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瞻是如何葬送蜀漢最后一次力挽狂瀾的機會
煮酒論三國上回說到鄧艾成功偷渡陰平
這位坑爹的將領就是諸葛亮的長子諸葛瞻
諸葛亮擔心他過于自負
,將來成不了大器”,在臨終前作《誡子書》與諸葛瞻,希望他修身立志、但是可惜雖然諸葛亮擔心兒子成不了大器
蔣琬、董允
蜀漢景耀六年(263)
,魏國司馬昭調(diào)遣鐘會、鄧艾、諸葛緒統(tǒng)帥三路大軍,進軍蜀漢。蜀漢朝廷因為黃皓壓下了姜維的奏疏,沒能及時調(diào)遣援軍固守各處險要,導致姜維疲于同時應對鐘會、鄧艾、諸葛緒三路總共十五萬以上的軍隊。但姜維力挽狂瀾
,擺脫鄧艾,誘退諸葛緒,阻住鐘會,將魏國大軍擋在劍閣,令其不能再進一步。同時漢中仍然有駐守漢城的蔣琬之子蔣斌、樂城王含、黃金柳隱等諸多圍戍未能被鐘會攻下,成為鐘會的后顧之憂。鄧艾見劍閣難以攻下,于是率軍從陰平道繞過劍閣
,襲擊姜維的后方,阻擋在鄧艾前面的江油太守邈不戰(zhàn)而降,鄧艾進一步攻打涪城,直逼成都。蜀漢朝廷聞知后,讓諸葛瞻統(tǒng)兵前去阻擋鄧艾。面對如此危急情形
,諸葛瞻急忙帶領張遵、黃崇等人出兵,將大軍駐扎在涪縣于是
,鄧艾順利帶領魏國大軍進入蜀地平原,并向諸葛瞻發(fā)起猛烈進攻。蜀軍不敵之下,諸葛瞻被迫退于綿陽據(jù)守。在鄧艾的出色指揮之下,諸葛瞻沒能堅持太久,綿陽也因此失守,諸葛瞻父子當場戰(zhàn)死,鄧艾則率軍直取成都,蜀漢后主劉禪獻城出降。從諸葛瞻的軍事表現(xiàn)來看,難免會令人失望
。倘若諸葛瞻能夠聽從黃崇建議,及時據(jù)險而守,這樣必定會使鄧艾大軍因為缺少后續(xù)補給而主動撤退。如果諸葛瞻能夠堅持到姜維回歸,蜀國未必沒有自保之力。但政治角度來看或許來就能說明白一些原因
,首先當鄧艾偷渡陰平成功拿下江油。實際上此時蜀漢已經(jīng)基本被鄧艾這好似“剜心一刀”的計劃“刺死”了。諸葛瞻要想守,必須要有一場勝仗,起碼是一場不勝不敗的戰(zhàn)斗來穩(wěn)定軍隊的士氣,然后固守。如果諸葛瞻面一般將領或許能取得一些勝利
,但他面對的鄧艾可以算是當時最杰出的將領,此時鄧艾也明白,自己是沒有退路的鄧艾大怒
總體而言
,諸葛瞻失敗當然一部分原因在內(nèi)部政治所在,不過諸葛瞻的仕途太過順利,性格過于自傲也是一方面原因所在,一是他不吸取他人意見,導致戰(zhàn)機延誤,失去有利地形,他想依靠一場勝利獲取激起蜀漢的軍心,但此時蜀漢的軍隊的戰(zhàn)斗力,早已不是當年諸葛亮北伐時候可以使曹魏畏懼,相反蜀漢的軍隊對于曹魏反而十分畏懼,想依靠這樣的軍隊在平原之上與鄧艾帶領的曹魏精英部隊作戰(zhàn),結果可想而知,不過諸葛瞻拒不投降的氣節(jié),以及最終戰(zhàn)死沙場的結局,倒也成就了諸葛一門的忠義之名。
綿竹之戰(zhàn)諸葛瞻為何會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br>
諸葛瞻是著名的三國大臣諸葛亮的兒子
劉禪派遣諸葛瞻率軍到綿竹迎戰(zhàn)鄧艾軍
他率部奮力拼殺
這場慘敗的原因在于諸葛瞻放棄了防守的優(yōu)勢,選擇了和魏軍正面交戰(zhàn)
但是
諸葛瞻這次的失敗教訓深刻
《三國志 鄧艾傳》記載:先登至江由,蜀守將馬邈降
諸葛瞻父子戰(zhàn)死沙場之后
劉備辛苦一輩子打下來的家底,就這樣被劉禪敗光了
那么
第一次
第二次,生死關頭
