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年的諸葛亮非常勞累,假如有一兩個知心朋友在身邊相助,大概他也不會那么早就病逝了
。
諸葛亮最初選定的兩位繼承人,最后結(jié)果怎樣了?
三顧茅廬之后,諸葛亮出山輔佐劉備
,聯(lián)合東吳孫權(quán)于赤壁之戰(zhàn)大敗曹軍
,形成三國鼎足之勢,又奪占荊州
。公元214年
,諸葛亮協(xié)助劉備奪取益州。蜀章武元年(221年)
,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
,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公元223年
,后主劉禪繼位
,諸葛亮被封為武鄉(xiāng)侯,領(lǐng)益州牧
。在此基礎(chǔ)上,蜀國的朝廷事務(wù)
,諸葛亮都親自處理
,并賞罰嚴(yán)明。諸葛亮派人和東吳聯(lián)盟
,平定南中之后
,諸葛亮先后五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
。終因積勞成疾
,于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于五丈原(今陜西寶雞岐山境內(nèi)),享年54歲
。
在諸葛亮去世后
,他選擇的繼承人蔣琬、費祎
,成為蜀國事實上的丞相
,以此幫助后主劉禪處理蜀國朝政。至于武將姜維
,則繼續(xù)北伐中原
,希望可以匡扶漢室。不過,值得注意的是
,在蔣琬
、費祎、姜維之前
,諸葛亮曾悉心培養(yǎng)了兩位接班人
。那么,問題來了
,諸葛亮最初選定的兩位接班人
,分別是誰呢?
一
首先
,就諸葛亮來說
,最初選定的兩位接班人分別是馬謖和諸葛喬。一方面
,就馬謖來說
,這是大家都非常熟悉的三國歷史人物。馬謖(190年-228年)
,字幼常
,襄陽宜城(今湖北宜城南)人,侍中馬良之弟
。馬謖最初以荊州從事的身份跟隨劉備進入蜀地
,先后任綿竹縣令、成都縣令和越嶲太守
。馬謖才氣器量超過常人
,喜好議論戰(zhàn)事謀略,丞相諸葛亮對他深為器重
。值得注意的是
,劉備臨終之時對諸葛亮說:?馬謖言語浮夸,超過實際才能
,不可委任大事
,您要對他多加觀察。?
但是
,諸葛亮卻認(rèn)為不是這樣
,讓馬謖擔(dān)任參軍,時常接見一起談?wù)撟鲬?zhàn)謀略
,從白天直到黑夜
。由此,非常明顯的是
,諸葛亮是非常器重和信任馬謖的
,乃至于連劉備的勸諫都沒有聽從
。公元225年,諸葛亮率軍平定南中
。對此
,馬謖提出的用兵作戰(zhàn)的原則,以攻心為上
,攻城為下
;以心理戰(zhàn)為上,以短兵相接為下
,從而讓南中的孟獲等人心悅誠服
。
二
不過,對于馬謖來說
,更偏向于出謀劃策的軍師
,而不是親臨一線的武將,也即馬謖紙上談兵比較厲害
,真要率軍南征北戰(zhàn)
,則是強人所難了。雖然諸葛亮想要將馬謖培養(yǎng)為自己的繼承人
,但是
,在街亭之戰(zhàn)中,諸葛亮顯然將馬謖放到了一個不合適的位置上了
。建興六年(228年)
,諸葛亮出兵前往祁山北伐魏國。當(dāng)時有久經(jīng)戰(zhàn)場的老將魏延
