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夏朝都城的位置真的不能確定嗎夏王說,其實我沒有別的選擇

      以史為鑒 2023-06-28 09:10:14

      夏朝都城的位置真的不能確定嗎?夏王說,其實我沒有別的選擇?不清楚的讀者可以和小編一起看下去

      如果你對夏以前的歷史感興趣

      ,請耐心看完這篇文章,有可能會有些長
      。本文分以下幾個部分,滿天星斗地理環(huán)境分析
      、從考古
      、分子人類學
      、文獻上看星斗爭輝、為什么會月明星稀
      。我們會從“考古”和“分子人類學”
      ,“地理環(huán)境”三個方面進行全面論證。后期會有一些文獻上的論據(jù)

      滿天星斗地理環(huán)境分析

      我們看下滿天星斗是如何分布的

      ,如下

      4000年前文化遺址分布示意圖

      通常我們將一萬年左右這個時間點作為新石器時代和舊石器時代的分界線。這個時期地球進入了“全新世”時期

      ,全新世時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與我們今天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

      距今天8500-3000年這段時期被學界稱為“仰韶溫暖期”

      ,而這段時期恰巧是我們歷史上“滿天星斗”的年代
      。溫暖濕潤的氣候,讓我們祖先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得到了迅速的發(fā)展
      。為今后中國領先世界兩千年的農(nóng)業(yè)文明打下了非常堅實的基礎
      。黃河流域的粟作農(nóng)業(yè)和江淮兩湖流域的稻作農(nóng)業(yè)都在這個階段開始萌芽,并迅速傳播到各個地區(qū)

      學者通過專業(yè)分析

      ,距今6000-4000年前,海平面比現(xiàn)在高2-5米
      。海水深入內(nèi)陸最多處達幾百公里
      ,渤海灣海岸線西移50公里,已經(jīng)到達天津西側
      ,長江流域
      ,海水入侵100-200公里。

      黃泛區(qū)及海侵示意圖

      傳說中的大禹治水就發(fā)生在這個時期

      ,經(jīng)過仰韶溫暖期前期的發(fā)展
      ,中國大地上農(nóng)業(yè)取得了顯著的提高,人們生活富足
      ,這時期從考古上來看
      ,彩陶、黑陶
      、玉器都得到了空前的發(fā)展
      。連續(xù)暴雨、洪水肆虐
      、海濤洶涌
      ,給新石器時期的人們造成了空前的災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妒酚洝は谋炯o》中說:“當堯之時,鴻水滔天,浩浩懷山襄陵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薄?/p>

      時代背景情況簡單介紹完了

      ,我們看下幾個主要地區(qū)的地理環(huán)境情況
      。下面這張圖是目前網(wǎng)絡上我看到的對夏朝所在地的幾種看法。

      網(wǎng)上流傳夏都位置

      其實就單看這張圖

      ,如果你是夏王
      ,你選擇哪里呢?二里頭所處洛陽盆地,有山河之險
      ,西出函谷進入關中平原
      ,東出虎牢進入華北平原,北據(jù)黃河邙山
      ,南靠秦嶺
      ,東倚嵩山。不言而喻了吧
      。我們不妨詳細看下

