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裕在軍事上面的實力那么強,劉裕有沒有一統(tǒng)天下的機會
對皇帝劉裕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
。
南宋著名詞人辛棄疾在《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寫道:“想當年
,金戈鐵馬
,氣吞萬里如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彼谠娫~中高度評價,極力稱贊的這個人
,就是被稱為“定亂代興之君”
、“南朝第一帝”的南朝劉宋的開國皇帝劉裕
。
天下的機會.png)
根據(jù)《資治通鑒》:“初
,彭城劉裕,生而母死
,父翹僑居京口,家貧
,將棄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焙汀端螘衙C傳》:“初
,高祖產(chǎn)而皇妣殂
,孝皇帝貧薄
,無由得乳人,議欲舉高祖
。高祖從母生懷敬
,未期,乃斷懷敬乳
,而自養(yǎng)高祖?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笨芍瑒⒃W杂准邑?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母親生下他后難產(chǎn)而死
,其父親也曾想拋棄他
,十足的社會底層人物
。
圖1 劉裕(363年4月16日-422年6月26日)
,字德輿
,小名寄奴
但這么一個純窮屌絲出身的人,卻極具軍事才干
,從小胸懷大志。自從軍以后
,一路開掛
,在被世族門閥壟斷的東晉末年殺出重圍。從小小的軍中司馬成長為劉宋的開國皇帝
,尤其是他的赫赫軍功:
對內平定孫恩和盧循的起義
,消滅桓楚、譙蜀
、劉毅
、司馬休之等割據(jù)勢力,使南方出現(xiàn)百年未有的統(tǒng)一局面
。對外消滅南燕
、后秦等國
,降服仇池
,又大破北魏,收復淮北
、山東
、河南、關中等地
,光復洛陽、長安兩都
,即位之后又征服林邑國(今越南北部),先后殺了桓楚桓玄
、南燕慕容超
、蜀國譙縱
、后秦姚泓等四個皇帝
,當真是威震天下。
圖2 永嘉之亂后移民南遷的路線和遷入地區(qū)的分布
劉裕最為世人所稱道的是他的北伐
,自西晉永嘉之亂以來,北方中原大地長期處于混亂狀態(tài)
,偏安江南的東晉歷代將領百年來不斷進行北伐,如祖逖
、庾亮
、桓溫
、謝安等,但都以失利告終
。
而劉裕北伐所取得的成就是東晉百年來從未有過的,唐代史學家朱敬則稱贊此次北伐:“西盡庸蜀
,北劃大河
。自漢末三分
,東晉拓境
,未能至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睆膭⒃?刂频陌鎴D鼎盛時期來算的話
,可謂“七分天下
,而有其四”。正是由于劉裕的軍事成就太過耀眼
,后世對于一個問題始終爭論不休——劉裕到底有沒有機會統(tǒng)一天下?
圖3 劉裕北伐南燕
雖然歷史很難假設,但劉裕當時所處的環(huán)境和他自身的情況還是比較明朗的
。綜合這些因素
,劉裕根本不可能統(tǒng)一天下
。
原因主要有以下幾點:
第一
,劉裕的壽命問題
。劉裕北伐的巔峰時期是在義熙十三年(417年)
,此時劉裕已經(jīng)54歲,距離他因病去世的永初三年(422年)僅剩下了五年的時間
。而此時的北方還存在胡夏、北魏
、北燕、北涼等多個割據(jù)政權
,劉裕即使軍事才能再牛
,也很難在這五年的時間里滅掉這么多政權吧
,即使他本人不累
,軍隊也受不了。
第二
,后方不穩(wěn)。劉裕親自率兵北伐
,建康大本營由其心腹謀臣劉穆之鎮(zhèn)守。結果劉穆之在劉裕占領長安的同時因病去世
,劉裕收到消息頓感后方不穩(wěn)
,十分著急地就趕回了建康
,只讓自己的幼子劉義真留守長安
,派大將王鎮(zhèn)惡、沈田子等率一萬兵士輔佐
