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龍是個怎樣的人他的死對宋朝有什么影響
古代歷史上英雄人物輩出
,毛文龍的故事大家聽過嗎?
明朝末期其實有很多可以力挽狂瀾的杰出將領,但這些人多數(shù)下場凄慘
,其中最令人惋惜的要數(shù)毛文龍了。

毛文龍出生于公元1576年,浙江杭州府錢塘縣(今杭州上城區(qū)人),從小游手好閑,不務正事
,后到遼東投奔叔父,29歲那年在遼東參加武舉
,以第六名的成績被封為安山百戶,沒多久就升為千總
。
毛文龍平時雖然游手好閑
,但領兵打仗卻是一把好手。公元1616年努爾哈吞并女真各部
,建立后金政權
,并意圖南侵,對遼東地區(qū)構成極大威脅
,毛龍文密切關注后金軍隊動向
,積極做好戰(zhàn)爭準備,之后多次與后金軍隊展開激戰(zhàn)
,并取得一系列大捷
。
公元1621年,遼東地區(qū)淪陷后
,毛文龍率領王輔
、陳忠等197名士兵組成敢死隊
,潛入后金軍隊后方,打了努爾哈赤一個措手不及
,一路收復豬島
、海洋島等2000多里沿海島嶼。
1621年7月
,毛文龍趁鎮(zhèn)江(今遼寧丹東市)城中的主力外出之際
,率領100余人突襲鎮(zhèn)江,擒獲后金守將佟養(yǎng)真
、其子佟豐年
、其侄佟松年等人,史稱“鎮(zhèn)江大捷”
。這佟養(yǎng)真可不是一般后金將領
,他是努爾哈赤妻子的弟弟,也是康熙皇帝的姥爺
,因此佟養(yǎng)真被抓對后金來說是個極大的打擊
。
鎮(zhèn)江大捷也是明軍與后金開戰(zhàn)以來取得的首場大捷,也是第一次收復失地
,第一次向皇帝獻俘
,極大鼓舞了明軍士氣。鎮(zhèn)江之戰(zhàn)后
,湯站
、險山等地后金軍隊紛紛歸順毛文龍,史書上稱“數(shù)百里之內(nèi)
,望風歸附”
。
鎮(zhèn)江失守后,努爾哈赤集結重兵圍堵毛文龍
,毛文龍等人寡不敵眾只能邊戰(zhàn)邊退
,一路撤到朝鮮境內(nèi),后以皮島
、鐵山等地為根據(jù)地
,招募遼東地區(qū)難民,在短時間內(nèi)組建出一支超過萬人的軍隊
,并成為一顆釘子
,死死釘在后金后方,使努爾哈赤不敢輕舉妄動
。
公元1626年
,朝廷加封毛文龍為平遼總兵官,并賜予其尚方寶劍
,擁有先斬后奏的權力
。據(jù)《清史稿》記載
,后金軍隊在5年內(nèi)曾先后6次圍剿毛文龍部,但都損兵折將無功而返
,讓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讓努爾哈赤無比頭疼的毛文龍竟然被自己人給干掉了
。
公元1629年袁崇煥帶著尚方寶劍以閱兵為名來到皮島,毛文龍設宴款待
,兩人飲酒行樂每次都要到半夜才罷休
。期間,袁崇煥提出在毛文龍所部設立監(jiān)司
,由文官監(jiān)視武將
,這個提議讓毛文龍非常不高興。
之后袁崇煥又暗示讓毛文龍交出兵權
,告老還鄉(xiāng)
,毛文龍表示現(xiàn)在遼東戰(zhàn)事只有他最清楚,目前正是與后金軍隊作戰(zhàn)激烈的時候
,他還不能離開
。毛文龍的“不識抬舉”讓袁崇煥非常不滿,于是動了殺心
。
幾日后
,袁崇煥邀請毛文龍一起觀看戰(zhàn)士們射箭,趁機令人將其逮捕
,列出其欺君
、貪污軍餉等十二條死罪,然后假傳圣旨將其斬首示眾
。毛文龍被殺后
,部下人心惶惶,不少將領紛紛歸順努爾哈赤
。袁崇煥此舉
,無疑是在自毀大明城墻。
1629年10月
,毛文龍被殺3個月后,努爾哈赤率領10萬大軍兵分三路突入關內(nèi)
,兵臨北京城下
,史稱“己巳之變”。為保衛(wèi)京師
,滿桂
、祖大壽等將領紛紛戰(zhàn)死,后來努爾哈赤雖然退兵
,但遼東防線幾乎已經(jīng)崩潰
,后金軍隊進入關門如入無人之境
,這也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如果毛文龍沒死
,努爾哈赤必然不敢輕舉妄動
。而且也根本不用擔心毛文龍會歸順后金,因為1621年后金入侵遼東時
,毛文龍100多名親屬全部被后金軍隊殺害
,如此深仇大恨,他又怎么會歸順努爾哈赤?
