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名將陸遜的故事有哪些歷史上是如何評價陸遜的
陸遜的故事是怎樣的?陸遜是怎么死的?如何評價陸遜?這就為你介紹:
陸遜生平簡介

陸遜(183年-245年3月19日)
,本名陸議,字伯言,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吳國政治家、軍事家
。
建安八年(203年)入孫權(quán)幕府,歷任海昌屯田都尉、定威校尉
、帳下右部督。因受孫權(quán)賞識得以發(fā)揮卓越的軍事才能
,地位漸至隆崇
。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陸遜參與襲取荊州
。蜀章武二年(222年)
,孫權(quán)以陸遜為大都督,在夷陵之戰(zhàn)中火燒連營擊敗劉備
。吳黃武七年(228年)
,陸遜取得石亭之戰(zhàn)的勝利。
黃龍元年(229年)
,孫權(quán)稱帝后
,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并掌管陪都武昌事宜
。
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
、荊州牧
、右都護、總領(lǐng)三公事務(wù)
,領(lǐng)武昌事
。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卷入孫權(quán)父子相爭中
,次年去世
,終年六十三歲,追謚“昭”
。
陸遜跟隨孫權(quán)四十余年
,統(tǒng)領(lǐng)吳國軍政二十余年。其為人深謀遠慮
,忠誠耿直
。一生出將入相,被贊為”社稷之臣“
。
陸遜的故事
一
、吳郡士族
陸遜家族,為江東大族
。祖父陸紆
,官至城門校尉;父親陸駿,任九江(今安徽壽春東)都尉
。
陸遜出生在華亭(今上海市松江區(qū))
,少年喪父,隨其從祖父廬江太守陸康
,在其任所舒縣讀書
。
興平元年(194年),因袁術(shù)和陸康不和
,袁術(shù)派遣孫策攻打廬江
,陸康堅守了二年,城池才陷落
。之后月余
,他就病逝,此前陸康已將陸遜與親屬送往吳郡
。陸康的幼子
、陸遜從父陸績比陸遜小六歲,所以陸遜幫他支撐門戶
。
當時的吳縣人士中
,陸績和顧邵以博覽書傳最為知名,陸遜
、張敦
、卜靜
、吾粲次之。
二
、始仕幕府
孫策死后,孫權(quán)繼領(lǐng)其眾
,為將軍
,招納俊秀,聘求名士
。建安八年(203年)
,陸遜二十一歲時,入孫權(quán)幕府
,成為孫權(quán)統(tǒng)治集團的幕僚
。
歷仕東、西曹為令史
,主持文秘工作;后出任海昌(今浙江海寧)屯田都尉
,兼海昌縣令。海昌境內(nèi)連年遭旱災(zāi)
,他開倉賑濟貧民
,組織生產(chǎn)自救,緩和了災(zāi)情
,因此深得民心
。
三、征討山越
當時吳郡
、會稽
、丹陽(今安徽當涂東北)一帶也有很多隱匿人口。陸遜上書孫權(quán)陳述征討的利益
,請求讓他去招募
,當時會稽有山賊大帥潘臨,造反多年
,官府無法平定
。陸遜便招兵進討,終將其平定
。時陸遜手下已有二千余人
。
建安二十一年(216年),鄱陽的賊帥尤突作亂
,影響甚大
,陸遜率軍配合奮武將軍賀齊將其討平,斬首數(shù)千
。陸遜因功被拜定威校尉
,屯兵利浦
。
四、夷陵破蜀
黃武元年(221年)
,劉備不顧諸葛亮
、趙云等群臣勸諫,決意伐吳
。七月
,劉備令丞相諸葛亮留成都,上將趙云在江州為后軍督
,親統(tǒng)大軍沿江東進
。
孫權(quán)首先以陸遜為大都督、假節(jié)
,命他選眾將以拒劉備
,又與曹魏修盟。陸遜率領(lǐng)朱然
、韓當
、徐盛、潘璋
、孫桓等部五萬人抗拒蜀漢軍
,派平戎將軍步騭領(lǐng)兵萬人鎮(zhèn)守益陽(今湖南益陽地區(qū)),以防止武陵(湘西
、黔東
、鄂西南)的五溪蠻夷助蜀。
