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的孫承宗
。孫承宗
萬歷四十八年(1620年)
只是前線告急的消息再次傳回朝廷
隨后為了決斷是否應(yīng)當在山海關(guān)外再修關(guān)卡
這次考察
然而在外敵忌憚的同時
天啟四年(1624年),孫承宗請求撥軍餉二十四萬兩
明思宗即位后
此次赴任,孫承宗作為德高望重的老臣
,在前線起到了非常重要的凝聚作用。當時正值袁崇煥入獄,大將祖大壽也陷入困局崇禎三年(1630)至次年夏
孫承宗是被政敵們拉下臺了
早就退休在家頤養(yǎng)天年的孫承宗
,這一次又站在了大明與清軍對抗的前線。高陽不是什么軍事要地,沒有多少駐軍,所以孫承宗就發(fā)動全城的百姓一起迎敵。高陽沒有足以抵擋清軍的城墻,孫承宗便組織眾人竭盡所能地加固現(xiàn)有的防御工事……在國難當頭的生死存亡之際
,孫承宗沒像魏忠賢一樣只求保住私利,也沒像祖大壽一樣叛國投敵。他選擇的,是與家人和父老鄉(xiāng)親們一起斗爭到最后一刻。高陽城破,七十六歲的孫承宗在被俘后自縊殉國。他的五個兒子、六個孫子、兩個侄子和八個侄孫皆戰(zhàn)死,孫家其他子弟也為守城而亡。這前前后后,孫家付出了百余條生命。"前勞難泯,死義更烈"
,這是明思宗在得知孫家殉國后給孫承宗的評語。在那個混亂的時期,能真心掛念天下,為朝廷日夜操勞辦實事的,孫承宗便是難得的一個。只可惜大明有幸有這樣的人才,卻積重難返。只可惜孫承宗有這樣的志向,卻活在一個前途無望的大明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632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