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淮到底有多厲害郭淮為什么能打敗諸葛亮
郭淮到底有多厲害?郭淮為什么能打敗諸葛亮?感興趣的讀者可以跟著小編一起看一看
。
很多人都認為
,司馬懿才是諸葛亮北伐過程中
,遇到的最大的一個敵人
,而且他們兩個的交戰(zhàn)
,被歷代的小說家們寫的太多了
,時間一長
,就默認他們是死對頭了
。但其實
,真正的諸葛亮的敵人另有其人
,這個人在多次作戰(zhàn)中都打敗了諸葛亮,成功成為諸葛亮真正的最大的敵人
,他就是郭淮
。郭淮究竟有多厲害,我們一起來看看
。

郭淮字伯濟
,是三國后期曹魏的名將之一,這個人既有將軍的勇猛狠辣
,又有謀士的沉著冷靜
,是個不可多得的人才。本來他身上有五件事情可以敘述
,但是其中兩件大眾耳熟能詳
,這兩件事情發(fā)生在他對陣姜維期間,大部分的影視素材均已反應過了
,我們就略而不提
,只提他鮮為人知的三件事情。
其一
,臨機奉帥
,漢中拒備。
建安二十年前后
,郭淮追隨曹操平定漢中
,曹操回師之后,令夏侯淵
、張郃留守漢中
,并且做出了“淵正郃副”的戰(zhàn)略布局,就是讓夏侯淵為正
,張郃輔佐
。
郭淮認為這個戰(zhàn)略布局不怎么太合理
,于是給曹操上書,其文略曰:“秒才虎步關右
,所向無前
。然乏智算,但知任勇
。往雖屢勝
,所敵匹夫耳!今寇虜著于成敗,又籌畫策機
,以險奇稱
,非素德之將可破也!郃識變量,善處營陳
,自蜀纛以下皆懼之
,當委以腹心
,使淵
、洽盡爪牙之力?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張表注《戰(zhàn)國策》引郭淮言)
郭淮的意思是說
,要論披堅執(zhí)銳,決機于兩陣之間
,爭勇斗狠
,奮勇殺敵,夏侯淵確實可以獨當一面
。但是你要論籌謀劃策
,他就略遜一籌。以往夏侯淵為什么百戰(zhàn)百勝
,是因為所敵不過是一些宵小之輩
,(敵人)缺乏智策。而這此次他所對付的是狡猾的法正和劉備
,恐怕力有不逮
。而張郃久經(jīng)行陣,又能隨機應變
,蜀軍上下聞其名無不喪膽
。如果讓張郃為主帥,夏侯淵輔佐他的話
,這個格局就頗為合理了
。
如果您怕夏侯淵脾氣倔強,抗命犯上
,您可以讓和洽過來允執(zhí)其中
,斡旋雙方
,三人共守漢中,但一定要以張郃為首
。
未料這封信呈報到曹操那里
,曹操心里很是反感,隨即說道:“法者
,使上下不逾
,長幼持序?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別部司馬也,何敢亂者?”
意思就是說
,你郭淮不就是個第三軍團的政治部主任嗎?你越級向我呈報建議
,這是什么意思。于是對郭淮加以見責
。
可沒過多長時間
,郭淮一語成讖。夏侯淵中了法正之計
,被破虜將軍黃忠斬殺于馬下
。曹操聞聽夏侯淵的死訊之后,十分的痛惜
,說秒才太大意了
。于是想奉張郃為帥,以期穩(wěn)定局勢
。但是他知道漢中僻遠
,敕封詔書必然非一月不至,怕是來不及了
。曹操十分悔恨
,嘆道:“我悔不聽伯濟之言?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p>
話分兩頭
,郭淮見魏軍新失主帥,三軍失色
,軍心不安
,就跟朋友們商量,我們現(xiàn)在得臨機奉帥
,不然無以御蜀
。朋友心懷忐忑,紛紛表示
,我們聽說三軍主帥歷來是由主上親封
,還沒有說部下推舉的
。咱們這么干的話,你不怕曹公把你軍法處置嗎?!
