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鄭國鄭莊公很感興趣的小伙伴們
,小編帶來詳細的文章供大家參考。提起春秋初期的風云人物
,最值得一提的其實是鄭國第三位國君鄭莊公鄭莊公在中原呼風喚雨的時候
說起齊國的“莊僖小霸”很多人或許不清楚,但說起鄭國的“莊公小霸”
而鄭莊公這個人的傳奇色彩非常濃,發(fā)生在他身上的有趣故事也非常多
公元前744年
從年齡結(jié)構(gòu)上看
看過我寫兩晉南北朝的朋友應該對此印象深刻:孤兒寡母的下場幾乎都是被權(quán)臣欺負
可在當時的鄭國,這種情況卻并未發(fā)生
難道說
究其原因
申侯是什么人?看過我寫“烽火戲諸侯”的朋友應該有點印象:周幽王為集權(quán),廢掉了申后和太子宜臼
看到了吧?因為女兒受到了委屈
而鄭莊公的母親武姜
當然了
這個人
我在上文寫過,鄭武公是鄭國的第二位國君
大家或許會覺得有點繞
,讓我們重新梳理一下:周宣王(姬靜,西周第十一位天子)和鄭桓公(姬友
周幽王(姬宮湦,周宣王之子
周平王(姬宜臼
鄭武公雖然去世了,但武姜或許還能借著申國的名頭嚇唬人;申侯或許也去世了
這才是鄭莊公得以順利繼位的主要原因:他有一個身份顯赫的母親
在貴族政治中
但這里也有一個問題:武姜雖然關系過硬
我在前文分析過周天子的困局
如果鄭國朝臣鐵了心不立鄭莊公
,還擺出一副“周天子仗勢欺人”的可憐相,周平王肯定也會受到不小的壓力。到了那個時候
,即使他想不罷手恐怕也不行了。既然有辦法不立鄭莊公,最終卻還是立了鄭莊公
,那么答案也很顯然:迎立鄭莊公,符合大多數(shù)朝臣的利益。鄭莊公當時多大?十三歲
,還未成年。無論鄭莊公有多早熟,他都不太可能在十三歲之前就開始參政理政。鄭武公或許為鄭莊公配備了強大的政治資源
,但此時的鄭莊公應該沒有能力完全掌握這股力量,而是由他的母親武姜代為掌管。此時的鄭莊公不但年幼
,還沒有多少理政經(jīng)驗,更沒有多少個人勢力,完全可以算是一個標準的弱勢君主。對于朝臣而言,弱勢君主上位通常都是最好的選擇
。立一個弱勢君主有什么好處?那就是他無力干涉朝臣
,大家該干嘛還是干嘛,根本不必過分擔心自己的利益會受到損害這種事情在歷史上實在是太多了
比如說,當漢獻帝混得凄慘落魄
當袁術(shù)那個混不吝決定稱帝的時候
用大道理來說
,這說明漢末各軍閥都是愛國人士,所以他們一心尊奉漢獻帝,卻對袁術(shù)這種反賊咬牙切齒。可如果用權(quán)力博弈來說
,那就是迎奉漢獻帝對大家都有好處。此時的漢獻帝并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傀儡,但他顯然缺乏管理各地軍閥的實力。袁術(shù)則不一樣,當時的袁術(shù)已經(jīng)是全天下實力最強的軍閥
,曹操和袁紹都處于事業(yè)低谷期。如果袁術(shù)成功稱帝,就等于給各地軍閥頭上供了一尊真身。大家都想著改天換地成佛作祖
,誰愿意接受這種事實呢?這才是袁術(shù)很快就眾叛親離的主要原因。或許有人會問:就算國君因各種原因而顯得弱勢
,那么權(quán)力總有人暫時接手,這個人一旦心存不良,豈不是會引發(fā)更大的動亂?具體問題具體分析
,鄭國之所以不動亂,只因為他們是一個年輕的國家。鄭桓公是鄭國的開國君主
,鄭武公第二代,鄭莊公第三代。三代積累雖然可能造就一定數(shù)量的宗室,但宗室成員身份較為簡單,人數(shù)也不會太多。在這種背景下
,就算朝臣想找一個夠分量的人出來和鄭莊公打擂臺都不容易,畢竟鄭莊公根正苗紅:他的爺爺是開國君主,他的父親是嫡長子繼位的第二代君主,他本人是第三代嫡長子。要說分量,誰能比他更有分量?
