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親王代善的故事大家喜歡嗎?今天小編就為大家詳細解讀一下~
在決定皇四子胤禛皇位繼承人身份的《康熙遺詔》中,除了“雍親王皇四子胤禛
,人品貴重,深肖朕躬,必能克承大統(tǒng)。著繼朕登基,即皇帝位”決定了大清皇位的最終歸宿外,康熙皇帝還刻意強調(diào)了一件關于禮親王代善的恩遇:太祖皇帝之子禮親王之子孫,現(xiàn)今俱各安全
,朕身后爾等若能惕心保全,朕亦欣然安逝。禮親王代善
,后金政權建立者——努爾哈赤次子,清初“六大鐵帽子王”之首,曾被康熙皇帝評價為“忠冠當時,功昭后世”,并予以了“追謚和碩禮親王代善曰烈”的最高謚號。正如明末抗清名臣夏允彝對代善之“東國乃能恪遵成命對于清王朝而言
,代善幾十年披堅執(zhí)銳,戮力疆場,立下汗馬功勞的同時,在國家政治活動中同樣立有安邦定國的特殊勛勞。自皇太極登基稱汗到清朝發(fā)展成為全國性政權,代善一直是統(tǒng)治集團最受尊敬的人物,在國家政治生活乃至皇族事務中繼續(xù)起著重要作用。就此來看
,康熙皇帝能在傳位詔書中專門提及代善這位特大功臣,似乎也屬情理之中。但事實如此嗎?《康熙遺詔》中,為何會獨獨出現(xiàn)代善這位“世襲罔替”的親王呢?其實,此乃雍正皇帝穩(wěn)固皇權、立穩(wěn)統(tǒng)治根基的政治手段。首先
,我們要明確在康熙皇帝駕崩七天以后,才被雍正皇帝頒詔天下的《康熙遺詔》,經(jīng)過后世學者的諸多考證,這份決定大清皇位的傳位詔書并非出自康熙皇帝之手,更可能是雍正皇帝事后所成。也就是說,對于禮親王代善的“惕心保全”要求,并非康熙皇帝的意思,而是雍正皇帝出于某種目的所為。作為以八旗制度為基礎建立起來的封建王朝,清朝皇權的穩(wěn)固幾乎全部依仗于八旗的支持和擁護
就康熙朝晚期的八旗分布而言,上三旗之鑲黃旗、正黃旗
也就是說
禮親王代善歷經(jīng)三朝
,每一代都以強大的實力,顯赫的功勛位居清初諸王之首。后金時期:代善是努爾哈嫡次子
。少年從征,跟隨努爾哈赤東征西討,為后金政權的建立立下大功。后金時期代善為四大貝勒之首,內(nèi)輔國政,外統(tǒng)重兵,執(zhí)掌滿清八旗中的兩紅旗,實力最為強大。1621年在儲英被廢處死后,代善英勇善戰(zhàn)
努爾哈赤去世后
在代善的強力支持下
可以說清太宗皇太極的帝位都是代善讓出來的
皇太極時期
天命十一年,九月一日皇太極繼位
崇德元年農(nóng)歷四月,皇太極建國大清
在皇太極去世后
順治朝
代善因年事已高,在家閑居,但他作為努爾哈赤長子
康熙帝給予了代善至高評價:忠冠當時
乾隆朝入祀賢王祠位居第一,并以開國之功配享太廟
在后代宗室朝堂排位中很長時間都是禮親王系位居首位
代善在皇太極和福臨繼位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維護了大清的統(tǒng)一
壽終正寢。
代善歷史原型介紹
代善是努爾哈赤的二兒子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95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 onerror="nofind(th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