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岳樂是順治
      、康熙兩朝大將軍王
      ,死后為什么會奪謚降爵

      以史為鑒 2023-06-28 00:00:05

      岳樂是順治
      、康熙兩朝大將軍王
      ,死后為什么會奪謚降爵

      跟著小編一起探尋歷史上真實(shí)的他是順治

      、康熙兩朝大將軍王
      ,曾率軍平定三藩,死后卻被奪謚降爵

      談到清朝歷史上的重要事件

      ,不得不說說平定三藩,而平定三藩的大功臣并不是影視劇中所說的周培公
      ,而是大家不太熟知的兩朝大將軍王愛愛新覺羅·岳樂

      ,死后為什么會奪謚降爵.png" />

      順治九年二月

      ,已經(jīng)親政一年的順治帝
      ,命令比他大十三歲的堂兄岳樂管理工部事務(wù)。第二年
      ,岳樂奉命出任宣威大將軍
      ,駐軍歸化城。順治十四年
      ,岳樂晉封為“和碩安親王”。

      岳樂是清初皇家改革派的代表人物

      ,全力支持順治帝的一系列改革
      ,大膽啟用漢人,緩解與漢族地主階級的矛盾;停止圈地
      ,使人民能正常從事生產(chǎn)活動

      順治末年,岳樂主持議政王大臣會議

      ,決策軍國大政
      ,是清朝最高統(tǒng)治集團(tuán)的核心人物之一。順治死后
      ,他和杰書率領(lǐng)各位王公貝勒大臣
      ,擁立玄燁繼位。岳樂長期執(zhí)掌宗人府事務(wù)
      ,為完備皇族管理制度
      ,做了大量工作。

      康熙十三年九月

      ,快50歲的老將岳樂被封為定遠(yuǎn)平寇大將軍
      ,率軍討伐吳三桂。岳樂二十出頭便隨堂兄“肅親王”豪格剿滅盤踞四川的大西王張獻(xiàn)忠
      。他作戰(zhàn)英勇
      ,并且非常有計(jì)謀,親自斬殺了張獻(xiàn)忠
      。此后
      ,他又多次隨叔叔“英親王”阿濟(jì)格出征,大勝而歸
      ,具備豐富的作戰(zhàn)經(jīng)驗(yàn)

      當(dāng)時(shí)是吳三桂與耿精忠兩路叛軍,進(jìn)犯江西

      ,岳樂仔細(xì)分析了形勢
      ,認(rèn)為先攻湖南,與吳三桂正面交鋒
      ,即使勝利
      ,所得的土地也不容易保住
      ,不如先攻江西穩(wěn)定后方,切斷吳三桂與耿精忠的聯(lián)系
      。事實(shí)證明岳樂的判斷是正確的
      ,他很快占領(lǐng)整個(gè)江西,并乘勝直搗湖南

      康熙十七年八月

      ,在衡州做了五個(gè)多月大周皇帝的吳三桂,突然病重身亡
      。岳樂征戰(zhàn)湖南
      ,攻下長沙,勝利班師

      平定三藩后

      ,康熙派人迎接岳樂回京,將軍隊(duì)暫交他人
      。但是岳樂回京后有一年半時(shí)間并沒有被授予實(shí)職
      。康熙這么做
      ,一定是防備岳樂功高震主或篡位謀反

      岳樂為康熙帝立下大功,卻并未被托付重任

      ,既不在議政王大臣之列
      ,也不分管六部事務(wù)?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醵四甓?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岳樂病逝。這樣一位對康熙平定三藩之亂
      、建有最大功勛的大將軍王辭世
      ,康熙帝并沒有什么超規(guī)格的追悼舉措。

      在岳樂病逝的第二年

      ,禮親王代善的曾孫
      ,原來被封為貝勒的諾尼,控告岳樂在康熙四年主管宗人府時(shí)
      ,聽信諾尼姑母讒言
      ,審案不公,冤枉諾尼不孝死罪
      、革爵下獄
      ,后又釋放。案發(fā)二十五年后,岳樂死無對證
      ,但康熙帝認(rèn)定岳樂誣陷無辜
      ,將其追降郡王,其子分別革去郡王
      、貝子

      岳樂先后兩任大將軍王,立下汗馬功勞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醯蹫楹我獓?yán)懲為他擊敗吳三桂的岳樂?這事和鰲拜還有關(guān)系。

      有一次

      ,蘇克薩哈假裝深夜求見岳樂
      ,想和他聯(lián)手對付鰲拜,取消輔政大臣
      ,讓皇上親政,但遭到拒絕
      。所以岳樂死后
      ,康熙對明珠說,鰲拜獨(dú)攬朝政
      ,岳樂有附和的意思
      ,心中圖謀不軌。

      據(jù)《湯若望傳》稱:順治帝去世前

      ,考慮繼位人選時(shí)
      ,考慮了岳樂,但是經(jīng)過湯若望勸阻和孝莊皇后的努力
      ,最終選擇了玄燁繼位
      。但康熙三年,楊光先在鰲拜的支持下
      ,差點(diǎn)殺掉湯若望
      ,后來種種原因,湯若望被釋放
      ,他險(xiǎn)遭大難
      ,是否與勸阻讓岳樂繼位而被秋后算賬了呢?

      總之,這位兩朝大將軍王最終還是落得個(gè)不得善終

      ,不得不感嘆古代的政治斗爭
      ,為了權(quán)力,誰都不能成為絆腳石
      ,即使你是個(gè)大功臣

      清代六大親王是哪幾位
      ?鐵帽子王又有哪幾位

      清代六大親王分別為:禮親王代善(努爾哈赤時(shí)期)、睿親王多爾袞(皇太極時(shí)期)

      、安親王岳樂(順治時(shí)期)
      、康親王杰書(康熙時(shí)期)、怡親王胤祥(雍正時(shí)期)
      、恭親王奕欣(咸豐
      、同治、光緒時(shí)期)

      鐵帽子王有12位

      ,分別是禮親王代善、鄭親王濟(jì)爾哈朗
      、睿親王多爾袞
      、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
      、莊親王碩塞
      、克勤郡王岳托、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怡親王胤祥
      、恭親王奕欣、醇親王奕譞
      、慶親王奕劻

      一、六大親王

      1

      、禮親王代善

      愛新覺羅·代善(1583年8月19日-1648年11月25日)

      ,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
      ,清太祖努爾哈赤次子
      ,母為大福晉佟佳氏。

      天命元年(1616年)

      ,封為和碩貝勒
      ,參與國政,名列四大貝勒之首
      ,序稱大貝勒
      。代善父子領(lǐng)滿洲兩紅旗(正紅旗、鑲紅旗)
      ,在征伐女真各部
      、蒙古與明朝的過程中屢立戰(zhàn)功。

      曾因作戰(zhàn)英勇,賜號“古英巴圖魯”

      。努爾哈赤逝世后
      ,在代善主持下,諸貝勒擁戴皇太極繼承汗位
      。天聰九年(1635年)
      ,被皇太極斥為輕視君上,貪財(cái)違法
      ,虐待屬人

      崇德元年(1636年),封為和碩禮親王

      ,世襲罔替
      。次年,清太宗復(fù)斥為越分妄行
      ,輕君蔑法
      ,漸賦閑家居,不問朝政

      終皇太極一朝

      ,因其年長位尊而遭到壓抑。崇德八年(1643年)皇太極逝世后
      ,為消弭內(nèi)爭,代善擁戴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位