郭淮似乎對曹操知之甚捻
,說曹公這個人
,極重事功,他只注重結(jié)果
,不注重過程
。我們只要把事情辦成了,他不會在意你這個細節(jié)
。相反
,抵御劉備的這個事情如果最后沒辦成,我們再怎么循規(guī)蹈矩
,也還是不免身首異處
。大家一聽,有些道理
,于是就奉張郃為帥
。張郃擔任三軍主帥之后,軍心乃安
。
翌日
,劉備欲渡漢水來攻
。魏軍見寡不敵眾
,想依水為陣,抗拒蜀軍
。郭淮認為不妥
,說這是示敵以弱,我們不如撤離岸邊
,在遠處設下埋伏
,趁敵人過河時半渡而擊。言畢
,親自排兵布陣
。
法正見其部署得當,于是勸劉備引兵暫去
。
我們再來談下郭淮身上的第二件事情:賜爵關內(nèi)
,屢立戰(zhàn)功。
延康元年
,曹操去世
。曹丕襲魏王位,封郭淮為鎮(zhèn)西長史
,兼賜關內(nèi)侯
。這一年曹魏的邊境
,也就是雍涼那邊鬧得比較厲害。山賊鄭甘糾結(jié)異族,擾亂地方
,已經(jīng)攻下了四個縣
,并且圖謀和東吳的賀齊里應外合。
他給東吳的賀齊寫了一封信
,其文略曰:“公苗將軍承伯符嗣命,馳驅(qū)鋒鏑
,周旋江漢
,有非常之志,縱不揚顯四海
,亦當?shù)终窦衣?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意公當革魏賊,獎王室
,張大藩國
,效春秋朝覲之節(jié),則外有周
、召之名
,內(nèi)得權重之實。今甘出盧水
,引兵東應
,君出建平,經(jīng)武陵以窺天下之釁
,事可成矣!”(張溫撰《三史略》引《與賀將軍書》)
這個時候曹丕就略感不妙
,心想賀齊是個不好對付的家伙,絕對不能讓鄭甘和他攪和到一塊
,于是連派幾路大軍進擊
,不過都是鎩羽而歸。
最后還是郭淮自告奮勇
。他的好朋友杜幾就問他
,你有什么妙計可以破敵。郭淮說:“以往我們失敗
,是因為主帥親身赴險
。那瀘水是什么地方,地勢險惡
,易守難攻
。我們勞師遠征,兵卒疲累,焉有不敗之理?我這次打算采取引蛇出洞的策略
。引蛇出洞有兩個好處
,其一是讓鄭甘無險可守,虎落平陽;其二是讓鄭甘偏離原先跟賀齊商量好的進軍路線
,賀齊必然以為他有詐
,就不想再和他合作了,這樣便可斷其外援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p>
杜幾說,這主意好是好
,可如何引蛇出洞呢?
郭淮解釋說
,鄭甘等人懷狡兔三窟之心,雖然在瀘水安營扎寨
,但是卻把糧草放在了徐縣和方城
,我們只要對徐縣跟方城圍城打援,就不怕他不出來
。魏軍遂依計而行
。
翌日,鄭甘果然出來救援
,郭淮先是奮勇搏殺
,勝了一陣。之后佯裝體力不支
,向西敗逃
。鄭甘不明就里,緊追不舍
,結(jié)果追到平城附近
,魏軍事先埋伏好的弓弩手萬箭齊發(fā)
,鄭甘被射成了刺猬
。
另一方面,東吳名將賀齊見鄭甘偏離了原先計劃好的進軍路線
,以為有詐
,遂疑而不進。既沒有派兵救援
,也沒有供給他糧草
。這一切都跟郭淮預料的差不多!
此外,郭淮還極善收攬人心
,他擔當封疆大吏的時候
,每有羌、胡有人來降,他必定都是待之以禮
,對人家噓寒問暖
,并給予資助。所以羌胡之人在他手下
,一改狼戾狡詐的秉性
,降而復叛者甚少,都誠心誠意的為他效命
。
我們再來談一下郭淮身上的第三件事情:敗中求勝
,御蜀有功。
郭淮自步入壯年之后
,就跟隨曹真一起鎮(zhèn)守雍涼
。曹真這個人真有兩下子,無論是攻城略地
,還是鎮(zhèn)守一方
,都頗有一套,諸葛亮兩次進軍
,都沒在曹真手上占得便宜
。郭淮跟著他受益匪淺。但曹真這個人也有個問題
,就是多病難保!他由于戎馬半生
,落下了一身毛病。最后只能把大事委托給郭淮和孫禮
。
郭淮跟孫禮雖然說是后起之秀
,難得一見。但是比起諸葛亮來說
,尚嫌不夠老辣
。于是兩次中其奸計,第一次把武都殷平丟了
,第二次是糧草輜重盡失
。魏明帝曹叡一看,把這兩個人官降一級
、罰俸兩年
。
不久之后,郭淮對魏明帝說:“臣請垂問秦雍!”曹叡見狀
,怒不可遏
,說:“你還有臉來,諸葛亮上次把你家底都抄了
,你還想鎮(zhèn)守雍涼?”
