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他是李世民最疼愛的兒子,卻遭大唐第一名臣誣陷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28 23:47:37

      他是李世民最疼愛的兒子,卻遭大唐第一名臣誣陷

      隋末農(nóng)戶大農(nóng)民起義暴發(fā)

      ,皇室出生的李淵在太原市揭竿而起
      ,之后創(chuàng)建了唐代
      。秦王李世民之后又啟動了玄武門事變
      ,空架了唐高祖,最后走上了帝位
      ,史稱“唐太宗”
      。可以這樣說
      ,唐太宗一生都充滿了傳奇色彩
      ,無論是軍事指揮能力
      ,還是文化造詣,都非常人可比
      ,文治武功
      ,遠超秦漢。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內(nèi)容

      其實唐太宗最喜歡的一個兒子

      ,他的名字叫李恪。唐太宗生前有打算讓李恪繼位的意愿
      ,但是后來被群臣力勸
      ,才打消了這個念頭。李恪面相英俊瀟灑
      ,從小愛讀書射箭
      ,可以說的上是文武全才,在唐太宗所有的兒子中
      ,是最有才華的一個
      ,因此也最得唐太宗的寵愛。

      李恪本來是有很大的希望繼承皇位的

      ,但是命運卻被自己的身世所決定
      ,自己的母親是前朝的公主,如果李恪繼承大統(tǒng)后
      ,很有可能會助長民間的反唐氣焰
      ,對于大唐的江山是不利的。

      在唐代天可汗李世民的兒子是誰

      恒山王李承乾:

      母親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極為寵愛和最為器重的兒子



      李承乾3歲時
      ,唐太宗便讓長孫皇后的侄子長孫家慶擔任了他的侍讀,承乾5歲時
      ,唐太宗又讓陸德明與孔穎達這兩位秦王府十八學士教導兒子儒學經(jīng)典
      。唐太宗即位后沒多久,就將年僅8歲的李承乾立為皇太子
      。從貞觀4年起
      ,唐太宗便開始讓李承乾處理朝中庶務,以及在自己居喪或離京時擔負起監(jiān)國的重任
      ,李承乾“頗識大體”“頗能聽斷”
      ,小小年紀卻干得相當出色。

      李承乾生病后,不信佛也不信道的唐太宗卻下旨請了天竺高僧波頗與道士秦英來為愛子祈福
      。承乾病愈后,太宗大喜之下賜了綾帛等六十段與及時服十具給波頗
      ,又召度三千人出家
      ,并特地修建了西華觀和普光寺,還將獄中的囚犯減免了罪行
      ,以此為承乾祈福


      又為了不讓兒子太辛苦,唐太宗特別準許承乾不用多讀書
      ,只要和孔穎達評說古事即可
      。不過李承乾并沒有借機放縱自己,反而更加展示出了治國安邦的卓越才能
      ,有一次唐太宗讓他試著寫一寫治國的策略
      ,結(jié)果他很快便寫滿了三頁紙,內(nèi)容很有價值
      ,唐太宗看了后非常得意地向侍臣們炫耀說:“先論刑獄為重
      ,深得經(jīng)邦之要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
      貞觀8年
      ,李承乾加元服,唐太宗因此大赦死罪以下
      ,賜五品以上子為父后者爵一級
      ,天下大酺三日,又大宴群臣
      ,賜帛各有差
      。貞觀9年,李承乾娶秘書丞蘇亶長女蘇氏為太子妃
      ,唐太宗為此大宴群臣
      ,賜帛各有差,通宵達旦的宴飲甚至還被褚遂良上諫了一番
      。貞觀12年
      ,李承乾的嫡長子李象出生,因為皇孫誕育之喜
      ,唐太宗詔令天下見禁囚徒都降罪一等
      ,內(nèi)外官職事五品以上子為父後者,各加勛官一轉(zhuǎn)
      ,天下大酺五日
      ,又大宴五品以上于東宮。

      貞觀13年,唐太宗在東宮為李承乾設立太子學館——崇文館
      ,毫不忌諱承乾有可能會借此機會培植威脅皇帝地位的私人勢力
      。貞觀15年,唐太宗為鞏固承乾的太子之位
      ,詔令三品以上官員嫡子皆事東宮
      ,以保證朝中重臣對太子的鼎力支持。貞觀16年
      ,唐太宗有下詔令皇太子出用庫物不設上限
      。但這時的李承乾隨著年歲漸長以及患了足疾,開始變得叛逆起來
      ,不過是因事對父親不滿
      ,就敢任性大膽到一連幾個月不上朝,而唐太宗不僅對此沒有任何的指責與批評
      ,還特地將魏征任命為太子太師
      ,意在告訴眾人他是絕對不會廢太子的。