      順治五年(1648年)

      ,病死于北京,終年六十六歲
      ,賜祭葬
      ,立碑紀(jì)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跏辏?671年)
      ,追謚號為烈。乾隆十九年(1754年)
      ,入祀盛京賢王祠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配享太廟
      ,世襲罔替

      2、睿親王多爾袞

      愛新覺羅·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

      ,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
      ,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歷四十年(1612年)出生于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杰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

      天命十一年(1626年)

      ,多爾袞被封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
      ,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
      ,征討蒙古察哈爾部。因?yàn)檐姽Ρ毁n號“墨爾根戴青”
      ,成為正白旗旗主

      天聰九年(1635年),多爾袞等率軍前往收降蒙古林丹汗之子額哲并獲得傳國玉璽

      。崇德元年(1636年)因戰(zhàn)功封和碩睿親王
      ,次年正月,皇太極令多爾袞追擊朝鮮國王家屬

      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松錦大戰(zhàn)中立下卓越戰(zhàn)功

      。皇太極死后
      ,多爾袞和濟(jì)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福臨即帝位
      ,稱攝政王。

      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清軍入關(guān)

      ,清朝入主中原
      ,先后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
      、皇父攝政王

      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于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清成宗”

      ,謚懋德修遠(yuǎn)廣業(yè)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

      兩個(gè)月后,于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剝奪多爾袞的封號

      ,并掘其墓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乾隆帝為其平反
      ,恢復(fù)睿親王封號
      ,評價(jià)其“定國開基,成一統(tǒng)之業(yè)
      ,厥功最著”

      3、安親王岳樂

      愛新覺羅·岳樂(1625年—1689年)

      ,清朝宗室
      、將領(lǐng)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之孫,饒余敏郡王愛新覺羅·阿巴泰第四子
      ,清朝順治
      、康熙年間功勛卓著的名將,為清朝入關(guān)后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xiàn)

      初封鎮(zhèn)國公

      。順治六年(1649年),封貝勒
      。順治八年(1651年)
      ,襲爵,改號安郡王
      。順治十四年(1657年)
      ,進(jìn)爵親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醵四辏?689年)
      ,岳樂去世,年六十五歲
      ,謚號和
      。死后因貝勒諾尼攻訐被奪謚降爵。

      4

      、康親王杰書

      愛新覺羅·杰書(1645年—1697年)

      ,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
      、重要將領(lǐng)
      ,清太祖努爾哈赤曾孫、禮烈親王代善之孫
      、惠順親王祜塞第三子,清代六大親王之一

      順治六年(1649年)

      ,襲封多羅郡王。順治八年(1651年)
      ,封號為康
      。順治十六年(1659年),追論伯父巽親王滿達(dá)海前罪
      ,剝奪謚法及碑文
      ,降爵為貝勒。

      禮親王世襲鐵帽子親王爵位

      ,由滿達(dá)海之子常阿岱轉(zhuǎn)由杰書承襲
      ,改封康親王

      三藩之亂起,拜正白旗都統(tǒng)

      ,授征南大將軍
      。康熙十三年(1674年)
      ,率軍前往浙江
      ,圍剿耿精忠?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跏迥辏?676年)
      ,平定浙江,直搗福州

      耿精忠大勢已去

      ,親自前往投誠,平定耿精忠叛亂
      。同時(shí)
      ,臺灣鄭經(jīng)令部將許耀率軍萬兵攻打福州,為杰書所敗

      康熙十九年(1680年)

      ,臺灣鄭經(jīng)潰敗后,清軍收復(fù)沿海廈門
      、金門
      、銅山等地。鄭經(jīng)兵敗
      ,率領(lǐng)殘部逃回臺澎地區(qū)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杰書逝世,謚號為良

      5

      、怡親王胤祥

      愛新覺羅·胤祥(1686年4月16日—1730年5月4日),清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

      ,生母敬敏皇貴妃章佳氏
      。胤祥與雍親王胤禛關(guān)系最親密,雍正帝待他也非尋常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四皇子胤禛繼位,胤祥被封為和碩怡親王
      ,又出任議政大臣
      ,處理重要政務(wù)。雍正元年(1723年)
      ,命總理戶部

      自此即全力輔佐胤禛治理國家

      ,胤禛亦對其十分信任。雍正三年(1725年)
      ,總理京畿水利營田事務(wù)
      。雍正七年(1729年)因準(zhǔn)噶爾部竄擾邊陲,命其辦理西北兩路軍機(jī)
      ,敘協(xié)贊功待詔增儀仗一倍

      因胤祥對雍正朝的治績助力甚大,遂得世襲罔替的許可

      ,為鐵帽子王
      。清朝有史以來第九位鐵帽子王。雍正八年(1730年)五月初四日(陽歷6月18日)去世
      ,時(shí)年45歲

      配享太廟,上謚號為“賢”

      ,另賜有匾額“忠敬誠直勤慎廉明”冠于謚前
      。將其名“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這成為有清一代臣子中不避皇帝諱的唯一事例

      6

      、恭親王奕欣

      愛新覺羅·奕欣(1833年1月11日—1898年5月29日),號樂道堂主人

      ,清末政治家
      、洋務(wù)運(yùn)動主要領(lǐng)導(dǎo)者,清朝十二家鐵帽子王之一

      道光帝第六子

      ,咸豐帝異母弟,生母為孝靜成皇后博爾濟(jì)吉特氏
      ,道光帝遺詔封“恭親王”
      。咸豐年間,奕欣于咸豐三年(1853年)到咸豐五年(1855年)之間擔(dān)任領(lǐng)班軍機(jī)大臣

      在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

      ,奕欣授命為全權(quán)欽差大臣,負(fù)責(zé)與英
      、法、俄談判
      ,并且簽訂了《北京條約》

      咸豐十一年(1861年),咸豐帝駕崩

      ,奕欣與兩宮太后聯(lián)合發(fā)動辛酉政變
      ,成功奪取了政權(quán)
      ,被授予議政王之銜。

      從咸豐十一年(1861年)到光緒十年(1884年)

      ,奕欣任領(lǐng)班軍機(jī)大臣與領(lǐng)班總理衙門大臣
      ,期間雖在同治四年(1865年)遭慈禧太后猜忌被革除議政王頭銜,但依舊身處權(quán)力中心

      光緒十年(1884年)終于因中法戰(zhàn)爭失利被罷黜

      ,史稱“甲申易樞”。一直到光緒二十年(1894年)以善后中日甲午戰(zhàn)爭失敗
      ,才再度被起用

      從光緒二十年(1894年)到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任領(lǐng)班軍機(jī)大臣與領(lǐng)班總理衙門大臣。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四月初十日(5月29日)逝世

      ,謚號為“忠”
      。其孫溥偉襲封恭親王爵位。

      、鐵帽子王

      1

      、禮親王代善(六大親王已介紹)

      2、鄭親王濟(jì)爾哈朗

      愛新覺羅·濟(jì)爾哈朗(1599年11月19日—1655年6月11日)