兩軍相持半年之久
。時至盛夏暑熱
,蜀軍無法急戰(zhàn)速勝,兵疲意懈
。蜀漢水軍又奉命移駐陸上
,失去水陸兩軍相互策應(yīng)的主動權(quán)。蜀軍深入敵國腹地
,延綿數(shù)百里山川連營結(jié)寨
,因戰(zhàn)線過長,運轉(zhuǎn)補給發(fā)生困難
。
六月
,陸遜決定適時轉(zhuǎn)入反攻,上書孫權(quán)說
,他縱觀劉備前后帶兵作戰(zhàn)
,總是勝少敗多,如今劉備舍棄舟船專以步兵作戰(zhàn),正是攻擊劉備的時候
,希望至尊高枕無憂
,不必掛念。
陸遜先攻蜀漢軍一營
,但交戰(zhàn)不利
。但陸遜掌握到打敗劉備的辦法,隨即命令將士持草一束
,先以火攻破一蜀漢營
,遂令諸軍趁勢發(fā)起進攻,迫使劉備西退
。
張南從夷道北撤,被朱然
、孫桓南北夾擊
,戰(zhàn)死。陸遜命水軍封鎖長江
,孫桓扼守夷道
,將蜀軍分割于大江東西,遂行各個擊破
。吳軍繼施火攻
,火燒連營四十余寨,蜀漢軍死傷慘重
,蜀漢將領(lǐng)杜路
、劉寧投降,都督馮習及沙摩柯被殺
。劉備敗退至馬鞍山
,依險據(jù)守。
陸遜即集中兵力
,四面圍攻
,蜀漢軍土崩瓦解,被殲數(shù)萬
。劉備趁夜突出重圍
,后衛(wèi)將軍傅彤戰(zhàn)死。劉備逃奔秭歸
,令在險道上焚燒鐃鎧
,以阻塞吳追兵道路。蜀漢軍“舟船器械
,水步軍資
,一時略盡,尸骸漂流,塞江而下”
,可見蜀漢軍損失之大
,失敗之慘。
五
、社稷之臣
黃武二年(223)四月
,陸遜和丞相孫邵率領(lǐng)群臣上表,勸吳王即帝位
,孫權(quán)謙讓沒有答應(yīng)
。
六月,劉備去世
,后主劉禪即位
,由諸葛亮輔政,與東吳和好
,恢復(fù)了吳蜀聯(lián)盟
。凡吳、蜀關(guān)系處理
,孫權(quán)都令陸遜與諸葛亮通信
,又刻了自己的玉璽,放在陸遜的住所
。
孫權(quán)每次與劉禪
、諸葛亮的書信,先征求陸遜意見;給蜀的文書
,也先給陸遜看
,有不對的,就讓陸遜修改后直接發(fā)出
。君臣間相互信任到如此程度
,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少見的。
黃武五年(226)春
,陸遜因駐守的地方缺糧
,上表命令諸將廣開農(nóng)田。孫權(quán)回復(fù)說:“主意很好!即日起我父子親自領(lǐng)受一份農(nóng)田
,用給我駕車的八條牛分拉四犁耕作
,雖然比不上古圣賢所作,也可以與大家一樣同等勞動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十月,陸遜上表勸孫權(quán)廣施恩德
、減輕刑罰
,放寬田賦的征收,停止戶稅的收稽。孫權(quán)認同他的觀點
,表示二人情分特別不一般
,喜樂與憂慮實同。于是孫權(quán)命令有關(guān)主管官員寫好全部的法令條款
,派郎中褚逢送給陸遜和諸葛瑾過目
,讓他們增削修改。
六
、石亭御魏
黃武七年(228年)五月
,吳鄱陽太守周魴派人送親筆信給揚州牧曹休,謊稱受到吳王責難
,打算棄吳降魏
,請求派兵接應(yīng)。曹休未辨真?zhèn)?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即率步
、騎兵十萬人,去皖城(今安徽潛山)接應(yīng)
。
曹叡(治晉陽,今太原西南)命大將軍司馬懿率軍向江陵(今湖北江陵);建威將軍賈逵率軍向東關(guān)(今安徽含山西南)
,與曹休相策應(yīng)
。
八月,孫權(quán)進駐皖口(今安徽懷寧皖水入江處)
,拜陸遜為大都督
、假黃鉞。于是陸遜統(tǒng)領(lǐng)六師和禁衛(wèi)軍而攝行王事
。孫權(quán)親自執(zhí)鞭為陸遜在前開路
,令百官朝陸遜下跪。孫權(quán)又派奮武將軍朱桓
、綏南將軍全琮為左
、右督,各統(tǒng)兵三萬襲擊曹休
。時曹休已然發(fā)覺
,但恥于被騙,自恃兵馬精多
,仍與吳軍作戰(zhàn)
。