      就算后來李承乾犯下了謀反這等滔天大罪
      ,唐太宗也不愿殺了這個兒子
      ,朝中大臣也沒人敢說太子謀反按律當斬之類的話。最后還是通事舍人來濟進言說:“陛下不失為慈父
      ,太子得盡天年
      ,則善矣?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边@才合了唐太宗的心意
      ,最終謀反案的一干從犯全部被賜死,身為主犯的李承乾卻保住了性命
      ,只被廢為了庶人
      。而來濟也因此得到了唐太宗的看重,官職不斷得到升遷
      ,不久就任考功員外郎
      ,次年便升遷至中書舍人,與令狐德棻等人共同撰寫《晉書》


      李承乾雖然被廢
      ,但唐太宗為了兒子將來的安危考慮
      ,在立新太子時以“泰立
      ,承乾、晉王皆不存
      ;晉王立
      ,泰共承乾可無恙也”為由
      ,果斷立了年幼卻性格溫和的李治為太子,目的就要能夠同時保住承乾
      、李泰
      、李治這三個心愛的兒子。

      貞觀18年12月
      ,李承乾病逝
      ,唐太宗為之廢朝,并葬之以國公禮
      。唐玄宗開元27年,李承乾的嫡孫李適之出仕唐玄宗的左相
      ,李適之因為祖父謀反被廢
      ,父親李象又遭武后所黜,葬禮有闕
      ,于是上疏請求歸葬昭陵之闕內(nèi)
      。唐玄宗遂下詔追贈李承乾為恒山王、荊州大都督
      ,謚曰愍
      ,陪葬昭陵;又一并追贈了李適之之父李象為越州都督
      、郇國公
      ,伯父李厥及亡兄李玭等人也“并有褒贈”,“褒冊典物
      ,焜照都邑
      ,行道為咨嘆”。

      事隔數(shù)十年后
      ,李承乾終于重新回到了父母的身邊
      ,自此長眠于昭陵,永遠陪伴在父母親身側(cè)
      ,再也不分離


      郁林王李恪:

      生母楊妃
      ,是唐太宗14個兒子中待遇最差的一個


      李恪一生中不僅毫無得寵事跡,而且不過是犯了踩莊稼和賭博這樣的小錯
      ,就連續(xù)多次被削去都督的頭銜
      ,先后削去實封共600戶,只剩下200戶的實封
      。李恪還因此遭到唐太宗的好一頓痛罵
      ,甚至被比作了燕王劉旦(漢武帝之子
      ,因為不能安分守己,遭到漢武帝的厭惡)
      。而李恪犯的這些錯誤與受到的懲罰無論是在史書上還是李恪本人的墓志上
      ,均有記載,互相印證


      貞觀2年5月李恪與李泰同時受封
      ,李恪受封益州都督,封地只有8州
      ,李泰卻是揚州大都督兼越州都督
      ,封地多達22州。而且李恪受封的不過是都督
      ,李泰卻是大都督(《唐會要》記載
      ,就在李恪受封前三個月,唐太宗將益州的大都督府去“大”字
      ,降級為了都督府)
      ,所以李恪與李泰雖然同時受封,但李恪不僅都督府的規(guī)模遠不及李泰的大都督府
      ,封地更是比李泰少了近三分之二


      貞觀7年李恪前往自己的封地時,唐太宗對他說:“父子之情
      ,豈不欲常相見耶
      ?但家國事殊,須出作藩屏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庇纱丝梢娮屩T王之藩是因為“家國事殊”,更是為了絕諸皇子的“覬覦之心”
      ,但這一番冠冕堂皇的話
      ,實際上更適合身為太子同母弟的李泰而不是庶出的李恪,畢竟作為太子同母弟
      ,李泰對儲位的威脅才是最大的
      。然而唐太宗在“家國事殊”面前卻出于私心,不僅不讓李泰之藩
      ,甚至還想讓他搬進武德殿居?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焕钪尉透挥谜f了
      ,唐太宗一直將這個兒子親自帶在身邊撫養(yǎng)
      ,絕口不提之藩的事,貞觀16年甚至干脆直接讓他上朝參政了
      ,卻偏偏將沒什么威脅的李恪打發(fā)到封地上去


      唐太宗曾給李恪寫了一封信
      ,其中有“汝方違膝下,凄戀何已
      ,欲遺汝珍玩
      ,恐益驕奢”這樣一句話,然而就在唐太對李恪說“欲遺汝珍玩
      ,恐益驕奢”——以避免李恪變得驕奢為由而不肯多給他財物時
      ,卻在一轉(zhuǎn)身面對李承乾與李泰時,又是截然相反的態(tài)度
      。唐太宗賞賜李泰時不僅“賜泰物萬段”
      ,每個月給李泰的東西甚至“有逾于皇太子”,對李承乾更是干脆直接取消了他取用庫物的限制