。結果這個安排釀成大禍
,先是沈田子與王鎮(zhèn)惡關系惡化,發(fā)生內亂
,王鎮(zhèn)惡被殺導致留守長安的實力大損,接著胡夏天王赫連勃勃趁機偷襲長安
,晉軍幾乎全軍覆沒,長安和關中得而復失
。
圖4 曹操(155年-220年)
后世對于劉裕南歸建康和他在長安的安排極為詬病
,認為這是他失去統(tǒng)一天下機會的根本原因
。同時期的北魏謀士崔浩甚至認為
,劉裕北伐只不過是為了給自己篡位撈取資本,根本沒想統(tǒng)一天下
,所以才對于長安的安排草草了事。很明顯
,都忽略了幾個關鍵因素,那就是劉裕的后方究竟是否穩(wěn)固?他不返回建康是否可以?關于這一點
,可以對比三國漢中之戰(zhàn)時的曹操
。
曹操在集結好軍隊到達漢中之后主動撤退將漢中放棄
,就是因為后方不穩(wěn)
。曹操在封魏公以后,離當皇帝僅有一步之遙
,但卻引起了部分漢室忠臣的不滿,發(fā)生了多起叛亂
,如許都的耿紀叛亂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哉f,劉裕此時所處的環(huán)境與曹操及其相似
。
劉裕寒門出身,沒有強大的宗室力量作為支撐
,而東晉又是一個世族門閥占據(jù)主導的王朝
。劉裕雖然靠軍功威望穩(wěn)住了朝局
,但是以王謝桓庾為首的世族門閥依然殘存著不少反對力量,伺機而動
。
一旦建康出現(xiàn)禍亂
,劉裕就會失去根據(jù)
,自己都很難再立足
,更不用談統(tǒng)一天下了
,正所謂“留得青山在
,不怕沒柴燒”。但劉裕在長安的安排的確嚴重不妥
,究竟為何,已很難去證實了
。總之
,劉裕生前必須兼顧穩(wěn)固后方和出兵北伐兩大任務
,在有生之年無法做到統(tǒng)一天下
。
圖5 北魏
、劉宋
第三,對手強悍
。比起苻堅統(tǒng)一北方來說,劉?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芍^生不逢時
。因為他要想統(tǒng)一天下的話
,就必須除掉兩個強大的對手——胡夏天王赫連勃勃和北魏明元帝拓跋嗣
,這兩個人可都不是省油的燈
。
赫連勃勃是匈奴人
,雖然他為人殘暴嗜殺,但他頗具軍事才能
,而且他打造軍械的標準極為嚴格;因此當時天下赫連勃勃所統(tǒng)帥的軍隊器械是最精良的,而且以騎兵為主
,而且北方的山地條件也不利于劉裕日后的作戰(zhàn)
。
雖然劉裕在北伐攻滅后秦的過程中曾經(jīng)憑借著獨創(chuàng)的卻月陣大敗北魏,但這并不代表北魏和拓跋嗣對于劉裕沒有威脅
。拓跋嗣是北魏第二位皇帝,他在位期間
,勵精圖治
,改革北魏官制,重用崔浩等漢臣
,使得北魏國力大增,為后來其子拓跋燾統(tǒng)一北方奠定了堅實基礎
。可以說
,北魏拓跋嗣是劉裕統(tǒng)一之路上非常難啃的一塊骨頭
。
圖6 三國晉南北朝政權更迭圖
第四
,民族融合尚未完成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中國古代民族融合的一個大時代,雖然結果是迎來了隋唐盛世
,但過程卻是無比曲折殘酷的,以匈奴
、鮮卑
、羯、氐
、羌為主的游牧民族與中原漢族從開始的血腥屠殺
,到后來的胡漢分治,再到后來的主動漢化
,一直到北周末年、隋朝初年才徹底完成民族融合
。應當說
,隋朝統(tǒng)一天下是魏晉南北朝民族融合的必然結果。而劉裕所處的時代
,民族矛盾依然十分尖銳
,這會導致統(tǒng)一戰(zhàn)爭遇到的阻力非常大
,因為胡漢雜居的客觀事實無法用軍事手段去改變
。無論是文化
、經(jīng)濟、政治等各方面
,都還達不到統(tǒng)一的條件
。
劉裕的確是一代人杰,但他終究只是一個人而不是神
,必須去順應歷史的發(fā)展規(guī)律
,任何過于急躁的做法終究只能取得一時的成效,而無法長治久安
。
參考文獻:《資治通鑒》《宋書·劉懷肅傳》
劉裕攻滅南燕和后秦后如果不是急于回去篡位,是否有希望統(tǒng)一天下呢
?
