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yè)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南北朝最吝嗇的皇帝
      ,蕭紀(jì)的一生有多搞笑

      眾妙之門 2023-06-26 12:44:00

      南北朝最吝嗇的皇帝
      ,蕭紀(jì)的一生有多搞笑

      大家好,這里是小編

      ,今天給大家說(shuō)說(shuō)蕭紀(jì)的故事,歡迎關(guān)注哦。

      南梁第五任皇帝蕭紀(jì),梁武帝第八子

      ,梁元帝之弟,最初受封武陵郡王
      ,歷任彭城太守、益州刺史
      、大將軍等官職
      ,治理蜀地期間政績(jī)斐然。

      ,蕭紀(jì)的一生有多搞笑.png" />

      天正元年(公元552年)

      ,蕭紀(jì)和哥哥梁元帝蕭繹爭(zhēng)奪皇位,在成都稱帝
      ,改元天正

      次年,梁元帝聯(lián)合西魏征討蕭紀(jì)

      ,蕭紀(jì)被南安侯蕭方矩部將樊猛殺害
      ,朝廷削去其帝號(hào),追謚貞獻(xiàn)王

      《南史》記載:蕭紀(jì)“頗有武略……少而寬和

      ,喜怒不形于色,勤學(xué)有文才”
      、“屬辭不好輕華
      ,甚有骨氣”,這樣一個(gè)才華的皇子深為父皇器重
      ,被梁武帝派往天府之國(guó)的蜀地

      蕭紀(jì)在蜀地勤于政事,治理有方

      ,十七年間從未發(fā)生過變亂
      ,期間收復(fù)了脫離中原朝廷二百多年的寧州和越巂[xī]
      ,將其納入南梁版圖。

      蕭紀(jì)還曾與吐谷渾

      、西域諸國(guó)通商
      ,促使西域諸國(guó)使節(jié)通過益州陸路到建鄴(今屬江蘇南京)和梁朝交往,同時(shí)也活躍了民間的商貿(mào)活動(dòng)

      司馬光在《資治通鑒》中評(píng)價(jià)蕭紀(jì):“修耕桑鹽鐵之政

      ,外通商賈遠(yuǎn)方之利,故能殖其財(cái)用
      ,器甲殷積
      。”

      老爹梁武帝對(duì)皇八子的表現(xiàn)大為滿意

      ,加封征西大將軍榮譽(yù)稱號(hào)
      ,并破格準(zhǔn)許其子蕭圓照和父親一同鎮(zhèn)守蜀地。

      蕭紀(jì)政績(jī)卓著引發(fā)了兄弟們的嫉妒

      ,有的皇子進(jìn)讒言
      ,但梁武帝卻竭力維護(hù)這個(gè)兒子。

      侯景之亂爆發(fā)

      ,梁武帝被圍困餓死
      ,兩年后,簡(jiǎn)文帝蕭綱也被殺害
      ,梁武帝第七子湘東王蕭繹號(hào)召各地藩王起兵勤王

      蕭紀(jì)打算出兵,蕭繹擔(dān)心弟弟和自己爭(zhēng)奪皇位

      ,于是寫信竭力阻攔

      承圣元年(蕭紀(jì)天正元年,公元552年)

      ,蕭繹在江陵稱帝
      ,蕭紀(jì)不服氣,于是和七哥分庭抗禮
      ,在成都稱帝
      ,這一時(shí)期,南梁同時(shí)有兩個(gè)皇帝并存

      蕭紀(jì)打算出兵攻打七哥蕭繹

      ,蕭繹派使者請(qǐng)求西魏救援,西魏派遣大將尉遲迥率軍先發(fā)制人
      ,兵鋒直逼成都
      。蕭紀(jì)為了爭(zhēng)奪“正統(tǒng)”地位,輕易放棄了易守難攻的蜀地

      蕭紀(jì)躲避西魏的鋒芒

      ,率大軍乘船橫渡長(zhǎng)江
      ,準(zhǔn)備跨江攻打蕭繹。

      蕭紀(jì)麾下將士大多都是蜀地土著

      ,一心想著要擊退進(jìn)攻家鄉(xiāng)的西魏兵馬
      ,不愿意向東進(jìn)發(fā),當(dāng)時(shí)士氣低迷

      為了激勵(lì)將士奮勇殺敵

      ,蕭紀(jì)把十幾年積攢的金銀財(cái)寶全部取出來(lái),命工匠鑄造成一斤重的金餅一萬(wàn)塊
      ,銀餅五萬(wàn)塊
      ,綢緞若干,封裝在六百口箱子里面