毛文龍被袁崇煥殺死的后果是什么
袁崇煥殺毛文龍的后果直接加速了明朝的滅亡。
毛文龍是抵抗后金的英雄
,其苦心經(jīng)營孤懸海外東江鎮(zhèn)多年,可以直接威脅后金大后方
,等于在海上為明朝建立了一道堅固的防線
。
明朝天啟年間的寧遠大捷,城防戰(zhàn)打了五天
,努爾哈赤就匆匆撤軍
,直接原因便是毛文龍出兵,直接威脅到后金大本營遼陽
。
毛文龍抵抗后金的意志是堅決的
,其建立的江東防線對明朝作用是巨大的,毛文龍的存在
,牽制著后金的軍隊不敢把進攻的戰(zhàn)線拉得太長太深
。
由此可見,毛文龍的存在一直威懾著后金
,致使后金跟明朝保持著相對穩(wěn)定的對峙局面
,為當時已經(jīng)是強弩末矢的明朝爭搶到了一絲絲喘息的時間。
可這一局面被袁崇煥持尚方寶劍
,矯詔斬殺毛文龍后所打破
。毛文龍死后,后金的心腹大患解除
,可以肆無忌憚的侵向大明腹地
。在毛文龍死后的五個月后,后金軍就采取迂回戰(zhàn)術
,差點拿下了北京城
。
由此可見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對明朝的影響是巨大的,雖說沒有直接導致明朝滅亡
,但是卻相當于斷了明朝一臂
,加速明朝的滅亡。
毛文龍的死和明朝滅亡關系有多大 ?
其實毛文龍的死對于明朝的滅亡并沒有太大的一個影響
,因為當時的明朝已經(jīng)算是窮途末路了,所以他并不會因為一兩個人就能夠隨便逆轉乾坤的
。如果非要說有什么影響
,那么殺掉他,可能就是對東北局勢產(chǎn)生了一個變化
,但是對于明朝的滅亡
,的確影響不是特別的大。
因為當時的明朝已經(jīng)是處于一個內(nèi)憂外患非常嚴重的時代了
,而且他的朝堂上面沒有一個能夠輔佐皇上的大臣
,在朝堂之外,也沒有一個能夠平定叛亂的武將
。百姓當中也是名院沸騰
,所以這個時候殺了毛文龍,雖然對明朝有一定的影響
,但是整體來講
,影響其實能夠算一般。明朝之所以會滅亡
,是因為再崇禎的一系列舉措當中才會變得如此的不堪
,以至于最后都不需要滿清出手就被李自成滅亡了。
其實毛文龍即便是不被殺
,也遲早會造反的
,因比如說冒領軍餉,比如謊報戰(zhàn)功
,要挾朝廷等等
,這些全部都是死罪,所以袁崇煥想殺他只是想要震軍威而已
。但是很多人覺得他的死雖然看起來是無足輕重
,但是引發(fā)了一系列后果。但其實我認為他的死
,雖然說對明朝是有一定深遠的影響的
,但是跟滅亡是沒有太大的關系的。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
,他這是越權的行為
,畢竟毛文龍是大名的文物一品大員,但是崇禎他也不應該去殺魏忠賢
。因為如果有魏忠賢掌握朝政,那些東林黨也不敢囂張
。其實魏忠賢和毛文龍這兩個人是缺一不可的
,有他們兩個人在大明朝就不會滅亡
,可是崇禎自毀長城,所以大明朝的滅亡是一個非 常必然的結果
。而言之
,我認為還是崇禎的原因比較多一點吧。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 ,對明朝有多大損失
,為何一定要殺他?