場上留給劉裕的時間
,真的已經(jīng)不多了。作為南征北戰(zhàn)平定四方的大將
,劉裕用了幾乎一輩子的時間
,收拾舊山河。
距離生命結束還有僅僅3年時間
,他似乎終于想通了。人這一生到底圖個啥
?功名利祿就哪樣可以帶到地底下?劉裕表示
,名還真的可以
,所以他就班師回朝篡位去了。
在劉裕眼中
,似乎一統(tǒng)天下,并沒有太大的誘惑力
。將朝中那個傀儡皇帝給取代了,自己建立新王朝
,才更加具有吸引力
。
01劉裕平定內亂,收復失地
,成為東晉王朝的代言人
。
劉裕出身比較艱苦,窮到了跟劉備一個檔次的地步
,所以跟劉備一樣,在路邊賣草鞋為生
。這行當里容易出皇帝,難怪現(xiàn)在市面上看不到這個行業(yè)的從業(yè)者了
。
宋高祖武皇帝諱裕
,字德輿,小字寄奴
,彭城縣綏輿里人,姓劉氏
,漢楚元王交之二十一世孫也。彭城
,楚都
,故苗裔家焉。晉氏東遷
,劉氏移居晉陵丹徒之京口里。---《南史》
一直這么晃蕩著也不是個事兒
,所以劉裕有一個讓人意想不到的想法
,那就是去當兵。對他們這種窮苦人家出身的人來說
,只有去部隊里才有官糧吃。
所以劉裕選擇進入到了當時比較著名的北府兵中
,開掛的人生也就這么開始了
。在領導劉牢之的帶領下,劉裕逐漸成為了軍中的小領導
。
讓劉裕沒想到的是,他居然也是個天生的戰(zhàn)神
。所以他的人生也因此發(fā)生了轉變
。對內他開始了一系列治理內亂的軍事活動,逐漸走上了東晉王朝的政壇
。
尤其是在擊敗了桓玄集團以后,劉?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旧铣蔀榱藮|晉王朝的代言人。他假模假樣地扶持晉安帝復位
,讓東晉王朝對他感恩戴德。
這個時候劉裕又開始著眼于外面的世界
,他派人到后秦談判
。揚言要后秦將占領的幾個州郡都還給東晉。劉裕眼光獨到
,時機拿捏得非常準
。因為后秦當時在西邊打仗,根本不敢跟劉裕為敵
,所以一口氣把十二個郡都還給了東晉王朝
。
因為平定內亂,又幫著東晉收復失地
,劉裕的聲望達到了巔峰水平
。被晉王朝冊封為豫章郡公
,食邑萬戶
。在一年以后,劉裕獲封車騎將軍
,開府儀同三司
,成為了東晉王朝真正的掌權者。
02滅南燕
,滅譙蜀,滅后秦
,劉裕戎馬天下。
不少人喜歡看三國故事
,因為那里面英雄人物輩出
,所以故事十分精彩
。其實劉裕這個時代
,也是有英雄的
,不過真正的英雄,可能就他這么一位
。
當時東晉王朝基本掌握在了劉裕手里
,所以劉裕開始了自己一統(tǒng)天下的大業(yè)
。當然
,最后并沒有完全一統(tǒng)天下,原因太多
。
001第一個瞄準的目標就是南燕。
南燕國主慕容超登基以后
,打算南征。這個時候兵馬已經(jīng)進入江淮地區(qū)
,而劉裕也不是吃干飯的
,當即帶兵北上。讓人啼笑皆非的是
,慕容超自認為他們鮮卑族驍勇善戰(zhàn),壓根就沒把劉裕的北伐兵放在眼里
,于是乎劉裕如入無人之境一般,攻城略地
。
結果等他們反應過來的時候
,劉裕已經(jīng)把慕容超給團團圍住了。無奈之下慕容超只能去請后秦保命
。結果后秦的姚興也只是個喜歡咋咋呼呼的家伙,他告訴劉裕
,我們十萬大軍已經(jīng)到了洛陽了
,你要是不把慕容超放了
,那我們可就要進攻你們了
!
