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仲舒為什么用“天人感應(yīng)”來戒懼皇帝是很多人要的問題?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
。在我國
,大一統(tǒng)思想由來已久。其起源于夏商周三代之由氏族血緣關(guān)系凝聚而成的王朝世系。春秋戰(zhàn)國時期,中國社會再次進入分裂動亂時期。但這個時期也是一個“百家爭鳴”的思想繁榮時代,各家、各派、各人從不同角度闡述對國家“大一統(tǒng)”的認(rèn)識。自前230年至前221年
,秦王嬴政先后滅韓、趙、魏、楚、燕、齊六國,建立起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漢族為主體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quán)制的大一統(tǒng)王朝——秦朝,在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把中國推向大一統(tǒng)時代漢武帝元光元年(前134)
董仲舒在著名的《舉賢良對策》中把儒家思想與當(dāng)時的社會需要相結(jié)合,并吸收了其他學(xué)派的理論
特別是董仲舒“天人感應(yīng)”論
董仲舒為什么要采用“天人感應(yīng)”的形式來戒懼皇帝呢?
西漢時期天命論在人們思想中的影響極深。董仲舒便順勢而為以“天”來限制皇帝個人無所限量的私欲
漢武帝采納了董仲舒的建議
對策成功后,董仲舒先后做過江都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647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