穎貴妃是怎么牽連皇十七子的她做了什么
中國傳統(tǒng)文化源遠(yuǎn)流長
,博大精深!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了穎貴妃的相關(guān)內(nèi)容,不知能否幫助大家拓展一些知識?
古代大多數(shù)女子最大的心愿就是入宮為妃
,但是在歷史上真正進(jìn)入皇宮的女子最后有善終的非常少
,大多數(shù)妃嬪生活十分孤寂
,還有一些地位比較低的妃嬪她們的生活還很困苦
,所以不少妃嬪都早早去世了。但是在滿清皇宮中
,有一位妃子她的死因卻和她的生日有關(guān)。

這位妃子是乾隆皇帝的穎貴妃
,她是蒙古貴族之女,不過她父親的地位算不上特別高
,好在官職雖然不高但是極受皇帝的信任
。乾隆13年
。年僅18歲的她就通過選秀進(jìn)入了皇宮
,初入宮皇帝給她的位份是“貴人”,一進(jìn)宮就有這樣的身份
,可見皇帝對她是十分滿意的。
入宮之后她一直頗得皇帝的喜愛
,3年之后再次被皇帝晉封成為了“穎嬪”
,這個時候的她雖然受寵
,但是沒生下皇嗣
,皇帝還能給她這樣的恩典,可見此時的她正是風(fēng)頭旺盛的時候
,未生育就成為了一庭主位
。只不過
,她的好運氣沒多久就到頭了
。
在她成為穎嬪沒有多久,令妃就正式崛起了
,接連生下了6個兒女,成為了當(dāng)時六宮之中的真正贏家
。也因為令妃的得寵,她從那個時候開始就失寵了
。而令妃因為接連的生產(chǎn)身體越來越弱
,所以就沒有同時養(yǎng)育這么多孩子。
皇帝希望別的妃嬪可以幫令妃分擔(dān)一下
,所以就選了一直沒有生育但是又比較信任的她來撫養(yǎng)皇十七子?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实鄣淖龇梢哉f是非常明智了,穎嬪承寵多年卻一直沒有子嗣
,將皇子交由她撫養(yǎng)不僅可以減輕令妃的擔(dān)子
,也可以在這位妃子年老之后有所依靠
。
撫養(yǎng)這位皇子確實給她帶來了不少好處
,因為自己沒有孩子,所以她對這個皇子十分貼心
,就像親生母親一般,后來皇帝因此還將她封為“貴妃”
。在嘉慶繼位之后,她還被尊為了“穎貴太妃”
。按理說
,她余生就應(yīng)該在皇宮中安度晚年,但是沒想到她收養(yǎng)了令妃的兒子也為自己帶來了災(zāi)禍
。
在她過70大壽生辰當(dāng)天
,皇十七子十分高興,一時得意忘形沒有和皇帝事先稟報就入宮給自己的養(yǎng)母過生日
。皇帝是十分多疑敏感的
,因為自己兄弟的這一舉動就非常生氣,認(rèn)為他是以下犯上
,直接將他貶到宮門當(dāng)一個侍衛(wèi)。這位妃子對養(yǎng)子視如己出
,看到兒子被罰之后就十分抑郁,沒多久就因此事連累去世
,享年70歲
。
區(qū)區(qū)一個穎妃怎么敢與皇貴妃叫板?
魏嬿婉做了皇貴妃以后十分囂張
,不僅讓王蟾勒死了一路扶持她的進(jìn)忠公公
,還想從穎妃手中搶回自己的親生女兒。雖說七公主不是穎妃親生
,但是這些年來她已經(jīng)與這個養(yǎng)女處出了真感情
,肯定是舍不得把璟妧送回魏嬿婉手中的。穎妃不給魏嬿婉就硬搶
,她直接吩咐王蟾強行把七公主璟妧抱回自己宮里,氣得穎妃從儲秀宮一路追到永壽宮狠狠懟了她一頓
。
盡管穎妃怒懟魏嬿婉的場景大快人心,可她區(qū)區(qū)一個妃位的嬪妃
,怎么能與比自己高出兩級的皇貴妃叫板呢
?關(guān)鍵魏嬿婉還被穎妃治得死死的,她到底有什么底氣與堂堂皇貴妃對峙呢
?