郭淮沉靜無比的答道:“我自從上次敗給諸葛亮以后
,我沒干別的
,我專門研究諸葛亮的生平事跡和用兵之法,他的著作我都讀爛了
,我現(xiàn)在完全能看懂此人用兵的長短!”
曹叡一聽
,你這是瞎扯!諸葛亮這個人機略百出,你能看出他用兵的長短來?這個時候郭淮就說
,您可別忘了
,我也是先王帝師何夔的入門弟子!既然是何夔的弟子,就差不到哪去!
曹叡一聽何夔大名
,心中有所戒懼
。因為何夔是曹丕的老師,也就是他父親的老師
。于是他略一沉吟
,面目表情有所和緩,對郭淮言道:“伯濟你說你看透了諸葛亮領兵的長短
,有何依據(jù)啊?”
郭淮說
,諸葛亮這個人擅使詐術,因此遇到以下六種情況
,我們切不可貿(mào)然進兵
,臣述其文曰“六必察”:“亮多作障蔽,而鳥起樹動
,有云如山岳在外
,或如青鸞映天者,此車騎之所伏
,有云如赤桿聳立
,條直尖而細利者,或如青縷不絕者
,此弩兵之所伏也
。亮之所善,車騎大陣并敵于前
,步卒弩兵掩殺于后
,必謹察之;亮辭強而進驅(qū),無約而急戰(zhàn)者
,必謹察之;亮不及半月而糧儲告竭
,杖立而佯饑者,誘也
,必謹察之;亮兵怒而相近,久而不合
,又不相去
,必謹察之;亮半進半退,數(shù)顧仿失其群者,必謹察之;亮行俗賞而濫罰
,激所叛以相投者
,詐降也,必謹察之
?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王琛注《三史略》引郭淮言)
魏明帝曹叡點了點頭,表示肯定
,但還是意猶未足
,問道:“你剛才說的都是防御之道,但是遇見蜀寇如何進擊呢?”郭淮說
,遇見五種情況就可以立刻進擊
,毫不猶豫,臣述其文曰“五可擊”:“蜀寇旗動吏怒
,見利而不進者
,可擊也;蜀寇粟馬食肉,軍無懸簟
,不及其舍者
,可擊也;蜀寇新到隴右,行陣未定
,人馬未食
,可擊也;蜀寇行坂涉險,半隱半出
,就于險道狹路
,可擊也;蜀寇遷延日久,陣數(shù)移動
,前軍叫囂
,后軍先離者,可擊也!凡見此數(shù)者
,擊之而勿疑
。”(王琛注《三史略》引郭淮言)
最后郭淮總結(jié)的“六必察
、五可擊”這個經(jīng)驗
,被司馬懿所用,抵御蜀國是屢試不爽
。話說這個諸葛亮
,他第五次北伐,率軍十萬攻打魏國
,這時候司馬懿就通稟全軍
,就說
,如果諸葛亮要是沿著山一直向東打,那前景十分可怕
,但是如果說他向西退入五丈原
,咱們就可以高枕無憂了。諸將深以為然
,最后一看
,諸葛亮果然是退入五丈原。諸將的心頭大石就放下了
。
這個時候郭淮獨持意見
,起身稟奏道:“司馬大人,這個諸葛老賊用兵一向詭詐
,善于指東打西
,你不得不防,我看此次他雖然進入五丈原
,但是意在北原
。”別人就說
,此次司馬懿是大拿啊
,他是多精明的一個人物啊,你什么事聽他的不就完了
,你哪兒那么多廢話
。但是司馬懿知道兼聽則明的道理,他就說:“老郭你接著把話說完了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p>
郭淮辨理析疑道:“如果說諸葛亮通過渭水登上北原,就可以連兵北山
,斷絕隴道
,這個太危險了,隴道一旦斷絕
,西北那邊的老百姓
,要吃沒吃,要喝沒喝
,那無非就有兩個結(jié)果:第一個是向北逃竄
,犯上作亂;二就是跟諸葛亮從軍,這就導致諸葛亮兵力大增
。此乃國家安危之大患
,請司馬大人垂察?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p>
司馬懿一想
,是這么回事
,但是即便我知道諸葛亮想爭奪北原
,我派誰去守呢?郭淮毛遂自薦
。結(jié)果不出幾日,諸葛亮果然率軍攻打北原
,由于郭淮防布周密
,諸葛亮沒有得手。數(shù)日之后
,諸葛亮又率軍西行
,別人就說,諸葛亮這是要打我們的西圍
。然后司馬懿又問:“老郭
,這回你怎么看?”郭淮就說:“諸葛亮應該知道兵貴神速這個道理,但是他現(xiàn)在走路走的跟小腳女人一樣
,他是佯攻西圍
,實則想攻我們的陽燧?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敝T將又不以為然
,唯有司馬懿覺得,郭淮說的有道理
,就命令郭淮守陽燧
。郭淮到了陽燧正好碰見諸葛亮率軍來攻,又給抵御住了
。就這么著
,諸葛亮連出數(shù)次兵馬,都被郭淮拒敵于國門之外
,諸葛亮屢次功敗垂成
,半年之后病死在五丈原。
諸葛亮北伐失敗郭淮是立下大功的人司馬懿真的怕諸葛亮嗎?