      大軍出征之前

      ,蕭紀(jì)命人將金餅、銀餅
      、錦緞等懸掛起來(lái)
      ,作慷慨激昂狀發(fā)表演講,聲稱只要打贏了
      ,就會(huì)重賞
      。“每戰(zhàn)則必懸金帛以示將士
      ,終不賞賜?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每一次作戰(zhàn)之前

      ,蕭紀(jì)都懸掛寶物,信誓旦旦說(shuō)犒賞將士
      ,而每一次戰(zhàn)斗勝利之后
      ,又舍不得,絕口不提這事兒了
      。堂堂天子言而無(wú)信
      ,將士頗為寒心,軍心開始逐漸渙散

      承圣二年(蕭紀(jì)天正二年

      ,公元53年)七月,蕭繹下令發(fā)起總攻
      ,蕭紀(jì)大軍很快潰散

      蕭紀(jì)見大勢(shì)已去,向哥哥請(qǐng)和

      ,蕭繹嚴(yán)詞拒絕

      游擊將軍樊猛率部切斷去往蜀地的退路

      ,連接戰(zhàn)船,將蕭紀(jì)的龍船團(tuán)團(tuán)圍住

      樊猛得到蕭繹的暗示后

      ,跳上龍船,挺矛刺殺蕭紀(jì)
      ,蕭紀(jì)繞著龍床躲閃
      ,在床箱子里取出金餅一袋,扔給樊猛
      ,請(qǐng)求饒他一命去朝見哥哥

      樊猛冷笑道:殺了你,這金子歸誰(shuí)

      ,你說(shuō)了就不算了!

      樊猛隨即將蕭紀(jì)刺個(gè)透心涼

      ,時(shí)年四十五歲。

      兩晉南北朝時(shí)期,為什么會(huì)有那么多的奇葩皇帝

      魏晉時(shí)期是一段各種思想大放異彩的時(shí)期

      ,由于連續(xù)上百年的戰(zhàn)火將中原大地上的人民摧殘殆盡,人口數(shù)量從曾經(jīng)的上千萬(wàn)下降到幾百萬(wàn)
      ,中華文明陷入了一種式微的狀態(tài)
      。此時(shí)被秦漢所驅(qū)逐的少數(shù)民族涌入中原大地,不但帶來(lái)了人數(shù)眾多的勞動(dòng)人口
      ,也帶來(lái)了異常豐富的文化傳統(tǒng)

      在各種思想交流沖擊下,可以說(shuō)剛剛得到官方欽定的儒家文化顯得矯揉做作

      ,于是在這段時(shí)期
      ,各種奇人異事層出不窮,竹林七賢
      、陶淵明
      ,都是伴隨著這種天真爛漫的思想出現(xiàn)的。

      在這個(gè)大環(huán)境下

      ,又出現(xiàn)了如此多的政權(quán)和不計(jì)其數(shù)的皇帝
      ,沒有儒家思想作為人們的行為規(guī)范,身為皇帝的他們也自然隨心任性
      ,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想怎么辦就怎么辦。所以是輝煌燦爛的文化造就了如此多的奇葩皇帝。

      南北朝皇帝列表簡(jiǎn)介,不要復(fù)制版本
      ,記住,是簡(jiǎn)介
      ,不要太長(zhǎng)篇大論了
      。而且不要打錯(cuò)字了

        南北朝·南朝·宋之君主與年號(hào)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年號(hào) 在位時(shí)間
        — 孝穆皇帝
        (宋高祖追崇) 劉翹 — —
        宋高祖 武帝 劉裕 永初 420年—422年
        — 營(yíng)陽(yáng)王 劉義符 景平 423年
        宋太祖
        (初謚中宗) 文帝
        (初謚景帝) 劉義隆[注 1] 元嘉 424年—453年
        — — 劉劭 太初 453年
        宋世祖 孝武皇帝 劉駿 孝建 453年—456年
        大明 457年—464年
        — 廢帝 劉子業(yè) 永光 465年
        景和 465年
        宋太宗 明帝 劉彧 泰始 465年[注 2]—471年
        泰豫 472年
        — 蒼梧王
        劉昱
        元徽 473年—476年
        — 順帝 劉準(zhǔn) 升明 477年—479年
        注:
        ^ 初為中宗景皇帝,世祖劉駿時(shí)改為「太祖文皇帝」