劉裕自率眾討毅
,命王弘
、王鎮(zhèn)惡
、蒯恩等率軍至豫章口
,于江津燔舟而進
。毅參軍朱顯之逢鎮(zhèn)惡,以所統(tǒng)千人赴毅
。鎮(zhèn)惡等攻陷外城,毅守內城
,精銳尚數(shù)千人
,戰(zhàn)至日昃
,鎮(zhèn)惡以裕書示城內,毅怒
,不發(fā)書而焚之
。毅冀有外救,督士卒力戰(zhàn)
。眾知裕至
,莫有斗心
。既暮
,鎮(zhèn)惡焚諸門,齊力攻之
,毅眾乃散
,毅自北門單騎而走,去江陵二十里而縊
。---《晉書》
劉裕北伐的歷史疑團:宋武帝劉裕是否真有統(tǒng)一的機會?
疑點一
這次劉裕一生中唯一的重大失敗
,也給后人留下了兩個永遠爭論不休的話題:一
、劉裕發(fā)起第二次北伐的主要動機何在
?二、假如劉穆之不死
,劉裕有統(tǒng)一中國的機會嗎
?
自從崔浩將劉裕比作晉室的曹操開始,到如今涉及此段歷史的多數(shù)文章
,對第一個問題的答案都大同小異:劉裕為了篡位需要提升威望
,所以借北伐立威
,并無統(tǒng)一天下的雄心
。不過
,說得人多就代表正確嗎?這個答案果然是無懈可擊嗎
?如果我們把眼界放寬一點兒
,不要只睜著劉裕一個人的事,用相似的歷史作一下對比
,那么就可以發(fā)現(xiàn)
,這種說法其實漏洞很大。
劉裕要取司馬家而代之是肯定的
,但這和北伐沒有必然聯(lián)系
,北伐成功對他建立新朝只是一個有利條件,絕非必要條件
。假如劉裕的目的僅僅是一個皇位
,那他完全用不著發(fā)動這次戰(zhàn)爭。
在北伐后秦之前
,劉裕已經(jīng)對內平定桓玄與孫恩、盧循之亂
,相當于兩挽東晉這座危樓于既倒
,對外則攻滅了南燕和譙蜀兩國
,并曾用外交手段就收復十三郡領土
。這樣的武勛實際上已超過了當年代魏的司馬氏祖孫(即使把篡位前司馬氏四代老板的戰(zhàn)績加起來
,對內也沒有可與劉裕相提并論的功勛
,平定淮南三叛性質上僅與劉裕擺平劉毅和司馬休之差不多,而對外也只滅掉了一個蜀漢)
。
再看看劉裕之后,無論是南朝的蕭道成
、蕭衍
、陳霸先
,或是北朝的高歡
、宇文泰、楊堅
,論武功均不能望伐秦前的劉裕項背
。
如此,我們不難得出這樣的推論:既然這么多道行不如他的篡位同行們
,都可以順順當當?shù)馗某瘬Q代,憑什么武功已經(jīng)凌駕于眾人之上的劉裕就還得再滅一個后秦
?
另外從劉?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貛熀蟮木唧w行止,我們也可以看出一二
。劉裕東歸后,他的常駐地仍是指揮北伐的戰(zhàn)時大本營彭城
,而并非國都建康
。他也沒有在其北伐成功
,聲望最高的義熙十四年稱帝
,而是又等了兩年,那時晉軍已在關中失利
,劉裕的聲望已然受損
。這些事實也可以說明兩個問題
,一
、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貋砗蟛]馬上把改朝換代當成第一要務;二、他要稱帝
,其實已不需要更大威望的支持?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傊?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劉?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貋砜隙ㄊ且畚坏?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但他并不是為了篡位而回來,就像人吃飯是為了活著
,但活著并不是為了吃飯一樣。
至于說劉裕不想一統(tǒng)天下
,就像說某位窮人白手起家
,打拼半輩子創(chuàng)立一家公司,目的只是為了當老板
,并不想賺錢一樣
,你信嗎?對已經(jīng)是國家實際元首的劉裕而言
,假如能夠完成統(tǒng)一,那么最大的受益人
,正是劉裕及其子孫
,故而僅從利益的角度來說
,他也比那些渴望統(tǒng)一的廣大人民群眾更有掃平列國的動力
。
雖然在商戰(zhàn)中,每一個神智正常的公司經(jīng)營者(少數(shù)別有用心的詐騙犯除外)
,都是希望盈利的,但并不妨礙年年都有很多家公司虧損以至破產(chǎn)
。這道理也很簡單
,因為能不能盈利,并不是由公司老板個人的想法甚至能力所決定的
,要受到里里外外很多種因素的制約
,經(jīng)營天下者,業(yè)務自然更加復雜
,但原理與此類似。那么假設上天格外眷顧
,讓劉裕始終能后顧無憂
,放手于北征
,他能開創(chuàng)一個統(tǒng)一的王朝嗎
?