      ,滿洲正藍(lán)旗人
      。清朝宗室大臣,和碩莊親王愛新覺羅·舒爾哈齊第六子
      ,母為五娶福晉烏喇納喇氏
      ,清太祖努爾哈赤之侄。

      自小就生活在宮中

      ,由努爾哈赤加以撫養(yǎng)
      ,所以他與皇子們關(guān)系很好,尤其是與皇太極的關(guān)系更是非同一般
      。父兄反叛后
      ,依舊受到信任和重用。

      從青年時(shí)代起

      ,追隨努爾哈赤南征北討
      ,因軍功受封為和碩貝勒,是努爾哈赤時(shí)期共柄國政的八大和碩貝勒之一

      累封和碩鄭親王

      ,是皇太極時(shí)代四大親王之一,成為清朝歷史上除多爾袞外惟一一位受“叔王”封號的人
      。順治十二年
      ,薨,謚號為獻(xiàn)
      ,入享太廟

      3

      、睿親王多爾袞(六大親王已介紹)

      4、豫親王多鐸

      愛新覺羅·多鐸(1614年4月2日—1649年4月29日)

      ,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五子
      ,阿濟(jì)格、多爾袞同母弟
      ,滿洲鑲白旗旗主
      ,時(shí)人通稱十王,清初八大鐵帽子王之一
      ,爵位世襲罔替

      后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為和碩額真

      ,旋封貝勒
      ,統(tǒng)正白旗。崇德元年(1636年)
      ,被封為封豫親王
      。崇德六年(1641年),參與松錦大戰(zhàn)
      ,獲大捷

      順治元年(1644年),以定國大將軍從多爾袞入關(guān)

      ,擊敗李自成軍
      。旋揮師破揚(yáng)州,殺史可法
      ;下江南
      ,俘南明福王,晉和碩德豫親王

      順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

      ,多鐸染天花死亡,年僅三十六歲
      ,謚號“通”
      。乾隆年間詔配享太廟。一生戰(zhàn)功彪炳
      ,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zhàn)功之最”

      5、肅親王豪格

      愛新覺羅·豪格(1609年—1648年)

      ,清太宗皇太極之長子
      ,母為皇太極第二任大福晉烏喇納喇氏。滿洲正藍(lán)旗人。

      豪格初封為貝勒

      ,天聰六年(1632年)七月,晉封為和碩貝勒
      。崇德元年(1636年)四月
      ,晉封為和碩肅親王,同年六月
      ,掌管戶部的事務(wù)
      ,十二月跟隨皇太極親征朝鮮王朝。

      崇德三年(1638年)八月

      ,陪同多爾袞進(jìn)攻明朝
      ,翌年四月班師。崇德六年(1641年)三月
      ,被降為郡王
      。崇德七年(1642年)七月,因?yàn)檐姽χ匦聲x封為親王

      順治元年(1644年)四月

      ,因?yàn)橹袀酄栃柋幌骶簦蟾S清軍入關(guān)
      ,清定都北京后
      ,仍封肅親王。順治三年(1646年)正月
      ,被授為靖遠(yuǎn)大將軍出征四川
      ,同年十二月滅張獻(xiàn)忠政權(quán)。

      順治五年(1648年)二月

      ,凱旋回京
      ,三月,被多爾袞構(gòu)陷削爵
      ,事后被幽禁
      ,同年四月死于獄中,時(shí)年四十歲
      。順治七年(1650年)正月
      ,多爾袞與兄阿濟(jì)格各納其福晉一人。

      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

      ,順治帝親政之后為豪格昭雪
      ,恢復(fù)其封爵。順治十三年(1656年)九月
      ,追謚為肅武親王

      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正月,配享太廟。特詔改現(xiàn)襲爵位之顯親王

      ,復(fù)始封王號曰肅
      ,世襲罔替。八月
      ,入祀盛京賢王祠

      6、莊親王碩塞

      愛新覺羅·碩塞(1628年-1654年)

      ,又名碩色
      ,號霓庵,清朝宗室
      ,滿洲鑲紅旗人
      ,清太宗皇太極第五子。

      順治元年(1644年)

      ,封多羅承澤郡王
      。隨后跟隨多鐸率軍南下,當(dāng)時(shí)李自成據(jù)潼關(guān)
      ,碩塞隨豫親王多鐸進(jìn)攻陜州
      ,擊敗李自成部將張有增、劉方亮
      ,李自成親自迎戰(zhàn)
      ,亦被擊破。

      隨后向南進(jìn)兵

      ,擊破明福王朱由崧
      ,賜團(tuán)龍紗衣一襲、金二千
      、銀二萬
      。后又跟從多鐸征喀爾喀,隨英親王阿濟(jì)格戍守大同

      姜瓖反叛期間

      ,碩塞率領(lǐng)大軍討伐代州,為清軍解圍有功
      ,晉升為親王
      。順治七年(1650年),降為郡王
      。順治八年(1651年)
      ,晉封和碩承澤親王。

      掌管兵部

      、宗人府
      。同年十月
      ,又與多羅謙郡王瓦克達(dá)同為議政王。順治十一年(1654年)十二月初五逝世
      ,由他的兒子博果鐸襲爵

      7、克勤郡王岳托

      愛新覺羅·岳托(1599年-1638年)

      ,滿洲鑲紅旗人
      。清朝宗室大臣,開國元勛
      ,清太祖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之長子

      早年投身戎馬

      ,跟隨努爾哈赤攻遼沈,征蒙古
      ,與父親代善同掌兩紅旗
      ,先后封為臺吉、貝勒
      ,后因軍功被封為和碩成親王
      ,主管兵部。

      努爾哈赤去世后

      ,以大局為重
      ,力勸父代善擁立皇太極。后因其性情耿直
      ,引起皇太極不滿
      ,動輒獲咎,屢遭貶至貝勒

      崇德三年(1638年)

      ,因天花病逝于濟(jì)南?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侍珮O念其功績
      ,追封克勤郡王?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醵吣辏?688年
      ,)特為岳托立碑紀(jì)功。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配享太廟
      ,入祀盛京賢王祠,克勤郡王之爵世襲罔替

      8

      、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愛新覺羅·勒克德渾(1619—1652年),滿洲正紅旗人。清朝宗室大臣

      ,努爾哈赤曾孫
      、禮親王代善之孫、和碩穎親王薩哈璘第二子

      作為努爾哈赤的子孫

      ,繼承了先輩們的勇猛果敢,在明清鼎革之際的烽火硝煙中南征北戰(zhàn)
      ,馳騁疆場
      ,為清朝入主中原立下了汗馬功勞,封順承郡王

      順治八年(1651年)

      ,奉命掌管刑部事務(wù)。九年
      ,卒
      ,時(shí)年三十四歲?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滴跏?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賜謚“恭惠”,子孫世襲罔替

      9

      、怡親王胤祥(六大親王已介紹)

      10、恭親王奕欣(六大親王已介紹)

      11

      、醇親王奕譞

      愛新覺羅·奕譞(1840年10月16日—1891年1月1日)