、吳懿等
,很多人都說應(yīng)該以這些人為先鋒,而諸葛亮違背眾人意見提拔馬謖
,任命馬謖為先鋒,統(tǒng)領(lǐng)各軍前行
。
結(jié)果
,在街亭之戰(zhàn)中,馬謖因違背諸葛亮作戰(zhàn)指令
,而導(dǎo)致街亭失守
。因為街亭這一戰(zhàn)略要地被曹魏大將張郃攻克,這導(dǎo)致諸葛亮第一次北伐中原功虧一簣
,不得不選擇撤軍
。在諸葛亮撤軍之后,馬謖被諸葛亮斬殺
,還有一種說法則認(rèn)為馬謖最終死于獄中
。但是
,不管怎樣,馬謖在公元228年就去世了
,這意味著諸葛亮的悉心培養(yǎng)
,最終付諸東流。并且
,更讓諸葛亮難過的是
,在馬謖被殺的同一年,他培養(yǎng)的另一位繼承人
,則英年早逝了
。
三
另一方面,這位英年早逝的繼承人
,就是諸葛喬
。諸葛喬(204年?228年),字伯松
、原字仲慎
,官至翊武將軍。諸葛喬本是東吳大臣諸葛瑾的兒子
,諸葛喬與兄長諸葛恪都有名于當(dāng)時
,評論的人認(rèn)為諸葛喬的才能比不上哥哥,但他本身的個性超過諸葛恪
。雖然諸葛亮有兒子諸葛瞻
,但是,諸葛瞻的出生時間相對較遲
。也即起初
,諸葛亮還未生子,向諸葛瑾請求讓諸葛喬做養(yǎng)子
,諸葛瑾就稟告孫權(quán)
,讓諸葛喬到蜀漢,諸葛亮把諸葛喬當(dāng)作自己的嫡子
,并留在身邊悉心培養(yǎng)
。
四
最后,對此
,諸葛亮還寫信給諸葛瑾說:?諸葛喬本應(yīng)該回成都
,但各位將軍的子弟都參與北伐中原,我認(rèn)為諸葛喬也應(yīng)該同甘共苦
。今日讓他帶領(lǐng)五六百士兵
,與各位將軍的子弟駐扎在山谷中。?在此基礎(chǔ)上
,諸葛亮讓諸葛喬參加與督運糧草的艱苦工作
。眾所周知
,蜀道難,難于上青天
,巴蜀之地的山川險峻
,雖然給蜀漢帶來了易守難攻的條件,但是
,這也讓蜀國運送糧草的難度非常大
。因此,對于諸葛喬來說
,督運糧草的工作
,確實可以稱之為異常艱苦了。當(dāng)然
,從諸葛亮的角度出發(fā)
,正所謂?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
,勞其筋骨
,餓其體膚,空乏其身
,行拂亂其所為
,所以動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也即孔明希望借此機會來磨練諸葛喬
,這樣這位養(yǎng)子之后才能成為蜀國的棟梁之臣。不過
,非?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上У氖牵?28年
,諸葛喬就病逝了
,時年二十五歲了。對于25歲就去世的諸葛喬
,顯然可以稱之為英年早逝了
。綜上,對于諸葛亮最初選定的兩位繼承人
,都在公元228年去世了,也即馬謖被諸葛亮自己下令斬殺
,而諸葛喬則不幸英年早逝
。當(dāng)然,在此之后
,諸葛亮又培養(yǎng)了蔣琬
、費祎
、姜維等人才,等到公元234年
,諸葛亮病逝五丈原后
,蔣琬、費祎
、姜維等人輔佐后主劉禪
,成為蜀漢中期和后期的棟梁之臣。
同門不同命 ,諸葛家三兄弟各自的結(jié)局如何
?你知道嗎?