      星斗爭輝的年代,各個星斗的狀

      石卯位于廣袤的黃土高原北部

      ,黃土事實上是非常適宜農(nóng)作物栽培的土壤
      。由于黃土是粉塵顆粒,不容易形成巖石
      ,呈現(xiàn)出均勻
      、細小、松散
      、易碎的特點
      ,對于石器時代的人們使用原始工具非常容易進行耕種。而且作為堿性的土壤
      ,礦物質不容易流失
      ,所以土壤的肥力經(jīng)久不衰。但同時會存在一個問題
      ,就是黃土松散易耕種
      ,也容易流失,無論大的風沙或者洪水
      ,很容易將黃土塊沖碎
      ,黃河的名字就是這樣來的。所以在大洪水到來的時候
      ,雖然下游地勢低的地方更容易受到洪水的打擊
      ,但本來就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地區(qū)水土流失更加嚴重。為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帶來了非常大的困難
      。石卯古城進入5000年后開始衰落蓋因于此
      ,這里向北是鄂爾多斯草原
      ,向西是寧夏草原,所以后來整個這片地區(qū)的人們成為了游牧民族
      ,而能夠擁有水草豐美的河套地區(qū)一直是游牧民族孜孜以求的目標
      。從考古上來看石卯雖然是一座龐大的石城,但這片地區(qū)的文化遺址分布相對并不廣
      ,這個跟地域是有關的
      。這里在漢朝設置西河郡,緊挨朔方郡和代郡
      ,事實上成為了游牧民族南下侵擾朔方和代郡的一個緩沖地帶
      ,而游牧民族很少越過膚施(榆林)南下,往往繞道雁門一帶走臨汾盆地
      ,或者向西走寧夏平原后穿隴東的蕭關進入關中
      。沿途的水草補給是關鍵。所以秦始皇修了一條“秦直道”直通北疆
      。想必穿越溝壑縱橫河流錯亂的黃土高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對于石器時代的人們來說

      ,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是生存的保障
      ,進入農(nóng)業(yè)以后,向東部黃河沖擊平原擴張也是人口發(fā)展后的必然結果
      。因為篇幅的原因
      ,這里我們不做詳細解讀。另文詳述
      ,我們看下遠古的祖先如何遷徙過來的吧
      ,請看圖。

      大約12000年前

      ,一部分攜帶O3-M122父系單倍體類型的人沿著藏夷走廊向北方前進
      ,穿越無數(shù)高山大河,沿途走走停停
      ,最終進入隴西盆地并長期定居下來
      ,在這里留下了小柴旦湖等舊石器遺址。而留在出發(fā)地的同族最后成了彝族
      、拉祜族等古老民族的祖先
      ,今天看來,這里的有些民族接近100%的O3-M122單倍體基因
      ,也是源于此
      。還有一部分人長期定居在路過的三江源地帶,留下的舊石器遺址就是參雄尕朔遺址
      ,這些人與早期進入藏區(qū)生活的D系土著融合
      ,形成了最早的藏族
      。后來北去的同族又有一部分返回,同樣融入進藏族等民族里
      。從隴西出發(fā)進入隴東的人逐漸進入了新石器時期
      ,形成了大地灣文化,又過了一千年
      ,有一部分人繼續(xù)東進關中盆地
      ,這個部落就是黃帝部落,這部分人的基因已經(jīng)產(chǎn)生突變
      ,就是O3-M134型
      ,后來他們又開始東進,在崤函通道入口分成兩支
      ,一支沿著黃河向北去的那群人就是石卯的創(chuàng)造者
      ,向東去的那支進入洛陽盆地。

      石卯就講到這里了

      ,我們把目光轉向河洛之間
      。在討論河洛地區(qū)地理環(huán)境之前我們先看下我國歷朝歷代對都城選擇的情況。

      我這里只是根據(jù)大一統(tǒng)王朝簡單劃分了下

      ,喜歡較真的朋友不要去糾纏對錯
      。我們從上圖可以看出來,我國歷朝歷代不約而同的將都城選在關中到洛陽這一帶
      。不要去低估古人的智慧
      ,古人的選擇往往都非常有道理。對于任何一個農(nóng)業(yè)社會的王朝
      ,農(nóng)是立國之本
      。而中國的地形來說,從關中到河洛這一帶立國就幾乎意味著一個王朝的存在

      歷代關隘示意圖

      我們看下上圖

      ,所有的紅色圓點就是歷朝歷代修建的關隘,而修建這些關隘的目的就是為了守住東側這片綠色區(qū)域
      ,這片區(qū)域是農(nóng)業(yè)的根基
      ,只要有地種糧,一切都好說
      ,元定都北京有其民族原因
      ,明朝呢?朱棣興師動眾遷都北京是為了什么呢?僅僅是要去天子守邊嗎?可事實上在朱棣的眼里,燕山一線并不是他心中的邊界
      。隨著農(nóng)業(yè)技術的提高
      ,廣闊的東北平原注定要成為一個重要的糧產(chǎn)區(qū)。這點目前已經(jīng)被證實
      。雄才大略的明成祖實際上是想將遼東穩(wěn)固在大明的治下