      ,字樸庵,號九思堂主人
      ,又號退潛主人
      。道光帝第七子,咸豐帝異母弟

      母為莊順皇貴妃烏雅氏

      ,其大福晉為慈禧太后胞妹。晚清政治家
      ,光緒初年軍機(jī)處的實(shí)際控制者

      道光三十年(1850年)封為醇郡王。咸豐帝死后奕譞與恭親王配合慈禧太后發(fā)動辛酉政變

      ,所以慈禧太后開始重用奕譞
      。同治三年(1864年),奕譞加親王銜

      同治十一年(1872年)晉封親王

      。光緒登基
      ,他又被加封親王世襲罔替。光緒十年(1884年)
      ,恭親王奕欣所帶領(lǐng)的軍機(jī)處被慈禧全班斥退
      ,史稱甲申易樞,奕譞開始以商辦之名接掌政權(quán)

      光緒十一年(1885年)

      ,總理海軍衙門,任內(nèi)挪用海軍經(jīng)費(fèi)修建頤和園

      光緒十六年(1890年)十一月(公歷1891年1月1日)

      ,醇親王奕譞薨于藩邸,時(shí)年51歲
      ,謚號醇賢親王
      。奕譞與側(cè)福晉所生的五子載灃襲封醇親王爵位,載灃的長子溥儀為清朝末代皇帝

      12、慶親王奕劻

      愛新覺羅·奕劻(1838年3月24日-1917年1月29日)

      ,晚清宗室重臣
      ,清朝首任內(nèi)閣總理大臣,滿洲鑲藍(lán)旗人
      。清高宗愛新覺羅·弘歷曾孫
      ,慶僖親王愛新覺羅·永璘之孫,不入八分輔國公愛新覺羅·綿性長子

      道光十八年(1838年)三月二十四日(農(nóng)歷二月二十九日)奕劻出生于北京

      ,過繼慶郡王綿慜為嗣子,初封輔國將軍
      ,后晉爵貝子
      、貝勒,同治十一年(1872年)九月
      ,加郡王銜
      ,任御前大臣。

      光緒十年(1884年)

      ,擔(dān)任總理各國事務(wù)衙門大臣
      ,進(jìn)慶郡王。光緒二十年(1894年)
      ,進(jìn)爵親王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加恩世襲罔替
      ,成為鐵帽子王

      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

      ,八國聯(lián)軍侵華,他受命與李鴻章于次年代表清政府簽訂《辛丑條約》
      。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
      ,為首席軍機(jī)大臣,仍總理外務(wù)部

      宣統(tǒng)三年(1911年)

      ,裁撤軍機(jī)處
      ,改設(shè)內(nèi)閣
      ,奕劻任內(nèi)閣總理大臣、辛亥革命爆發(fā)后袁世凱復(fù)出
      ,奕劻讓出首相職位改任弼德院總裁

      清朝滅亡后

      ,遷居天津。民國六年(1917年)一月二十九日病死
      ,時(shí)年79歲
      。追謚曰密,子載振襲爵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鐵帽子王

      百度百科——清代六大親王

      孝誠仁皇后——她對康熙初年政局穩(wěn)定至關(guān)重要

      孝誠仁皇后赫舍里氏為康熙帝原配嫡后

      ,她打破了清朝開國之后皇后在蒙古族中選擇的傳統(tǒng),此后直到同治皇帝時(shí)期
      ,清朝再也未出現(xiàn)蒙古皇后
      。她和她的家族對康熙初年政局穩(wěn)定至關(guān)重要?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趸实蹖λ彩且煌樯?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赫舍里氏為滿洲古老姓氏,可追溯到金朝的紇石烈氏
      。金太祖完顏阿骨打欽憲皇后紇石烈氏
      、金源郡王右丞相紇石烈志寧、金源郡王宰相紇石烈良弼都來自這一家族


      赫舍里皇后曾祖父赫舍里碩色本居海西女真哈達(dá)部
      ,努爾哈赤滅哈達(dá)后,碩色和兒子索尼(赫舍里皇后祖父)
      、族弟希福歸附了努爾哈赤
      。碩色、索尼
      、希福均通滿
      、漢、蒙三文
      ,被召至文館
      ,賜號“巴克什”(有知識的文人)
      ,并屢次出使蒙古諸部。天聰五年
      ,索尼被提拔為吏部啟心郎
      。崇德元年,清太宗皇太極改文館為內(nèi)三院
      ,索尼族叔希福為內(nèi)國史院承政
      ,不久升內(nèi)弘文院大學(xué)士,進(jìn)二等甲喇章京
      。索尼則因戰(zhàn)功被封為一等侍衛(wèi)
      ,正三品,并授牛錄章京世職
      。崇德八年
      ,皇太極駕崩。索尼在此后的皇位之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擁立皇子
      。順治元年,希福主持翻譯的遼
      、金
      、元三史完成,奏進(jìn)皇帝
      ,順治帝恩賚有加。此后不久
      ,與希福素有過節(jié)的譚泰向攝政王多爾袞進(jìn)讒
      ,說希福有“構(gòu)釁亂政”等等罪名議死。多爾袞命罷黜希福官爵
      、削世職
      ,并抄家。由于索尼也擁護(hù)順治帝
      ,被多爾袞奪官抄家
      ,安置昭陵。順治八年二月
      ,順治帝親政
      ,為希福平反,仍授內(nèi)弘文院大學(xué)士
      ,恢復(fù)世職
      。索尼被提拔為內(nèi)大臣,兼議政大臣
      、總管內(nèi)務(wù)府
      。正黃旗赫舍里家族由于忠于順治皇帝
      ,在順治帝親政后,得到重用
      。順治九年
      ,順治帝以希福為兩朝元勛,進(jìn)爵世襲三等精奇尼哈番
      。同年十一月
      ,希福病卒,追贈太保
      ,謚文簡


      順治十八年正月,順治帝駕崩
      ,赫舍里皇后祖父索尼以當(dāng)時(shí)在朝野的崇高威望
      ,被定為首席輔政大臣。赫舍里家族進(jìn)入鼎盛時(shí)期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踉曜笥遥丈崂锘屎蟮墓霉眉迲?zhàn)功赫赫的安親王岳樂為繼福晉
      。岳樂是順治帝最為倚重的滿洲宗室親王
      。他是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岳樂全力支持順治帝推行的一系列改革
      ,主張停止圈地
      、重用漢人。順治十四年
      ,岳樂晉封和碩安親王
      ,主持議政王大臣會議,權(quán)傾朝野
      。他曾兩度喪妻
      。順治十八年正月,岳樂之子雅圖去世
      。就在當(dāng)夜
      ,心情沉重的岳樂被緊急召入皇宮,太皇太后告訴大家順治帝已經(jīng)駕崩
      ,遺命皇三子玄燁即位
      ,索尼、蘇克薩哈
      、遏必隆
      、鰲拜四位輔政大臣掌管朝政。岳樂和康親王杰書率領(lǐng)宗室表達(dá)了對新政權(quán)的支持
      。很顯然
      ,為了避免清朝再次出現(xiàn)多爾袞專權(quán)的情況
      ,太皇太后和順治帝都放棄了由滿洲宗室親王輔政,改為大臣輔政
      。為了進(jìn)一步維護(hù)穩(wěn)定大局
      ,安撫宗室,太皇太后極有可能親自為岳樂指婚
      ,岳樂迎娶首席輔政大臣索尼的女兒赫舍里氏為繼福晉
      。令岳樂沒有想到的是,這場婚姻相當(dāng)美滿
      。兩人恩愛非常
      ,一共生了十幾個(gè)孩子。