要說中國古代最熱鬧的時期
,無疑是三國時期
,在這個時期,人才輩出
,像溫酒斬華雄的關(guān)羽
,七進七出的常山趙子龍等等,說起這個時期的謀臣
,想必很多小伙伴們第一個想到的就是諸葛亮
,但是,諸葛家不僅僅只有諸葛亮一個能人
,還有他的兩個兄弟
,諸葛瑾和諸葛誕,雖然出自同一家
,但是他們沒能共謀一主
,而且分別侍奉魏蜀吳三國,那么我們今天便來聊一聊他們?nèi)值芨髯缘慕Y(jié)局是怎樣的
。
一
、諸葛誕。他是諸葛亮的同宗兄弟
,他一入仕途
,便在曹魏做官,但是前期一直沒能得到重用
,直到曹爽執(zhí)政時期
,才重用了他,曹家被司馬家篡奪之后
,他又投靠了司馬家
,跟隨司馬師南征北討
,立下了許多的功勞,他受到了司馬師的重用
,拜他為征東大將軍
。本來是風(fēng)光無限之時,但在無意間
,他看到了司馬家殘忍地對待曾經(jīng)的恩人
,他便知道自己如果繼續(xù)侍奉司馬家,未來也不會有好下場
,于是他脫離了司馬師
,自己成立了一支隊伍,并討伐司馬師
,但由于雙方實力懸殊
,最終,他被司馬師打敗
,落得個被殺的下場
。
二、諸葛亮
,諸葛亮是他們?nèi)值苤凶畋晃覀兪熘囊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自從劉備三顧茅廬之后,他感激劉備的知遇之恩
,便一直跟隨在劉備身邊
,為劉備出謀劃策,諸葛亮可以說為蜀漢的建立立下了汗馬功勞
,劉備死后
,他又盡心盡力的輔佐劉禪,為了蜀國鞠躬盡瘁
,死而后已
,當(dāng)時蜀國后期明顯面臨著人才缺失的問題,他只好每件事都親自過問
,以至于勞累過度
,于是一病不起,最終離開了人間
。
三
、諸葛瑾他是東吳的重臣,他性情溫厚
,待人有禮
,因為他和諸葛亮的這層關(guān)系,因此是連接吳國和蜀國的重要橋梁,因此
,孫權(quán)對他也是非常的看重,并委以重任
,每每孫權(quán)遇到事情時
,經(jīng)常向他請教,最后
,他在討伐魏國的路途中信年老體弱
,生病去世。最終得以善終
。
諸葛家族有3兄弟,為何分別投靠了魏蜀吳?3兄弟最后結(jié)局如何
?
東漢末年
,許多龍虎兄弟成了地方英雄,比如袁紹的袁術(shù)兄弟
,孫策的孫權(quán)兄弟
。諸葛亮一家不是住在一個地方。他的哥哥諸葛瑾
、弟弟諸葛丹和弟弟諸葛俊都在不同的陣營
,為各自的主子效力,三兄弟最后的結(jié)局也不同
。
諸葛亮出生在瑯琊縣楊度縣的一個官員家里
,屬于瑯琊的一個貴族家庭。他的祖先諸葛豐是西漢時期的一個統(tǒng)帥
,也是元朝的一個皇帝
,以率真著稱。諸葛亮的父親諸葛貴
,東漢末年在泰山做縣令
,有三子二女,分別是
、諸葛亮
、諸葛俊,諸葛亮的母親張三歲去世
,父親諸葛貴八歲去世
,諸葛亮的父母雙亡的兄弟們只好去投靠袁術(shù)任命的叔父諸葛玄,做太守。不久
,諸葛玄的張羽太守被東漢朝廷派來的朱浩頂替
,諸葛玄只好帶著兩個侄子去荊州牧劉表。建安二年(197年)
,諸葛玄去世
,諸葛亮帶著弟弟諸葛俊隱居在建安府隆中。然而近幾年
,諸葛亮帶著諸葛俊離開瑯琊去投奔叔父
,卻沒有哥哥諸葛瑾的蹤跡。這期間諸葛瑾在做什么
?