雙方最終戰(zhàn)于石亭(今安徽潛山東北),陸遜自為中部
,令朱桓
、全琮為左右,大敗魏軍。魏軍敗走
,陸遜等督軍追殺
,直抵夾石(今安徽桐城北),斬擒魏軍一萬余人
,繳獲牛馬騾驢車乘萬輛
,軍資器械無數(shù)。曹休殘部幸得賈逵接應(yīng)
,方得生還
,但不久便因氣憤發(fā)病而死。
七
、輔佐東宮
黃龍元年(229年)
,孫權(quán)贊賞陸遜的功績,在大將軍之上又設(shè)置上大將軍
,地位高于三公
。陸遜被拜為上大將軍、右都護
。同年孫權(quán)東巡建業(yè)
,留太子孫登、皇子及尚書九官等在武昌
,征召陸遜到武昌輔佐太子
,統(tǒng)領(lǐng)留守武昌的宮府事宜。并掌管荊州及揚州豫章等三郡事務(wù)
,主持吳軍國大事
。
孫權(quán)令陸遜教導(dǎo)諸位皇子公子。當時建昌侯孫慮喜好斗鴨
。陸遜嚴厲地說:“君侯應(yīng)當勤讀經(jīng)典
,增加自己的新知,玩弄這些東西有什么用?”孫慮當即就拆毀了斗鴨欄
。
射聲校尉孫松是孫權(quán)弟弟孫翊的兒子
,他不整軍紀,陸遜當著他的面將他的手下罰以剃光頭發(fā)
,又斥責他
。孫松臉色看起來不服氣,陸遜看到他臉色稍緩和,問:"你不因我粗鄙,多次來訪,以明過失,我便順從你的來意進盡忠言
,為什么你卻臉變色?"孫松笑答:“我只是也為自己的過失而生氣,哪里敢有抱怨?"
。
南陽人謝景是太子的賓客,稱贊劉廙先刑后禮的理論
,陸遜呵斥謝景說:“禮治優(yōu)于刑治
,久為歷史所證明
,劉訥以瑣屑的狡辯來歪曲先圣的教誨,完全是錯誤的
。您如今在東宮侍奉
,應(yīng)當遵奉仁義以顯揚善言,像劉廙之談不必講了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陸遜為人正直嚴厲,后來孫登到賴鄉(xiāng)面見孫權(quán)時
,也曾述說陸遜的忠誠勤勞
,武昌那里無什么顧慮。
八
、正諫不諱
陸遜雖任職在外
,但心中卻牽掛著朝廷大事,他上疏陳述時事認為法令條例過于嚴厲
,應(yīng)首先考慮人的優(yōu)良才能
,請求提拔重用施展他們?yōu)閲ЯΦ牟鸥伞_@是撫招遠方人才歸附的大計
。
黃龍二年(230年)春天
,孫權(quán)欲派軍隊取夷州(今臺灣)、朱崖(今廣東徐聞及海南島)
,曾征求陸遜的意見
。陸遜認為不必,上書認為這樣的事情沒有益處
。孫權(quán)依然去征討夷州,只得到數(shù)千人
,得不償失
,大為后悔。
嘉禾元年(232年)
,陸遜率軍向魏廬江(治六安
,今安徽六安東北)進發(fā)。魏揚州都督
、征東將軍滿寵見吳軍舍船登陸
,督率精銳部隊在楊宜口(陽泉水和決水匯合處,今安徽霍丘東北)設(shè)伏
,迎擊吳軍
。陸遜探得魏軍動向,遂連夜率部撤退
。
嘉禾二年(233年)二月春
,遼東公孫淵向吳奉表稱臣
,孫權(quán)大悅。三月
,孫權(quán)派使者攜金寶珍貨
,赴遼東,封公孫淵為燕王
。結(jié)果公孫淵認為吳國遙遠
,難以長期依靠,將使者殺死
。十二月
,魏國拜公孫淵為大司馬,封樂浪公
。孫權(quán)聞后大怒
,欲親自帶兵去征討。陸遜上書相阻
,孫權(quán)聽取了他的意見
。
九、出將入相
赤烏七年(244年)正月
,孫權(quán)在前任丞相顧雍死后
,任命陸遜為丞相。陸遜素來深思靜慮
,所推測的事沒有一件不應(yīng)驗
。
當初暨艷大造建造府第的輿論,陸遜規(guī)勸告誡他
,認為必定會由此招禍
。陸遜又對諸葛恪說:“在我之前的人,我一定事奉他與我一道升遷;在我之后的人
,我則幫助扶持他?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F(xiàn)在看您氣勢侵凌上級,心里蔑視下屬
,這并非能鞏固自己德行的基礎(chǔ)
。”諸葛恪知道陸遜討厭自己
,于是又寫信給他說明情況
。
而廣陵人楊竺,年輕時就博得較大的名聲
,而陸遜認為他最終會惹禍敗亡
,便勸楊竺的哥哥楊穆與楊竺分開生活另立門戶
陸遜是怎么死的?
