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說張松是劉備成就帝業(yè)最關(guān)鍵之人原因是什么
很多人都不了解此人無諸葛亮之才 更無龐統(tǒng)法正之謀 卻是劉備成就帝業(yè)最關(guān)鍵之人
,接下來跟著小編一起欣賞
。
三國時期
,諸侯爭雄,裂土分疆
,割據(jù)一方
,都欲圖天下帝王霸業(yè)
。然仔細去看
,都各自其資本,要么依仗左右逢源的政治資源
,要么依仗雄厚之財力
,總之,各有所依靠,唯有劉備之依靠令人感到可疑
,便是所謂的中山靖王劉勝之后
,其真實性到底如何,并無具體可考證的證據(jù)
。但是劉備卻憑借這可疑的出身
,在東漢末期的三國亂世站出了腳跟,并且東奔西竄
,欲在此亂世分一杯羹
。
最關(guān)鍵之人原因是什么.png)
但劉備大半生為此奔波,其實結(jié)果并不是如意的
,先是在中原欲尋立足之地
,然先后雖得徐州等要地,與呂布
、曹操爭雄中原
,但終究不是對手,被驅(qū)逐
。死里逃生的劉備
,后寄居袁紹,然袁紹亦為曹操所敗
,原本想在曹袁爭霸期間投機獲利,結(jié)果有被曹操擊敗
,如此
,袁紹無望,劉備乃奔走荊州
。
荊州在三國時期
,是一塊要害之地,當(dāng)時為劉表所控
。雖劉表沒有爭雄之志
,但卻有固守之能,且經(jīng)營荊州很多年
,其地位和實力
,也是不容小覷。劉備覬覦荊州
,卻是一時不可得
。后劉備被安頓新野小城,劉表卻也沒有放松對他的警惕之心
。這大約都是因為劉備屬于反噬性的梟雄
,已經(jīng)為人所共知。
但劉備還是等來了自己的機會,即劉表之死
,以及赤壁之戰(zhàn)
。這兩件大事,幾乎是前后連接
,更有因果關(guān)系
。因為前有劉表之死導(dǎo)致荊州幼主投降,所以才后有曹操發(fā)動的赤壁之戰(zhàn)
。倘若劉表不死
,雖其無大志,但也是不會主動投降的
。根據(jù)劉表當(dāng)年的心跡
,他是要做一個保一方百姓的守成之主。故此
,曹操大兵壓境
,劉表也必然率軍抵抗。雖曹操兵強馬壯
,然荊州之守兵亦非等閑之輩
,想當(dāng)年能征善戰(zhàn)的梟雄張濟和孫堅,可都是因攻打荊州而死于荊州兵將之手
。故此
,曹操在公元207年這次征荊州之成敗,是要存疑的
,至少第一戰(zhàn)的結(jié)果是存疑的
。
但荊州的命運,卻直接關(guān)系到了劉備的命運
。因為劉備寄居荊州之地
,若荊州投降,那么劉備就兩條路
,要么投降
,要么跑路。劉備當(dāng)然要選后者
,因為跑路就是保命
。因為這一回,曹操若抓住劉備
,斷不會再跟他玩什么青梅煮酒論英雄了
。當(dāng)然,這都是因為劉備騙奪曹操徐州
。所以劉備這種反噬性的人物
,是非常招人恨的。但同時,這也是劉備的過人之處
,不反噬何以強大?不反噬何以有機會呢?所以
,在這樣的事情上,是難說對錯的
。
荊州幼主劉琮降曹
,劉備撒丫子跑路。劉備逃了大半輩子
,這種事上經(jīng)驗豐富
,不但跑路腿腳快,還捎帶帶走了大量百姓
,說是愛民
,若是愛民,當(dāng)留下百姓過安穩(wěn)日子才對
。這就是劉備的狡黠
。借百姓流離之苦,制造自己愛民之名
,真是大奸也
。
后來因曹操的虎豹騎追得急切,長坂坡上劉備列陣對戰(zhàn)
,一戰(zhàn)即潰
。這時候劉備也不談什么愛民了,丟下百姓
,甚至顧不得妻兒
,撒丫子跑路而去。
不過后經(jīng)赤壁之戰(zhàn)
,劉備的處境,原本是要死掉的
,但卻借助東吳之力
,翻手為云,成了戰(zhàn)勝方之一
,并且分享了勝利果實
,得到了夢寐以求的荊州,當(dāng)然最多只能算是三分之一荊州
。實際上
,荊州為曹孫劉三家瓜分。
可是如此
,對于劉備而言
,也是中彩一般了。
但是三分荊州,不過是互相制衡
,若想進一步發(fā)展
,卻是難度極大。于是劉備面臨的挑戰(zhàn)依然很嚴峻
,荊州不過是暫時的立足之地而已
。那么劉備該怎么辦呢?