再者
,大凡開國之初,君主一系的權(quán)力通常是有保證的。此時的鄭莊公雖然年幼更重要的是:君位不是一盤菜
怎樣使社會和諧?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維穩(wěn)”
只有社會和諧穩(wěn)定
可如果一個權(quán)臣橫空出世
,非要朝著弱勢國君喊打喊殺,你說這社會怎么可能和諧穩(wěn)定呢?利益集團怎么可能不擔心自己的壇壇罐罐被打碎呢?如此一來
,這位頭鐵的權(quán)臣自然會成為朝堂上下的公敵。曹操基本上是獨力打下整個北方
,但等他想著更進一步的時候,朝臣們會紛紛站出來保衛(wèi)漢獻帝,所以即使強如曹操,也只能緩緩圖之。后來,還是曹丕簽字同意使用“九品中正制”
,這篡位的大難題才算解決。在鄭莊公時代的朝堂上,有曹操這樣的狠角色嗎?恐怕是沒有的
。有人能通過簽字畫押讓渡利益的方式讓大家支持他篡位或獨攬朝政嗎?恐怕也是沒有的。權(quán)臣禍亂超綱意味著利益集團大洗牌,如果不是到了危急存亡的時刻
,這種人走到哪都是不受歡迎的,這也是鄭莊公得以順利繼位的原因之一。說來說去
,我就是希望大家能通過今天這篇文章明白一個道理:老君主去世之后,如果他的老婆孩子被別人欺負,通常是由于他所設計的權(quán)力格局已經(jīng)倒塌。如果沒有老君主設計的權(quán)力格局做約束
,誰是可信的呢?后趙石勒設計的權(quán)力格局倒塌,結(jié)果是石虎殺了石勒指定的接班人;
后周宇文赟設計的權(quán)力格局倒塌
宋明帝劉彧設計的權(quán)力格局倒塌
石虎是宗室
如果權(quán)力格局不倒塌
比如說
這跟人有關系嗎?幾乎是沒有的
公元前707年秋周桓王輕率什么聯(lián)軍討伐鄭國如下:
繻葛之戰(zhàn)
繻葛之戰(zhàn)的戰(zhàn)爭背景如下:
公元前771年(周幽王十一年),犬戎滅亡西周后
鄭國雖然在公元前806年(周宣王二十二年)才被分封立國,但由于其開國君主鄭桓公姬友為周厲王的幼子
,與周王室關系親近,因此被委任為王室卿士,主持周室中樞大政公元前774年(周幽王八年)
鄭莊公姬寤生繼位后,憑借國力強盛,身為周室權(quán)臣的條件
周平王在位時,就對鄭莊公的專橫跋扈十分不滿
以上內(nèi)容參考:百度百科-公元前707年秋周桓王輕率什么聯(lián)軍討伐鄭國
晉國得了土地走了,鄭國也得了好處
鄭武公去世后
犬戎之亂的影響很大,它破除了人們對周朝的迷信,向社會公開展現(xiàn)了禮儀制度的虛弱和強力的重要
鄭莊公把自己事業(yè)的立足點堅決地放置于鄭國
鄭莊公此后連敗宋國
鄭國“小霸”事業(yè)一代而衰 鄭桓公 在豪門士族占據(jù)統(tǒng)治地位的時代
鄭國第二任國君鄭武公在臨終前
鄭武公的這種做法沒有太大問題,可最終的問題卻出在他的正妻武姜身上
鄭莊公(寤生)是長子
生太子寤生