      赫舍里皇后生于順治十年十二月十七日
      ,自幼受到良好教育
      ,“慈惠本乎性成,柔嘉維則
      ;溫恭篤于天賦
      ,禮度攸嫻。主雅化于閨闈
      ,表芳型于海宇”
      。康熙四年
      ,輔政大臣鰲拜的權(quán)勢過大
      ,引起太皇太后布木布泰的擔(dān)憂,于是她決定讓皇帝盡快成婚親政


      四位輔政大臣之間的關(guān)系也頗為復(fù)雜
      。鰲拜,滿洲鑲黃旗人
      ,他是清朝開國五大臣之一費(fèi)英東的侄兒
      。戰(zhàn)功顯赫
      ,乃清太宗皇太極最信任的武將
      ,號稱“滿洲第一勇士”,后擁護(hù)皇子即位
      。因反對多爾袞
      ,曾遭到多次迫害。順治帝親政后
      ,得到重用
      。鰲拜和索尼同屬兩黃旗,長期為同一戰(zhàn)壕的戰(zhàn)友
      ,曾為維護(hù)索尼
      ,差一點(diǎn)被革職
      。蘇克薩哈為正白旗人,曾是多爾袞的支持者
      ,但多爾袞去世后
      ,他跳出來揭發(fā)多爾袞,受到順治帝的重用
      。這使得其他三位輔政大臣對他頗為輕視
      。加上兩黃旗和正白旗之間的宿怨,使得蘇克薩哈頗為孤立
      。但私底下
      ,蘇克薩哈和鰲拜乃姻親。而蘇克薩哈和鑲黃旗遏必隆乃自幼一起長大的表兄弟
      。努爾哈赤寵妾真哥長女穆庫什二婚嫁給了后金五大臣之首額以都
      ,生下遏必隆。穆庫什在額以都去世后
      ,再嫁額以都第八子圖爾格
      。崇德二年,兩人離婚
      。穆庫什帶著兒子遏必隆住進(jìn)了哥哥巴布泰府中
      ,孝侍在母親身旁。真哥第三女嫁給葉赫那拉蘇鼐
      。蘇鼐在天聰九年被革職
      。崇德六年,蘇鼐去世后
      ,真哥第三女也帶著兒子蘇克薩哈住進(jìn)了哥哥巴布泰府中
      ,孝侍在母親身旁。

      太皇太后為了拉攏索尼
      ,一改皇后在蒙古族中選拔的先例
      ,定索尼十三歲的孫女為皇后。準(zhǔn)皇后的父親索尼長子噶布喇被封為內(nèi)大臣
      。七月初七
      ,行納采禮,皇帝派三位公主
      、三位輔政大臣的夫人及內(nèi)務(wù)府大臣到新娘家提親
      。新娘的祖父索尼和父親噶布喇率家中男性成員,索尼夫人率女性成員迎禮
      。九月初七
      ,康熙帝遣官祭告天地、太廟和社稷,行大征禮
      。九月初八
      ,大婚禮隆重舉行?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实圻M(jìn)入太和殿審閱冊立皇后的封冊和金印
      。使臣手捧冊寶送到后邸?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屎蠼邮軆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行跪叩禮,乘轎到皇宮
      。轎前由四位輔政大臣夫人帶領(lǐng)
      ,她們?nèi)框T馬而行?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醯凵碇蠡槎Y服
      ,先到太皇太后和皇太后宮中行禮謝恩,接著到太和殿賜皇后親屬及諸王百官宴席
      。與此同時(shí)
      ,皇太后率諸大臣和輔政大臣的夫人們到太皇太后宮中,在那里設(shè)宴招待皇后的母親及其母系親屬
      。大婚禮以合巹宴結(jié)束
      。次日,皇帝諭禮部為太皇太后和皇太后上尊號
      。同一天
      ,皇后到太皇太后宮及皇太后宮行朝見禮。第三天
      ,皇帝御太和殿
      ,諸王百官上表朝賀,以大婚禮成頒詔天下
      。詔書中對新皇后給予了贊美:“赫舍里氏世德鐘祥
      ,崇勛啟秀。柔嘉成性
      ,宜昭女教于六宮
      。貞靜持躬,應(yīng)正母儀于萬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br>
      這樣
      ,赫舍里家族的命運(yùn)就和皇族的命運(yùn)緊緊連在了一起


      同時(shí),太皇太后還將順治帝唯一的親生女兒和碩恭愨公主嫁鰲拜侄兒瓜爾佳訥爾杜,借以安撫鰲拜


      大婚后
      ,帝后感情很好。赫舍里皇后“勤兩宮之孝養(yǎng)
      ,婉以承顏
      ;遇九御以寬和,恩能逮下
      。蘋蘩時(shí)飭
      ,克佐精誠;浣濯常衣
      ,允昭節(jié)儉
      。箴規(guī)之益,贊宵旰而彌勤
      ;貞順之風(fēng)
      ,御家邦而式化”,為康熙初年的成功統(tǒng)治做出了貢獻(xiàn)
      。她在位的康熙四年到康熙十三年
      ,發(fā)生了康熙帝除鰲拜、平定三藩之亂兩件大事


      康熙六年
      ,索尼去世。鰲拜更加肆無忌憚
      。他羅織罪名
      ,處死了蘇克薩哈。遏必隆依附鰲拜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醯鄞髾?quán)旁落。在這段最難熬的日子里
      。赫舍里皇后“克誠克孝
      ;維敬維勤;節(jié)儉居身
      ,寬仁逮下
      ;徽音茂著,懿范彰聞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钡酆笸模萜菖c共
      ,讓康熙帝刻骨銘心


      康熙八年
      ,赫舍里皇后的叔叔索額圖輔佐康熙帝計(jì)擒鰲拜,成為康熙帝的股肱之臣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醯鄣靡哉嬲H政。索額圖先后任國史院大學(xué)士
      、保和殿大學(xué)士
      、議政大臣和領(lǐng)侍衛(wèi)內(nèi)大臣。

      當(dāng)時(shí)海內(nèi)并不太平
      ,天下并未歸心
      。深知其情的赫舍里皇后一心希望能為皇帝生下嫡長子,以籠絡(luò)漢人之心


      康熙八年十二月十三日
      ,赫舍里皇后生下嫡長子承祜。史載:“皇后所生承祜方四歲
      ,天性聰慧
      ,上甚愛之?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钡诳滴跏荒甓?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承祜早殤。

      清朝初年
      ,為統(tǒng)一天下
      ,曾封吳三桂、尚可喜和耿精忠為藩王
      。三王逐漸成為地方割據(jù)政權(quán)
      ,威脅清朝的大一統(tǒng)局面?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跏?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康熙帝效法漢景帝,下旨撤藩
      。三藩相繼叛亂
      。戰(zhàn)亂不斷擴(kuò)大。吳三桂進(jìn)據(jù)湖南澧州
      、常德
      、岳州、長沙
      。孫延齡叛于廣西
      。羅森、鄭蛟麟
      、吳之茂叛于四川
      。耿精忠叛于福建
      。臺灣鄭經(jīng)渡海進(jìn)兵福建漳州、泉州和廣東潮州
      。提督王輔臣又叛于寧羌。尚之信叛于廣東
      。四川土司
      、苗民、察哈爾蒙古
      、青海墨爾根等也相繼響應(yīng)
      。一時(shí)間戰(zhàn)火紛飛,天下大亂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醯郾居H征,但被太皇太后及眾大臣諫止