諸葛亮規(guī)劃得好,以荊州立足
,謀取益州
。可是益州乃天府之國
,兵馬強壯
,地理險要,就單憑劉備在荊州這點兵力
,是不可能憑借武力奪取的
。所以,再好的規(guī)劃
,在現(xiàn)實面前也是一紙空談
。但是這時候,出現(xiàn)了一個人
,此人無諸葛亮之才
,更無龐統(tǒng)法正之謀,卻是劉備成就帝業(yè)最關(guān)鍵之人
。
此人乃張松
,此人身材矮小,其貌不揚
,可以說是龐統(tǒng)的難兄難弟
。不過張松是不能跟龐統(tǒng)相比的,若論才敢
,張松也并非臭皮囊
,他還是有一定才能的,但是他行為放蕩
,而且辦事沒有底線
,史書說他沒有節(jié)操。一個人
,沒有操守
,就很麻煩了。
張松的沒有操守
,給益州帶來了災(zāi)禍
,但卻成就了在危境之中的劉備
。話說赤壁之戰(zhàn)前,劉璋觀看天下大勢
,非曹操莫屬了
,于是為了給自己留一條后路,就派遣張松去見曹操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墒钱?dāng)時曹操大概很忙,也沒太在意張松這個人
,于是張松就覺得曹操怠慢他
,心里很記恨。
此事雖然說曹操有錯在先
,但也間接反映了張松這個人也不怎么樣
,第一他太把自己當(dāng)根蔥了,好像天下人都要對他相敬如賓才行;第二他沒有完成劉璋交辦的任務(wù)
,即結(jié)好曹操
,就是嚴重的失職。
在張松自己
,他估計也是認識到失職的
,為此,他為了彌補這一工作失誤
,又恰逢曹操赤壁失敗
,于是就力勸劉璋放棄曹操,改結(jié)盟劉備
。張松作為劉璋的別駕從事
,說話還是很有分量的。在他聯(lián)合法正
,一塊勸說劉璋之下
,劉璋就相信和同意了張松的謀劃。
但這不過是張松“賣主求榮”的第一步
,第二步更可惡
,張松聯(lián)合法正以迎擊漢中張魯為名義,勸劉璋讓劉備帶兵入蜀相助抗擊張魯
。可憐益州諸多忠臣義士以死相諫
,說這是引狼入室
,怎奈劉璋已經(jīng)入了張松所設(shè)的套,竟同意劉備入蜀
,并且贈兵贈糧相助
。這時候的劉備
,估計在夢中都能笑醒。諸葛亮規(guī)劃中的益州天府之國
,就這樣在張松的謀劃下漸漸即將實現(xiàn)
。
劉備駐軍葭萌關(guān)的時候,并不對張魯進軍
。而益州內(nèi)部的情況
,則了如指掌,其情報蓋有張松和法正所提供
。這時候的劉備
,不過就是等,等一個最佳的機會吃掉益州
。而這時候的益州之主劉璋
,在張松的妖言之下,還在把劉備當(dāng)作同宗的親人
,等著劉備幫他看大門呢
。
劉璋,為人君者
,如此迂腐
,以至于讓人同情。也反看出張松之為人臣者
,卻不盡忠義
,實為可恨。結(jié)果是迂腐者為君
,必失天下
,而為人臣不盡忠義者,必死于非命
。最后張松之通敵行為
,連哥哥張肅都看不下去了,乃向劉璋告發(fā)
。劉璋如同大夢初醒
,惱恨不已,遂令人把張松殺掉
。
張松之死
,咎由自取,本是活該
。但對于劉備而言
,張松卻沒有白死,張松之死
,反而成了劉備進攻劉璋的一個借口
。劉備率軍一路殺奔成都
,公元214年,劉璋選擇投降
。至此
,益州肥沃之地,為劉備所得
。從此
,劉備不但有了真正的立足之地,也有了成就帝業(yè)的資本
,公元221年
,在得漢中之后,劉備在成都稱帝
。
結(jié)語:可以說
,劉備事業(yè)的轉(zhuǎn)折點很多,但是最重要的卻是取得益州
,而他能取得益州
,最關(guān)鍵的人物便是張松。因張松之妖言
,劉璋改曹連劉
,因張松之死,劉備有了對劉璋用兵之借口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梢哉f,張松送給了劉備一個益州
。
劉備能建立蜀國延續(xù)漢室血脈靠的是什么?