在古代出嫁的女子想要在夫家站穩(wěn)腳跟
,依仗的無非是娘家的勢力罷了,當(dāng)年甄嬛讓弘歷迎娶富察瑯?gòu)米稣也痪褪强粗辛藢Ψ降募易鍎萘?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但凡如懿有這樣的家世背景弘歷也不敢輕易地廢棄她
。而穎妃背后的巴林部
,是蒙古四十九部之首
,她的后臺可比富察皇后還硬呢
。
要知道,巴林部可是蒙古最古老的部落之一
,祖先曾是成吉思汗最得力的手下,連統(tǒng)一蒙古和建立蒙古國都是參加過
,后來巴林部歸降了努爾哈赤
,先是在征戰(zhàn)中屢建奇功
,后又為大清定邊立旗立下汗馬功勞
,甚至入關(guān)的時候還打敗李自成平定了山東試問
,作為擁有這樣豐功偉績的巴林部族唯一小公主
,穎妃怎么可能懼怕魏嬿婉那種用齷齪手段上位的女人呢?
別說是魏嬿婉了
,就是渣渣龍來了都不敢拿穎妃怎么樣,當(dāng)初為了寒香見
,他把青梅竹馬的如懿都打破了嘴角
,也沒敢碰反對最激烈的穎妃一下,即使穎妃說出皇帝為情亂智會讓蒙古四十九部懷疑他們仰賴的天子是不是一位英明的君主時
,皇帝也只是讓她回宮反省
,這還不夠說明問題的嗎?
就算魏嬿婉真的爬上了皇后之位
,穎妃也絕不會對她卑躬屈膝的,何況如今的魏嬿婉還只是皇貴妃而已
,憑她想要教訓(xùn)穎妃還真是不夠格呢
!魏嬿婉自己看不清自己身份,她身邊的奴才心里可門兒清
,他們知道穎妃才是后宮之中真正叫他們得罪不起的人,誰也沒執(zhí)行魏嬿婉杖責(zé)穎妃的命令
,只敢跪在地上叩頭請求皇貴妃息怒,要不是甄嬛到場給魏嬿婉解了圍,穎妃還不一定會放過她呢
!
皇帝得知魏嬿婉與穎妃的沖突之后
,也有點后悔晉升魏嬿婉為皇貴妃并讓她料理后宮事務(wù)的決定
,在和敬公主告訴他魏嬿婉挑撥永琰與父君離心之后
,皇帝便不再允許魏嬿婉撫養(yǎng)自己的孩子,也不讓蒙古妃嬪給她請安
,這下魏嬿婉可是賠了夫人又折兵了。
《如懿傳》中后期出場的穎妃是好人壞人 ?她的結(jié)局如何
?
謝邀!感謝關(guān)注影評人奧斯卡,與你一起分享電影的樂趣
。
穎妃在劇中算是好人
。最終成為穎貴妃,并幫助如懿報仇扳倒魏嬿婉
。
原名巴林·湄若,是長在江南的蒙古格格
,用小說原文中的話說就是“玲瓏嬌小的女子,一雙眸子如暗夜里星光璀璨
,宮中美人雖多
,然而,像忻嬪一般澄澈中帶著清甜的
,卻真是少有?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湄若的到來
,其實算的上是政治結(jié)親吧
,從康熙皇帝平定葛爾丹后
,蒙古草原便成為一灘散沙再無力與大清抗戰(zhàn),至此之后蒙古便臣服于大清再不敢生變
,湄若作為蒙古草原的格格
,從小生活在江南,其實也算是一種人質(zhì)吧
,等到她十六七歲后便成為了乾隆皇帝的嬪妃,也開啟了她在宮中的一生
。
初進(jìn)皇宮的湄若
,并無什么好友
,只有如懿與她交好真心對待
,然而碩大的后宮中充滿了各式各樣的政治斗爭
,湄若的第一個孩子六公主就因為驚嚇過度不幸夭折
。在如懿被打入冷宮后,也并沒有像其他人對如懿冷嘲熱諷
,反而想法設(shè)法營救如懿出冷宮,最后在如懿死后
,也不忘幫助如懿獲得更多的身后事身份
,并經(jīng)常提醒乾隆皇帝,是公主與如懿相似
,促使皇上建造梅塢,思念如懿
。在最后
,更是聯(lián)合眾多嬪妃之力扳倒魏嬿婉
。
在爾虞我詐的后宮當(dāng)中
,湄若算得上是好人了,也是如懿為數(shù)不多的朋友