      而史官稱李恪有文武才
      ,但善騎射不過是身為關隴軍事貴族最基本的素養(yǎng),在唐朝這個連后宮才人都能陪帝王騎射的朝代里
      ,李恪雖然善騎射
      ,卻沒有絲毫的軍功或突出的事跡可以證明
      。李恪的文才同樣毫無記載
      ,別的皇子具體到擅長哪種書法有多少部作品都有記錄,唯獨李恪的“文才”連李唐皇室成員中最常見的書法特長都不見蹤影
      ,而同樣因為謀反被誅的漢王李元昌
      ,卻能夠以書法、繪畫
      、射獵著稱于各部史書


      《冊府元龜》:“唐漢王元昌,高帝子
      ,性警悟
      ,有勇力,工騎射
      ,頗涉文史
      ,兼能隸書?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唐朝名畫錄》:“漢王元昌善畫馬
      ,筆蹤妙絕,后無人見
      。畫鷹鶻
      、雉兔見在人間,佳手降嘆矣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br>《法書要錄》:“漢王童年
      ,自得書意。夙承羲
      、獻
      ,守法不二?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br>《歷代名畫記》:“天人之姿
      ,博綜伎藝,頗得風韻
      。自然超舉
      ,碣館深崇,遺跡罕見
      。在上品二閻之上
      。”

      一位專研經(jīng)典名著
      ,擅長音樂
      ,繪畫精妙,射獵如神的多才多藝的俊美皇子便栩栩如生地在后人心目挺拔起來
      ,相比之下
      ,李恪的才華無論是在史書還是墓志銘上,都沒有分毫體現(xiàn)


      唐太宗雖然一度有過改立李恪為太子的想法
      ,但這件事不僅是在立了李治為太子后又過了7個多月的時間才提出來的,而且只對最不可能贊同的長孫無忌一個人說過
      ,被反駁后不但再也不曾提及此事
      ,甚至對提名未果的李恪也毫無保護措施。

      還有人試圖將李恪當不上皇帝的原因歸結(jié)為是具有前朝血統(tǒng)的緣故
      ,不過這種說法完全是無稽之談
      ,畢竟李恪的兩朝血統(tǒng)不是什么前無古人后無來者之事,歷史上兩朝一脈的皇位繼承人比比皆是
      。比如后趙石虎的太子石世
      ,生母就是前趙的安定公主;比如北周閔帝宇文覺的生母就是北魏馮翊公主
      ;就連隋煬帝楊廣的太子楊昭也是兩朝一脈——楊昭的生母蕭皇后
      ,即西梁孝明帝蕭巋的女兒。

      再說如果前朝血統(tǒng)真的是問題
      ,是忌諱
      ,那么唐太宗為何在明知李恪具有隋朝血統(tǒng)的情況下還想立其為太子?長孫無忌又為什么不用這樣的理由來反對唐太宗立李?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所以李恪與儲位無緣
      ,和他的生母楊妃是隋煬帝的女兒根本沒有任何的關系,而是因為李恪與楊妃均不得寵于唐太宗的緣故


      永徽元年
      ,李恪作為唐太宗的庶長子,與唐高祖的庶長子荊王李元景一起被唐高宗封為三公
      ,永徽四年又與李元景因謀反案被殺


      唐中宗在神龍年間大肆追封李唐宗室時追贈李恪為司空,至于李恪是否恢復了正一品的親王爵位
      ,《舊唐書》沒有記載
      ,《新唐書》同樣也沒有記載,而且因為一同謀反的李元景等人均有“復官爵”的明確記載
      ,唯獨李恪卻完全無此一提
      ,所以歐陽修在《新唐書》中提到李恪時,只稱其為“郁林王恪”
      ,而不是“吳王恪”


      濮王李泰:

      母親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最為寵愛的兒子
      ,各種得寵事跡在史書上比比皆是


      武德3年,李泰剛出生就被封為宜都王
      ,次年又進封為正一品的衛(wèi)王與上柱國
      。貞觀2年
      ,李泰改封越王
      ,并受封為揚州大都督與越州都督,封地22州
      。而除了都督的頭銜外
      ,李泰還是雍州牧與左武候大將軍(這是貞觀時期李泰獨有的殊寵,除了李泰之外
      ,只有胞弟李治有這樣的待遇——李治除了都督的頭銜外
      ,還是右武侯大將軍)。

