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最無恥的幾個叛徒,直接影響歷史
史上最無恥的幾個叛徒,直接影響歷史?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容
。
叛徒漢奸不管是何時何地總是一個最不光彩的詞
,在中國歷史上就有這么幾個絕對的反叛者
,禍國殃民是頭份,今天就來看一看他們到底做了什么事,遺臭萬年
。

中行說,開啟了漢奸之路
西漢文帝時,皇帝強迫中行說陪送公主到匈奴和親
。于是,中行說對漢朝就懷恨在心
,就此投靠了匈奴人
。后來,中行說在匈奴人那里
,官職越做越大
,并屢屢?guī)椭倥ゴ蚬蕠T谶@一過程中
,對匈奴人比親爹還親
。
客觀的說,中行說雖然對匈奴幫助較大
,讓西漢付出了很大代價
,但這一個人作用畢竟有限。問題在于
,中行說開啟了漢奸之路
,作了一個很壞很壞的榜樣,給后世漢奸們指引了方向
。
安祿山
,毀掉了大唐盛世
談到安祿山
,大家都知道“安史之亂”,但對安史之亂的危害
,卻了解甚少!做一個比喻
,就是:安祿山、史思明的軍隊
,無論到了哪
,幾乎都實行三光政策。因此
,席卷大半個中國的安史之亂
,徹底毀掉了大唐盛世,造成了后來的藩鎮(zhèn)割據(jù)
。
其中
,還有一點被忽略了,即:大唐對外擴張也被打斷!大唐和阿拉伯帝國的怛羅斯之戰(zhàn)
,唐軍只有2萬人
,對戰(zhàn)阿拉伯20萬—30萬人,而唐軍只損失不到5000人上下
。當時
,唐軍準備整兵再戰(zhàn)時,安史之亂爆發(fā)了
,徹底打亂了西進的腳步
。
石敬瑭,為害中國300年
大家都知道
,石敬瑭割讓了幽云十六州給遼國
,好像沒什么大不了的。其實
,幽云十六州是中原王朝的一塊戰(zhàn)略屏障
,沒有這一寶地,整個中原將無險可守
,北方鐵騎一馬平川
,可以肆意南下。所以
,周世宗柴榮
、趙匡胤等,都知道戰(zhàn)略價值
,都想拿回這一塊地
。
然而,幽云十六州先后被遼國、金國
、蒙元奪取
,讓中國300年不得安寧,直到朱元璋收復故土
。實際上
,宋朝并不弱,之所以給人感覺“弱宋”
,主要就在于沒有幽云十六州!換一個中原王朝
,沒有這一塊戰(zhàn)略要地,在當時的環(huán)境下
,估計都不會比宋朝好。
許衡
,中國古今第一漢奸
關于南宋末年的許衡
,如今幾乎是一面倒的好評!實際上,此人才是中國古今第一漢奸!原因很簡單
,許衡創(chuàng)造了一個漢奸理論
,掃除了漢人投降異族的精神障礙,和道德羞恥感
,這就是:“夷狄入中國則中國之
,中國入夷狄則夷狄之”!在此之前,中國還是講究“華夷之辨”的
。
因此
,這一貌似圣人的理論,出來之后
,投降異族的讀書人
,頓時沒有了心理障礙,找到了投降的理論基礎
。試想一下
,如果沒有這一理論,那么讀書人投降之前
,至少還要顧忌一下臉面
。所以說,許衡才是中國古今第一漢奸
。
洪承疇
,才是開清第一功
關于“開清第一功”,主要有兩個人選
,(1)多爾袞
,(2)洪承疇!那么,哪一個才是真正的開清第一功呢?毫無疑問是洪承疇。清軍入關之后
,多爾袞諸多惡政來看
,他的政治智慧并不高。如果不是南明太散
,加上洪承疇等漢奸的鼎立支持
,清朝很難建立。
作為大明重臣
,兵部尚書
,洪承疇的叛出,對大明王朝殺傷力太大了
。試想一下
,一個國防部長投降敵人,死心塌地的幫助敵人
,這還了得?事實上
,無論是軍事戰(zhàn)略、治國行政
、招降納叛等方面
,洪承疇可謂鞠躬盡瘁死而后已了,最終毀掉了大明帝國!至于吳三桂等叛徒
,還真比不了洪承疇
。
翻開中國歷史,會發(fā)現(xiàn)很有趣的一面
,即:既有“識時務者為俊杰”
,“大丈夫能屈能伸”,也有“舍生取義”
、“留取丹心照汗青”
,無論投降還是抗爭,都有十足的依據(jù)!有人說
,中國文化就是一“大醬缸”
,里面亂七八糟的東西都有!仔細分析,還真是如此
,勸人投降的
,勸人取義的,樣樣齊全
。
但需要注意的是
,如果從中華民族來說,以上這些叛徒漢奸
,或許活到了最后
,或許如今有無上的榮光,卻不能成為民族的脊梁,更代表不了中華民族
。真正的民族脊梁
,代表民族氣度品質的,卻是哪些舍生取義之豪杰
。
現(xiàn)代學者熊逸評價許衡時
,有這么一句話,“那些理學名儒
,如許衡
、吳澄輩,皆俯首稱臣
。只有文天祥
、張世杰、陸秀夫
、謝疊山不肯臣元
,都死了節(jié)?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被钕聛淼奈幢馗呱?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死去的未必渺小!
