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書出現得很早,可以追溯到先秦,秦朝時是少府的屬官
到了東漢時期
由于尚書臺變得日益重要
,中書、門下
到曹魏時期設立了中書機構
中書從誕生到發(fā)展都和尚書密不可分。中書產生于漢武帝時期
西漢時期中書時置時廢,東漢時沒有設置中書
曹魏的中書監(jiān)機構取代了尚書臺典掌機要以及出納奏章的職權,成為了皇帝個人新的辦公廳
。并且由于中書監(jiān)長期陪伴皇帝,其不但可以發(fā)布政令,還可以參與政務決策。因而雖然尚書令的地位高于中書監(jiān),但官員們更加樂意呆在中書省。東晉時期的權臣通常都要一邊錄尚書事,一邊擔任中書監(jiān),以掌控全局。到了南朝時期
,由于皇權力量相比東晉有了大的進步,皇帝們開始削弱士族權臣,提拔重用寒人,于是中書監(jiān)、令等的職權漸漸被轉移,地位輕微的中書舍人往往行使重要職責和上述兩個機構相比,門下省的情況說麻煩也麻煩,說簡單也簡單
門下最初不是一個特定的官署機構,而是對皇帝身邊的侍從
到了西晉時期
,侍中寺進一步擴充,并改名門下省,散騎常侍和散騎侍郎也被歸入其中。魏晉時期的散騎常侍和散騎侍郎陪伴皇帝身邊,經常參與國事討論,屬于皇帝的顧問團隊,是由貴族子弟擔任的顯職。東晉時期撤銷了散騎常侍等,到了劉宋時期又重新設置,并成立了散騎省,又叫集書省,常被稱呼為小門下,而南齊時期則干脆把集書省交由門下省統領。但此時的集書省基本成了閑散機構,其職位一般都是作為榮譽性官職授予年老官員。到了南梁時期,集書省又從門下省中被分離出,地位和職權也得到了提升,散騎常侍和侍中相當。門下省的部分職責也被劃給了集書省,例如省閱奏文和尚書以及中書一直在改變職責不同
,門下省長期都是皇帝的私人顧問,因而其地位也隨皇權的強弱而變化。在曹魏和西晉這種皇帝掌權的時期,侍中自然是重要職位,可以對政策制定起到關鍵作用。但到了東晉時期,侍中的重要性便隨之衰減。而到了南朝,侍中又再次重要起來,在皇帝授權的情況下,甚至可以直接行使政務。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5263.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系,或有版權異議的,請聯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絡,轉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書生帶兵為何總是很自信最后打贏沒有
下一篇: 漢獻帝最恨的人是誰,不是曹操而是此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