      貞觀7年
      ,與李泰同齡的李恪按例去了封地
      ,而唐太宗不僅長期沒讓李泰去封地,甚至還下詔讓李泰搬進武德殿居住
      ,被魏征諫止
      。不過唐太宗因為疼愛兒子而做出的種種出格舉動,并沒有因為大臣們的極力勸諫而就此作罷


      有一次李泰對父親抱怨說朝中那些三品以上的大臣對自己不夠尊重
      ,結(jié)果唐太宗一聽自己心愛的兒子受了委屈
      ,雷霆震怒之下二話不說,立馬把那些大臣召進宮來嚴詞質(zhì)問一番
      。房玄齡等人被嚇得是不敢說話
      ,唯有魏征梗著脖子據(jù)理力爭。最后唐太宗承認自己是因為對李泰的私愛而忘公了
      ,然而事后對這只青雀的寵愛依然是該怎么來還是怎么來
      ,大臣們也無可奈何。

      又根據(jù)史書的記載
      ,李泰“腰腹洪大”
      ,不過唐太宗見到愛子如此圓滾滾的模樣,擔心的卻不是太胖的話會影響身材
      ,而是覺得兒子這樣上朝參拜的時候一定會很辛苦
      ,心疼之下特別準許他乘著小轎子到朝所。又因為李泰愛好文學
      ,唐太宗特令在魏王府置文學館
      ,任其引召學士。至于大名鼎鼎的芙蓉園
      ,與東都洛陽中盡占了惠訓坊一坊之地的大宅
      ,都是唐太宗賜給寶貝兒子的,而李泰于洛陽都城修建的魏王池與魏王堤
      ,也因此馳名于世


      貞觀14年唐太宗親臨李泰在長安延康坊的府邸,并因此特別赦免了雍州及長安死罪以下的罪犯
      ,又免去了延康坊的百姓一年的租賦
      ,還賞了魏王府的官員以及同住一坊的老人很多東西。說到李泰的這座府邸
      ,早在還沒有正式搬進來入住之前
      ,便因為盛修府邸一事而被岑文本進諫。而唐太宗照舊是對岑文本的上疏夸獎賞賜了一番
      ,卻唯獨不見對李泰的行為有任何的不樂意與制止


      貞觀15年,由李泰主編的《括地志》完稿
      ,唐太宗非常高興
      ,如獲至寶,不僅將這部著作收藏進了皇家的藏書閣中
      ,還接二連三地大肆賞賜李泰——先是賜“物萬段”
      ,緊接著又每月賞賜大量的財物,數(shù)量之多甚至超過了太子的規(guī)格,惹得褚遂良不得不上疏勸諫
      。結(jié)果唐太宗是樂呵呵地表示贊同他的觀點
      ,卻并沒有因此削減李泰的開支,而是取消了太子的開支限制
      ,等于是變相地維持了李泰逾制的花銷


      唐太宗不僅對李泰百般寵愛,經(jīng)常帶著他四處游幸不說
      ,甚至不過短短一日見不到他
      ,就要派自己養(yǎng)的一只名為“將軍”的白鶻去送信,一日之內(nèi)如此鴻雁往返數(shù)次
      。就連李泰的長子也因為父親的原因“特為太宗所愛”
      ,受到了唐太宗的特別寵愛,四歲的時候便被接進宮中撫養(yǎng)
      ,并賜名為“欣”


      貞觀17年太子李承乾被廢,李泰借機向自己的父親撒嬌
      ,聲稱自己百年之后定會殺了自己的兒子把皇位傳給弟弟李治
      。而唐太宗一見圓滾滾的青雀投進自己的懷中,立馬心就軟了
      ,再一聽這樣的保證
      ,當即便許諾要立他為太子。不過這樣的謊言卻被褚遂良毫不留情地揭穿了
      ,唐太宗冷靜下來也明白殺子傳弟的事根本不可能發(fā)生
      ,于是為了保證自己的這三個愛子能夠同時活下來,果斷地立了李治為太子


      雖然不得不貶斥李泰
      ,但唐太宗仍在詔書中說道:“魏王李泰,是我極為心愛的兒子
      ,我對這個兒子實所鐘心
      。此子年幼的時候就很聰敏伶俐
      ,又十分愛好文學
      ,我對他的寵愛是那么的不同尋常……”就在李泰被貶后不到四年的時間
      ,唐太宗將他重新進封為濮王
      。不僅如此,唐太宗還拿著李泰的上表對周圍的大臣說:“泰文辭美麗
      ,豈非才士
      ,我心中有多記掛他,你們也是知道的
      。但也只能忍痛割愛
      ,這也是保全他們?nèi)齻€兄弟的兩全之法
      。”

