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陵
西漢極具爭議的將軍——李陵
然而
,事情本來有機會向另一個方向發(fā)展:李陵不但有機會全身而退,而且還會因以少戰(zhàn)多、以步制騎、殺敵上萬而名傳千古。但這一切,都因一個小人物的出賣而泡湯。我們先解釋下,為什么說李陵本有機會建立大功。
匈奴雖強
,但漢軍擁有強大的技術優(yōu)勢我們都知道,匈奴是西漢初期最強大的外敵
,“控弦數(shù)十萬”的騎射精兵,曾讓戰(zhàn)勝楚霸王的劉邦顏面盡失,更讓其后的歷代西漢皇帝忍聲吞氣數(shù)十年。但是,我們不能因此就以為在漢文帝時期,面對匈奴的長期襲擾
匈奴的三項優(yōu)勢分別是:
匈奴馬匹的數(shù)量質量超過中原;
匈奴人的騎射技術勝于漢軍;
匈奴人對惡劣環(huán)境的忍耐力超過漢人。
而漢王朝則有五項優(yōu)勢:
若在平原強行硬剛
中原的強弓勁弩
漢軍堅甲利刃
匈奴人的裝備大多由皮、木制成
,防御力薄弱;匈奴人的近身肉搏能力遠遠比不上漢軍
。后來喊出“犯我強漢者
,雖遠必誅”豪言的牛人陳湯也說過,“胡人兵刃樸鈍,弓弩不利,前者五人方當漢兵一人。今聞頗得漢之工巧,然猶三而當一“,即原本五個胡人才抵得過一個漢人,如今他們學習了中原的技術,才勉勉強強以三擋一。在漢武帝時期
,漢、匈之間的技術差距更加懸殊,中原已經推廣制式武器的時候,匈奴人還大規(guī)模使用骨頭作箭頭。但對方憑借生在馬背上的優(yōu)勢,擁有讓漢王朝望塵莫及的超高機動型。他們可以主動選取對自己有利的攻擊點,而且采取你打我就跑、你退我就追的戰(zhàn)術,遠遠的騎射,讓漢軍不勝其煩、防不勝防。但如果規(guī)模相差不大的兩軍正面對壘的話
,漢軍的贏面可就大得多了。李陵面對的就是這樣一種情況。李陵為啥能以少對多
、以步制騎?精兵、勁弩飛將軍李廣有三子:李當戶、李椒
李陵“善騎射
,愛人下士”,漢武帝在他身上依稀看到了李廣的影子,故而對其頗為喜愛,任命他為騎都尉,并安排他率領5000來自丹楊、楚地的兵員,駐扎在酒泉、張掖,日夜訓練射術以防備匈奴人。丹楊山險、民多果勁
,楚人一向彪悍尚武,因此李陵的隊伍雖規(guī)模不大,但可謂兵精將猛。公元前99年
,漢武帝派自己的大舅子貳師將軍李廣利出擊匈奴,計劃安排李陵負責后勤工作。但李陵打死不干,主動請纓要“以少擊眾,步兵五千人涉單于庭”,以牽制匈奴兵力,避免敵人將火力集中在李廣利身上。漢武帝劉徹本人也一向血性
,對這種雄心壯志頗為欣賞,況且李陵這是要主動為自己的大舅子分憂,于是就愉快的答應了這一請求。9月
沒多久
匈奴人見漢兵少,以為不足為慮
,于是大膽的縱馬強攻。然而漢軍一輪齊射,前排的匈奴兵齊刷刷的連人帶馬倒下一片,后排被嚇得調轉馬頭要逃上山,卻慘被漢軍追殺,數(shù)千人當場領了盒飯匈奴單于大驚失色
就這樣
雙方鏖戰(zhàn)八天后
然而,就在這個關鍵時刻
匈奴單于大喜,率領全軍急攻
李陵的敗亡處
漢武帝認為司馬遷這是在暗諷自己出師無功的大舅子李廣利
后來
實際上
,訓練匈奴人的是另一名漢軍降將李緒。后來歷史沒有如果
只可惜,堡壘往往從內部攻破
在中國的歷史長河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