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橫遼邊四十年
1618年
,明神宗朱翊鈞焦慮不安的在皇宮中踱步,偶爾沉思,偶爾長嘆。遼東邊事急劇惡化,女真政權后金宣告“七大恨”,正式發(fā)出針對大明朝的討伐檄文,不知此時的萬歷皇帝會不會想起李成梁為他鎮(zhèn)守遼邊近四十年的快樂時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時間回溯五十二年
當時東北邊禍最盛的還非女真
于是李成梁開始謀劃對付此人
當時的李成梁在遼邊已是威名赫赫
,以至于蒙古部落一聽是他親率出擊,便即“倉惶遠遁”。和其他明將一味“嚴防死守”的戰(zhàn)術思想不同,李成梁尊奉的是“以攻為守”,絕不消極占據(jù)城墻或險隘,等待敵人來攻。而是根據(jù)實際情況,采用與之適合的戰(zhàn)法,比如最拿手的“搗巢”戰(zhàn)術,以一部狙擊敵軍主力,率精兵從敵兩側繞過,直奔其老巢而去隨著李成梁對蒙古各部的不斷打擊
萬歷十一年
勸降沒有成功
對于此事
李成梁對于女真各部的策略是采取分化瓦解,挑撥內(nèi)斗的策略
事實表明,在李成梁被解職之前
萬歷十九年(1591)
在李成梁去職十年間,新晉遼東主官無力維持
萬歷二十九年(1601)
鑒于當時的情況
李成梁死后,女真力量崛起
關于李成梁的功過
李成梁
,明末著名的軍事家,但卻是個缺乏戰(zhàn)略眼光的人,本來在遼東地區(qū)明朝占有不少城市和據(jù)點,在明朝對后金占據(jù)著絕對軍事優(yōu)勢的時候,他卻放棄了在遼東的絕大部分據(jù)點,退守山海關,只剩下個孤獨的寧遠城還算是在遼東前線,搞的后來戚繼光費了很大勁才重新建立起了關寧防線,不過,丟掉的城池,再也沒有收復他是明朝一代名將
,活著時保衛(wèi)明朝30年平安,死后卻留下最強敵人 早在萬歷年間李成梁在世的時候
萬歷后期
李成梁第一個對手就是誘殺了明朝大將裴承祖的王杲
李成梁對于這些殺害明朝百姓的俘虜還是比較優(yōu)待而
,不是直接斬殺或者折磨致死。而是將他們作為奴仆,而且還給了他們的一定的自由行動權利。而李成梁也在后面幾年飛速成長
但是對方真正投降,李成梁進城以后
大明萬歷王朝遼東總兵李成良武力值達到了整個東北亞的巔峰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2201.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