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不知道:諸葛亮為何選擇劉備的讀者
,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介紹,接著往下看吧~諸葛亮
劉備和諸葛亮可謂是中國歷史上君臣相得的典范
。在諸葛亮的輔佐之下然而,劉備與諸葛亮的相識相知
徐庶薦諸葛
三顧茅廬的疑惑
諸葛亮投奔劉備,緣于劉備曾經(jīng)三顧茅廬
。三顧茅廬的故事也由于三國演義而流傳千古。歷史上關(guān)于三顧茅廬的記載是非常簡單的,《三國志》用12個字就把這個故事講完了:由是先主遂詣亮,凡三往,乃見。意思是說,劉備聽說諸葛亮很有才華,于是去請諸葛亮,去了三次,終于見到諸葛亮,之后諸葛亮分析了天下形勢,這就是著名的“隆中對”。可是問題來了
,劉備是怎么知道諸葛亮有才華的呢?根據(jù)史料的記載,有兩個人向劉備推薦了諸葛亮
,這兩個人是徐庶和司馬徽。《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時先主屯新野。徐庶見先主
,先主器之,謂先主曰:“諸葛孔明者,臥龍也,將軍豈原見之乎?”先主曰:“君與俱來。”庶曰:“此人可就見,不可屈致也東晉著名史學(xué)家習(xí)鑿齒著《襄陽記》:劉備訪世事於司馬德操
徐庶是諸葛亮的好友兼同窗
,司馬徽是諸葛亮的老師,他們都是諸葛亮親近之人,替諸葛亮吹吹牛,舉薦諸葛亮,也是理所當(dāng)然的。諸葛亮出山
為什么說劉備是諸葛亮唯一的選擇呢
這要從三國時的人才舉薦制度說起
,漢朝對于人才的舉薦主要采取的是察舉制,推薦制是指朝廷根據(jù)地區(qū)不同來發(fā)放舉薦的指標(biāo),各地區(qū)的官員自己考察轄區(qū)內(nèi)是否有合適的人才,然后推薦給朝廷,朝廷經(jīng)過考核之后即可任用。三國屬于戰(zhàn)亂年代,正常的察舉制被破壞,人才舉薦一般都是由官員直接舉薦,例如荀彧認(rèn)識一個人叫郭嘉,他覺得郭嘉很優(yōu)秀,于是直接推薦給曹操,曹操一見郭嘉,覺得這人真有才華,于是就重用郭嘉。諸葛亮常常自比管仲、樂毅
,他是希望自己能夠像管仲、樂毅那樣建功立業(yè),過隱居的生活只是暫時的,他一直都在尋找機會,那么擺在他面前的就有幾個選擇了:劉備
1.投靠劉表
2.投靠曹操或其他割據(jù)勢力
。其實這幾乎是不可能的。諸葛亮當(dāng)時沒有那么大的名氣,雖然很有才華,但是知道他有才華的人就那么幾個,都是他身邊的人,這些人都在荊州(《三國志》記載:惟博陵崔州平、潁川徐庶元直與亮友善,謂為信然)。曹操、孫權(quán)或其它割據(jù)勢力的人甚至不知道諸葛亮的存在。在當(dāng)時被別人推薦更容易得到機會,但自己自薦則機會渺茫,中國歷史上自薦成功的例子屈指可數(shù)諸葛亮
那么諸葛亮唯一能夠選擇的就剩下是劉備了,正好劉備也符合諸葛亮的要求
所以諸葛亮精心準(zhǔn)備“隆中對”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1700.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下一篇:
古代流放女囚犯來回數(shù)千里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