷史學(xué)者看來,袁紹的顧慮還不止于此
      ,他還有其他曹操所沒有的苦衷。眾所周知
      ,在董卓篡奪東漢王朝的大權(quán)后,選擇扶持漢獻帝劉協(xié)登基稱帝
      。當(dāng)初在廢立之時
      ,董卓與袁紹在朝堂之上曾發(fā)生過激烈的爭吵,這可以理解為袁紹反對董卓冊立漢獻帝劉協(xié)這一行為
      。因為和董卓勢如水火,袁紹逃出洛陽


      從這一角度來看,現(xiàn)在讓袁紹去迎立漢獻帝

      ,他的心結(jié)實在難以解開
      。進一步來說,在討伐董卓前后
      ,袁紹在皇帝人選上
      ,實際上另有打算的。初平二年(191年)
      ,冀州刺史韓馥
      、勃海太守袁紹以及山東諸將商議
      ,由于皇帝年幼且被董卓控制
      ,想立漢室宗親的劉虞為新皇帝,劉虞堅決不肯
      ;于是韓馥等人又請劉虞領(lǐng)尚書事
      ,以便按照制度對眾人封官,劉虞再次拒絕。

      最后

      ,為了對抗董卓冊立的漢獻帝
      ,袁紹一度想要扶持幽州牧劉虞稱帝。如果劉虞真的同意這一做法
      ,那么,袁紹就可以挾天子以令諸侯了
      ,只是這里面的天子,不是漢獻帝劉協(xié)
      ,而是漢室后裔劉虞
      。不過,對于袁紹的算盤
      ,劉虞是一清二楚的
      ,出于對漢室的忠誠,劉虞對袁紹一再拒絕
      。在不少歷史學(xué)者看來,這個事情后來在袁紹失敗后
      ,被曹操翻了出來,當(dāng)作袁紹的罪證
      。而如果袁紹現(xiàn)在奉迎漢獻帝
      ,這個問題依然繞不過。進一步來說
      ,反對漢獻帝和想要冊立劉虞為帝這兩件事,曹操都沒有參與
      ,但袁紹卻是主謀
      。所以曹操對于迎接漢獻帝沒有任何的心理負擔(dān),袁紹卻顧慮重重
      ,這也是袁紹沒有聽從沮授這位謀士建議的重要原因


      除此之外

      ,在筆者看來,在公元196年前后
      ,袁紹因為實力相對強大
      ,所以不太需要漢獻帝劉協(xié)這一籌碼和旗號
      。反之,剛剛在兗州擊敗呂布的曹操
      ,則需要把握住這一機會。如果沒有迎奉漢獻帝劉協(xié)的話
      ,那么,曹操勢力的崛起將會更加困難
      。但是
      ,就當(dāng)時的袁紹來說
      ,則比較順風(fēng)順水
      。在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之前,袁紹不僅占據(jù)了富庶的冀州
      ,更在和公孫瓚的作戰(zhàn)中取得了勝利
      。而在曹操迎奉漢獻帝劉協(xié)之后
      ,袁紹逐步消滅了公孫瓚等勢力,從而坐擁幽州
      、并州
      、青州
      、冀州這四州之地
      。基于此
      ,因為自身實力強大,袁紹相對于曹操
      ,自然在迎奉漢獻帝劉協(xié)一事上猶豫不決,最終讓曹操獲得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機會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366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
      ,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
      ,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
      、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灰姑娘》是《格林童話》中的一個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對這個故事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叫賀夫人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