袁崇煥殺了毛文龍
,對當時的明朝帶來了很大的影響
,直接讓他們的敵人沒有顧忌了。
袁崇煥斬殺毛文龍并沒有經(jīng)過上報 ,所以君王一定要殺了袁崇煥
。
第一,袁崇煥有頭沒腦 ,私自斬殺毛文龍
,讓自己走上絕路。
關于袁崇煥
,一直都存在著很大的爭議
,有人認為他是一個抗清名將,是英雄
,但也有人說袁崇煥是一個沒頭腦的人
,毛文龍的作風很多人都是知道的,他仗著自己有點功勞
,驕傲自大
,目中無人,甚至還背著君王做小動作
,這些大家都知道
,但是大家都不理會,只有袁崇煥出手了
,他和毛文龍沒有談好
,直接就拿著尚方寶劍殺了毛文龍,他以為這是為朝廷除惡了
,卻不知他的這種做法給明朝帶來了什么樣的影響
。更沒想到這種先斬后奏的做法讓自己陷入什么樣的境地。
第二,毛文龍死了,那些跟隨毛文龍的手下也都亂套了,他們不服袁崇煥,而且因為毛文龍的死,給了敵人可乘之機,加快了明朝覆滅的腳步。毛文龍活著
,可以對后金勢力造成影響
,讓他們不敢輕易的進犯,但是毛文龍死了
,后金的皇太極就再也沒有顧及了
,而且毛文龍的手下只聽毛文龍的話,毛文龍一死
,這些人就像是?樹倒猢猻散?
,直接就成了一盤散沙,根本就對皇太極造不成威脅
。再加上皇太極使用了離間計
,說袁崇煥已經(jīng)為他們所用,所以才殺了毛文龍
,這為袁崇煥之后被捕也埋下了伏筆
。
第三,崇禎君王多疑,袁崇煥先斬后奏讓崇禎君王不滿。
因為袁崇煥殺了毛文龍,所以清軍才能順利的兵臨城下
,再加上皇太極的挑撥離間
,所以崇禎君王懷疑是袁崇煥與敵人商量好了,殺掉了毛文龍
,他們好順利攻城
。于是崇禎君王一定要殺了袁崇煥。
袁崇煥斬毛文龍的原因以及影響
毛文龍通敵及被斬原因
崇禎元年至崇禎二年間
,毛文龍與皇太極之間曾多次交通
,相互通書,但每封書信俱報告朝廷
,并將后金使者送至京師問罪
,可見通敵是假,有誘敵可能
,另有認為毛文龍是真通敵賣國
,被袁崇煥斬是死有余辜
。
斬帥始末
袁崇煥于崇禎二年五月二十五日自北汛口開洋出海,經(jīng)大王山風中島松木島小黑山大黑山豬島蛇島蝦蟆島
,二十八日泊雙島
。旅順游擊毛永義來迎。二十九日
,崇煥登島嶺,謁龍王廟
。當晚
,毛文龍至。 六月初一
,毛文龍來謁拜
,崇煥答拜。毛文龍呈幣帛酒肴
,崇煥受酒肴
,茶畢,文龍出
。崇煥報謁
,坐文龍帳中,對毛文龍說:“遼東海外
,止我兩人之事
,必同心共濟,方可成功
,歷險至此
,欲商進取大計,有一良方
,不知患者肯服此藥否?”文龍答曰:“某海外八年
,屢立微功。因被讒言
,糧餉缺乏
,少器械馬匹,不能遂心
。若錢糧充足
,相助成功,亦非難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背鐭ɑ刂郏馕凝堉x
。并告知舟中不便張筵
,欲借借賬房于島岸
,請文龍喝酒,禮甚恭
,多密語
。毛文龍大喜,二更方離去
。 六月初二
,毛文龍迎崇煥登島,束江將官行禮畢
。袁崇煥各賞銀一兩
,米一石,布一匹
。入席
,文龍健兒,帶刀環(huán)侍繞
,崇煥叱退
。輿文龍密語’,三更辭去
。 六月初三
,文龍設宴,迎崇煥
。袁崇便服登島
,又密語至晚。文龍有傲慢色
,意悒悒不樂
。當晚,崇煥傳副將汪翥密談
,二更方出
。 六月初四,袁崇煥頒東江三千五百七十五員名賞
,軍官每員自三兩至五兩
,士兵每名一錢。并將餉銀十萬兩發(fā)于東江
。袁崇煥傳徐旗鼓王副將謝叁將商談
。隨后要命令毛文龍,今后旅順以東公文用毛文龍印
,以西用袁崇煥印
。又命令制定東江營制,同時命令準備收復鎮(zhèn)江旅順
。毛文龍均不同意
。 六月初五
,袁崇煥傳東江各兵登岸,較射給賞
。毛文龍問“袁崇煥何日行?”