        ^ 劉子勛 (劉駿之三子
      ,劉子業(yè)之弟) 曾在466年正月稱帝,年號(hào)義嘉
      ,并得到大部分州郡的支持
      ,但在當(dāng)年八月被劉彧大將沈攸之捕斬。

        南齊
        南北朝·南朝·齊之君主和年號(hào)[表注 1] 編輯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年號(hào) 在位時(shí)間
        — 宣帝
        (南齊太祖追崇) 蕭承之 — —
        南齊太祖 高帝 蕭道成 建元 479年—482年
        南齊世祖 武帝 蕭賾 永明 482年—493年
        南齊世宗
        (蕭昭業(yè)追崇) 文帝 蕭長(zhǎng)懋 — —
        — 郁林王 蕭昭業(yè)
        隆昌 493年—494年
        — 海陵恭王 蕭昭文
        延興 494年

        — 景帝
        (南齊高宗追崇) 蕭道生
        — —
        南齊高宗 明帝 蕭鸞 建武 494年—497年
        永泰 498年
        — 煬帝東昏侯 蕭寶卷
        永元 499年—500年
        — 和帝 蕭寶融 中興 501年—502年
        注:
        ^ 明帝蕭鸞之子蕭寶夤曾在527年-528年背叛北魏并稱齊帝
      ,但因他很快就失敗
      ,而且稱帝在和帝蕭寶融早已被推翻很久之后,同時(shí)并無(wú)控制任何原來(lái)南齊領(lǐng)土
      ,因此并不列入南齊帝列


        梁國(guó)

        南梁
        南北朝·南朝·梁之君主和年號(hào) 編輯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年號(hào) 在位時(shí)間
        南梁太祖
        (南梁高祖追崇) 文帝 蕭順之 — —
        南梁高祖 武帝 蕭衍 天監(jiān) 502年—519年
        普通 520年—526年
        大通 527年—528年
        中大通 529年—534年
        大同 535年—545年
        中大同 546年
        太清 547年—549年
        — 臨賀岷王 蕭正德
        — 549年
        南梁太宗
        (初謚高宗) 簡(jiǎn)文皇帝
        (初謚明帝) 蕭綱 在位時(shí)間 549年—550年
        大寶 550年
        南梁高宗 昭明皇帝
        (蕭棟追崇) 蕭統(tǒng) — —
        — 安帝
        (蕭棟追崇) 蕭歡 — —
        — 豫章興文王 蕭棟
        天正 551年
        — 武陵仁王 蕭紀(jì)
        天正 552年
        南梁世祖 元帝 蕭繹 承圣
        (承圣元年) 552年
        天正
        (天正二年) 553年
        承圣
        (承圣二年) 553年
        承圣
        (承圣三年) 554年
        — 貞陽(yáng)閔侯 蕭淵明 天成 555年
        — 敬帝 蕭方智 紹泰 555年

        西梁
        南北朝·南朝·西梁之君主和年號(hào) 編輯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西梁中宗 宣帝 蕭詧 555年—562年
        西梁世宗 孝明帝 蕭巋 562年—585年
        — 孝靖皇帝 蕭琮[表注 1] 585年—587年
        注:
        ^ 此為蕭銑追謚,一般稱之為西梁后主


        漢國(guó)
        南北朝·南朝·漢國(guó)之君主和年號(hào)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 順武皇帝 侯景 551年—552年

        陳
        南北朝·南朝·陳之君主和年號(hào) 編輯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在位時(shí)間
        陳太祖
        (陳高祖追崇) 景帝 陳文贊 —
        始興昭烈王
        (陳高祖追崇) 陳道譚 —
        陳高祖 武帝 陳霸先 557年—559年
        陳世祖 文帝 陳蒨 559年—566年
        臨海王 陳伯宗
        566年—568年
        陳高宗 宣帝 陳頊 568年—582年
        陳后主 長(zhǎng)城煬公 陳叔寶
        582年—589年