,結(jié)局最后身為穎貴妃也算是榮耀一生了。
聽朋友說的一個故事
找了半天也沒找到?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
1 孝賢皇后
富察氏(1712——1748)
,滿洲鑲黃旗人
,察哈爾綜觀李榮保之女
,生于康熙五十一年二月十二日(農(nóng)歷
,下同)
,雍正五年七月賜婚成為寶親王嫡福晉,時年十六歲(虛歲
,下同)。雍正六年十月生皇長女
,八年生皇二子永璉;九年五月二十四日又生皇三女固倫和敬公主
,乾隆十一年生下皇七子永琮
。乾隆二年以金冊金寶冊立富察氏為皇后,時年26歲
。皇后性情節(jié)儉
,平日冠飾皆草線絨花
,不御珠翠
。但皇長女
、永璉
、永琮先后夭折
,皇后悲痛萬分
。乾隆十三年三月十一日,她在南巡途中
,在德州崩逝
,終年三十七歲。謚號為:孝賢誠正敦穆仁惠徽恭康順輔天昌圣純皇后
,葬裕陵
。
2 孝儀皇后
魏佳氏(1727。10
。23——1775。2
。28)
,漢軍
,為正黃旗包衣管領(lǐng)下人
,后抬入滿洲鑲黃旗
。是內(nèi)管領(lǐng)清泰之女,雍正五年重陽節(jié)出生
,小乾隆十六歲。初入宮為貴人
,乾隆十一年封令嬪
,十四年晉為令妃
。二十一年生黃七女
,二十二年生皇十四子永璐,二十三年嬸皇九女
。二十四年晉為貴妃
。二十五年(1760年)生下皇十五子永琰(即后來的嘉慶皇帝)
,時年34歲
。二十七年生皇十六子。三十年晉升為皇貴妃
。次年生皇十七子永嶙。四十年正月二十九日崩
,年四十九歲
,謚令懿皇貴妃
。襯葬裕陵地宮
。嘉慶皇帝即位,謚為:孝儀恭順康裕慈仁端恪敏哲翼天毓圣純皇后
。
3 廢后烏喇那拉氏
烏喇那拉氏(1718——1766),滿洲正黃旗人
,佐領(lǐng)那爾布之女
,生于康熙五十七年二月初十。乾隆即位之前即為其藩邸側(cè)福晉
,為雍正帝親賜
。乾隆二年冊為“嫻妃”
,時年20歲
。十年十一月冊為貴妃
。孝賢皇后去世后在皇太后的主持下成為新皇后
。那拉氏于乾隆十七年生下皇十二子永基
,十八年生皇五女,二十年生皇十三子永景
。乾隆中年以后生活日漸淫靡,皇后失寵
,帝后感情日漸淡薄
。三十年(1766)南巡之時終于決裂
,烏喇那拉氏憤然剪去頭發(fā)
,觸犯國忌,被打入冷宮
。后宮由皇貴妃魏佳氏代為管理。次年七月十四日薨
,終年49歲
。葬于裕陵妃園寢純惠皇貴妃墓穴內(nèi),無享祭
。
4 慧賢皇貴妃
高氏(?——1745)大學(xué)士高斌之女
,原為包衣
,后入滿洲鑲黃旗
。嘉慶二十三年正月
,命玉牒內(nèi)改書為高佳氏
。初為藩邸側(cè)福晉,乾隆二年冊為貴妃
,十年正月二十六日薨
,年齡在35歲以下。襯葬裕陵地宮
,追謚:慧賢
。
5哲憫皇貴妃
富察氏(?——1735)
,佐領(lǐng)翁國圖之女,初入侍藩邸
,雍正六年生皇長子永璜
,九年生皇二女
。雍正十三年七月三日乾隆即位前夕薨逝
,年齡在25歲以下。乾隆元年追封為哲妃
,十年正月諭旨:“大阿哥生母哲妃,著封皇貴妃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彼脑轮u:哲憫皇貴妃。襯葬裕陵地宮
。
6 淑嘉皇貴妃
金氏(?——1755)
,上駟院三保之女
,其兄為吏部尚書金簡,正黃旗包衣人
,賜姓金佳氏。乾隆二年十二月封為嘉嬪
,四年生皇四子永城
,六年晉升為嘉妃
。十三年生皇八子永璇
,十四年四月晉封為貴妃