。袁崇煥云:“寧遠重地,來日行
。今邀貴鎮(zhèn)島山盤桓
,觀兵角射?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庇终f:“來日不能踵拜
,國家海外重寄,合受余一拜
。”交拜畢
,登島山
。謝叁將暗傳合營兵,四面密布
,將文龍于隨行官百余員
,繞圍內(nèi),兵丁截營外
。袁崇煥詢問毛文龍隨行各官姓名
,俱曰姓毛。毛文龍曰:“俱是敞戶小孫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痹鐭ㄔ唬骸柏M有俱姓毛之理?似爾等如此好漢,人人可用
。我寧前官兵
,俸糧多于爾等,倘然不能深(飽)暖
。爾等海外勞苦
,每月領米一斛,且家人分食此米
,言之可為痛心
。爾等亦受我一拜,為國家出力
,此后不愁無餉
。”各官垂泣叩首
。 隨后對文龍說:“余節(jié)制四鎮(zhèn)
,嚴海禁者
,恐天津萊登 ,受心腹之患
。今設東江餉部
,錢糧由寧遠運來,亦無不便
。昨與貴鎮(zhèn)相商
,必欲取道登萊,又議移鎮(zhèn)
,定營制
,分旅順東西節(jié)制,并設道廳
,稽兵馬錢糧
,俱不見允。豈國家費許多錢糧
,終置無用?余披瀝肝膽
,講至三日。望爾回頭是岸
,誰知爾狠子野心
,欺誑到底,目中無我猶可
,圣夫子英武天縱
,國法豈能相容?”說完,向西請命
,縛毛文龍
,去冠裳。毛文龍尚倔強
,不肯就擒
。袁崇煥又說:“爾疑我為書生,不知我乃朝廷一員大將
。爾欺君罔上
,冒兵克餉,屠戮遼民
,殘破高麗
,擾登萊,害客商
,掠民
,變?nèi)诵彰俗优?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爾罪豈不應死?今日殺毛文龍
,我若不能恢復遼東
,愿領尚方以謝爾?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隨后對東江各官說:“毛文龍如此罪惡
,爾等以為應殺不應殺?若我屈殺文龍,爾等就來殺我”
。來官俱相對失色
,叩首哀告。毛文龍語塞
,但云文龍應死
,叩首乞生。袁崇煥說:“爾不知國法久了
,若不殺爾
。東江一塊土,以非皇上有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闭埳蟹絼Γ纤疇I都司趙不歧
,何麟圖監(jiān)斬,令旗牌官張國柄執(zhí)尚方劍斬毛文龍首級于帳前
。又令將毛文龍首級
,備好棺木安葬。圍外兵丁洶洶
,見袁崇煥兵嚴整
,不敢犯。 崇煥又諭東江各官云:”今日斬文龍一人
,以安海外兵民
,乃殺人安人,爾等照舊供職
,復原姓
,為國報効,罪不及爾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又分東江兵二萬八千為四協(xié),用文龍子承祚管一協(xié),用旗鼓徐敷奏管一協(xié)
。其余二協(xié)
,東江各官舉游擊劉興祚,副將陳繼盛二員分管
。又將帶來餉銀十萬
,分給各島官民,令馮旗鼓
,往旅順宣撫。又令將毛文龍將劍
,東江事權
,讓陳繼盛代管。諭畢,離島登舟,發(fā)牌曉諭
,安撫各島軍民
。又檄承祚償所欠各商銀兩。又發(fā)四協(xié)扎副
,又差官查島中寃獄
,并搶來各商船只。俱即發(fā)商人洪秀等
。 六月初六
,被祭禮,到文龍棺前拜祭
。云“昨日斬爾
,乃朝廷大法,今日祭爾
,乃我輩私情”
。遂下淚,各將官俱下淚戚嘆
。 六月初九
,往旅順,官軍迎
,宣讖畢
,揚帆以歸。 崇禎雖然不滿袁崇煥先斬后奏殺死毛文龍
,但由于毛文龍曾經(jīng)兩次帶兵到山東搶掠錢糧
,狂言“牧馬登州,取南京如反掌”