      東北地區(qū)地形示意圖

      我們回到洛陽盆地

      ,先看下地形結構

      洛陽盆地地形圖

      如上圖所示,洛陽盆地西側“函谷關”位置

      ,黃河將崤山切開
      ,而函谷關坐落在稠桑原中間一道裂縫中,幾千年的時光這個位置沒有了當年的險要
      ,不過當年函谷鐵關當?shù)赖男埏L還是讓人忍不住充滿向往
      。當然遠古時候還沒有函谷關,不過這個位置的確“車不能方軌
      ,馬不能并鞍”
      。用古人的話說“丸泥可塞”。東側虎牢關位置也是要沖
      ,黃河從邙山余脈和嵩山余脈形成的峽谷縫隙中流過
      ,也是一關當?shù)廊f夫莫開了。北部是王屋山余脈邙山
      ,黃河從山谷中呼嘯而過
      。而且由于邙山的存在,黃河的泛濫對這里影響非常小
      。南面的洛河從西到東橫貫盆地
      ,伏牛山脈和嵩山山脈形成“伊闕龍門”向來是兵家必爭之地。

      從虎牢關位置到函谷關位置有210多公里

      ,盆地南北寬度從40到100多公里
      。對于后世王朝來說
      ,這里的戰(zhàn)略縱深的確有些小
      ,但在上古馬還沒有成為交通工具的年代,這個范圍也算是非常理想的戰(zhàn)略要地了
      。我們再換個角度看下上文提到的黃泛區(qū)的問題

      洛陽盆地與黃泛區(qū)位置示意

      我們可以看到,洛陽盆地由于地勢的原因

      ,并不在黃泛區(qū)的范圍內(nèi)
      ,由于黃河改道及經(jīng)常泛濫的緣故,原本遼闊的河北平原在上古年代并不是理想的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之地
      。而江淮平原和江東平原也面臨著同樣的問題
      ,同時還有頻繁的海水侵入。據(jù)說良渚就是毀于海侵
      ,而洛陽盆地卻得天獨厚沒有這些后顧之憂
      。這自然會引起對這片土地的爭奪。幾方勢力輪流登場開始了最早的逐鹿中原.
      。這些我們后面談
      。上面我們提到的石卯人遷徙路線圖上可以看到龍山人也在其中
      。我們在看下。

      大概5000-6000年前這段時期

      ,在隴東一帶的大地灣人由于人口的飽和
      ,陸續(xù)開始了東遷,其中一支沿黃河北上進入禿尾河一帶
      ,最終形成了石卯文化
      ,還有一支沿著渭水或者涇河(這個沒有考,以后考證)進入了關中盆地
      ,關中盆地遼闊的土地
      ,溫潤的氣候,讓這些大地灣人在這里開始迅速繁殖
      ,其實根據(jù)考古來看
      ,大地灣人應該在更早階段就有來到關中平原,這里相繼出現(xiàn)的老觀臺文化遺址
      、北劉遺址等都是大地灣文化在關中平原的擴張
      。所以目前還無法判斷究竟是哪一批大地灣人之后穿過崤山進入豫西的,不過我估計是后一批大地灣人
      ,所謂強龍不壓地頭蛇嘛
      ,從考古出土器物的內(nèi)涵來看,之后的仰韶文化與關中地區(qū)的老觀臺文化有傳承的關系
      。這有可能是新生力量的加入
      ,造成了本地文化的轉變。仰韶文化的確是碰撞出來的結果
      ,包括之后在豫西與裴李崗文化的相遇
      。以及之后與大汶口文化的交流,這同時也造成了后來形成的仰韶文化類型眾多
      ,覆蓋范圍廣的特點
      。我們之后再繼續(xù)談這個,下面我們看下淮河流域的情況

      淮河流域覆蓋范圍

      上面我們談了石卯和龍山

      ,我們也知道石卯和龍山實際上是同一族人分別創(chuàng)立的不同文化。我們看下淮河流域

      淮河流域文化遺址范圍

      淮河流域覆蓋范圍非常廣

      ,分別包括河南省、安徽省
      、江蘇省
      、山東省的部分地區(qū)。

      河南省中東部和南部屬于淮河流域,按現(xiàn)在行政區(qū)劃,包括鄭州市的絕大部分、開封市

      、商丘市
      、許昌市、漯河市
      、周口市
      、平頂山市、駐馬店市的絕大部分,信陽市全部,面積近10萬平方米,占河南省總面積的近60%

