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
,我是小編,說起曹丕的話,各位一定都有所耳聞吧。三國時期,曹操
、曹丕父子一向主張征伐,渴望早日實現(xiàn)統(tǒng)一山河的志向,早年的曹操通過“挾天子以令諸侯”,四處征戰(zhàn),已基本統(tǒng)一我國的北方。建安二十五年(220年)正月
,曹操逝世,曹丕繼任丞相、魏王,并改建安二十五年為延康元年。同年十月,曹丕逼迫漢獻帝禪讓帝位,自己登基,又改元“黃初”,結束了漢朝四百多年的統(tǒng)治,正式建立了魏國。此前
曹丕大怒之下,頒布《伐吳詔》:“孫權小丑
,憑江悖暴,因有外心,兇頑有性。故奮武銳,順天行誅……接舡以水攻陣,六軍以陸橫擊。征南進運,以圍江陵,多獲舟船,斬首執(zhí)俘?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第一次兵發(fā)廣陵
黃初三年(222年),曹丕自許昌南征
,諸軍兵并進,曹真、曹休等諸路大捷,擊敗孫盛;張遼從廣陵(今江蘇揚州)——丹徒(江蘇鎮(zhèn)江)一線進攻。當時的張遼已有病在身,但孫權聽說“威震逍遙津”的張遼前來
,對屬下說: “張遼雖病,不可當也,慎之!”張遼率大軍至廣陵后
,與吳將呂范隔江對峙,夜間,吳軍遭遇暴風,戰(zhàn)船傾覆,纜繩漂到曹軍大營,張遼看準機會,率領將士對吳軍發(fā)起進攻,斬殺俘虜數(shù)千人,吳軍大敗戰(zhàn)后張遼卻病情加劇
第二次兵發(fā)廣陵
黃初五年(224年)七月
曹丕問道: “依你的意思,是要把孫權這個后患留給子孫了?”
辛毗回答說: "從前周文王之所以把商紂王留給武王去消滅
,就是因為他知道時機尚未成熟。”曹丕不聽勸諫
,留下尚書仆射司馬懿鎮(zhèn)守許昌,自己又再次統(tǒng)兵十萬南征。八月
,曹丕親自乘龍舟指揮水軍,沿著蔡河、穎水進入淮河,到達壽春。九月,曹丕抵達廣陵,準備渡江大戰(zhàn)東吳方面,孫權采取徐盛的建議
曹丕在江對面看到后
當時的長江水位迅猛上漲
曹丕發(fā)出嘆息說: “魏雖有武騎干群
然后
第三次兵發(fā)廣陵
黃初六年(225年)八月,曹丕第三次兵發(fā)廣陵
十月(古代所記載的時間都是農(nóng)歷)
當時由于天氣寒冷
然而
曹丕三次親征東吳
有趣的是
曹丕率領十萬大軍伐吳的時候
曹丕繼位之后
曹丕回去之后
曹丕也是一個很有志向的君王。他繼承了曹操的遺志 延康元年(220年)正月,曹操逝世于洛陽
彼時
一
在曹丕的一生中,三次征討東吳
公元225年八月
二
一方面
當然
三
由此,為了立威也好
比如在公元263年魏滅蜀之戰(zhàn)中
四
最后
特別是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和夷陵之戰(zhàn)后
打個比方,好比有兩處火情需要處理
第三次濡須之戰(zhàn)
背景
公元221年
而蜀漢于222年的猇亭之戰(zhàn)(即夷陵之戰(zhàn))戰(zhàn)敗后
魏計劃沿長江三路攻吳。魏征南大將軍夏侯尚
戰(zhàn)役
公元223年,曹仁率曹魏伐吳的東路軍到達濡須口
在濡須口,朱桓手下只有五千人
朱桓偃旗息鼓
朱桓派別將嚴圭等擊常雕
后續(xù)
孫權利用自己和曹丕的結盟實現(xiàn)了避免孫吳兩線作戰(zhàn)的目的,隨后
并且
進攻濡須口的主帥曹仁于223年三月去世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629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
上一篇:
吳三桂造反的時候占據(jù)軍事優(yōu)勢,吳三桂···
下一篇:
姜夔,南宋文學家兼音樂家曹丕即位后,為何屢次攻打東吳,卻對蜀國坐視不理呢?
第三次濡須之戰(zhàn)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