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小編給大家?guī)硖K東坡的故事
,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蘇東坡是個知命樂天之人,在去世之前
,就給弟弟蘇轍寫信,讓他給自己寫墓志銘。1101年,蘇東坡去世,蘇轍按照哥哥的囑托,含淚完成了《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銘》。死人為大
,不用說,墓志銘都是要揀好話來寫的。關(guān)于哥參加科考的這個逸事
,蘇轍是這樣寫的:“嘉祐二年,歐陽文忠公考試禮部進(jìn)士,疾時文之詭異,思有以救之大家都知道,蘇東坡和蘇轍感情深厚
,蘇東坡的代表詞作之一《水調(diào)歌頭·明月幾時有》,就是寫給蘇轍的。另外
,因為手足情深,蘇東坡還發(fā)過“與君世世為兄弟,再結(jié)來生未了因”的宏愿。這么深厚的感情
,是多年累積起來的。在進(jìn)入仕途之前
,哥倆一起讀書,一起考試,一起游玩嘉祐二年的科考,蘇轍是和哥一起參加的
然而,認(rèn)真推敲
歐陽修把蘇東坡的試卷誤認(rèn)為是弟子曾鞏的
,這是歐陽修的內(nèi)心活動,如果不是由歐陽修本人說出,其他人的說法如何做得準(zhǔn)?查遍歐陽修所有著作
,歐陽修本人均沒有說過類似的話后人把這則故事當(dāng)成真事
問題是
還有人說
這種說法是很可笑的
北宋科舉考試共有發(fā)解試
蘇東坡的父親蘇洵在《上張侍郎第一書》里說,“聞京師多賢士大夫
所以,嘉祐元年(1056年)
注意
《文獻(xiàn)通考》載:宋朝禮部貢舉
這是北宋前期沿襲唐
同書卷二六又載
《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又記載
而因慶歷新政失敗,該制度隨之取消,《續(xù)資治通鑒長編》卷一六四稱:“詔科場舊條
,皆先朝所定,宜一切無易?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所以
,嘉祐二年的省試內(nèi)容,就是慶歷新政失敗后改回的舊制,即仍當(dāng)考詩、賦、策、論、帖經(jīng)、墨義諸內(nèi)容。這些考試內(nèi)容是怎么設(shè)考的呢?
《宋史》卷一五五《選舉志一》有記載:寶元年間
即先考策論
,后考詩賦、次帖經(jīng)、墨義,四場并試,最后根據(jù)四場考試成績予以綜合評定。葉夢得在《石林燕語》中記載:蘇子瞻自在場屋
,筆力豪騁,不能屈折于作賦。省試時,歐陽文忠公銳意欲革文弊,初未之識。梅圣俞做考官,得其《刑賞忠厚之至論》,以為似《孟子》。然中引皋陶曰“殺之三”不難看出
,蘇轍所說的“乃置公第二”,是指策論考試。蘇東坡在策論考試中撰寫的《刑賞忠厚之至論》
,已成古今范文,自然是上乘佳作。但一開始并不是定為第一、第二的佳作;而是蘇東坡“不能屈折于作賦”“已為他考官所落矣”,歐陽修為了援救這一人才,才“即擢第二”的。蘇東坡也因為這個
另外,蘇東坡又在墨義考試中“復(fù)以《春秋》對義
不過
話說回來,省試的名次對任官出仕影響并不大—決定功名高低的
本來宋太祖確立殿試制度以后,殿試通過與否是舉子能否登科的關(guān)鍵
這次的省試狀元是李實
蘇東坡殿試的名次
《宋會要輯稿》記載:嘉祐二年甲科分為五等
蘇東坡兄弟同榜登科。蘇轍中第五甲
蘇東坡為乙科
丁憂期滿后,蘇東坡授河南府福昌縣主簿
由此可見
但是
兄弟倆因此沒有赴任,而積極備考制科考試
上面的詔書說了
,制舉入三等,即依照進(jìn)士第一(狀元)的待遇授官。實際上,兩宋三百余年,舉行過二十二次制舉御試,制舉共分五等,一、二等為虛設(shè),只有四十多人入等。入三等的,只有吳育、蘇軾、范百祿、孔文仲四人。可以說
,蘇東坡的榮耀,比狀元還高若干倍。尤其難得的是,弟蘇轍也入四等,兄弟同科,前所未有!據(jù)說,宋仁宗讀了東坡兄弟的制舉進(jìn)策后
,欣然作色,對高皇后說:“朕今日為子孫得兩宰相矣!”可惜的是,蘇東坡后來并未得任相
,堪稱千古憾事。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68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下一篇: 他是北宋開國名相,揭秘趙普傳奇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