      赫舍里皇后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懷胎十月
      ,可謂身心疲憊。這樣的環(huán)境對產(chǎn)婦是不利的
      。果然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赫舍里皇后的生產(chǎn)過程十分艱難
      。上午巳時(shí)
      ,赫舍里皇后不負(fù)眾望,生下康熙帝嫡次子胤礽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滴醯鄞笙策^望,在這個(gè)四方叛亂迭起的時(shí)候
      ,皇后的這個(gè)嫡子實(shí)在是太重要了
      。然而,赫舍里皇后昏迷不醒
      。下午申時(shí)
      ,皇后崩于坤寧宮,她用生命為大清國的穩(wěn)定盡了最后一份力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醯郾从^。他將皇后的梓宮逾制停放在皇帝的寢宮乾清宮
      。五月初五日
      ,康熙帝親自護(hù)送皇后的梓宮至西華門外享殿?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醯勖刻於紩借鲗m前舉哀
      。五月初八日
      ,康熙皇帝諭禮部:“皇后赫舍里氏,作配朕躬
      ,已經(jīng)十載
      。上事太皇太后皇太后,克盡誠孝
      ;佐朕內(nèi)治
      ,尤極敬勤;節(jié)儉居身
      ,寬仁逮下
      ;宮闈式化,淑德彰聞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蔽逶露呷眨滴醯塾H自護(hù)送皇后的梓宮至鞏華城
      。六月二十七日
      ,康熙帝素服御太和門,遣和碩莊親王博果鐸
      、和碩康親王杰書同赍冊寶
      ,詣鞏華城,冊謚大行皇后


      “皇后赫舍里氏
      ,毓自名門,躬全懿范
      。作朕元配
      ,正位中宮。特以冊寶
      ,謚曰仁孝皇后
      。”六月二十八日
      ,以冊謚仁孝皇后
      ,頒詔天下:“皇后赫舍里氏,溫惠性成
      ,柔嘉天亶
      ,發(fā)祥世胄,正位中宮
      。翟祎在御
      ,難忘十載之芳型?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康熙十三年六月至十二月
      ,康熙帝去鞏華城34次


      對于皇后用生命維護(hù)的嫡子胤礽,康熙帝一反常規(guī)
      ,將胤礽養(yǎng)于乾清宮
      ,親自撫育。

      康熙十四年
      ,康熙帝去鞏華城24次


      康熙十四年十二月十三日,就在四方戰(zhàn)火不斷的時(shí)候
      ,為了安撫天下臣民
      ,也為了告慰皇后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滴醯塾谔偷钆e行冊封大典,授予胤礽皇太子冊
      、寶
      ,正位東宮,十四日正式頒詔天下:“嫡子胤礽
      ,日表英奇
      ,天資粹美。茲恪遵太皇太后
      、皇太后慈命
      ,載稽典禮,俯順輿情
      。謹(jǐn)告天地
      、宗廟、社稷
      。以重萬年之統(tǒng)
      ,以系四海之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笔?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授胤礽的外祖父噶布喇為一等公,世襲罔替


      康熙十五年二月
      ,康熙帝陵寢景陵開始興建?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滴跏迥?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康熙帝去鞏華城15次。就在這一年
      ,孝昭仁皇后鈕鈷祿氏和孝懿仁皇后佟佳氏已經(jīng)入宮
      。已經(jīng)有兩位賢淑女子相伴的康熙帝依然對元后難以忘懷


      康熙十六年正月至七月,康熙帝去鞏華城7次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滴跏臧嗽拢谔侍蠛突侍蟮囊辉俅叽傧?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康熙帝冊立鈕鈷祿氏為皇后
      。但當(dāng)年除夕,康熙帝拋下新皇后
      ,前往鞏華城陪伴發(fā)妻
      。不知道是不是康熙帝的舉動過于傷人,次年二月
      ,新皇后就崩逝了


      赫舍里皇后叔叔索額圖在平定三藩之亂中為康熙帝多方謀劃。赫舍里皇后姑父岳樂寶刀不老
      ,在三藩之亂中封為定遠(yuǎn)平寇大將軍
      ,率師討伐吳三桂,成為平定三藩之亂的頭號功臣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醵甑祝畞y平定
      ,清朝政局得以安定
      。同年,景陵建成
      ,康熙帝親自護(hù)送仁孝皇后
      、孝昭皇后靈柩從鞏華城到景陵。除了康熙二十八年
      ,康熙帝在佟皇貴妃病重時(shí)
      ,冊立其為皇后外,康熙帝再也沒有冊立皇后


      康熙帝對元后留下的嫡子十分溺愛
      。康熙十七年十一月
      ,胤礽不幸出痘(天花)
      。康熙帝下旨從當(dāng)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起至十二月初九
      ,各部院衙門的奏章全部送到內(nèi)閣
      ,自己則全心全意看護(hù)在兒子身邊,陪伴太子度過病危期。待太子痊愈之后
      ,康熙帝還特地祭掃了方澤
      、太廟、社稷等
      ,并向天下臣民宣示這一喜訊
      。康熙十八年
      ,康熙帝特命人修葺紫禁城東面齋宮與奉先殿之間的明奉慈殿
      ,改為毓慶宮,作為皇太子胤礽居住的東宮
      ,以示恩寵
      。康熙十九年五月初三
      ,是仁孝皇后的六周年祭日
      ,康熙帝特命胤礽至皇后的梓宮前,為無緣謀面的母親致祭
      ,以盡孝道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跞迥暾露巳?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康熙帝啟行親征噶爾丹,命皇太子監(jiān)國
      。太子表現(xiàn)出色


      然而,美好的親情沒能敵過皇權(quán)的挑戰(zhàn)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跞吣耆拢滴醯鄣谝淮蝺苑庵T成年皇子
      ,受封的諸皇子參與國家政務(wù)
      ,并分撥佐領(lǐng),各有屬下之人
      。分封皇子
      ,相對削弱了太子的力量,同時(shí)
      ,諸年長皇子有權(quán)有勢以后
      ,加劇了與皇太子的矛盾,諸皇子及其黨羽的共同打擊目標(biāo)是皇太子及皇太子黨
      。于是
      ,在皇帝與儲君、諸皇子與皇太子之間的矛盾錯(cuò)綜復(fù)雜
      ,日益加劇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滴跛氖吣晡逶拢滴醯蹚U黜皇太子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跛氖四辏滴醯壑T子矛盾激化
      ,為了緩和局勢
      ,康熙帝再立胤礽為太子。但父子之間的矛盾已無可調(diào)和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滴跷迨荒辏滴醯墼俅螐U黜皇太子
      ,禁錮于咸安宮
      。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
      ,康熙帝病重
      ,傳位皇四子胤禛,要求胤禛善待胤礽


      康熙帝最后與孝誠仁皇后合葬景陵
      。雍正皇帝奉孝誠、孝昭
      、孝懿
      、孝恭四后同祔圣祖廟。以孝誠仁皇后為圣祖元配
      ,首奉孝誠仁皇后
      。經(jīng)累朝加謚,孝誠仁皇后全稱:孝誠恭肅正惠安和淑懿恪敏儷天襄圣仁皇后

