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倫和孝公主是什么身份她是庶女出身卻用嫡女封號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固倫和孝公主。
乾隆四十年正月初三,一陣響亮的啼哭聲在紫禁城翊坤宮響起,這一年乾隆帝已經(jīng)64歲
,算得上是老來得子,其激動的心情自然不言而喻
,雖然是個女兒
,但他也無比開心
,甚至破例把身為庶女的女兒封為“固倫公主”
,震驚朝野上下
。

因為按照清朝的規(guī)矩,只有皇后生的女兒
,才能被封為固倫公主,其他妃嬪的女兒
,即使是皇貴妃生的
,也只能被封為和碩公主,她的母親原本也只是一個小宮女
,卻因為她的到來而“母憑女貴”
,被封為惇妃,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從小受盡萬千寵愛的公主的故事
。
固倫和孝公主
,乃乾隆第10個女兒,故而人們也稱她為“十公主”
,對待這個女兒
,乾隆可謂把她寵到了心尖尖上,恨不得時時刻刻和她待在一起,所以十公主從小就與王公大臣們見面
,并數(shù)次參與國家大事的場合中
,耳濡目染之下,她的性子也變得有些男孩子氣
,總是穿著男裝
,且精于騎射,箭無虛發(fā)
,關鍵她還越長越像乾隆帝
,可把老爺子高興壞了。
當年他看到十公主在狩獵時英姿颯爽的樣子
,便當眾賞賜給了她一件黃馬褂
,甚至說道:“若你是男兒身,朕定立你為儲!”
根據(jù)史料記載
,乾隆晚年時期喜怒無常
,生氣起來甚至會鞭打大臣們,誰說好話都不好使
,但唯獨看見十公主
,乾隆即使在盛怒狀態(tài)下,都會平靜下來
,露出笑意
,所以當年誰要被打,就會立馬跑去找十公主“求救”
,十公主幾乎都會出面幫忙
,由此亦可見,十公主是一位宅心仁厚的人
。
盡管乾隆再喜歡十公主
,也不會把皇位交給女兒,事已至此
,當務之急便是給女兒物色一個好人家
,思來想去,乾隆決定把心愛的女兒嫁給豐紳殷德
,也就是乾隆最喜歡的大臣和珅之子
,在此一提,就連“豐紳殷德”這個名字
,都是這孩子5歲那年乾隆親自賜給他的
,寓意“富貴吉祥”,能夠把自己喜歡的兩個孩子湊成一對
,也算圓了這個老父親的一樁心事
。
早在十公主7歲的時候,父親乾隆就開始給她籌備婚事,可以說乾隆從未為任何一個兒女出嫁(娶妻)如此上心過
,等到十公主15歲那年
,他便讓女兒和豐紳殷德舉辦婚禮了,那一天是全城張燈結(jié)彩
,熱鬧非凡
,乾隆甚至以其他公主10倍的標準給十公主送嫁妝,并且要求成百上千名文武百官手奉如意珠貝
,拜辭于公主轎前
,就連年邁的阿桂也不例外。
興許是受到父親影響
,后來的嘉慶帝對十公主這個妹妹也是無比寵愛
,千依百順,甚至當年嘉慶帝要抄和珅家
,滅他們族
,都因為十公主的關系,而沒有趕盡殺絕
,還留了和珅全尸
,并且赦免豐紳殷德,還讓他繼續(xù)享受伯爵的封號待遇
。
后來嘉慶去世
,道光上位,道光帝對十公主這個姑姑同樣喜愛
,當年十公主去世時
,道光甚至趕到了現(xiàn)場,進行祭奠
,這樣的情況在清朝幾乎絕無僅有
,同時,能集三位皇帝的寵愛于一身
,也實屬不可思議
。
清朝公主的等級和封號,古代妃子的等級和封號
古代妃子的等級和封號 古代妃子的等級和封號情況如下:
【皇太后等級】 正一品:母逸皇太后 從一品:圣母皇太后 正二品:護國皇太后 從二品:御尊皇太后 正三品:貴皇太后 從三品:御皇太后 正四品:尊皇太后 從四品:皇太后 正五品:貴太后 從五品:御太后 正六品:尊太后 【嬪妃等級】 正超品:皇后(1位) 正一品:皇貴妃(2位) 從一品:貴妃 庶一品:妃[德妃、端妃
、令妃
、宸妃、敬妃
、瑾妃
、宜妃、姝妃、珍妃
、柔妃](各1) 正二品:夫人 從二品:貴嬪 庶二品:嬪 正三品:昭儀
、昭媛、昭容 從三品:修儀
、修容
、修媛 庶三品:充儀、充容
、充媛 正四品:淑儀
、淑容、淑媛 從四品:貴儀
、貴容
、貴媛 庶四品:月儀、月媛
、月容
、月華 正五品:婉儀、婉媛
、婉容
、婉華 從五品:德儀、德媛
、德容
、德華 庶五品:麗儀、順儀
、佩儀
、芳儀 正六品:貴姬 從六品:姬 庶六品:容華 正七品:婕妤 從七品:貴人 庶七品:常在 正八品:美人、佳人
、良人 從八品:順人
、才人、淑人 庶八品:小儀
、小媛