      安徽省包括阜陽市

      、亳州市、淮北市
      、宿州市
      、蚌埠市的全部,淮南市、六安市的大部,合肥市的北部
      、滁州市的北部,面積約6
      、7萬平方米,占安徽省總面積的近一半。

      江蘇省包括徐州市

      、連云港市
      、宿遷市、淮安市
      、鹽城市的全部,揚州市的絕大部分
      、泰州市的中北部、南通市的西北部,總面積約6萬平方米,占江蘇省總面積的60%

      山東中南部的沂

      、沭、泗流域屬于淮河流域,行政區(qū)劃包括現(xiàn)在的菏澤市
      、濟寧市
      、泰安市南端(寧陽縣一部分)、棗莊市
      、臨沂市
      、淄博市南端(沂源縣大部)
      、日照市大部分,總面積約5萬平方米,占山東省面積的32%

      從上面分布范圍可以看出來,我們比較熟悉的賈湖遺址和裴李崗文化實際上屬于淮河文化

      ,并不屬于黃河文化
      。不過淮河文化和黃河文化只是學界的一種分類方法,以賈湖文化和裴李崗文化的年代來看
      ,那個年代各個地區(qū)文化還沒有成型
      。而這個時候北上的第一批“羌人”剛到隴海高原。這里做下說明,西邊來的我們這里統(tǒng)一稱作“羌人”
      ,東邊來的統(tǒng)一稱為“夷人”
      ,由南方來的統(tǒng)一稱為“苗人”。這里只是一個稱呼
      ,請不要跟后面歷史中的羌夷苗進行對號入座

      淮河流域處于南北方文化的分水嶺的位置,所以在淮河流域文化明顯能看到北方文化和南方文化的接觸與異同

      。事實上
      ,到新石器中期以后,淮河流域的文化被周邊的四大文化給瓜分了

      淮河以北

      ,西北部圍繞嵩山的是仰韶文化閻村類型,東北部泰沂山以南是大汶口文化劉林類型
      ,兩者之間偏東的劉林的大汶口文化因素會多
      ,偏西則仰韶因素較多。豫中
      、豫東皖西北地區(qū)文化上有更多的獨立元素
      。而淮河以南,江淮東部以及中部地區(qū)多為松澤文化

      仰韶晚期

      ,淮河流域內(nèi)、淮河上游北部為仰韶文化秦王寨類型
      ,淮河中游北部與大汶口文化中期聯(lián)系更多
      ,而淮南受到良渚文化影響較多?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春酉掠伪辈繛榇筱肟谖幕衅诨◤d類型
      ,江淮東部為松澤晚期-良渚早期的影響。這一時期淮河流域的文化已經(jīng)四分五裂
      ,上游沿岸地區(qū)為屈家?guī)X文化
      ,豫中平原地區(qū)屬于秦王寨文化,淮河中游北部受大汶口
      、秦王寨
      、屈家?guī)X多重影響。

      大汶口文化西進的時間大概是5400-4900年

      ,處于仰韶文化中期
      。而在5300年前后,凌家灘文化消失
      ,松澤文化進入到良渚文化階段
      ,江淮中部文化陷入低谷,良渚進入向外擴張階段。屈家?guī)X文化北上大概在5000年左右
      ,主要是抵達鄂西北和南陽盆地

      仰韶中期形勢

      4500年,進入龍山時代

      ,淮河上游屬于石家河文化
      ,中游屬于龍山文化,龍山時代前期
      ,4900-4400年
      ,淮河下游屬于良渚文化,在良渚與大汶口交界地區(qū)
      ,良渚略占上風
      。這個時期,淮河流域是大汶口文化
      、良渚文化
      、屈家?guī)X晚期-石家河早期文化角逐的場所,最后基本上被大汶口文化統(tǒng)治