      清代六大親王都是誰
      ?他們的生平是怎樣的

      禮親王代善 提到禮親王代善,應(yīng)該是一個(gè)家喻戶曉的人物。他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二子

      ,生母佟佳氏
      。 代善從小在軍中長大,逐漸成為其父帳下的一員猛將
      。當(dāng)時(shí)建州剛剛統(tǒng)一
      ,海西女真對建州女真還有很大威脅,稍一疏忽,就會滅亡
      。代善就是在攻打海西女真的戰(zhàn)爭中一舉成名的
      。他在對烏拉和葉赫的戰(zhàn)役中履歷戰(zhàn)功,于天命元年被封為貝勒
      ,列四大貝勒之首
      。從此開始了他一生光輝的軍旅生涯。在以后對明朝的用兵中
      ,他幾乎仗仗參加
      ,而且都是獨(dú)當(dāng)一面的統(tǒng)帥。撫順與鐵嶺的用兵
      ,著名的薩爾滸之戰(zhàn)
      ,都留下了代善的足跡。 天命十一年
      ,太祖駕崩
      ,代善與其子岳托,薩哈廉
      ,推舉太宗皇帝即位
      ,對清初政權(quán)的穩(wěn)定過渡起了重要作用。而后
      ,又大力支持皇太極的中央集權(quán)政策
      ,主動放棄與皇帝同座,分理政事的權(quán)利
      。 由于代善不可磨滅的戰(zhàn)功
      ,及對皇太極的大力支持
      ,崇德元年
      ,代善被封為和碩禮親王?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侍珮O死后
      ,代善的兒子碩托,孫子阿達(dá)禮因被告發(fā)
      ,密謀立多爾袞為帝
      ,代善大義滅親將其處死?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梢姶茖Υ笄宓囊黄倚?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 順治五年,代善去世
      ,年六十六歲
      ,代善可以說是清代親王中的第一人。 睿親王多爾袞 提起睿親王多爾袞,大家就不免想起太后下嫁等一系列傳說
      。的確
      ,多爾袞是清代歷史上的一位傳奇人物,大家對它的評價(jià)褒貶不一
      。 多爾袞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第十四子
      ,生母是大妃烏拉納拉氏。 與他的諸位哥哥相比
      ,它的出生晚
      ,但童年卻很悲慘。它的生母烏拉納拉氏在太祖死后
      ,被迫殉葬
      ,多爾袞自小就被八哥皇太極收養(yǎng),不過好在八嫂對這個(gè)小兄弟非常關(guān)照
      ,才使多爾袞嘗到了一絲母愛
      。與很多有苦難身世的孩子一樣,多爾袞從小就刻苦學(xué)習(xí)
      ,尤其對漢族文化非常感興趣
      ,這為他以后的定鼎中原打下了良好的基礎(chǔ)。 多爾袞的才華很快就顯露出來
      ,在對錦州明兵和察哈爾蒙古的戰(zhàn)爭中
      ,多爾袞利用自己的智謀連連取勝,從此深得皇太極的賞識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侍珮O初設(shè)六部的時(shí)候,就把六部之首的吏部交給了他
      。 皇太極死后
      ,多爾袞與其他眾王商議,立皇太極九子福臨即位
      ,對清朝政權(quán)的穩(wěn)定過渡起了重要作用
      。之后,多爾袞就開始了他逐鹿中原的計(jì)劃
      。并在明總兵吳三桂的協(xié)助下
      ,大敗農(nóng)民軍,占領(lǐng)北京城
      。入城后
      ,多爾袞的一系列措施使得當(dāng)時(shí)的北京城穩(wěn)定下來,清軍也得到了一些明朝官紳的支持
      。接著
      ,多爾袞令英親王阿濟(jì)格
      ,豫親王多鐸出兵占領(lǐng)了大半個(gè)中國,為清朝最后的定鼎中原
      ,打下了堅(jiān)實(shí)的基礎(chǔ)
      。 順治七年,多爾袞在喀喇城病逝
      ,年三十九歲
      。死后他曾被尊為皇帝,這也是一些文章稱清朝有十三帝的原因
      。又過了一些時(shí)候
      ,他又由于被告叛逆而被削爵。到了乾隆年間
      ,多爾袞又被平反
      ,重新被稱為和碩睿親王,配享太廟
      。 安親王岳樂 安親王岳樂
      ,努爾哈赤第七子阿巴泰之子,排行第四
      。是順治
      ,康熙兩朝功勛卓著的親王,為清朝入關(guān)后的穩(wěn)定與發(fā)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xiàn)
      。 順治三年
      ,岳樂跟隨肅親王豪格征討盤踞四川的張獻(xiàn)忠,他作戰(zhàn)英勇
      ,頗具謀略
      ,率部擊斬了大西王張獻(xiàn)忠,被晉升為貝勒
      。之后由于他在工部及宗人府的政績
      ,被擢升為安親王。岳樂與其先輩不同
      ,他是清初改革派的代表
      ,他全力支持順治皇帝的一系列改革,大膽啟用漢人
      ,緩解與漢族地主階級的矛盾;停止圈地
      ,使人民能正常從事生產(chǎn)活動
      。 這一系列措施對社會的穩(wěn)定,經(jīng)濟(jì)的恢復(fù)起了重要的作用
      。但順治帝迫于壓力
      ,在彌留之際頒布罪己召
      ,全盤否定以前的改革,并任命保守派為顧命大臣
      ,使得清朝在康熙初年出現(xiàn)了倒退的現(xiàn)象
      ,岳樂也在很長一段時(shí)間內(nèi)郁郁不得志。好在康熙帝及時(shí)鏟除了鰲拜
      ,大清才沒有續(xù)寫元朝的悲劇
      。 岳樂并沒有寂寞多久,隨著吳三桂和耿精忠的叛亂
      ,安親王被重新啟用
      ,封為定遠(yuǎn)平寇大將軍,率師討伐吳三 桂
      。他仔細(xì)的分析了當(dāng)前的形式
      ,認(rèn)為先攻湖南,與吳三桂正面交鋒
      ,即使勝利
      ,所得的土地也不容易保住,不如先攻江西
      ,即穩(wěn)定了后方
      ,又切斷了吳三桂與耿精忠的聯(lián)系。事實(shí)證明岳樂的判斷是正確的
      ,他率師很快占領(lǐng)整個(gè)江西
      ,并乘勝直搗湖南,不久
      ,吳三桂病逝
      ,清軍勝利在望。此時(shí)岳樂奉調(diào)回京
      ,軍隊(duì)暫交他人
      。康熙帝親自赴盧溝橋迎接
      ,對岳樂大加褒獎
      。并讓他重回宗人府掌印。 康熙二十七年
      ,岳樂再度領(lǐng)兵駐防蘇尼特
      ,二十八年死于軍中。 岳樂是清代親王中少有的集政治家
      ,軍事家
      ,改革家于一身的人物,他對大清王朝所做的巨大貢獻(xiàn)是不可磨滅的
      。 康親王杰書 康親王杰書
      ,禮親王代善孫
      。與電視劇《鹿鼎記》中的康親王不同,杰書并不是趨炎附勢
      ,碌碌無為之輩
      。杰書在順治年間就已被晉升為親王。而他的成名作卻出現(xiàn)在康熙年間
      。 隨著吳三桂和耿精忠的叛亂
      ,康熙皇帝急需在親族中找一位智勇雙全的親王領(lǐng)兵作戰(zhàn)。安親王岳樂
      ,不僅威望高
      ,而且身經(jīng)百戰(zhàn),是首選之人
      。但面對從云南和福建兩路殺來的叛軍
      ,僅岳樂一人恐怕不能兼顧,這樣
      ,康親王杰書就脫穎而出
      ,被封為奉命大將軍,率師討伐耿精忠
      。 戰(zhàn)斗一經(jīng)打響
      ,康親王的大智大勇便顯露了出來。清軍在他的指揮下屢戰(zhàn)屢勝
      ,收復(fù)了很多州縣
      。康熙十五年
      ,清軍在移師途中
      ,遭到伏擊,與叛軍展開了白刃戰(zhàn)
