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來小編帶你追尋歷史上真實的李白
“李杜詩篇萬口傳”
,李白和杜甫李白生于公元701年
,杜甫生于公元712年,杜甫比李白小10多歲,但他們卻結(jié)成了一對忘年交。唐天寶三年(744年),李白失去翰林供奉的職位,黯然離開長安,途經(jīng)洛陽。在這里,他平生第一次見到了杜甫。當時的李白已經(jīng)是名滿天下的詩人,杜甫卻還默默無聞,但對文學(xué)的共同愛好,卻使得兩人一見如故。兩人的許多作品
,都間接反映出他們之間的深厚友情。李白寫杜甫的詩如《戲贈杜甫》:“飯顆山頭逢杜甫,頂戴笠子日卓午。借問別來太瘦生,總為從前作詩苦”,以輕松戲謔的口吻,對杜甫的苦吟作風(fēng)進行善意的調(diào)侃。而杜甫寫李白的詩歌就更多了,如《春日憶李白》:“白也詩無敵
,飄然思不群。清新庾開府,俊逸鮑參軍。渭北春天樹,江東日暮云。何時一樽酒,重與細論文”,對李白的深深思念之情,躍然紙上李杜兩人不僅詩才絕世
,而且還有一個共同之處:兩人的仕途都極為坎坷蹭蹬。李白雖然滿腹經(jīng)綸,一腔雄心壯志,想要治國平天下,但他狂放不羈、棱角分明的個性,不肯“摧眉折腰事權(quán)貴”的傲骨,使得他不為官吏場中所容,一生之中,只在天寶初年當了兩年翰林供奉,此后就笑傲湖山,漂游四海。而杜甫的命運更為艱澀
。他先是多次參加科舉考試,卻屢試不中,“舉進士不中第,困長安”。為了生計,他不得不奔走于權(quán)貴之門,獻上自己的詩賦,希望博得他們的青睞,最終只得到河西尉、右衛(wèi)率府兵曹參軍等芝麻官,職務(wù)卑微而收入微薄,連養(yǎng)家都難。安史之亂爆發(fā)后,杜甫離開長安追隨唐肅宗
,被授予工部右拾遺之職,但很快又丟官罷職,又前往成都充當軍閥嚴武的幕僚。嚴武死后,杜甫孤苦無依,被迫返回故鄉(xiāng),在耒陽去世。兩人雖然仕途都很不順,但李白的日子要比杜甫好過得多
李白這么做當然是有底氣的,有史學(xué)家考證認為李白祖上很可能是西域富商
但相比之下
,杜甫一生卻窮困潦倒。他祖上沒有留下遺產(chǎn),也沒有有錢的岳父,自己的收入又極不穩(wěn)定,導(dǎo)致家里經(jīng)常揭不開鍋,甚至他的一個兒子都被餓死,“入門聞號啕,幼子饑已卒”,“所愧為人父,無食致夭折”,連溫飽都難以保證。李白杜甫是好朋友,李白揮金如土
,杜甫窮困不堪,李白為什么不幫杜甫一把?其實也不奇怪。李杜雖是知音好友除此之外
在古代
此外
而從這也不難看出杜甫的性格,同時也可以預(yù)見這種性格帶來的后果:連皇帝都能得罪皇帝的人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8447.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上一篇:
柴榮為什么會看中趙匡胤他是什么用意
下一篇:
,孫恒成名后最終結(jié)局如何" rel="prev">
東吳小將力挫劉備,孫恒成名后最終結(jié)局···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