諸葛瑾比諸葛亮大7歲
。少年時游歷洛陽,性格比較獨立
。父母雙亡后
,諸葛瑾沒有和二哥諸葛亮、三哥諸葛俊一起去張羽投奔叔叔
,而是繼續(xù)他的求學(xué)生活
。直到建安五年(200年),他為了躲避中原大戰(zhàn)
,去江東投奔孫權(quán)
。所以三兄弟從小分開后,之后可能就沒有交集了
。諸葛亮還有一個弟弟
,諸葛誕,也是在諸葛豐之后
。與諸葛亮兄弟不同的是
,諸葛誕當(dāng)初和商一起被任命為滎陽令,從地方官一路晉升
,從魏到鄭東將軍
。他的仕途比較順利,一生生活在北方
,大概和諸葛亮兄弟沒有交集
。
諸葛瑾:避亂東吳,得遇明主
作為諸葛亮三兄弟中的老大
,諸葛瑾比諸葛亮大七歲
,很早就開始四處游歷。建安五年(200年)
,諸葛亮和諸葛均隱居南陽隆中
。諸葛瑾為了躲避中原大戰(zhàn)
,只身前往東吳,被孫權(quán)的嫂子屈宏子推薦為東吳效力
。諸葛瑾博覽群書
,心胸寬廣,性格溫和
,與孫權(quán)合得來
。君主與臣民的會面被孫權(quán)描述為?精神友誼?。
諸葛瑾在東吳一直占有重要地位
,并試圖緩和東吳與蜀漢的關(guān)系。他曾經(jīng)代表孫權(quán)送孫權(quán)去成都
,最后在多年分離后遇到了二哥諸葛亮
。
諸葛瑾和孫權(quán)的君臣關(guān)系非常融洽。在很多事情上
,諸葛瑾也直言不諱地建議他
,孫權(quán)幾乎言聽計從。就連東吳舊臣張昭也嫉妒他們之間的這種關(guān)系
。黃龍元年(229年)
,吳王孫權(quán)正式稱帝,封諸葛瑾為將軍
,左獨護
,統(tǒng)領(lǐng)豫州牧。赤武四年(241年)
,諸葛瑾逝世
,享年68歲。
諸葛恪
,諸葛瑾長子
,諸葛亮之侄,曾在東興之戰(zhàn)中擊敗魏軍
,后為丞相
。率領(lǐng)二十萬大軍伐魏,新城之戰(zhàn)敗于魏
。最后被東吳宗室孫俊懲罰
,被三大家族殲滅。
諸葛誕:反對司馬昭
,兵敗身死
諸葛誕也是漢隊長諸葛豐之后
,與諸葛亮、同宗兄弟
。在魏明帝時期
,諸葛誕沒有得到重用,明帝痛恨他追求浮華,于是罷官
。明帝死后
,齊王曹芳繼位,曹爽為大將軍
。于是諸葛誕復(fù)職為揚州刺史
,封為武將軍。
諸葛誕
,著名的曹魏
,參加了東興戰(zhàn)爭,這次戰(zhàn)役的主帥是他的堂兄諸葛恪
司馬師
、兄弟善柄
,力熏。諸葛誕見好友夏侯玄
、鄧本相繼被殺
。吳、王陵因反對司馬氏兄弟
,被三個民族所殺
,心中不安。他們拒絕進入朝鮮進行自我保護
,并在壽春加入東吳發(fā)動了反對司馬昭的叛亂
。最后被打敗殺了,被三個民族殺了
。
諸葛丹指揮的數(shù)百人在壽春被俘
,堅決不肯投降。他們甚至說:?我不恨為諸葛公而死
。?行刑時
,他們被排成一排,每個被斬首的人都有下一個
,但這些死者中沒有一個人投降
。
諸葛均:一生追隨二兄諸葛亮
作為諸葛亮三兄弟中最年輕的一個,諸葛俊在歷史上的存在感遠(yuǎn)不如諸葛亮和諸葛瑾
。父親諸葛貴死后
,年輕的諸葛俊帶著二哥諸葛亮和兩個妹妹去了他的叔叔諸葛玄那里,諸葛玄是張羽的太守
。不久
,東漢派朱浩接替諸葛玄。諸葛亮兄弟只好和諸葛玄一起去荊州牧羊劉表
。
建安二年(1997年)
,諸葛玄死后
,諸葛俊和二弟諸葛亮住在南陽隆中蓋房,晚上讀書
。建安十二年(207年)
,劉備照顧諸葛亮出門,諸葛俊留在隆中種地
。后來
,在二弟諸葛亮的推薦下,諸葛俊離開南陽去了成都
,在韓曙政權(quán)中擔(dān)任長水校尉
。蜀漢死后,諸葛俊和亡夫一起被押解到洛陽
,死于途中
。
諸葛俊和他二哥諸葛亮的哥哥感情很深。從小就在諸葛亮身邊生活
,一生追隨二哥。
后記
動蕩的東漢末年
,諸葛亮兄弟各司其職
,少有交集,但都盡職盡責(zé)
,在各自陣營中身居高位
。諸葛亮一家作為瑯琊名門,家風(fēng)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