歷史上諸葛亮五次北伐都未能對魏軍造成致命打擊,很多人說是因為諸葛亮遇到了仇人司馬懿
。其實司馬懿心里還是怕諸葛亮的
,所以凡事都很小心,最后還是被諸葛亮的死嚇走了
。但是司馬懿的部下郭淮并不懼怕諸葛亮
,他的兩次貢獻完美的打破了諸葛亮的計謀。那時候如果魏軍沒有人能站出來
,北伐的結(jié)果可能很難說
。
當司馬懿得知諸葛亮在五丈原駐軍時
,松了一口氣。此時司馬懿的軍隊也進入了渭水北岸
。大部分將領認為我們應該等待其余的軍隊
,軍隊的主力應該留在渭水北岸,等待諸葛亮軍隊的進攻
。但司馬懿認為渭水以南人口密集
,是兵家必爭之地,絕不能讓諸葛亮搶占人口
。于是下令大軍加快行軍速度
,到了渭水之后沒有停下來,立即渡過渭水
,背水扎營
。諸葛亮接下來的行動會如何進行?司馬懿陷入了沉思
。這時
,永州刺史郭淮道出了諸葛亮的意圖。他認為北苑地區(qū)一定是諸葛亮下一個要攻占的目標
,向司馬懿建議立即出兵奪取北苑
,奪取戰(zhàn)場上的主動權。
但郭淮的建議遭到了部分曹魏將領的質(zhì)疑
。但郭淮堅持
,最后說服司馬懿親自領兵到北苑堅守。就在郭淮剛剛在北苑完成工事的時候
,諸葛亮的軍隊到了
,想要猛攻北苑。但是
,諸葛亮沒想到郭淮會出現(xiàn)在自己面前
。經(jīng)過激戰(zhàn),北伐軍無法突破北苑
,不得不全部撤軍
。諸葛亮的第一次突襲就這樣流產(chǎn)了。
突襲北方平原失敗
,北伐軍突然西進
。這時,司馬懿的敘述又出現(xiàn)了分歧
。大多數(shù)將領認為應該集結(jié)重兵攔截諸葛亮
,這個建議遭到了郭淮的反對。郭淮認為,北伐西進只是佯攻
,目的是東調(diào)
,真正的目標在東部的陽坊地區(qū)。
最終
,經(jīng)過激烈的爭論
,司馬懿再次選擇了郭淮提出的戰(zhàn)術,派郭淮和大將胡遵保護陽坊
、積石一線
,而軍隊主力則加快行軍速度
,迅速完成了駐守渭水以南地區(qū)的任務
。就在曹魏大軍緊鑼密鼓調(diào)動的同時,諸葛亮突然改變部署
,命令西進的大軍轉(zhuǎn)向東方
,向楊遂方向移動。這次諸葛亮又失算了
。北伐被郭淮
、胡遵的部隊頑強阻擊,突襲轉(zhuǎn)為陣地戰(zhàn)
,占不到任何優(yōu)勢
,不得不再次退守五丈原地區(qū)。
就這樣
,諸葛亮精心設計的兩次突襲被郭淮識破
,戰(zhàn)爭不僅毫無進展,北伐反而形成了對曹軍主力不利的局面
,陷入了僵局
。
曹魏最牛大將,逼退劉備,擊退姜維,識破諸葛亮妙計,不是司馬懿
說起三國時期的大將相信很多人會想到關羽張飛
,的確若論名氣,此二人也少有人能與之匹敵
。不過
,他們的最終結(jié)局卻都是死于非命!到底什么原因呢
?很簡單
,關羽太傲
。而張飛就更可惡了,時常打罵手下
,招致大禍
! 在蜀漢關羽張飛雖然本事大,但是他們都有自身的致命缺點
。而其他三位五虎將
,黃忠年老,趙云說白了也就一個虛職
,大半生都在打醬油
,而馬超就更沒有實權了。 在后三國時期
,蜀國的將才也就更少了
,比較出色的將領也不過姜維,張翼
,王平
,羅憲等,除此之外基本上沒有其他可以用的將領
。而向?qū)?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魏延也均早死。蜀漢將才的凋零
,其實這也是蜀漢為什么會逐漸走向衰亡的重要原因之一
。 然而在曹魏則不一樣,從總?cè)丝趤碚f就多達400多萬
,而蜀漢在全盛時期也不足100萬