對于這個問題
,北魏崔浩也作出了著名的回答:不能。他提出的理由有兩條
,一是劉裕不能行荊揚之化于三秦之地
,無法鞏固他占領的地區(qū);二是由于兵種
、地形、氣候等方面的差異,晉軍在華北作戰(zhàn)將是以短擊長
,所以劉裕不能發(fā)吳越之兵與官軍(北魏軍)爭奪河北。
這兩條理由有道理嗎
?都有
。但果然無懈可擊嗎?恐怕不見得
。別的不說,就以崔浩服務的北魏帝國為例:當年拓跋稱王于牛川時
,它只是塞外一個落后的以游牧經(jīng)濟為主的國家
,與中原在經(jīng)濟
、文化和制度上的差異
,較之江東與關中,恐怕只大不小
,后來擊敗后燕
,便成功入主發(fā)達富庶的河北之地,并且站穩(wěn)了腳跟
,這一成功,難道靠的是行塞北之教化于燕趙之地
?
當然
,對于復雜的歷史事件不能簡單類比,要研究拓跋做到的事劉裕能不能做到
,我們不妨仔細審看一下現(xiàn)存的資料
,利用一些疑點進行推測
,看看劉裕本來打算怎么做
?
劉裕對關中人事安排的一大疑點是:他明明不信任王鎮(zhèn)惡
,手下也并非沒有其他將才,為何還將關中防務這樣的重任交給此人
?最常見的解釋,是說王鎮(zhèn)惡在滅秦之戰(zhàn)中功勞最大
,所以這次任命屬于論功行賞
。
但這種解釋
,顯然會在另一個重要人物身上碰釘子
,這便是那位論行政職務還在王鎮(zhèn)惡之上的安西長史王修(按兩漢至魏晉的習慣
,長史為掾屬之長
,而且后來王鎮(zhèn)惡被殺后
,王修未經(jīng)劉裕批準,就能任命毛修之接任安西司馬之職
,也可見一斑)。
令人吃驚的是:這個地位如此重要的王長史
,卻在《晉書》
、《宋書》、《南史》等史籍中都沒有傳記
,我只能確定,他并非出自瑯琊王氏和太原王氏這兩大政治豪門
,而且就在下所看到的史料而言
,在他被任命為安西長史之前
,這個人就沒在史書中露過臉
。這就奇怪了,這么一個要名氣沒名氣
,要功績沒功績,要后臺沒后臺的三無人員
,怎么就能平地一聲雷
,躍居眾多名將謀臣之上
?
好在史書在他頭次出場時提供了一點線索:(劉裕)以太尉咨議參軍京兆(人)王修為長史[2]
, 京兆,就是晉朝時長安所在的郡名
。看出來了吧
,王修和王鎮(zhèn)惡之所以讓劉裕選中的共同點在哪兒
?提示一下:并非都姓王
。
疑點二
值得推敲的另一大疑點是:劉裕為何只給王鎮(zhèn)惡
、沈田子等人留下一萬精兵?不管以哪個標準衡量,要守衛(wèi)關中故土
,一萬人太少了。需知關中周邊
,強敵林立
,即使不考慮東北面的北魏與西北面的西秦
、北涼等潛在敵國
,只要出長安北行不過二百里外,就有赫連勃勃的夏國軍隊
。
參考夏國以前的戰(zhàn)爭經(jīng)歷,赫連勃勃能夠動員的兵力肯定不少于五萬
,而且多是些機動性極強的兇悍鐵騎
,如果中途不受阻攔,跑快點的話
,他們只用一天時間就可以沖到長安城下觀光!難道劉裕對自己的兒子和百戰(zhàn)而得的戰(zhàn)果就如此漫不經(jīng)心嗎
?