。十七年升皇十一子永星(王字旁)
。乾隆二十年正月十六薨,年齡約在38歲左右
。追謚:淑嘉皇貴妃,襯葬裕陵地宮
。
7 純惠皇貴妃
蘇(佳)氏(1713——1760)
,蘇召南之女,生于康熙五十二年五月二十一日
。初入侍藩邸
,雍正十三年生皇六子永溶
。乾隆二年冊為純妃
;十年十一月冊為貴妃,同年十二月生皇四女
。二十五年四月晉升為皇貴妃,同月十九日薨
,終年48歲
。五月追謚:純惠皇貴妃
,葬于裕陵妃園寢
。
8 慶恭皇貴妃
陸氏(1724——1774)陸士隆之女,生于雍正二年六月二十四日
。乾隆初年為貴人,十六年晉慶嬪
,二十四年為慶妃
,三十三年為貴妃
。三十九年七月十五日薨
,時年51歲,葬于裕陵妃園寢
。她在乾隆年間雖然不斷晉升,但是并未得到皇貴妃之號
。因為她曾經(jīng)在嘉慶帝年幼時撫育過他
,關(guān)懷備至
,嘉慶帝感念其恩
,于嘉慶四年追謚慶恭皇貴妃。
9 忻貴妃
戴佳氏(
?——1764)
,滿洲鑲黃旗人
,總督那蘇圖之女
,生年不詳
,約生于乾隆初年
,生日是五月二十九日。乾隆十八年七月二十日進(jìn)宮
,奉皇太后懿旨:那蘇圖之女戴佳氏著封為嬪
,乾隆十九年閏四月封忻嬪。二十年生皇六女
,二十二年生皇八女;二女均夭折
,未封
。二十八年九月晉忻妃
,二十九年四月二十八日去世
,年齡約在30上下。乾隆二十八年九月奉旨晉封忻妃時的金冊金寶已經(jīng)造成
,尚未接受戴佳氏已經(jīng)亡故;特在其棺槨前陳設(shè)其絹冊
、絹寶
,并添寫貴妃字樣
。乾隆二十九年十一月二十六日敬事房呈覽貴妃遺物
,三十年閏二月初二奉安,以貴妃禮節(jié)葬入裕陵妃園寢
。
10 愉貴妃
珂里葉特氏(1714——1792),員外郎額爾吉圖之女
,生于康熙五十三年五月初四
。雍正時入侍高宗藩邸
,乾隆初為貴人
。乾隆六年生皇五子永琪;同年十一月晉為愉嬪
。乾隆十年十一月晉為愉妃。皇五子永琪勤勉好學(xué)
,多才多藝,擅長騎射
,賢淑國語(滿語)
,乾隆對他很是鐘愛滿意,一度欲立之為儲君
。不想永琪未能繼承父母長壽的基因,體弱多病
。乾隆三十一年封為榮親王
,可惜好景不長
,同年三月永琪即永離父母而去(電視劇中說愉妃先死
,不確),留下悲痛欲決的福晉和未成年的兒子
,年僅二十六歲。謚曰:純
,即榮純親王。愉妃在孤寂和對兒子的追憶中度過二十六年
,于乾隆五十七年五月二十一日薨
,享年七十九歲。五十八年葬裕陵妃園寢
,奉諭照皇貴妃例辦理
,一應(yīng)禮儀與慶貴妃(慶恭皇貴妃)同。
11 循貴妃
伊而根覺羅氏(
?——1797)
,滿洲鑲藍(lán)旗人,總督桂林之女
,生年不詳
,生日為九月十七日。乾隆四十一(1776)年入宮為循嬪
,因次年孝圣皇太后大喪未舉行冊封禮;四十四年十月補行冊封禮
。五十九年十二月晉循妃
,嘉慶二年十一月二十日薨。嘉慶四年九月十一日以貴妃禮葬裕陵妃園寢。
12 穎貴妃
巴林氏(1731——1800)
,蒙古鑲紅旗人,都統(tǒng)納親之女
,生與雍正九年正月二十九日
。初入宮為貴人
,乾隆十六年冊為穎嬪,二十四年為穎妃
。嘉慶三年,太上皇乾隆敕旨:“穎妃在位年久
,且年屈七旬
,著加恩封為貴妃?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奔螒c帝稱為穎貴太妃,居壽康宮
。嘉慶五年穎貴妃七十壽辰
,嘉慶同母弟永嶙送去壽禮
,無兒無女
、寡居深宮的穎貴妃十分高興;嘉慶帝得知
,十分光火
,叫來弟弟訓(xùn)斥一通,指責(zé)他不和自己請示就擅做主張