歷史上一些人物有哪些至今為人唾棄的無恥行為?
在我們的歷史教科書里,基本都是歷史人物的正面評價
。畢竟負面人物太多
,可能會影響孩子的三觀。但是
,歷史上幾個人物的無恥行為
,至今真的被唾棄。
一
、“體貼妻子”陳
說到這種不要臉的事
,最好從一個說起:南北朝時期陳國最后一個皇帝陳。
這位才華橫溢的皇帝
,登基以來
,一直高調渣,天天和自己漂亮的妃子鬼混
。但他的妻子沈武花皇后脾氣很好
,從不吃醋。有了這么好的妻子
,陳有時會表現(xiàn)出她的“關心”
。每次跑到沈皇后那里散步,她都是百般挑剔,要么嘲笑沈皇后的土
,要么調侃她長得丑
。我還寫過一首著名的詩補刀:不留一人,不留一人
。這里沒有人
,但有人的地方。
我妻子只是在閑逛
。我的妻子不在乎你是否寫詩歌表演
,所以在渣男欺負誠實的人實際上是一個戰(zhàn)士。
陳這種敗類一生
,一直從帝王生涯中
,玩到被隋朝活活消滅。陳家在國破后被抓到洛陽
,前朝美妾出走
,只有沈皇后照顧他到最后。只有這個被他欺負了大半輩子的女人
,才是真的對他好
。
二。關愛忠誠歐陽修
就“補刀”的技術含量而言
,大宋文豪歐陽修遠未壓過渣男皇帝陳后主
。
在統(tǒng)治時期,杰出的將軍狄被提拔為樞密使
,一幫大宋文官炸了鍋
,各種臟水潑了過來。宋代名臣
、文學家歐陽修不走尋常路
。他接連做了幾份奏折,都是用生命來贊美狄青
。他把名人的形象捧得滿滿的
,把筆一轉:水為陰,兵為陰
,武將為陰
!
多殘忍啊
?比罵人還難受
。這時,北宋發(fā)生了一場洪水
。歐陽修熱情謳歌了狄青的功勛后
,洪水的鍋很容易就推到了狄青身上:就是因為你這個武將違背了大宋朝的命運
,所以無論你的功勞有多大,都要滾得厚
。齊齊扣了鍋之后
,護著狄青的宋仁宗也沒有表白?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蓱z的狄青將軍
,在戰(zhàn)場上所向披靡,先被貶出京城
,后含恨而死
。一代豪杰,所以被歐陽修“陰”
。
憑著騙人不留痕跡的本事
,歐陽修的文采名副其實的“唐宋八大家”。
三
、“堅貞不屈”的夢炎
公元1283年
,被關押在元大都的南宋英雄文天祥受盡折磨卻依然不屈。許多忠心耿耿的元朝官員滿腔熱血
,痛哭流涕
,懇求元世祖釋放文天祥。然而
,在關鍵時刻
,南宋投降大臣夢囈怒言:“我們這一代人將被安置在哪里?”戰(zhàn)斗到最后的文天祥能活下來
。我們把臉丟在哪里
?皇上不能叫我們漢奸寒心
!