、小娣 正九品:承徽、承榮 從九品:寶林 庶九品:采女 正十品:選侍 從十品:答應 庶十品:秀女 【長公主等級】 正一品:御尊興/監(jiān)/輔/定國皇長公主 從一品:御皇固倫長公主 正二品:固倫長公主 從二品:和碩長公主 正三品:和孝長公主 從三品:和寧長公主 拓展資料: 妃嬪
,是一種用來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總括之稱
,妃嬪等級是用來區(qū)分她們之間的地位和級別的。不只在古代中國
,歷史上只要有過后宮制度的國家之君主
,他們所有的妾都可以廣泛的被稱做嬪御,這樣的代稱之詞比較常使用在東方國家
。 只有先朝的皇后可被尊為皇太后
。如嗣皇帝是妃嬪所生或從皇族宗室中過繼而來者
,其生母皆不得稱(皇)太后。但也有個別例外
。如漢哀帝是諸侯王之子過繼而來
,其祖母傅昭儀被尊為帝太太后、皇太太后
,生母丁姬被尊為帝太后
。 清朝公主等級哪些 清朝貴族女子等級
第一級 固倫公主 皇后所生之女 固倫滿語為天下 第二級 和碩公主 皇妃所生之女 和碩滿語為地方 第三級 和碩格格 親王之女 漢語為郡主 第四級 多羅格格 郡王及世子之女 漢語為縣主 第五級 多羅格格 貝勒之女 漢語為郡君 第六級 固山格格 貝子之女 漢語為縣君 第七級 格格 公之女 漢語為鄉(xiāng)君 第八級 統(tǒng)稱為宗室女 “格格”一詞,原為滿語的譯音
,譯成漢語就是小姐
,姐姐之意。清朝貴胄之家女兒 的稱謂
。 關于清代
,清代的格格,不是公主
。凡是尊貴人家的小姐
,都稱格格。 親王的女兒
,稱多羅格格
,郡王的女兒,稱固山格格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实鄣呐畠海Q和碩格格
,也稱和碩公主
。最尊貴的公主,稱為固倫和碩公主
。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
,國君(即“大汗”)、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
,無定制
。例如,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
,次女 稱“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
,始仿明制
,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并規(guī)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
,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yǎng)女
,稱“和碩公主”?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案窀瘛彼鞂V竿豕F胄之女的專稱
。 清代的王都是滿蒙貴族,異姓漢族王只有開國時四個
,平西王吳三桂
,定南王孔有德,平南王尚可喜
,靖南王耿精忠
。 孔有德早死,她的女兒孔四貞是清代唯一的漢公主
,封和碩公主
,(此后清代再無 *** 公主)其余三個,就是康熙朝的三藩
,下場如何
,大家都是知道的。 求嬪妃
,公主
,王爺?shù)牡燃壓头馓栆寐? 正一品 :皇貴妃《一位》
從一品:貴妃 福 壽《二位》可更改 正二品:、淑妃
、賢妃
、德妃《三位》 從二品:妃 端 莊 恭 敬《四位》可更改 正三品:嬪 {貴賓}為首設 吉 祥 如 意《五位》可更改 從三品:姬{貴姬}為首《六位》 正四品:儀{貴儀}為首 昭儀 婉儀 芳儀 芬儀 德儀 順儀 淑儀 波儀《九位》 從四品:媛{貴媛}為首 昭媛 淑媛 名媛 品媛 詩媛 思媛 雅媛 等《十位》 正五品:容{貴容}為首 昭容 充容 華容 玉容 月容 雍容 羽容 列容 淑容《十一位》 從五品:華{貴華}為首 昭華 充華 容華 玉華 月華 溫華 書華 羽華 月華 樊華 錦華《十二位》 正六品:妤{貴妤}為首 婕妤 鷺妤 充妤 舒妤 冪妤 敏妤 。
。
。。
。
。。
。
。等《十三位》 從六品:人{貴人}為首 美人 才人 良人 佳人 伊人 可人 妙人 仙人 奇人 栗人 巧人 沁 馨人 沁人 吟人 《十四位》 正七品:寶 寶林 寶儀 寶媛 寶容 寶華 寶妤 。