。有了這番訓(xùn)斥,穎貴妃的古稀壽辰也就索然無味了
。二十天后
,穎貴妃去世
。次年二月十三日葬入裕陵妃園寢
。
13 婉貴妃
陳氏(1717——1807)。陳延璋之女
,生于康熙五十五年十二月二十日。雍正時,賜高宗藩邸
,乾隆初為貴人
,十四年四月冊封婉嬪
,五十九年冊為婉妃
。嘉慶六年諭:“婉太妃母妃,以前皇考在藩邸時
,蒙皇祖所賜,侍奉皇考多年
,嗣經(jīng)晉封貴妃
,現(xiàn)在壽康宮位次居首
,年躋八十有六
,康健頤和,宜崇位號
,以申敬禮。應(yīng)尊封為婉貴太妃
。所有應(yīng)行事宜
,著各衙門查照定例預(yù)備,于四月十五日舉行
。”嘉慶十二年二月初二日薨
,享年92歲
,為乾隆后妃中最為長壽的一位
。嘉慶十二年十一月初三葬于裕陵妃園寢
。
14 舒妃
葉赫那拉氏(1728——1777),滿洲鑲黃旗人
,侍郎永綬之女,生于雍正六年六月初一
。乾隆六年十四歲時入宮為貴人
,同年十一月
,冊封為舒嬪
。十四年四月晉封為舒妃
。十六年(1751)生皇十子。四十二年五月三十日薨
,終年五十歲
。同年六月其棺槨停于西花園
,九月二十日入葬裕陵妃園寢
。十二月初一收舒妃遺物。
15 豫妃
博爾錦吉特氏(1730——1774)
,塞桑根敦之女,生于雍正七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乾隆二十三年十一月十七日入宮為多貴人
,時年已有三十歲
。二十四年十二月冊為豫嬪,二十九年七月初四晉豫妃
。三十三年四十千秋(壽辰),三十八年十二月二十日薨
,終年四十五歲
。乾隆四十年十月二十六日葬裕陵妃園寢。
16 敦妃
汪氏(1746——1806)
,滿洲正白旗人,都統(tǒng)四格之女
,生于乾隆十一年三月初六
,比乾隆小35歲
。乾隆二十八年八月十八入宮為永常在
,時年十八歲。三十六年正月二十七日晉為永貴人
,同年十月初十為敦嬪,十一月舉行冊封禮
,三十九年九月晉為妃
。乾隆四十年乾隆帝65歲時,她在翊坤宮生下皇十女
,即后來的十公主
。敦妃性情兇暴
,恃寵而驕
,乾隆四十三年活活打死一個宮女
,被降為嬪。此年乾隆上諭:““敦妃即著降封為嬪
,以示懲亻敬;并令妃嬪等嗣后當(dāng)引以為戒
,毋蹈覆轍
,自干罪戾”
。乾隆說:“前此妃嬪內(nèi)間有氣性不好痛毆婢女致令情急輕生者
,雖為主位之人不宜過于狠虐,而死者究系窘迫自戕
,但從未發(fā)生妃嬪將使女毒打立斃之事。今敦妃此案若不從重辦理
,于情法未為平允
,且不足使備位宮闈之人咸知警畏
。況滿漢大臣官員將家奴不依法決罰
,毆責(zé)立斃者,皆系按其情事分別議處
,重則革職,輕則降調(diào)
,定例森然
,聯(lián)豈肯稍存歧視
?”乾隆同時還斥責(zé)敦妃:“:“事關(guān)人命
,其得罪本屬不輕,因念其曾育公主
,故從寬處理,如依案情而論
,即將伊位號擯黜
,也不為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鼻≌f自己雖為“天下主”
,“掌生殺之權(quán)”,但也“從未有任一時之氣
,把太監(jiān)等立斃杖下”。他舉例說從前身邊的小太監(jiān)胡世杰
、如意等惹惱了他
,“不過予以薄懲,杖責(zé)二十
,至多不過四十”。因此
,乾隆就敦妃毆斃使女事件告誡諸皇子道:“諸皇子各有福晉
、格格
,家庭之事當(dāng)法朕于宮闈
,不稍溺愛徇情”,“縱性濫刑