太子孫和同魯王孫霸為了爭奪太子之位兩宮并立,朝廷內(nèi)外的官員
,大多派遣子弟侍奉孫和或?qū)O霸
,全琮寫信向陸遜告知情況
,陸遜認為這些子弟應(yīng)該憑借才能晉升,不應(yīng)該私自邀利取榮
。
他站在中立立場
,認為這些支持兩宮勢力的子弟必會各自結(jié)成派別,這是古人最忌諱的事
。當時全琮次子全寄為孫霸賓客
,陸遜于是回信給全琮勸其學金日磾殺子以防羞辱家門。
全琮對其所言非常不滿
,兩人從此積怨?jié)u深
。不久全琮全寄父子稱陸遜之甥顧承曾串通陳恂,謊報戰(zhàn)績給自己謀求高位
,致使顧承和其兄顧譚被流放
。陸遜為此憤憤不平。
孫權(quán)孫和父子關(guān)系惡化后
,孫和的役使曾藏于孫權(quán)的床下
,監(jiān)聽到孫權(quán)和楊竺談?wù)撓胍詫O霸為儲之事。孫和恐懼
,于是秘密召見親信陸胤
,請他乘到武昌的機會請族父陸遜為自己出面申辯。
而太子太傅吾粲也幾次與陸遜互通消息
。陸遜聽二人言
,屢次上疏陳述嫡庶之分,又請求進京面見
。孫權(quán)發(fā)覺禁中語漏泄
,先后將楊竺、陸胤
、吾粲收監(jiān)審問
。
陸遜雖未立即被一同問罪,也被遣使寫信責備打聽宮中機密
。在獄中
,楊竺招供陸遜二十條罪證
,陸胤又對孫和的存在不發(fā)一言
,陸遜終不勝憤忿而卒。
如何評價陸遜?
孫權(quán) :此誠長者之事
,顧人不能為耳
。
孤與君分義特異,榮戚實同
,來表云不敢隨眾容身茍免
,此實甘心所望於君也
。
伯言常長於計校,恐此一事小短也
。
公瑾雄烈
,膽略兼人,遂破孟德
,開拓荊州
,邈焉難繼,君今繼之
。
昔伊尹隆湯
,呂尚翼周,內(nèi)外之任
,君實兼之
。
呂蒙 :陸遜意思深長,才堪負重
,觀其規(guī)慮
,終可大任。
賈詡 :孫權(quán)識虛實, 陸議見兵勢
。
劉備 :吾乃為遜所折辱
,豈非天邪!