。
。。
。
。。
。
。
。。
。
。。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妒逦弧?從七品:良 良娣 良媛 良儀 良妤 。
。
。。
。
。。
。
。。
。
。。
。
。。
。
。。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妒弧?正八品:女{貴女}位首 淑女 茗女 才女 良女 佳女 仙女 歆女 芩女 采女 玉女 恬女采 恬 女 焉女 靈女 霏女 巧女 惜女 衿女 《十八位》 從八品:常在 封號加位份。
。
。。
。
。。
。
。。
。
。
。。
。
。。
。。
。
。《十九位》 正九品:答應 封號加份
。
。。
。
。。
。
。。
。
。。
。
。。
。
。。
。
。。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恫幌尬弧?從九品:選侍 封號加位份。
。
。。
。
。
。。
。
。。
。
。。
。
。。
。
。。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恫幌尬弧?【皇帝親姑姑】尊一品:圣尊大長公主 【太后之女】正一品:御國長公主 【皇后的長女】從一品:圣尊皇長公主 正二品:鎮(zhèn)國公主 護國公主,{皇貴妃}所生 從二品 【尊懿封的公主(2【個)】{貴妃所生} 正三品 【尊封的公主(3個)】{皇妃所生} 從三品 【圣封的公主(4個)】{正妃所生} 正四品 【特封的公主】{嬪 姬所生} 從四品 【固倫公主】 {儀
,媛 夫人所生} 正五品 【和碩公主】{容
,華,夫人所生} 從五品 【端加封號公主】{妤 人
,主子所生} 正六品 【公主】{寶 良
,主子所生} 從六品 【郡主】{小主所生} 皇子懿尊皇品:圣尊皇太子 _ 尊嫡一品: 帝尊皇子——{皇貴妃生} 尊庶一品:鎮(zhèn)國尊皇子——{貴妃生} 皇嫡二品:御國尊皇子——{皇妃生} 皇庶二品:監(jiān)國尊皇子——{正妃所生} 嫡三品:興國尊皇子——{嬪所生} 庶三品:輔國尊皇子——{姬所生} 滴四品:監(jiān)政皇子——{儀夫人生} 庶四品:輔國皇子 ——{媛夫人生} 嫡五品:固倫皇子 ——{容夫人生} 庶五品: 仁孝皇子——{華夫人生} 嫡六品:和孝皇子 ——{主子生 庶六品: 皇子 {小主生} 王爺尊御一品;和孝親王 【和碩親王 尊庶御一品:固倫親王固孝親王 尊二品:和碩宗王 尊三品:和孝宗王 尊四品
;固倫宗王 尊五品
;固孝宗王 尊六品;碩托宗王 從一個帖子上弄的
,有些不合題目的地方望見諒 清朝公主的封號什么最尊貴呢
? 固倫公主
清世祖入關后,于順治十七年(1660年)制訂皇女
、宗女封號如下: 皇帝嫡女為固倫公主
、但也有庶女被封固倫公主之例,如清高宗之固倫和孝公主
,庶女為和碩公主
。 和碩親王嫡女為郡主、(和碩格格)庶女為郡君(多羅格格)
。 和碩親王世子
、多羅郡王嫡女為縣主(多羅格格)、庶女為縣君(固山格格)。 多羅貝勒嫡女 封郡君(多羅格格)
、庶女為鄉(xiāng)君(格格)
。 固山貝子之嫡女為縣君(多羅格格),庶女不受封
,稱宗女(格格)
。 入八分鎮(zhèn)國公、入八分輔國公之嫡女為鄉(xiāng)君(格格)
,庶女不受封
,稱宗女。 不入八分公以下之女皆不受封
,只稱宗女
。 清朝公主等級 順治六年,定皇族宗室爵位為十二等:和碩親王
、多羅郡王、多羅貝勒
、固山貝子
、奉恩鎮(zhèn)國公、奉恩輔國公
、不入八分鎮(zhèn)國公
、不入八分輔國公、鎮(zhèn)國將軍
、輔國將軍
、奉國將軍、奉恩將軍
。清室的分封原則是:“酬庸為上
,展親次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贝笄逡晕溟_國
,故而特重軍功,宗室皇族即使近支親貴
,如無尺寸之功
,仍不得上賞,這比之明代于襁褓中封王
,不知強出很多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十六個兒子中,只有四個親王
、一個郡王