      石家河文化在4600-4200年范圍內(nèi)

      ,4200年后為“后石家河文化”。大汶口尉遲寺類型對石家河文化有影響

      龍山時代后期

      ,4400-3900年,文化格局繼續(xù)延續(xù)著北方文化對南方文化持續(xù)影響的勢頭
      ,4200年時候
      ,龍山進入王灣三期文化和楊莊二期文化,這個時候石家河文化消失
      ,被下王崗的王灣三期文化取代
      。而淮河中游地區(qū),北方龍山文化繼續(xù)南下
      ,以蚌埠徐州為邊界
      ,西屬于中原龍山,東屬于海岱龍山
      。到這個時期的晚期
      ,龍山文化繼續(xù)南下,勢力已經(jīng)越過淮河抵達長江
      ,江淮東部的南蕩遺存
      、太湖流域的廣富林文化便是很好的證明

      淮河下游代表的是釜文化系統(tǒng),淮河上游是罐文化系統(tǒng)

      。因此,從新石器時代最早期開始,淮河流域就已經(jīng)顯示出西北與東北兩個文化系統(tǒng),這種格局一直延續(xù)到新石器時代中晚期。

      從新石器時代中期開始,淮河流域尤其是中下游地區(qū)就己經(jīng)形成了面貌較為一致的文化共同體,廣泛使用陶釜加支腳,流行鋈手、角把

      、雙耳等附件,大量使用骨角器
      。中國南北分界線大體在淮河以北百余千米左右,即今天的漯河-周口-宿州-宿遷-沭陽一線。

      我們對上面的考古結果做下小結

      5400年前開始

      ,仰韶文化
      、大汶口文化、松澤文化(良渚的前身)分別向淮河流域進行擴張
      。取代了淮河流域原有的文化

      4500年,龍山文化

      、石家河文化
      、大汶口文化晚期、良渚文化在淮河流域發(fā)生碰撞
      ,并劃分了勢力范圍

      4200年,龍山文化全面擴張

      ,石家河文化消亡
      ,江漢地區(qū)進入龍山文化時代,江淮地區(qū)進入海岱龍山時代

      中原地區(qū)最后成為了星斗暗去后那輪明月

      根據(jù)考古結果

      ,我們結合歷史文獻的記載,5400年-4500年之間是我們歷史上三皇時期
      ,這期間群星閃爍
      ,各有短長?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春恿饔蛱幱诟鞣絼萘粎R點
      。仰韶文化代表著“羌人集團”(黃帝),大汶口文化代表著“夷人集團”(東方的炎帝
      、少昊)
      ,屈家?guī)X文化代表著“苗人集團”(蚩尤)。良渚文化還不很清楚在歷史文獻上可以跟哪個團隊進行對應
      ,我覺得應該從東夷的古史中尋找答案
      。4500年前后,良渚因為海侵而消亡
      ,良渚人四散逃亡
      ,而北方進入了龍山時代,并開始占據(jù)上風
      ,這時候進入歷史上的五帝時期
      ,中原龍山和海岱龍山的異同標志著羌人集團和夷人集團組成了夷羌聯(lián)盟
      ,而初期(大汶口文化晚期),考古發(fā)現(xiàn)東方文化占據(jù)了上風意味著
      ,夷羌聯(lián)盟在這個時期由夷人主導
      ,歷史上就是顓頊、帝嚳統(tǒng)治時期
      ,顓頊帝嚳是東夷的部落
      ,成為了夷羌聯(lián)盟的首領。當歷史到了4200年的時候
      ,龍山文化表現(xiàn)出來突然的強勢
      ,在歷史上就是堯舜禹時期的到來,歷史文獻上堯舜禹征三苗對應的考古結果就是龍山文化取代了石家河文化
      。這個比較徹底
      ,石家河文化徹底消亡了。夷羌聯(lián)盟取得了對苗人集團的絕對勝利
      。部分苗人南逃進西南的大山中
      ,成為了現(xiàn)在苗族和瑤族的祖先。從分子人類學上看得也非常清楚
      ,苗瑤人主體父系單倍體為O3-m7類型
      ,這個類型上游也是O3-m122類型,與羌人的主體O3-m134型有著同一個上游
      。說明上文所述中當年羌人北上的時代
      ,一部分O3-m122類型的人越過高山,進入了長江中游
      ,并隨后擴展到淮河流域
      。這些人就是O3-m7類型的苗人集團。當O3-m122類型的羌人集團從關中進入豫西和晉南的時候
      ,苗羌發(fā)生了遭遇
      ,最后由黃帝集團聯(lián)合東部的炎帝集團(按照傳說,西部也有炎帝)將蚩尤集團打敗
      ,并占領了中原