        北朝

        北魏
        南北朝·北朝·北魏之君主與年號(hào) 編輯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年號(hào) 使用時(shí)間
        —
        獻(xiàn)明皇帝
        (北魏太祖追崇) 拓跋寔 —
        —
        北魏太祖
        (初謚烈祖)
        (西魏文帝
        改為烈祖) 道武皇帝
        (初謚宣武皇帝) 拓跋珪 登國(guó) 386年—396年
        皇始 396年—398年
        天興 398年—404年
        天賜 404年—409年
        北魏太宗 明元皇帝 拓跋嗣 永興 409年—413年
        神瑞 414年—416年
        泰常 416年—423年
        北魏世祖 太武皇帝 拓跋燾 始光 424年—428年
        神麚 428年—431年
        延和 432年—434年
        太延 435年—440年
        太平真君 440年—451年
        正平 451年—452年
        — 南安隱王 拓跋余

        承平或永平 452年
        北魏恭宗
        (北魏高宗追崇) 景穆皇帝 拓跋晃 — —

        北魏高宗 文成皇帝 拓跋浚 興安 452年—454年
        興光 454年—455年
        太安 455年—459年
        和平 460年—465年
        北魏顯祖 獻(xiàn)文皇帝 拓跋弘 天安 466年—467年
        皇興 467年—471年
        北魏高祖 孝文皇帝 元宏[1]
        (拓跋宏) 延興 471年—476年
        承明 476年
        太和 477年—499年
        北魏世宗 宣武皇帝 元恪 景明 500年—503年
        正始 504年—508年
        永平 508年—512年
        延昌 512年—515年
        北魏肅宗 孝明皇帝 元詡 熙平 516年—518年
        神龜 518年—520年
        正光 520年—525年
        孝昌 525年—527年
        武泰 528年
        — 元氏 - 528年
        — 元釗 建義 528年
        北魏肅祖
        (北魏敬宗追崇) 文穆皇帝 元勰 — —
        — 孝宣皇帝
        (北魏敬宗追崇) 元劭 — —
        北魏敬宗 孝莊皇帝
        (初謚武懷皇帝) 元子攸 建義[2] 528年
        永安 528年-530年
        — 長(zhǎng)廣敬[來(lái)源請(qǐng)求]王 元曄
        建明 530年-531年
        — 節(jié)閔皇帝 元恭[3] 普泰 531年-532年
        — 元朗[4]
        中興 531年-532年
        — 武穆皇帝
        (孝武皇帝追崇) 元懷
        — —
        —
        孝武皇帝
        (出皇帝)
        元修[5]
        太昌 532年
        永興 532年
        永熙 532年-534年

        注釋

        北魏孝文帝下令將國(guó)姓由拓跋改為元
      。本表自孝文帝以下一律使用元姓。
        孝莊帝登基后未改元

        《魏書》作前廢帝
      ,《北史》、《北齊書》作節(jié)閔帝

        《魏書》作后廢帝。
        《魏書》作出帝
      ,《北史》
      、《北齊書》作孝武帝。

        東魏
        南北朝·北朝·東魏之君主和年號(hào) 編輯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年號(hào) 使用時(shí)間
        — 孝靜皇帝 元善見 天平 534年十月—537年
        元象 538年—539年十一月
        興和 539年十一月—542年
        武定 543年—550年五月

        西魏
        南北朝·北朝·西魏之君主和年號(hào) 編輯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年號(hào) 使用時(shí)間
        — 文景帝
        (西魏文帝追崇) 元愉 建平 508年
        — 西魏文帝 元寶炬 大統(tǒng) 535年-551年
        — 廢帝 元?dú)J — 551年-554年
        — 恭帝 拓跋廓[表注 1] — 554年-556年
        注:
        ^ 宇文泰下令將國(guó)姓由元改為拓跋