如此無恥的邏輯
,真的讓元世祖回心轉意,主人公文天祥終于在修行場上結束了他的英雄生涯
,但他的訪夢炎的名聲卻一代代臭下去了
。甚至在明清時期,還有一個特殊的規(guī)定:有姓氏的考生必須證明自己的祖先沒有患夢炎
,才能獲得考試資格
。做叛徒是要被唾棄的!
四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案兄x你的好意”高麗國王
元朝時期,朝鮮作為元朝的附屬國
,基本上是連年被壓迫
。元朝打仗
,要出錢買糧。在和平時期
,經(jīng)常被勒索
。直到元朝滅亡,明朝建立
,才出了惡業(yè)的高麗國
。新大哥明太祖朱元璋不遺余力地幫助可憐的弟弟高麗,金錢
、糧食
、綢緞都開辟了支援。誰知韓國新國王王恕放下筷子
,大罵母親
。他實際上是在明朝的幫助下找到的
這樣的白眼狼行為,忙著打北元的明朝
,一開始也沒搭理
。直到明朝一敗涂地擊敗北苑,二十萬大軍橫掃遼東之后
。賊王澍膽子比較肥
,于是命令高麗四萬大軍全部出動,從二十萬明軍手中奪取遼東重鎮(zhèn)鐵嶺
。但這一次
,是推鼻子上臉之后的一個踉蹌。四萬韓軍怎么會這么蠢
?我明朝打不過你吧
?轉身直接捆綁王叔投降明朝。忘恩負義的朝鮮王國就此止步
,取而代之的是我們今天熟悉的國名:朝鮮
。
5.“愛護文物”的乾隆皇帝
清朝乾隆皇帝一生以才氣著稱。他被譽為琴棋書畫大師
,最大的才能是品鑒國寶字畫
。
然而,他的“天賦”簡直是前所未有的恐怖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塘艘磺Ф嗝队≌拢饺绽锼磉吺诌吘陀?00枚左右
。每當看到稀世國寶字畫
,他都是才華橫溢。他先用毛筆寫詩
,寫完之后再把印章打一巴掌
。尤其是中國書畫史上那些不朽的名作
,他們享有特殊待遇。如果你高興
,可以繼續(xù)提問
。印章來回蓋,你有時間和時間的地方都占滿了
。
于是日復一日
,出現(xiàn)了一個個讓人心痛得發(fā)抖的景象:他天天擺弄的字畫都被打死了。在明代富春山居圖的抄本上
,他自己寫了50多首詩
。王羲之書的快雪時晴帖上,有三行王羲之的真跡
,邊上有十幾個印章
。空白處寫滿了詩
。王獻之中秋貼共30字
,乾隆蓋章80章。毀了多少書畫珍品
。
這種破壞絕不是乾隆皇帝偶爾造成的
,而是在位60年,一高興就很容易被破壞
。我總是說“玩了就不知道標題了”
,就是下次再也不會這么糟蹋了,但是再看到國寶的時候
,手就再也不會閑著了
,再也停不下來亂涂亂畫。
不及物動詞曲線救國汪精衛(wèi)
汪精衛(wèi)為了榮耀背叛了自己的國家
,做了漢奸
,但卻理直氣壯,名正言順
,字里行間流露出對祖國深深的愛
。
看完這些
,你覺得這些角色真的很無恥嗎
?有那么幾個害忠、害善
、害國
、害民的敗類,真讓人想打一架
。
三國蜀漢十五位叛徒,其中十四位個個都很無恥,只有他可以原諒
在東漢末年軍閥割劇與魏蜀吳三足鼎力時
,由于內部的政治斗爭或派系不和,各國都產(chǎn)生了一些叛徒
,如吳國的韓綜
、孫壹等,魏國的姜維
、夏侯霸
、王平,東漢末年的呂布
、張松
、蔡瑁張允等。和魏國
、吳國不同的是
,蜀漢的叛徒,雖在數(shù)量
、質量上不占優(yōu)勢
,但所造成的后果卻非常嚴重,甚至直接導致了蜀漢的亡國
。
一
、牙門將王沖
王沖,蜀漢重臣李嚴帳下的牙門將
。在李嚴都督江州后
,牙門將王沖與主上不合,發(fā)生摩擦
