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運河是我國歷史上偉大的工程之一。但是準(zhǔn)確地說
隋文帝定都長安
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
陸路運輸本來就耗時耗力,再加上每逢秋季
金朝曾從京西石景山北面的西麻峪村開鑿過一條運河,經(jīng)過中都注入通州城東的白河
元世祖忽必烈中統(tǒng)三年(公元1262年),郭守敬向元世祖提出了六項水利計劃
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年
至元二十八年(公元1291年)
郭守敬的方案是把他第一次開鑿的甕山泊流出的一支清河上源引向南邊的高梁河(宋太宗在此被遼軍打敗)
忽必烈最終采用了郭守敬的提議
。全長一百六十多華里的運河連同全部閘壩工程,僅用時一年半就完成了。這條運河被稱為通惠河運河在解決運糧問題的同時
到了清朝末年
,鐵路成為最先進和最主要的運輸方式,大運河的作用明顯比之前下降很多了。不過,直到現(xiàn)在,大運河依然有著非同尋常的交通運輸價值。對于已不再是社會主流存在方式的事物
,我們更要有敬重之心,而不是用完后棄之如敝履。如果說長江、黃河是咱們國家的母親河,那么大運河(包括隋朝的大運河以及歷代運河)可以稱為“姑媽河”。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948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