      。杰書此時(shí)正在軍中
      ,他的大旗被敵人的火器打爛了,炮彈不斷在他身邊爆炸
      ,親兵從附近破廟中拆來了門板
      ,為杰書遮擋。但杰書毫不畏懼
      ,指揮作戰(zhàn)談笑自若
      ,使士兵深受鼓舞,大敗叛軍
      。不久
      ,耿精忠無力低檔清兵的攻勢,被迫投降
      。 但是
      ,東南的戰(zhàn)事并沒有結(jié)束,臺灣的鄭錦還盤踞在金門
      、廈門一帶
      。康親王馬不停蹄
      ,協(xié)百戰(zhàn)之師橫掃金
      、廈,將鄭錦殘軍趕回了臺灣
      ,徹底平定了東南各地
      。杰書凱旋之時(shí),康熙帝親自到盧溝橋迎接
      ,榮譽(yù)達(dá)到極點(diǎn)
      。 康熙三十九年,康親王杰書病逝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涤H王靠自己的智慧與勇氣,平定了耿精忠的叛亂
      ,使大清得以繼續(xù)穩(wěn)定的發(fā)展下去
      。康親王的豐功偉績無愧于清代六大親王的美譽(yù)
      。 怡親王胤祥 怡親王胤祥
      ,圣祖康熙帝第十三子。他從小就深受康熙皇帝的寵愛
      ,每次父皇謁陵
      ,巡幸都帶他前往。在皇位的爭奪過程中
      ,他始終站在四哥胤礻真(即后來的雍正皇帝)的一邊
      ,這一切都為他以后的地位打下了堅(jiān)實(shí)的基礎(chǔ)。 胤祥與其他皇子不同
      ,他不愛財(cái)
      ,生活也非常簡樸。他家中除了一應(yīng)生活用品之外
      ,幾乎沒有其他的修飾
      ,他曾多次婉言拒絕皇帝的賞賜,為他增加儀仗和侍衛(wèi)
      ,他也從不敢接受
      。他的清廉之名在當(dāng)時(shí)就被百姓傳為了佳話。 胤祥不僅清廉
      ,而且有才
      。他一生最大的功績就是全面地改造和治理了北京周圍的水系
      。在治水過程中,他具體分析了每條河流的狀況
      ,采取了清淤
      ,筑壩,分洪
      ,改道等當(dāng)時(shí)所能想到的一切辦法
      ,對京郊水系進(jìn)行了一次徹底的治理,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使得當(dāng)時(shí)京畿的農(nóng)民可以放心的進(jìn)行生產(chǎn)
      ,也為雍正皇帝解決了一個(gè)相當(dāng)棘手的問題。 可惜怡親王剛過不惑之年就匆匆離開了人世
      ,使雍正皇帝如同斷了左右手
      ,悲痛之余,他親臨祭奠
      ,并將沒有按時(shí)到達(dá)的誠親王允祉交部議處
      。他下旨,將允祥的允字改回胤字
      ,以示最大的褒獎
      。因?yàn)榭滴醯壑T子的名字中都有一個(gè)胤字,但雍正皇帝即位后
      ,為了避諱
      ,其他皇子的胤字都該為了允字,現(xiàn)在將怡親王的名字改回
      ,可以體現(xiàn)皇帝對他的重視程度是何等之高 恭親王奕讠斤 恭親王奕讠斤
      ,宣宗道光皇帝的第六子,生母孝靜皇后
      。恭親王從小聰明過人
      ,文武全才,深得道光皇帝的賞識
      。但由于缺乏經(jīng)驗(yàn)
      ,不善于揣摩老皇帝的心理,在皇位的競爭中敗在了杜受田調(diào)教的咸豐皇帝的手下
      。 老皇帝遺囑
      ,封他為恭親王,使他得以在晚清的政治舞臺上一展才華
      。咸豐皇帝在位期間
      ,由于南方太平天國運(yùn)動的影響,直隸也有少數(shù)農(nóng)民起來響應(yīng),恭親王就擔(dān)當(dāng)起了保衛(wèi)京畿的重任
      。他善于謀劃
      ,精于用兵,在咸豐五年
      ,打敗了李開芳
      、林鳳祥率領(lǐng)的北伐軍
      。徹底肅清了直隸省的叛黨
      。 咸豐帝去世后,他與慈禧太后發(fā)動政變
      ,打垮了以肅順為首的顧命大臣
      ,全面掌握了中央政權(quán)。之后
      ,由于他的老道與精明
      ,慈禧太后決定吃掉這個(gè)政敵,但恭親王在朝威信很高
      ,加之親信大臣與王室成員的支持
      ,慈禧的計(jì)劃終究沒有得逞。同治七年
      ,恭親王打敗了以張宗禹為首的西捻軍隊(duì)
      ,再次保住了京師重地。 恭親王不僅屢立戰(zhàn)功
      ,還參與了洋務(wù)運(yùn)動
      。他利用掌管總理衙門之便,全力支持李鴻章
      ,張之洞
      ,丁日昌等地方大員以強(qiáng)兵、富國為口號
      ,學(xué)習(xí)西方先進(jìn)科學(xué)的強(qiáng)國之舉
      。這次運(yùn)動雖然沒有成功,但也算一次大膽的嘗試
      ,并為國家培養(yǎng)了像詹天佑這樣的人才
      ,也扶植起一批民族工業(yè),在當(dāng)時(shí)的情況下
      ,已經(jīng)非常不容易了
      。 恭親王病重期間,光緒皇帝和慈禧太后曾三次親臨探視
      。 光緒二十四年
      ,恭親王去世,中年六十七歲。光緒皇帝親臨祭奠
      ,并輟朝五日


      希望采納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3065.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hù)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

      ,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shí)真實(shí)出處
      ,未能及時(shí)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
      ,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
      ,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biāo)注錯(cuò)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shí)
      ,我們會第一時(shí)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shí)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盤點(diǎn)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shí)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
      ,明之嚴(yán)嵩,清之和珅”,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xì)解答。秦朝的滅亡
      ,可以說不僅是趙高的作為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png" alt="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onerror="nofind(this)" >
      年羹堯?yàn)槭裁幢挥赫铝钭詺⒛旮蚍噶擞赫男┙?/div>
      年羹堯?yàn)槭裁幢挥赫铝钭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xì)的文章介紹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
      、雍正年間之人,進(jìn)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