        北齊
        南北朝·北朝·北齊之君主和年號(hào) 編輯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年號(hào) 使用時(shí)間
        — 文穆帝 高樹 — —
        北齊高祖
        (初謚太祖) 神武帝
        (初謚獻(xiàn)武皇帝) 高歡 — —
        北齊世宗 文襄帝 高澄 — —
        北齊顯祖
        (初謚高祖)
        (曾改謚威宗) 文宣帝
        (曾改謚景烈皇帝) 高洋
        (高歡次子) 天保 550年-559年
        — 濟(jì)南閔悼王 高殷
        (高洋長(zhǎng)子)
        干明 559年-560年
        北齊肅宗 孝昭帝 高演
        (高洋之弟
      、高歡六子) 皇建 560年-561年
        北齊世祖 武成帝 高湛
        (高洋之弟、高歡九子) 大寧
        (或太寧) 561年-562年
        河清 562年-565年
        北齊后主 安帝 高緯
        (高湛長(zhǎng)子) 天統(tǒng) 565年-569年
        武平 570年-576年
        隆化 577年
        — — 高延宗
        (本為安德王) 德昌 576年
        北齊幼主 順帝 高恒
        (高緯長(zhǎng)子) 承光 577年
        北周
        南北朝·北朝·北周之君主與年號(hào) 編輯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年號(hào) 使用時(shí)間
        — 德帝 宇文肱 — —
        北周太祖 文帝 宇文泰 — —
        — 孝閔帝 宇文覺 — 557年
        北周世宗 明帝 宇文毓 — 557年-559年
        武成 559年-560年
        北周高祖 武帝 宇文邕 保定 561年-565年
        天和 566年-572年
        建德 572年-577年
        宣政 578年正月-578年六月
        — 宣帝 宇文赟 大成 578年-579年
        — 靜帝 宇文衍 大象 579年-580年
        大定 581年正月-581年二月

      南北朝中南朝出現(xiàn)個(gè)什么皇帝?

      更新1: 只要列出有什么帝便可以 不要列出皇帝的名字


      劉宋帝王系 1 武帝 劉裕 (420-422) 2 少帝 劉義符 (422-424) 3 文帝 劉義隆 (424-453) 太子 劉劭 (453) 4 孝武帝 劉駿 (453-464) 5 前廢帝 劉子業(yè) (464-465) 6 明帝 劉彧 (465-472) 7 后廢帝 劉昱 (472-477) 8 順帝 劉準(zhǔn) (477-479) 南北朝·南朝·齊之君主和年號(hào)[1]  — 宣帝 (南齊太祖追崇) 蕭承之 — — 南齊太祖 高帝 蕭道成 建元 479年—482年 南齊世祖 武帝 蕭賾 永明 482年—493年 南齊世宗 (蕭昭業(yè)追崇) 文帝 蕭長(zhǎng)懋 — — — 郁林王 蕭昭業(yè) 隆昌 493年—494年 — 海陵恭王 蕭昭文 延興 494年 南齊高宗 明帝 蕭鸞 建武 494年—497年 永泰 498年 — 煬帝東昏侯 蕭寶卷 永元 499年—500年 — 和帝 蕭寶融 中興 501年—502年 南北朝·南朝·梁之君主和年號(hào)  南梁太祖 (南梁高祖追崇) 文帝 蕭順之 — — 南梁高祖 武帝 蕭衍 天監(jiān) 502年—519年 普通 520年—526年 大通 527年—528年 中大通 529年—534年 大同 535年—545年 中大同 546年 太清 547年—549年 — 臨賀岷王 蕭正德 — 549年 南梁太宗 (初謚高宗) 簡(jiǎn)文皇帝 (初謚明帝) 蕭綱 在位時(shí)間 549年—550年 大寶 550年 南梁高宗 昭明皇帝 (蕭棟追崇) 蕭統(tǒng) — — — 安帝 (蕭棟追崇) 蕭歡 — — — 豫章興文王 蕭棟 天正 551年 — 武陵仁王 蕭紀(jì) 天正 552年 南梁世祖 元帝 蕭繹 承圣 (承圣元年) 552年 天正 (天正二年) 553年 承圣 (承圣二年) 553年 承圣 (承圣三年) 554年 — 貞陽(yáng)閔侯 蕭淵明 天成 555年 — 敬帝 蕭方智 紹泰 555年 南朝陳(557年--589年) 武帝 高祖 陳霸先 557年--559年 文帝 世祖 陳蒨 560年--566年 廢帝 - 陳伯宗 566年--568年 宣帝 高宗 陳頊 569年--582年 后主 - 陳叔寶 583年--589年
      參考: zh. *** /w/index?title=%E5%8D%97%E6%9C%9D&variant=zh-
      宋世系 [纂] 劉氏出炎漢楚元王交之后 宋孝穆皇帝翹(高祖父也

