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又和大家見面了,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李自成的文章,希望你們喜歡
。李自成農(nóng)民起義軍在被明軍合力圍剿后
,最后只剩下十八騎逃到商洛山一代。后來,謀士李巖給他出了個“均田免賦”的主意,并且還編成歌謠,“殺牛羊,備酒漿,開了城門迎闖王,闖王來了不納糧”,讓人四處傳唱由于當時明朝應付兩線作戰(zhàn)
那么
,李自成既然進行了這樣的宣傳,他真的不收稅納糧嗎?我們知道
,稅收是一部國家機器能夠正常運轉的基本保障。因為有了稅收,才能供養(yǎng)皇帝及相關王公貴族過上奢侈的生活,才能給各級官員發(fā)放工資,才能給守衛(wèi)邊關平定天下的部隊提供糧草關于稅收
除此之外
既然收稅是一個政府運轉的基本條件
我認為
沒有收過稅
李自成的糧草
實際上,很多農(nóng)民起義者
包括我們耳熟能詳?shù)男≌f《水滸傳》
這種辦法收集糧草
李自成在打進北京城之前,也是依靠這兩個辦法征集糧草和錢財?shù)摹?/p>
當李自成打進北京以后
李自成采用這個辦法
李自成之所以要拷掠百官,也是他信守當初“不納糧”的承諾
我相信,若是李自成能夠打敗清軍
,他接下來還是只能走征稅這條路。不過因為被清軍和吳三桂軍隊聯(lián)合打敗了,他不得不逃出北京城,最終他永遠沒有征稅的機會。這也算是李自成信守承諾吧
,不知道這是不是黑色幽默。闖王李自成以其獨特的成就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闖王在率領農(nóng)民起義的時候
,曾經(jīng)喊出口號“迎闖王,不納糧”,給底層百姓打了一針強心劑,天下百姓無不翹首以待,渴望闖王來了能帶他們分一杯羹。能量是守恒的,物質(zhì)也是守恒的,都不勞動,靠著搶奪別人的財產(chǎn),最終還是被坐吃山空。
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農(nóng)業(yè)大國
,在春秋戰(zhàn)國時期,農(nóng)耕就是整個國家的命脈,持續(xù)幾百年發(fā)展下來,只有從地里長出來的糧食,才是正在創(chuàng)造出來的收益。賦稅在各個朝代都是不可缺少的,支撐著一個國家的運轉。百姓不納糧
,李自成吃什么賦稅支撐著國家的開銷,對于各地農(nóng)民來說
李自成也是起義者之一
,他并不是一上來就是起義軍頭領,而是在闖王高迎祥麾下當兵,他打仗勇猛有膽識,有能力,很快便成為了闖王的得力干將,闖王不幸犧牲之后,李自成便被其他將領擁護為新任闖王,繼續(xù)帶領他們前進。李自成起義初期肯定是將糧食分給百姓了
,在當時很多老百姓都吃不飽飯的,他們聽說跟著李自成能有飯吃
起義軍初期靠著這個政策,使得起義軍急速擴張
這樣的好處便是可以借著官府的存糧迅速拉起隊伍
但是
竭澤而漁,李自成終食惡果李自成不納糧的政策沒能落實到最后
李自成攻入明朝都城之后
后記百姓不納糧是起義初期的一個口號,為的是招兵買馬收攏人心
李自成前期取得天下的過程向人們證明他的政策是對的,可他沒有治理國家的理念與法則
主要起忽悠作用
軍費來源多樣
同大多數(shù)農(nóng)民起義的形式還是很相似的
雖然當時明朝的末期處于大旱的時候
而李自成的糧草
,最先的來源就是官府里面的存糧,因為即使當時北方大旱,糧食非常不足,而農(nóng)民還是要繼續(xù)向官府繳納糧食,很多農(nóng)民沒有這個實力繼續(xù)繳納,所以李自成在起義之后,馬上就搶劫了官府的糧倉。其次是因為雖然明朝大旱農(nóng)民過得十分辛苦
,但是明朝各地的藩王卻都是很富有的,可以說是糧食堆積如山,金銀財寶用之不完,所以說在李自成起義之后,他們直接攻打王府,把他們的財富占為己有。
購買糧草其實也是獲取的糧食的主要方式,因為在他們打劫了官府和王府之后
,起義軍的手里面已經(jīng)非常有錢了,可以從南方購買大量的糧草作為軍需。其次就是農(nóng)民自給自足
,本來在李自成的起義軍起義之前就是做的農(nóng)民的老本行。再加上起義軍慢慢壯大之后所以總的來說李自成的糧草
,大部分都是從明朝里面的官府還有各地的諸侯搶奪過來的。而這也就達到了他們最初的目的,不僅僅是推翻明王朝,更是打擊那些生活極度奢侈的地方豪紳。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49648.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唐玄宗為什么會讓位,他最后怎么樣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