。另外一方面,曹魏的可動用兵力可達50萬
,而蜀漢共兵力僅人12萬左右
。 即使蜀國不占任何優(yōu)勢,后主劉禪不但寵信宦官
,而且還親小遠賢
,豈有不敗之理乎? 然而
,曹魏的情況就大不一樣了
,不但主子精明,手下大將更是出色
。今天就來說一說
,曹魏最牛的一位大將,此人牛到什么程度?曾經(jīng)逼退劉備
,后期擊退姜維
,在諸葛亮北伐期間還識破并破解了諸葛亮的妙計。 這個人到底是誰呢
?能識破諸葛亮妙計
,或許很多朋友第一時間便想到了司馬懿,不過在曹魏除了司馬懿之外
,還有不少能人可以做到
!例如,今天要說的這位低調(diào)的大將
,曾經(jīng)受到曹芳的稱贊
,他就是郭淮。 說到這個人
,或許不少人并不太了解
,其實這也是他為人低調(diào)的表現(xiàn)! 漢中逼退劉備 郭淮在三國的名氣雖然不如關羽張飛
,但是他的功績卻與張遼,徐晃類同
。張遼當年
,擊退孫權,徐晃敗關羽
,而郭淮卻在陽平關
,逼退了劉備。 當年是怎么回事呢
?其實故事發(fā)生在漢中之戰(zhàn)
,劉備方面黃忠斬殺夏侯淵,漢中方面陷入被動局面
,幸好此時
,郭淮與杜襲便共舉張郃為主將。次日
,劉備想乘勝攻擊
,想跨過漢水直取魏軍。當時
,劉備勢大
,如果硬碰魏軍勝算太小。這個時候
,有人提出利用漢水以拒劉備
,這一戰(zhàn)略當場被郭淮否認! 以水退敵不是妙計嗎?為什么郭淮要放棄使用呢
?后來他便提出了自己的見解
,郭淮認為,本來處于劣勢狀態(tài)
,這個時候應該撤退到岸邊
,在陸地上陣形以待。在擺好陣形之后
,如果劉備率人來襲
,那么就在蜀軍渡水的半途出兵猛打,如此一來
,劉備必?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后來
,果如郭淮所料
。不過,劉備卻沒有上當
,而是在岸邊相望
,估計當時氣得直接跺腳。 識破諸葛亮妙計 除了逼退劉備
,郭淮還在諸葛亮北伐期間
,識破其計謀,讓孔明無功而返
!這是怎么一回事兒呢
?下面就來看一看: 公元234年,諸葛亮最后一次率兵北伐
,這一次孔明摒棄一切雜念
,專心用兵,本想打曹魏一個一蹶不振
,結(jié)果自己同樣是兵敗而歸
。究其根本原因,絕對不單單是因為一個司馬懿
。例如
,在諸葛亮的幾點策略上,司馬懿他是并沒有發(fā)現(xiàn)的
。 諸葛亮轉(zhuǎn)戰(zhàn)五丈原
,司馬懿認為并無大礙 起初,諸葛亮轉(zhuǎn)兵線至五丈原
,司馬懿并沒看在眼里
,認為諸葛亮此舉乃是做無用功
。不過,這個時候郭淮卻道
,應該立即派兵守住北原
,防止蜀軍擾患我國人民及邊防。后來
,蜀軍果然去占領北原
,不過有了郭淮去駐守,蜀軍未能成功
。 占取北原尚未成功
,諸葛亮又施一計。這次諸葛亮故意西行
,做出一副要全力攻擊曹魏西圍的樣子
。不過,郭淮卻認為諸葛亮要攻取陽遂
。是夜
,蜀軍果然攻取陽遂,只不過此時的曹軍已經(jīng)有了準備
,故此又未成功
。三國志記載:「 ”諸將皆謂欲攻西圍,淮獨以為此見形于西
,欲使官兵重應之
,必攻陽遂耳。其夜果攻陽遂
,有備不得上?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蓖ㄟ^
,這段史料記載,其實可以發(fā)現(xiàn)
,郭淮在軍事方面似乎有著獨到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