劉備是三國里初期最艱難的創(chuàng)業(yè)者
,前期吃了多場敗仗而且也沒什么家底
,第一桶金可能還是公孫瓚幫的忙。后來因為抱了曹操這個大腿才稍微有些喘息的機會
。真正的翻身仗就是赤壁之戰(zhàn)
,赤壁一戰(zhàn)吳蜀聯(lián)軍獲勝,從此三分天下的局面就定型了
。不過劉備到底是靠什么建立起蜀國的呢?光有理想肯定是不夠的
,劉備的這幾個優(yōu)點幫了他大忙。
章武元年(公元221年)5月15日
,劉備于成都稱帝
,定國號為漢(后世俗稱“蜀漢”),雄踞長江上游和西南地區(qū)
,囊括如今云南全省
、川貴兩省大部和陜甘南部、廣西西北部
、緬甸東北部
、越南西北部的大片土地,與曹魏及孫吳政權(quán)成三足鼎立之勢
。因高祖劉邦
、更始帝劉玄、光武帝劉秀均建立漢朝
,故劉備所建立政權(quán)亦稱作“季漢”
,共歷二帝,國祚43年
。
漢昭烈廟劉備塑像
說起東漢末年的形勢
,大家想必都不陌生——朝廷腐敗黑暗,內(nèi)有外戚干政
、宦官擅權(quán)
,外有地主兼并、軍閥割據(jù)
,社會動蕩不安
,民不聊生。在這樣的年代
,劉備能夠成就一番帝業(yè)
,自然絕非偶然。不過對于劉備為何能在蜀地建立一番帝業(yè)
,后世歷來說法不一
,許多人將其歸結(jié)于諸葛亮等人的輔佐,其實這過于片面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v觀劉備生平,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其之所以成功
,主要有以下幾點因素
。
第一,是深明大義的母親和四海聞名的老師
。雖然劉備自詡為中山靖王劉勝后裔
,但畢竟年代相距久遠,再加上劉勝后裔多不勝數(shù)
,貴族血統(tǒng)的尊貴感到劉備這代已經(jīng)稀釋得同平民無異
,其生活甚至更為慘淡。年幼喪父的劉備與母親以織席販履為業(yè)
,但劉母卻深知讀書改變命運的道理
,不計一切代價堅持讓兒子讀書
。在劉備十五歲的時候,他的母親將其送入大儒盧植門下
,并在劉備同宗叔父劉元的資助下完成了學(xué)業(yè)
。在盧植門下,雖然劉備貪于玩樂
,算不上用功
,但這畢竟為他日后成就事業(yè)提供了最寶貴的原始人脈資源。
裴松之注釋版《三國志》
第二
,是劉備從小就目的明確
、旗幟鮮明。劉備雖然自幼家貧
,但從不看輕自己
,更是立下了宏偉的志向?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度龂尽分杏涊d:“先主少時
,與宗中諸小兒于樹下戲,言吾必當(dāng)乘此羽葆蓋車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庇疠嵘w車乃是天子御車,陳壽的記載雖有美化之嫌
,但劉備的志向亦可瞥見一斑
。待到揭竿起義之時,劉備就確定了奪取天下的目標(biāo)
。更重要的是
,身為漢室宗親,劉備能夠名正言順地打出“興復(fù)漢室”的旗號招兵買馬
、發(fā)展實力
,有足夠的的實力,登基稱帝自然就不在話下
。
第三
,劉備獨特的性格為其贏得了諸多資源,并凝聚了一批草創(chuàng)團隊——在任何時候
,良好人際關(guān)系都是通向成功的捷徑
。劉備在盧植門下時便喜歡結(jié)交豪爽之士,公孫瓚就是在這時候結(jié)識的
,二人情同兄弟;在鎮(zhèn)壓黃巾起義的時候
,劉備又與關(guān)羽、張飛結(jié)拜為異姓兄弟。在唐縣被盜賊攻破后
,劉備便投奔了老同學(xué)公孫瓚
,并被拜為別部司馬。
劉備劇照
此外
,劉備為人忠厚謙恭
,注重禮賢下士。任職平原縣令時
,即使不是身為士人的普通百姓,都可與劉備同席而坐
、同簋而食
,就連被劉平派去刺殺劉備的刺客都因倍受禮遇而大為感動,不忍將其殺害;三顧茅廬更是得到了諸葛亮的傾心襄助
。當(dāng)然
,劉備更善于揣摩人心、忍辱負重
。為投靠徐州牧陶謙
,劉備全心全力為陶謙做事,不計一時利益
,獲得了“三讓徐州”的美名
。
陶謙為此大受感動,臨終前還將徐州送給了他
,這是劉備早期重要的根據(jù)地
。后來劉備又投靠曹操,并借曹操之手除掉呂布;再后來他又投靠劉表
,從大公子劉琦那里得到了大量人馬
。由此可見,劉備早年雖然四處奔波
,但也因自己的性格四處交好
,眾人紛紛施以援手。赤壁大戰(zhàn)之后
,他用計奪下長江中游的軍事重鎮(zhèn)荊州
,為后來建立政權(quán)奠定了基礎(chǔ)?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哉f
,長期以來樹立的形象為他贏得了資源和民心,也為他的皇帝之夢鋪平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