,崇德八年,努爾哈赤第十一子巴布海因謀反被殺,其爵位不過是小小的奉國將軍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侍珮O諸子中封親王的也只有兩個。
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
,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
,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
,并規(guī)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
,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yǎng)女,稱"和碩公主"
。"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
。例如,皇太極的次女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倫長公主
,后改為"永寧長公主 "
,復改為"溫莊長公主"。由此可見
,現(xiàn)在影視劇中把皇帝之女稱作"格格"是不準確的(如
,"還珠格格"、"十八格格"......)
。順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
,即: 一、親王之女
,稱為"和碩格格"
,漢名為"郡主"; 二
、世子及郡王之女
,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 三
、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
,漢名為"郡君"
; 四、貝子之女
,稱為"固山格格"
,漢名"縣君"; 五
、鎮(zhèn)國公
、輔國公之女
,稱"格格",漢名"鄉(xiāng)君"
; 此外
,"公"以下之女,俱稱"宗女"
。"格格"之稱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際
,才漸漸終止。 請介紹一下清朝時期公主封號的制度! “格格”一詞
,原為滿語的譯音
,譯成漢語就是小姐,姐姐之意
。清朝貴胄之家女兒的稱謂
。
清代的格格,不是公主
。凡是尊貴人家的小姐
,都稱格格。 親王的女兒
,稱多羅格格
,郡王的女兒,稱固山格格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实鄣呐畠?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稱和碩格格
,也稱和碩公主。最尊貴的公主
,稱為固倫和碩公主
。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國君(即“大汗”)
、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
,無定制。例如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
,次女稱“嫩哲格格”。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
,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
,始仿明制,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
,并規(guī)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
,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yǎng)女,稱“和碩公主”?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案窀瘛彼鞂V竿豕F胄之女的專稱
。例如,皇太極的次女馬喀塔(孝端文皇后所生)初封固倫長公主
,后改為“永寧長公主”
,復改為“溫莊長公主”。由此可見
,現(xiàn)在影視劇中把皇帝之女稱作“格格”是不準確的(如