諸葛瑾 :伯言多智略,其當有以
。
陳壽 :劉備天下稱雄
,一世所憚,陸遜春秋方壯
,威名未著
,摧而克之,罔不如志
。予既奇遜之謀略
,又嘆權(quán)之識才,所以濟大事也
。及遜忠誠懇至
,憂國亡身,庶幾社稷之臣矣
。
三國中的陸遜到底是個什么樣的人
陸遜(183-245)
,本名陸議,字伯言
,漢族
,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
、軍事家
,歷任吳國大都督
、上大將軍、丞相
。吳大帝孫權(quán)兄桓王孫策之婿
,世代為江東大族。于公元222年率軍與入侵東吳的劉備軍作戰(zhàn)
,以火攻大破劉備蜀軍的“猇亭之戰(zhàn)”
,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御的成功戰(zhàn)例。后因卷入立嗣之爭
,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quán)責罰
,憂憤而死,葬于蘇州
,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
三國演義有關(guān)陸遜的介紹?
陸遜(183-245)
,本名陸議,字伯言
,漢族
,吳郡吳縣(今江蘇蘇州)人。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
、軍事家
,歷任吳國大都督、上大將軍
、丞相
。吳大帝孫權(quán)兄桓王孫策之婿,世代為江東大族
。于公元222年率軍與入侵東吳的劉備軍作戰(zhàn)
,以火攻大破劉備蜀軍的“猇亭之戰(zhàn)”,是中國古代戰(zhàn)爭史上一次著名的積極防御的成功戰(zhàn)例
。后因卷入立嗣之爭
,力保太子孫和而累受孫權(quán)責罰,憂憤而死
,葬于蘇州
,至今蘇州有地名陸墓。
宋朝的陸游
,陸九淵(1139-1193)號象山
,字子靜
,書齋名“存”
,世人稱存齋先生
,因其曾在貴溪龍虎山建茅舍聚徒講學,因其山形如象
,自號象山翁
,世稱象山先生、陸象山
。漢族
,江西省金溪陸坊青田村人。在“金溪三陸”中最負盛名
,是著名的理學家和教育家
,與當時著名的理學家朱熹齊名,史稱“朱陸”
。是宋明兩代主觀唯心主義----“心學” 的開山祖
。明代王陽明發(fā)展其學說,成為中國哲學史上著名的“陸王學派”
,對近代中國理學產(chǎn)生深遠影響
。被后人稱為“陸子”。
三國陸遜是如何打敗劉備的
陸遜打敗劉備
陸遜是三國時期吳國的政治家
、軍事家
,他跟隨孫權(quán)四十幾年,孫權(quán)非常的器重陸遜
。陸遜自身壓實難得一見的將才
,就從陸遜打敗劉備就可以看出。陸遜也是因為在夷陵擊敗劉備一戰(zhàn)成名
,而夷陵之戰(zhàn)也成為戰(zhàn)爭史上非常著名的積極防御的成功戰(zhàn)例
。
陸遜人物畫像
劉備稱帝之后的第三個月,他以替關(guān)羽報仇的原由揮兵東征
,攻打東吳孫權(quán)
。孫權(quán)幾次想要求和但是劉備氣勢非常的強硬,不愿意和解
。孫權(quán)沒有辦法
,求和不成只能應(yīng)戰(zhàn),于是他就決定一邊向曹魏求和避免曹魏趁勢攻打造成兩面受到夾擊的狀態(tài)
,一邊又派陸遜應(yīng)戰(zhàn)劉備
。
劉備親自率領(lǐng)蜀漢數(shù)萬人浩浩蕩蕩的來了,當時兩國的國界已經(jīng)移到巫山附近長江三峽成為兩國之間非常重要的通道
,陸遜就帶領(lǐng)五萬多人臨危受命開赴前線
。陸遜上任之后通過雙方的兵力與士氣等各種條件仔細分析了一下。陸遜看出了劉備的軍隊雖然氣勢強盛但是他們求勝心切且居高守險,他就決定不和劉備硬碰硬
,先避開蜀軍的鋒芒
,然后再伺機而動,他耐心的說服了吳軍將領(lǐng)請求立即決戰(zhàn)的要求
,一直后撤
,后撤到夷道的時候就停止推卻轉(zhuǎn)入防御戰(zhàn)略。
就這樣從正月一直到六月兩軍都相持不決
,劉備軍隊開始按耐不住挑釁吳軍
,但是陸遜沉住氣不予理睬。之后陸遜看出劉備大軍兵力分散且氣勢低迷就趁勢反攻
,此戰(zhàn)劉備軍幾乎全軍覆滅
。
真實的劉備
劉備,一個是歷史上真實的劉備
,一個是小說中進行過藝術(shù)加工的劉備
,這兩個劉備有些地方相似,有些地方截然不同
。那么歷史上真實的劉備是怎么樣的呢
?