      ,追尊) 宋高祖武皇帝 宋少帝義符 宋太祖文皇帝義隆 宋元兇劭(弒父自立
      ,孝武討之,在位僅三月。得位不正
      ,故稱元兇) 宋世祖孝武皇帝駿 宋廢帝子業(yè) 宋太宗明皇帝彧 宋廢帝昱 宋順皇帝準(zhǔn) 禪讓蕭道成 齊
      ,南朝也,蘭陵蕭氏之蕭道成掌宋大權(quán)
      ,繼而擅其廢立
      。升明三年道成受禪代宋。嗣主不明
      ,大權(quán)漸入同族之蕭衍
      。中興二年禪讓衍,齊亡
      。 齊世系 [纂] 齊室出漢酂文終侯蕭何后也 齊宣皇帝承之 太祖父也
      ,追尊 齊太祖高皇帝道成 齊世祖武皇帝賾 齊世宗文皇帝長(zhǎng)懋 世祖太子,郁陵王昭業(yè)父也
      ,追尊 齊郁陵王昭業(yè) 齊海陵王昭文 齊高宗明皇帝鸞 齊東昏侯寶卷 齊和皇帝寶融 禪讓蕭衍
      ,齊亡 魏孝昌三年,高宗六子寶夤圖復(fù)齊
      ,于長(zhǎng)安稱齊帝
      ,不久敗亡。 廟號(hào) 謚號(hào) 姓名 年號(hào) 在位時(shí)間 南梁太祖 (南梁高祖追崇) 文帝 蕭順之 — — 南梁高祖 武帝 蕭衍 天監(jiān) 502年—519年 普通 520年—526年 大通 527年—528年 中大通 529年—534年 大同 535年—545年 中大同 546年 太清 547年—549年 — 臨賀岷王 蕭正德 — 549年 南梁太宗 (初謚高宗) 簡(jiǎn)文皇帝 (初謚明帝) 蕭綱 在位時(shí)間 549年—550年 大寶 550年 南梁高宗 昭明皇帝 (蕭棟追崇) 蕭統(tǒng) — — — 安帝 (蕭棟追崇) 蕭歡 — — — 豫章興文王 蕭棟 天正 551年 — 武陵仁王 蕭紀(jì) 天正 552年 南梁世祖 元帝 蕭繹 承圣 (承圣元年) 552年 天正 (天正二年) 553年 承圣 (承圣二年) 553年 承圣 (承圣三年) 554年 — 貞陽(yáng)閔侯 蕭淵明 天成 555年 — 敬帝 蕭方智 紹泰 555年 南朝陳(557年--589年) 諡號(hào) 廟號(hào) 姓名 統(tǒng)治時(shí)間 武帝 高祖 陳霸先 557年--559年 文帝 世祖 陳蒨 560年--566年 廢帝 - 陳伯宗 566年--568年 宣帝 高宗 陳頊 569年--582年 后主 - 陳叔寶 583年--589年 HY
      參考: zh-classical. *** /wiki/%E5%8A%89%E5%AE%8B& zh-classical. *** /wiki/%E5%8D%97%E9%BD%8A & zh. *** /w/index?title=%E5%8D%97%E6%9C%9D%E6%A2%81&variant=zh- & zh. *** /w/index?title=%E5%8D%97%E6%9C%9D%E9%99%88&variant=zh-#.E9.99.B3.E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850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wú)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qǐng)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huì)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lái)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lái)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qǐng)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huì)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胡旦為何沒能名留青史" rel="prev"> 才華橫溢能言善辯的北宋大臣

      相關(guān)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guó)“長(zhǎng)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guó)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zhǎng)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lǐng)長(zhǎng)子構(gòu)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shuí))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jiǎn)介閔損是個(gè)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guó)
      ,以前常用來(lái)當(dāng)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
      ,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gè)故事
      ,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dòng)畫電影。對(duì)這個(gè)故事
      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蘇烈為什么會(huì)被人誤會(huì)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huì)被人誤會(huì)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xì)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shí)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shí)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guó)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guó)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jìn)之后,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shuō)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lái)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shuō)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lái)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lái)了相關(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