,自知為李嚴所疾恨
,懼怕被誣陷罪名而叛逃降魏,后續(xù)如何
,史無記載
。
王沖一事,成為后人指責李嚴的證據(jù)之一
,但我并不贊同
,此事不是另有隱情,就是子虛烏有
。
二
、零陵太守郝普
事實上,劉備與孫權爭奪荊州
,前后有三次
。第一次是赤壁之戰(zhàn)后
,劉備奪了荊南四郡,孫權占了江夏
、南郡等
;第二次是215年孫權派呂蒙襲取長沙、桂陽
、零陵三郡
,最后孫劉兩家劃湘江為界;第三次是220年
,呂蒙偷襲荊州
,擒殺關羽,孫劉徹底鬧翻
。
郝普
,字子太,荊州義陽人
。劉備入川時
,留郝普為零陵太守,也算委以重任了
。215年
,孫權派呂蒙率兩萬兵士去攻取長沙、零陵
、桂陽三郡
。呂蒙傳檄長沙、桂陽
,二郡望風歸附
,惟零陵太守郝普守城不降。此時長沙太守應為廖立
,廖立不敵
,棄郡而走,西歸劉備
。
呂蒙親筆書信一封
,并派郝普同鄉(xiāng)為說客,勸降郝普
。
信中劉備在漢中為夏侯淵所圍一事
,根本尚未發(fā)生,故魏某認為此信很可能為假造
,為了給郝普遮羞
。
事實上,郝普很可能不戰(zhàn)而降
,并且繼仕吳國
,官至九卿中的廷尉。后卷入魏國大間諜隱蕃事件
,事敗見責自殺
。
三、荊州治中潘濬
潘濬是蜀漢最無恥的叛徒
。
潘濬
,荊州武陵郡漢壽人,注意潘濬和蔣琬的母親是親姐妹
,潘
、蔣是姨兄弟。潘濬師事大儒宋忠
,并為"建安七子"的王粲賞識
,因而知名。劉表任他為江夏從事
、湘鄉(xiāng)縣令
,頗有政績。
209年
,劉備領荊州牧
,任命潘浚為治中從事。
劉備對潘濬可謂青睞有加
、恩重如山
。潘濬蒙受重恩,不以死相報
,則有愧天地
。
211年,劉備入益州
,將潘浚留下以管理荊州事務
。
219年,孫權襲殺關羽
,占領荊州
。潘浚隨即投降了孫權,而且立功心切
,將荊州軍事部署詳細告訴孫權
,被拜為輔軍中郎將,并領兵
。
當時
,武陵從事樊胄企圖煽動五溪蠻夷將武陵獻給劉備。孫權詢問潘浚,潘浚急于在新主子面前表現(xiàn)自己
,于是自告奮勇
,統(tǒng)領五千人前往,斬殺平定樊胄
。
在整個三國期間
,如此深受重恩,又如此賣主求榮的人
,恐怕只有潘濬一人了
。
229年,孫權稱帝
,任命潘浚為少府
,進封劉陽侯,后遷任太常
。
四
、糜芳
麋芳(生卒年不詳),字子方
,東海朐縣(今江蘇連云港)人
。本為徐州牧陶謙部下,曾被曹操表為彭城相
。后來辭官
,隨劉備從徐州輾轉至鄴城、汝南
、新野
、長坂坡、江夏等地
,奔波多年
。
劉備稱漢中王時,糜芳為南郡太守
,但受到關羽的輕慢
。后來,因未完成供給軍資的任務而被關羽責罵
,心中不安
。在看到將軍傅士仁投降孫權之后,麋芳也選擇了投降孫權
,導致關羽兵敗被殺
。
劉備伐吳時,二人殺馬忠再次投蜀
,劉備怒令關興剝去二人衣服
,命其親自以刀剮殺
,以祭奠關羽。
五
、傅士仁
傅士仁
,幽州廣陽郡人,劉備手下將領
。
劉備入川時
,傅士仁與關羽
、糜芳共守荊州
。呂蒙白衣渡江攻打關羽時,傅士仁殺死關羽的催糧使者并誘使糜芳一起投降東吳
,致使關羽失去援助而死亡
。劉備征伐東吳時,傅士仁和糜芳殺死東吳將軍馬忠
,復投降劉備
,但劉備認為二人因勢急而投降,并非本意
,同時惱怒二人背叛關羽致使關羽戰(zhàn)死
,遂將二人凌遲處死。
六
,七
、范強? 張達
范強,在明朝小說《三國演義》里叫做范疆
,三國時期人物
,原為張飛部下。221年