      篇幅有限,我這里先簡單說下東夷和古蜀

      ,以后另開文章詳說
      ,從地理位置看,四川盆地也的確高山峻嶺環(huán)繞
      ,“難于上青天”
      ,但外人難進去,里面的人同樣難出來
      ,作為上古沒有馬匹的年代
      ,你很難想象可以在短期內(nèi)與外界
      ,尤其與山東的東夷人進行交流。所以蜀地在古代多成為割據(jù)政權
      ,在天府之國里自得其樂
      。而山東地區(qū)恰恰相反
      ,是一馬平川的丘陵地帶
      ,除了背后是大海,根本無險可守
      ,所以才會發(fā)生齊國被一舉攻破七十余座城池
      ,差點亡國的奇葩事件。沒有飛機的年代
      ,高山峻嶺長河大川就是最好的防御
      。從這點來說,山東地區(qū)很難成為夏朝都城所在
      ,但在夏代
      ,山東的大部分地區(qū)屬于夏,所以我們會發(fā)現(xiàn)在山東有很多上古傳說的人和事與我們今天的聽到的一樣
      ,是因為后世將東夷人的傳說與羌人的傳說合在一起
      ,創(chuàng)造了華夏的上古傳說。

      二里頭文化遺址分布示意

      結語:4000年的時期

      ,中原地區(qū)處于龍山晚期
      ,勢力范圍覆蓋了長江中游和淮河流域(淮河流域下游由海岱龍山控制)。所以作為這個時期核心區(qū)域的位置
      ,石家河與四方湖可以完全排除
      ,那個年代他們就是龍山文化勢力范圍的邊緣。石卯上文已經(jīng)做過論述
      ,也完全可以排除
      。而處于天下之中的洛陽盆地無論從史籍上、從考古上
      、還是從地緣政治上
      ,我們都不難得出來那個時期的核心區(qū)域應該就在河洛之間的洛陽盆地這個結論。我最后說句題外話
      ,最近讀了大量有關上古的文獻
      ,其中大多數(shù)學者認為那個時期的中心在洛陽盆地是很確定的事情。實際上學界并沒有多少其他觀點
      ,雖然有
      ,但非常的少,完全是被網(wǎng)絡上的民科們給放大了
      ,才給人感覺各種觀點亂飛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4266.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屎?清朝最有福氣的皇后,統(tǒng)領后宮54年" rel="prev"> 孝和?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屎?清朝最有福氣的皇后

      相關文章
      揭秘蒙古帝國“長子軍西征“不可告人的秘密
      談到蒙古帝國的疆域,一定要談到長子西征
      。這只由各部落首領長子構成的西征軍
      ,先后征服了北歐、西歐
      ,中亞等廣大區(qū)域
      ,迅速擴大了元朝的地盤。元朝的疆域最大時達到2000萬平方公里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對這個故事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
      ,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拓跋珪曾經(jīng)看上了一個女人
      ,叫賀夫人,這個賀夫人是拓跋珪母親的妹妹
      ,也就是拓跋珪的姨母
      ,拓跋珪和這位姨母生下了一個兒子叫拓跋紹
      ,拓跋紹性情很殘暴 ,背后有何原因.png" alt="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onerror="nofind(this)" >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
      蘇烈為什么會被人誤會唐高宗都替他平反你真的了解蘇烈嗎?小編給大家提供詳細的相關內(nèi)容
      。中華璀璨的文明中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明之嚴嵩
      ,清之和珅”
      ,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說唐代元載 !.png" alt="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onerror="nofind(this)" >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下面小編就為大家?guī)碓敿毥獯?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秦朝的滅亡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