,迫于鄧艾下的死命令,如果不能取勝,就要被殺,因此,軍無退路,必須死戰(zhàn),以求生路,所以,鄧艾軍最后取勝,諸葛瞻戰(zhàn)敗,父子戰(zhàn)死。諸葛亮祖孫三代,忠義不二
,為蜀漢,也為劉備父子流盡了最后一滴血,可歌可泣。俗話說:“虎父無犬子”,這句話的大致意思就是說父親能力生的兒子也不會一般般
諸葛亮功高蓋世為蜀漢王朝做出的貢獻我們就不在絮叨表述了
諸葛瞻當時帶著軍隊來到了涪縣后卻停滯不前
,當時尚書郎黃崇力勸諸葛瞻在鄧艾的軍隊沒到達之前先搶占險要的地形阻止魏軍繼續(xù)深入。諸葛瞻不知出于什么原因竟然對黃崇的建議置之若罔,黃崇見蜀軍白白喪失了地利無奈地痛哭了起來。諸葛瞻本來就沒有什么作戰(zhàn)經(jīng)驗,他的策略很簡單就是率蜀軍和鄧艾正面決戰(zhàn)一決勝負。這樣的做法顯然太過于個人英雄主義,盡管蜀國的軍隊在數(shù)量占據(jù)優(yōu)勢但是面對身經(jīng)百戰(zhàn)的鄧艾軍團這無異于是豪賭。果然后來諸葛瞻被鄧艾打的大敗,這一戰(zhàn)使得蜀國喪失了最后的防守力量也是促使后來劉禪主動投降的主要因素之一。(黃)崇屢勸瞻宜速行據(jù)險
,無令敵得入平地。瞻猶與未納,崇至于流涕。《三國志 蜀書 黃權傳》(諸葛)瞻督諸軍至涪停住
,前鋒破,退還,住綿竹......遂戰(zhàn),大敗,臨陳死,時年三十七?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那么諸葛亮功高蓋世為何他的兒子諸葛瞻卻沒有什么奇才呢?難道諸葛瞻真的是一個平平無奇的人嗎
?事實上諸葛瞻是一個天資聰慧的人,諸葛亮曾寫給諸葛瑾寫信提到過諸葛瞻。諸葛亮對諸葛瞻的評價是“聰慧可愛”,但是諸葛亮因為諸葛瞻才八歲就表現(xiàn)的過于成熟也擔心的表示怕諸葛瞻以后成不了大器。建興十二年,亮出武功
,與兄瑾書曰:"瞻今已八歲諸葛瞻后來為何沒能成就大器,我個人認為主要原因有兩個
。一:諸葛亮中年得子無暇對其培養(yǎng)
從史書上的記載來看
。建興十二年的時候諸葛瞻才八歲,而正是這一年諸葛亮病逝在了北伐的路上。諸葛亮去世時五十四歲,可以算出在諸葛亮四十六歲時才得子。所以在諸葛瞻出生得時候諸葛亮已步入中年,而且當時蜀國的政務事無大小都出自諸葛亮之手。由此可以得知諸葛亮肯定是沒有太多時間對諸葛瞻進行培養(yǎng)的,況且諸葛亮去世時諸葛瞻也不過才八歲,這個時候也不過是人勉強能接受教育的階段。諸葛亮日理萬機又加上他去世過早導致了諸葛瞻沒有機會得到諸葛亮的培養(yǎng)
,所以盡管諸葛瞻天生聰慧也無法成就大器。
二:活在諸葛亮的光環(huán)之下被眾人過分追捧
盡管諸葛瞻沒有什么特殊的表現(xiàn)
,但是憑借著諸葛亮的影響力他還是步步高升成為了蜀漢重臣。當時蜀地的百姓由于對諸葛亮有深厚的感情,所以每當蜀國有什么好的政令他們都紛紛說這都是諸葛瞻建議的。這樣一來諸葛瞻幾乎成了蜀國的第二個諸葛亮,而諸葛瞻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自我感覺良好而不再注意提升自己。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4744.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范文從是什么身世為什么會被賜免死金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