,劣跡斑斑
,又在給皇太極的書信中說:“汗凡有旨來,我皆領受
,無不遵行”
,“爾取山海關,我取山東
,若從兩面夾攻
,則大事可定矣”,“爾牽兵前來,我為內(nèi)應
,如此則取之易如反掌”
,已經(jīng)有投敵的趨勢,崇禎自己也對毛文龍早有不滿
,認為毛文龍“通夷有跡”
,故而對毛文龍之死甚喜,對袁督師斬毛文龍嘉諭倍至
。明史紀事本末補遺據(jù)《明季北略》記載:“遼民苦虐于北
,時欲竄歸中朝,歸路甚艱
,百計疾走
,數(shù)日方抵關,文龍必掩殺之
,以充虜報功
,是其大惡。又驕恣
,所上事多浮舉
,索餉又過多,朝論多疑而厭之
,以方握重兵
,又居海島中,莫能難也
。崇煥初斬文龍
,上甚喜,嘉諭倍至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明末時事小說《鎮(zhèn)海春秋》則把袁崇煥殺毛文龍說成是袁崇煥與后金議和的條件之一
,并被當時的一些史書傳抄
,但在袁崇煥與后金往來的書信中并沒有與此相關的內(nèi)容。 史學大家孟森認為: “毛文龍東江之兵
,始以朝廷無的餉而借口通商
,以違禁物與敵為市,敵乃大得其助
,而崇煥治兵
,請管東江之餉,而文龍拒之
,以與敵通市為利
,又不欲以領餉而暴露其兵額也。崇煥斬文龍
,編制其兵
,核實其餉
,東江正可有為,乃身即被戮
,毛兵亦無所依賴
,自相屠殺,相率降清
。論者又以此為崇煥之罪
,不以為殺崇煥者之罪,至今尚糾紛不已
,是用揭之
。” (孟森《明史講義》) 著名歷史學家李光濤曾經(jīng)痛罵給毛文龍翻案的清朝遺民
、偽滿洲國大漢奸羅振玉: “癸酉
,即民國二十二年,羅氏因從來不用中華民國紀年
,所以只書癸酉
。九一八事變’日寇成立偽組織,羅氏嘗為首任十大臣之一
,以其衰老之年
,猶為此無恥之事,其以毛文龍之“通敵叛國”為偉功
,以叛徒孔耿等之屠殺同胞篇佐命之勛
,亦無足異矣。毛文龍通敵原書
,載明清史料
,姑勿論羅氏曾否見之,即如金梁之滿洲老檔
,云己毛文龍私通之事
,亦大胳可見,此書出版較早
,羅氏當親見之
,彼又嘗手編坐史料叢刊,其中亦截有毛文龍種種罪惡
,彼皆不肯征信
,獨信此至東江遺書一書,且又摭拾由來一貫之浮言
,妄毛文龍有功之狀
,其為“賊賊相護”有意淆亂是非之心理顯然可知矣。” (李光濤論羅振玉刊《東江遺事》)
史載斬帥
歷史上對毛文龍之死主要有兩種聲音:第一種是毛文龍通敵,被袁崇煥誅殺罪有應得;第二種是毛文龍是國之棟梁,袁崇煥殺之就如秦檜殺岳飛
。 “戍午
,督師袁崇煥殺平遼將軍總兵官左都督毛文龍于雙島。崇煥自出都門
,至寧遠
,專主款。初
,崇煥于寧遠捷報后
,即令番僧往唁奴虜,意議和
,會罷歸
,未就。再出
,無以塞五年平胡之命
,聲言折沖,慮毛文龍泄其計
,是身入島誘文龍至
,……命水營都司趙可懷以尚方劍斬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 “建虜以扼其背
,甚忌之。陰通款崇煥
,求殺文龍
。而崇煥中其計不覺也,惜哉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 ——《國椎·卷九十》 “五月庚戌,袁崇煥至雙島
,毛文龍進謁
,慰勞甚至。戊午
,矯制殺文龍
。崇煥自出都門至寧遠
,專主款
;於寧遠捷后,即令番僧往清軍中唁問
,意欲議和
。會罷歸,未就。迨再出
,陛見日
,許上五年復遼;既而懼上責效
,欲復修款議
。惡文龍擾之,乃決計斬文龍……” ——《崇禎實錄·卷二》 “先是降將李永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