,他與張達一起殺死了張飛
。孫權為避免戰(zhàn)事擴大,將其與張達押送回蜀漢
。范強
、張達被張飛之子張苞所殺。
張達
,三國時
,蜀漢張飛部將。蜀漢章武元年
,劉備伐吳
,張飛率軍從閬中前往江州,出發(fā)前
,張達與范強殺死張飛
,帶著張飛的首級投奔了東吳。演義里劉備率軍討伐東吳,東吳交出了范強與張達
,張達與范強被張飛之子張苞所殺祭父
。
八、孟達
孟達
,字子度
,三國時期人物,由于生逢戰(zhàn)亂年代
,孟達早年逃難來到益州投靠劉璋
,但是并沒有得到劉璋的重用。不久之后
,孟達和法正等人背叛劉璋迎接劉備入川
,雖然劉備給予孟達不錯的待遇,但是卻不能滿足孟達的野心和欲望
。后來孟達和劉封等人駐守上庸
,關羽敗退之時曾經(jīng)向兩人求援,孟達卻因為個人原因拒絕發(fā)兵相救
,結果間接害死了關羽
。孟達知道劉備不會放過自己,于是決定投靠曹魏
,并且得到了曹丕的重用
。
曹丕去世后曹睿繼位,由于孟達本來就是降將所以受到魏國群臣的排擠
,孟達變得郁郁不得志
。正巧這個時候諸葛亮北伐,于是決定寫信拉攏孟達
,得到了孟達的回應
。不料事情泄露,司馬懿得知孟達反叛的消息后火速趕來平叛
,孟達很快就兵敗被殺
,諸葛亮對此也是無可奈何。
九
,十
,十一、李輔? ? 申耽? ? 申儀
李輔
,孟達部下
,隨同孟達叛蜀投魏。后孟達接連蜀相諸葛亮
,圖謀反叛
,司馬懿兵圍孟達
,李輔等開門納軍,孟達敗亡
。景元四年
,李輔為前將軍,隨鎮(zhèn)西將軍鐘會等伐蜀
,圍蜀將王含於樂城
。
申耽,字義舉
,上庸郡人
。申耽是西城、上庸郡的大族
,聚眾有數(shù)千家
,曹操賜予他將軍稱號
、任上庸太守
。219年,劉備欲一統(tǒng)益州全境
,于是命令孟達從秭歸郡北攻房陵郡
,孟達攻殺曹魏房陵太守蒯祺,又繼續(xù)進攻上庸郡
。劉備怕孟達難以獨任
,派劉封從漢中前往統(tǒng)領孟達軍,會師上庸
。申耽率全郡投降
,將妻兒以及宗族都遷往成都為質。劉備于是任命申耽為征北將軍
,其余官爵保持不變
,又任申耽之弟申儀擔任建信將軍、西城太守
。荊州事件中
,房陵太守孟達降魏,申儀亦率軍叛亂
,申耽無奈之下
,只得也投降了魏國。曹丕因為申耽不是自愿歸附
,于是剝奪了他的軍政大權
,遷徙南陽,閑散終老
。
申儀
,被劉備封為建信將軍
、西城太守。隨同孟達降魏
,拜魏興太守
。孟達事變中,申儀與孟達不和
,幫助司馬懿討滅孟達
。孟達死后,司馬懿對申儀也不放心
,召而執(zhí)之
,歸于洛陽。
十二
、陽平關蔣舒
蜀漢的所有叛徒中
,除了最無恥的潘濬,排第二的就是蔣舒了
。
蔣舒
,蔣琬族侄,注意又是一個蔣琬親族
。蔣舒最初為武興督
,在任不稱職,在調任為陽平關副將
,協(xié)助傅僉把守陽平關
。
陽平關是漢中最重要的軍事重地,控制著漢中通往成都的道路
,直接決定漢中存亡
。曹操攻張魯,張魯聞陽平關失守
,于是投降
。劉備爭奪漢中,斬殺夏侯淵
,乘機奪取陽平關
,曹操最后只得放棄漢中。
公元263年
,鐘會伐蜀
,兵至漢中,包圍漢
、樂二城
,別遣將攻陽平關。
蔣舒臨陣投敵
,引鐘會大軍奪下陽平關
,鐘會由是大得庫藏積谷
。
假如蔣舒不投降,則陽平關絕對可以堅守
,鐘會最后只能無功而返
,則漢中不失。而且漢中不失
,姜維則不必急于退守劍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