,“還珠格格”、“十八格格”……)
。順治十七年(一六六0年)始把“格格”分為五等
,即: 一、親王之女
,稱為“和碩格格”
,漢名為“郡主”; 二
、世子及郡王之女
,稱為“多羅格格”,漢名為“縣主”
; 三
、多羅貝勒之女,亦稱為“多羅格格”
,漢名為“郡君”
; 四、貝子之女
,稱為“固山格格”
,漢名“縣君”; 五
、鎮(zhèn)國公
、輔國公之女,稱“格格”
,漢名“鄉(xiāng)君”
; 此外,“公”以下之女
,俱稱“宗女”
。“格格”之稱一直沿用至清末民初之際
,才漸漸終止
。例如清高宗(乾隆帝弘歷)一生共生了十個女兒
,其中有五人因早歿沒有加封,另外五個女兒
,加封為公主
。即第三女(孝賢純皇后生),封固倫和敬公主
;第四女(純惠皇貴妃蘇氏生)封和碩嘉公主
;第七女(孝儀純皇后生),封固倫和靜公主
;第九女(孝儀純皇后生)
,封和碩和恪公主;第十女(妃汪氏生)
,封固倫和孝公主
。她是個例外,因為她是在乾隆六十五歲時生的
,是乾隆帝最鐘愛的女兒
,后下嫁給和的長子豐紳殷德。她本應封為和碩公主
。但乾隆破例把他封為“固倫公主”
。此外,乾隆帝還收養(yǎng)了其弟弘晝的一個女兒
,后來加封為和碩和婉公主
。 清朝前身“后金”初年,國君(即“大汗”)
、貝勒的女兒(有時也包括一般未嫁之婦女)均稱“格格”
,無定制。例如
,清太祖努爾哈赤的長女稱“東果格格”
,次女稱“嫩哲格格”
。清太宗皇太極繼位后
,于崇德元年(一六三六年),始仿明制
,皇帝女兒開始稱為“公主”
,并規(guī)定皇后(即中宮)所生之女稱“固倫公主”,妃子所生之女及皇后的養(yǎng)女
,稱“和碩公主”
。“格格”遂專指王公貴胄之女的專稱
。 清代的王都是滿蒙貴族
,異姓漢族王只有開國時四個
,平西王吳三桂,定南王孔有德
,平南王尚可喜
,靖南王耿精忠。 孔有德早死
,女兒孔四貞是清代唯一的漢公主
,封和碩公主,此后清代再無 *** 公主
。
她是乾隆唯一的嫡女,四歲便被封為固倫公主,死后享受皇帝待遇嗎
?
清朝著名大臣錢陳群在《香樹齋詩集》中對一位公主的出嫁進行了描述
,詩中寫道:?禁城桃李著花稂,百輛來迎禮肅雍
,燈引金蓮移晝永
,月頒牙管浸春濃。宮中堯舜傳家訓
,塞外蘋蘩拜女宗
,一自相攸循令典,名藩錫慶荷崇封
。?
如此規(guī)模盛大的場面
,想必這位公主定是不尋常的一位公主,沒錯
,她就是乾隆唯一的嫡女固倫和敬公主
。
重華宮中降龍女
清朝雍正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在紫禁城的西二所(后改名為重華宮)
,皇四子弘歷的嫡福晉富察氏生下了一個可愛的女兒
,此女是弘歷第三女,但由于弘歷前兩個女兒皆早夭
,因此
,這個女兒便成了弘歷事實上的嫡長女,這位嫡長女便是后來的固倫和敬公主
。
話說
,在固倫和敬公主四歲那一年,她的祖父雍正崩逝于圓明園
,隨后
,和敬公主的父親弘歷繼承了大清皇位
,是為乾隆皇帝。
一般來講
,清朝公主只有在即將出嫁的時候才會被封為和碩或固倫公主
,然而,和敬公主卻是獨特的一個
。她是乾隆原配孝賢皇后所生
,又是實際上的長女,享受嫡長女之尊榮
,因此
,乾隆在繼位初便將和敬封為固倫公主,有清一代
,僅此一例
。
然而,就在和敬公主七歲那一年
,她的哥哥二阿哥永璉卻早逝了
,永璉是乾隆欽定的皇太子人選,他的早逝不但讓乾隆倍加惋惜
,更讓孝賢皇后心痛
,而正處于懵懂少女時期的和敬公主貌似還不懂得這其中的含義。
喜結(jié)良緣駐京師
永璉早逝之后
,和敬公主成了乾隆與孝賢皇后唯一在世的女兒
,因此,她更加受到乾隆的疼愛
,早在乾隆十年
,即和敬公主十四歲那一年,乾隆便給女兒定下了親事
,男方是來自蒙古科爾沁部的一位小王子
,名為色布騰巴勒珠爾。能夠娶到乾隆唯一的嫡女
,這個色布騰巴勒珠爾到底有什么來頭呢
?
原來這色布騰巴勒珠爾的出身可不一般,他是科爾沁部左翼中旗達爾罕親王滿珠習禮的玄孫(注:滿珠習禮是孝莊太后的親兄弟)
,世祖順治帝養(yǎng)女固倫端敏公主的孫子
。這樣的出身足以與乾隆嫡長女相匹配
。
話說
,早在色布騰巴勒珠爾九歲那一年,他便被乾隆接到了宮中撫養(yǎng)
,與乾隆皇子一起讀書
,可以說是乾隆的半個兒子
。而且,乾隆還將其封為輔國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