另外一條記載
,從側面解答了這個問題。
在王鎮(zhèn)惡被殺前
,關中晉軍內部出現(xiàn)他要殺盡南人
,自立為王的流言。盡管這肯定是一條謠言
,但一條謠言要能流傳開來
,它應該具備最起碼的潛在可能性,否則騙不了這么多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老兵
。
這條謠言揭示了問題是
,怎么殺?且不說王鎮(zhèn)惡的武藝是出了名的差勁
,就算他是東方不敗或者獨孤求敗投胎
,也很難相信他能自己動手
,殺掉一萬精兵
。因此
,在此時王鎮(zhèn)惡手下的軍隊中
,一定有不屬于那一萬北府老兵的新軍存在,考慮到流言的內容和關中防務的需要,新軍的數(shù)量上限無法確定
,但下限應不少于一萬人。
至此
,綜合這些零散的蛛絲馬跡
,也許我們已經(jīng)逐漸走近歷史的真相了:
一
、就像二十多年前
,已故的總設計師認識到不能以大陸之教化施于港澳,從而出現(xiàn)了今天的港人治港與澳人治澳一樣
,劉裕出臺的政策,是以關中人治關中
。因此
,他才會提拔了功績、名聲都不顯赫的關中人王修
,而不用有世家背景的謝晦、王弘等人
,或與自己相識已久
,關系更親密的南方舊人如張邵
、孔靖等
。換句話說,劉裕并不打算行荊揚之化于三秦之地;
二
、劉裕要進一步北伐,完成一統(tǒng)
,打下華北以至塞北
,僅憑現(xiàn)有軍隊,難度是很大的
。因此,劉裕實際上已在北方人中著手編組新軍
,負責人就是在北方民眾中擁有巨大號召力的王猛的孫子——安西司馬王鎮(zhèn)惡
。假如不發(fā)生后來的一系列變故
,劉裕仍是有經(jīng)營北方打算的
,那時他用于征戰(zhàn)北方的軍隊
,將不僅僅是吳越之兵;
三
、結合上兩條
,崔浩預測正確的是結果,而非導致這一結果的原因(從不少跡象來看
,崔浩作為一個 *** ,可能仍存在對南方政權的認同
,他的話不一定完全代表其真實看法)
。假如不發(fā)生劉穆之逝世和關中變亂的事,那么阻止劉裕統(tǒng)一最大障礙
,可能是時間。此時夏和北魏都非國勢混亂的將亡之國
,劉裕并不具備明朝初年那樣速定北方的條件
,只有采取穩(wěn)扎穩(wěn)打的方針
,逐個消滅
。但要達成這一目標,起碼先得把關中由占領區(qū)變成領土和后方基地
,同時組建一支有戰(zhàn)斗力的新軍,特別是騎兵部隊
,這些事都不是短時間內能夠完成的
,而從劉裕離開關中之時,距離他壽終正寢之日
,已經(jīng)只有三年半了
!總之,如果一切順利
,劉裕統(tǒng)一天下的可能性雖然存在
,但非常微小,估計超不過一成;
四
、在劉裕手下
,既有北方人望,又有大將之才者
,唯王鎮(zhèn)惡一人
。這使得劉裕只要還存有進取北方的念頭
,他對王鎮(zhèn)惡就很難做到疑人不用
。但在權術硬幣的另一面
,一個既有能力又有人望
,而且不太聽話的下屬,又是讓每個專制君主(劉裕早已是事實君主)夜不能寐的病根所在
,再考慮到自身崛起的經(jīng)歷
,要讓劉裕對王鎮(zhèn)惡做到用人不疑,也是不可能的
!正是這一兩難處境,將劉裕在關中的人事安排
,逼上了一條危險的鋼絲
,并且最終因為一步失誤,全盤皆輸
!
五、劉裕計劃失敗的關鍵
,是王鎮(zhèn)惡與王修的被殺
。王鎮(zhèn)惡被殺,使組建新軍的努力告吹;王修被殺
,使穩(wěn)固關中的設想破產(chǎn)
。而且這兩人,原先都是關中 *** 心目中的驕傲
,也是劉裕贏得關中人心的關鍵
。然而
,僅僅在不到一年間
,這兩個人就相繼被害了,而且還是被與劉裕一樣的南方人殺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