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的故事大家真的了解嗎?今天小編給你們帶來全新的解讀~
從公元238年到公元234年
諸葛亮對蜀漢的國情是否有著清醒的認識?
諸葛亮對蜀國應該有著清醒的認識
,《出師表》開頭講到“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尤其蜀漢經過關羽丟荊州、劉備夷陵兵敗,蜀國成為三國實力最弱的國家。經過諸葛亮五年的休養(yǎng)生息,益州民生得到回復,也有了近10萬的北伐軍隊。作為實力最弱的小國,諸葛亮繼承劉備的遺愿,沒有想著偏安一隅,而是不斷北伐魏國,這里面有哪些不為人知的原因呢?諸葛亮屢次北伐背后的原因?
1.劉備三顧茅廬之情
,為報先帝,以完成北伐中原,興復漢室,還與舊都的遺愿諸葛亮在《出師表》所說:"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來,夙夜憂慮,恐托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2北伐中原
,轉移國內矛盾蜀漢是劉備依靠荊州集團(以諸葛亮為代表,劉備入蜀帶領的文臣武將)在蜀地建立的外來政權
。歷來外來勢力想要在本地站穩(wěn)腳跟,離不開本地人士的支持,蜀漢如此,江東的東吳政權亦是如此。所以在蜀漢第一階級是荊州集團
、第二階級是東州集團(以李嚴為代表,劉璋以前帶領的文臣武將)、第三階級才是益州本地地集團(以譙周為代表,益州本土勢力)。在蜀漢的基本國策是該執(zhí)政掌權的是荊州集團(蜀漢四相全是荊州人)、受聯(lián)合拉攏的是東州集團、被排擠打壓的是益州本地集團。由于蜀漢建國之初
,擁有荊州與益州,三方勢力的矛盾并不明顯。但是自從關羽失荊州、劉備敗夷陵后。荊州集團在經歷失荊州、敗夷陵,元老死傷慘重(關羽、張飛、黃忠、馬良、麋竺等皆亡),無力繼續(xù)壓制強大的蜀地集團諸葛亮發(fā)動北伐,可以將蜀漢的內部矛盾轉移至對曹魏的外部矛盾
3.以攻代守
,消耗對手自從曹睿接受大臣孫資的建議,對蜀國采取據(jù)守要塞
,大力恢復魏國實力。諸葛亮已經意識到,如果讓曹魏有時間發(fā)展國力,那么蜀魏兩國之間的差距將會越來越大。一旦等到曹魏國力強大,蜀國只能坐以待斃。只有出蜀,占領雍州、涼州,一來可以獲得秦川駿馬,組織騎兵、二來作戰(zhàn)之時有迂回空間,發(fā)動大規(guī)模作戰(zhàn)、三來可以大大削弱曹魏的騎軍部隊實力。對于蜀漢來說
天下大亂時,占據(jù)蜀地
兩軍只有僵持
結語:諸葛亮北伐是明知不可為而為之的事情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803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上一篇:
張議潮是什么人他是怎么光復河西的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