據(jù)說,由于武姜偏愛次子公子段
夫人請公
從感情上講
這樣一來
基于上述兩個考慮
莊公元年
京邑是鄭國最重要的城池之一
大家有沒有覺得眼熟?沒錯
公元前745年,晉文侯去世
公元前743年
兩相對比
唯一不同的是:晉國的曲沃翼城之爭歷時六十七年
而鄭國的新鄭京邑之爭僅歷時二十一年,在鄭莊公兄弟這一代就終結(jié)了
公元前743年
我之所以說鄭莊公是春秋初期歷史無法略過的人,就是因為這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過于傳奇
公子段在母親武姜的支持下咄咄緊逼
鄭莊公的這種做法
所以在面對眾人的勸說時
許多年后
很多人都對韓魏兩位大佬說:“我們應該反擊
結(jié)果呢
總而言之
段規(guī)曰:“智伯好利而愎春秋小霸-鄭莊公
幽王時期
后來鄭桓公跟隨幽王與犬戎作戰(zhàn),一塊死在驪山,兒子 鄭武公繼位。
鄭武公與秦晉衛(wèi)三國聯(lián)合,打敗犬戎,護送周平王遷都洛邑,獲得封賞,或許成為了董卓的人物。
鄭武公 逐步攻滅 東虢國 和 鄶國 ,吞并周邊鄢、蔽、補、丹、依、弢、歷、莘八邑,解放世襲的商人奴隸,鄭國逐漸強大。
鄭武公去世后,大兒子 鄭莊公 繼位,但是母親——申國國君女兒武姜喜歡小兒子叔段,在母親的縱容下,叔段作亂,鄭武公平定叛亂 遠交齊國、魯國,近攻宋國、衛(wèi)國、陳國
周平王去世后,孫子周桓王繼位 。 周桓王用其他人取代鄭武公在周朝廷的位置,不讓鄭武公 參與周朝政事,鄭莊公便不再朝覲周桓王。
后來,周桓王聯(lián)合 陳國、蔡國、虢國、衛(wèi)國四國軍隊討伐鄭國,結(jié)果戰(zhàn)敗,周桓王身中箭,周天子威信掃地。
鄭莊公去世后,權(quán)臣祭足輔佐鄭昭公繼位,宋國誘騙綁架祭足,讓他立宋莊公女兒的兒子——也是鄭昭公的弟弟 公子突,回到宋鄭國后,鄭莊公逃跑,弟弟鄭厲公繼位。
后來鄭厲公和祭足鬧矛盾,實力不敵,自己出逃,祭足迎回鄭昭公。
后來 高渠彌殺死鄭昭公,祭足和高渠彌又立鄭昭公弟鄭子亹(偉)為君,鄭子亹后參加與齊襄公會盟被殺。祭足再擁立鄭子亹的弟弟鄭子嬰為國君。
十五年后,鄭厲公得到祖父宋國的幫助,殺回鄭國,鄭子嬰被大臣殺害,鄭厲公再次繼位。
鄭厲公死后,兒子鄭文公繼位,在位45年,綜合國力失去了鄭莊公時代小霸王的威風
鄭文公死后兒子鄭穆公繼位
鄭穆公死后
楚國圍困首都
鄭襄公死后,兒子鄭悼公繼位,兩年后死掉,弟弟鄭成公繼位。
鄭成公在位十四年,期間秦晉楚輪番征戰(zhàn),去晉國外交,被扣留,大臣立 公子繻xū為國君,后來鄭成公回來,公子xū被殺死。
鄭成公死后 鄭僖公繼位,此后還有鄭簡公,鄭定公, 鄭獻公, 鄭聲公,鄭哀公,鄭共公
鄭繻公時期兄弟相殘的鄭莊公究竟有什么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