,虐毆奴婢
,不但福晉
、格格等不宜有,即諸皇子亦當(dāng)切戒
。”
為處理敦妃毆斃使女事件
,與此案有關(guān)的本宮首領(lǐng)太監(jiān)郭進(jìn)忠
、劉良等,受到革去頂戴
、并罰錢糧二年的處分;總管太監(jiān)王忠
、王成
、王承義、鄭玉柱
、趙得勝專司內(nèi)廷,未能預(yù)為勸阻
,也各罰錢糧一年
。但他們是因敦妃被累,乾隆命將應(yīng)罰錢糧于各太監(jiān)名下扣罰一半
,另一半責(zé)成敦妃代為繳完
。被毆斃的使喚女子,令敦妃罰出銀一百兩給其父母殮埋(見《國朝宮史續(xù)編》卷二)
。乾隆還要求把他的旨意交總管內(nèi)務(wù)府大臣
,傳諭所屬一體知悉
;再繕錄一通交尚書房
、敬事房存記。
乾隆對這次打死宮內(nèi)使喚女子的處理
,是力圖說明自己公正賢明,不徇私情
。他說:“敦嬪平日受朕恩眷較優(yōu)
,今既過犯,即不能復(fù)為曲宥
。”他用處分敦妃來證明自己“臨御四十三年以來
,從不肯有溺愛徇情之事”
。他還借此引申說:“如大臣等辦理事務(wù)
,今日有善
,即從而眷遇;明日有過
,即予以訓(xùn)飭,……若為人君
,不能見及于此
,何以撫御天下?”這番話純屬自我吹噓
。其實
,沒有多久他就撤銷對敦嬪的處分。(《清史稿?后妃列傳》記載:“敦妃
,汪氏
。嘗笞宮婢死,上命降為嬪
。未幾
,復(fù)封
。”)可見
,對這一案件的處理
,也是乾隆的一種統(tǒng)治權(quán)術(shù)
。
敦妃的女兒固倫和孝公主
,是乾隆最寵愛的小女兒,常隨乾隆到各處巡幸游玩
。后來乾隆將她下嫁給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貪污之王、靠溜須拍馬起家的大學(xué)士和紳之子豐紳殷德
。敦妃之所以沒有被廢
,與女兒的得寵不無關(guān)系
。乾隆死后
,和大人靠山倒塌,賜死并抄家
,雖因公主的關(guān)系未做擴大化處理,豐紳殷德得以保全性命
、爵位和一定的財產(chǎn)
,但是已經(jīng)受到極大打擊,意志消沉
,36歲就死去
。公主后來的生活亦極為不幸。敦妃看在眼里
,急在心上,她終于明白何謂“無兒無女活菩薩”……嘉慶十一年正月十七日敦妃死去
,終年61歲。次年十一月初三葬于裕陵妃園寢
。
17 芳妃
陳氏(
?——1801)
,陳延綸之女
,生年不詳
,生辰為九月二十四日。乾隆三十一年十一月十六日為明常在
,四十年為明貴人;五十九年十月十二日
,由臣工們擬了貴人陳氏晉升為嬪的字樣
,乾隆在“茂、翊
、芳”三個字里面選擇了芳字,明貴人由是成為剛芳嬪
。嘉慶三年十月
,嘉慶帝奉太上皇敕旨
,尊芳嬪為芳妃
。嘉慶六年芳妃薨,十一月二十七日葬裕陵妃園寢
。
18 晉妃
富察氏(?——1822)
,主事德克精額之女
,生年不詳。初入宮為貴人
;嘉慶二十五年道光帝上諭:“皇祖高宗純皇帝嬪御存者惟晉貴人一人,宜崇位號
,以申敬禮
。謹(jǐn)尊封為婉晉妃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笔屡e行冊封典禮。道光二年十二月初八晉妃薨
,道光皇帝尊為皇祖晉太妃
,三年四月二十六日入葬,為乾隆所有妃嬪中最后一位入葬裕陵妃園寢者
。
19 容妃
和卓氏(1734——1788),和卓氏,生于雍正十二年九月十五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