劉備圖片
劉備
,生活的時間是公元161年到223年,在世六十二年,祖籍為涿郡涿縣
,在蜀中之地建立國家
,歷史上成為蜀漢
,他是蜀漢的開國皇帝
。
劉備和當時的曹操、孫權(quán)相比
,他的實力是最單薄的
,雖然他是漢室中山靖王劉勝的后代,有皇族宗親的身份
,但是到他這一代已經(jīng)沒落
,他沒有得到任何實際的好處。
那劉備如何成長為皇帝的呢
?首先
,他是一個很仗義的人,若非如此
,有“萬人敵”之稱的關(guān)羽和張飛怎會甘心做劉備的小弟
,特別是關(guān)羽,無奈之下去了曹營
,但是一得到劉備的消息
,就奔走千里
,重回劉備身邊。其次
,劉備與人為善
、廣交朋友的性格,他不會因為對方是權(quán)貴
,就另眼相看,也不會因為對方貧窮
,就踩低拜高
,他用他的真心得到很多人的幫助。最后
,劉備的高尚品德
,他和曹操是兩個完全相反的對比,曹操草菅人命
、攻城略地
,讓百姓生活在水火之中,而劉備很重視百姓
,減輕百姓的困苦
,是一位愛民如子的統(tǒng)治者。
書中的劉備很軟弱
,很沒有主見
,真實的劉備卻是一個意志力堅定的人,十幾年的征戰(zhàn)
,劉備為的是能夠匡扶漢室
,期間遇到很多挫折,但是劉備都沒有想過放棄
,他帶領(lǐng)他的謀士和武將走出一條光明大道
。
劉備賣草鞋
生于東漢末年的劉備,雖然后來于亂世之中起兵逐鹿中原
,同多位好兄弟一起摸爬滾打
,最終在川蜀之地建立了蜀漢政權(quán),實是亂世中的一代梟雄
。在劉備闖蕩之際都以中山靖王之后自稱
,眾人也都稱他一聲“劉皇叔”,看這輩分比當朝的皇帝還要大呢
。但是這些種種也改變不了早年的劉備家庭貧寒的事實
,小劉備還是要靠整天編織草鞋草席為生。
草鞋
因為劉備幼時喪父
,本來家庭就不殷實的劉家還沒了頂梁柱
,頓時讓劉備母子生活苦不堪言。要想生活下去不至于被餓死,小劉備只能靠編織著草席草鞋販賣些小錢生存
。這還挺考驗?zāi)托牡?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試想一年到頭就是玩弄著手頭的草繩,把它們變成一雙上早已看厭的草鞋
,還真是枯燥乏味
。
但是這還恰巧發(fā)生在生懷天下的劉備身上,那也沒辦法
,即便你志在天下
,沒有飯吃照樣免談。就像后來困頓交叉的漢獻帝
,在肉湯面前完全喪失了作為一個帝王的顏面
,因為他沒有了生存最基本條件。當年的劉備面臨的就是連基本生活都難以維持的局面
,時常和母親一起想用對望著冰冷的爐灶
。在朔風呼嘯的寒冬,屋不避寒
,寒氣肆掠
,這種境況或許一直持續(xù)到劉備求學之時。
之后
,劉備南征北討
,打著匡扶漢室的旗號,行著仁義之風
,終于打下了屬于自己的一片天下
。同家世顯赫的曹操孫權(quán)相比,劉備著實是一個草根發(fā)跡的代言人
。所以才會有劉備別于其他二人的風格吧
,懂得底層人民的困難,從而能贏得百姓的擁戴
。
劉備家譜
劉備姓劉
,劉在兩漢時期是國姓,那么劉備是不是皇室宗親呢
?劉備家譜是什么樣的呢
?
《新三國》劉備劇照
在《三國演義》中有個情節(jié)是這樣的,劉備拜見漢獻帝
,獻帝聽說劉備是宗親
,就讓人取來宗族世譜,上面記載的內(nèi)容大致如下:
漢景帝生有十四個兒子
,第七個兒子劉勝被封為中山靖王
,劉備便是劉勝這一支的后代
,是劉勝的第十七代玄孫,景帝的第十八代玄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