      永徽3年
      ,李泰逝世
      。唐高宗對此十分傷心,特別以最隆重的喪葬規(guī)格來為李泰舉哀——不僅將其追贈為太尉與雍州牧
      ,謚曰恭
      ,還為之輟朝,又下令“班劍卌人
      ,羽葆鼓吹
      ,賻物三千段,米粟三千石
      ,賜東園秘器
      ,葬事官給,務從優(yōu)厚”
      ,并特意請了法藏禪師來為哥哥的往生祈福


      李泰本人才華橫溢,史載其“聰敏絕倫”
      ,因為他不僅對文學十分精通
      ,所藏書籍甚至和皇室的藏書樓一樣多,還寫得一手絕妙的行書
      、草書
      ,對書畫鑒賞也相當在行。根據(jù)唐代張彥遠在《歷代名畫記》中的記載
      ,李泰有兩枚書畫鑒賞印
      ,分之為“龜”、“益”二印
      ,而周穆王的《八駿圖》亦是因為李泰才得以流傳下來


      而李泰主編的《括地志》旁征博引,保存了許多六朝地理書中的珍貴資料
      ,對后世影響甚深
      ,創(chuàng)立的新的地理書體裁也為唐宋總志體例開了先河。李泰逝世后還留下了二十卷文集
      ,只不過可惜的是
      ,這些文集至今已經(jīng)失傳了。

      庶人李祐:

      生母陰妃
      。李祐十分喜歡和一群小人廝混
      ,還經(jīng)常狩獵無度。由于李祐的表現(xiàn)十分不好,唐太宗認為是齊王長史薛大鼎教導無方
      ,于是將權(quán)萬紀任命為新的齊王長史


      貞觀10年李祐改封齊王,受到舅舅陰弘智(正七品下的尚乘直長 )的挑撥
      ,私下招募壯士意欲謀反
      。而唐太宗見李祐不能悔過,“數(shù)以書責讓”
      ,幾次寫信責備李祐
      ,權(quán)萬紀見狀唯恐自己也會像當初的薛大鼎那樣被牽連受罰,于是主動上京向唐太宗信誓旦旦地保證李祐一定會改過
      。結(jié)果李祐認為只有自己被斥責了
      ,對權(quán)萬紀極為不滿。而權(quán)萬紀“性又褊隘”
      ,只知道一味地嚴防死守
      ,不準李祐這個不準李祐那個,惹得李祐大怒甚至想殺了他
      。不過權(quán)萬紀事先得了風聲
      ,將意圖謀殺自己的幾個人全部關進牢里,并將此事上報給了朝廷
      ,最后唐太宗令人將李祐與權(quán)萬紀帶回京城
      ,權(quán)萬紀奉詔先行,卻被李祐在半路中射殺而死


      李祐射殺了自己的長史后干脆一不做二不休
      ,直接起兵謀反,但他治下的青州
      、淄州等地的士兵并不聽他的命令
      ,而兵曹杜行敏號召眾人抓住李祐,士兵們卻紛紛響應
      。于是杜行敏帶兵包圍了李祐等人
      ,堆積柴草準備點燃,李祐不得不束手就擒
      ,他的黨羽全部被殺
      ,李祐被帶回京城賜死,并被廢為了庶人
      ,齊國國除


      隨后,唐太宗又將敢于當面數(shù)落李佑罪行并試圖殺了李佑的齊州百姓羅石頭追贈為亳州刺史
      ,而痛斥李佑的高君狀被封為榆社縣令,將李佑捉拿歸案的杜行敏由兵曹一下子被提拔為了巴州刺史,其他協(xié)助杜行敏擒住李佑的眾人也一并得到了豐厚的賞賜


      蜀王李愔:

      生母楊妃
      ,是唐太宗14個兒子中唯一被罵作禽獸不如的,待遇之差僅次于胞兄李恪


      貞觀10年李愔改封蜀王
      ,擔任益州都督一職。也許是李愔還未之藩前就表現(xiàn)得不好
      ,再加上之藩后表現(xiàn)得也很不好
      ,所以直到貞觀13年,李愔才得到了親王應有的800戶實封
      ,比其他皇子整整遲了3年


      不過李愔并沒有因此吸取教訓有所收斂,仍常常在封地上毫無理由地毆打縣令
      ,又因為打獵無度
      ,在莊稼地上肆意踐踏,惹得當?shù)匕傩帐窃孤曒d道
      。他的屬下楊道整曾諫言阻止
      ,結(jié)果被李愔從馬上一把拽了下來,好一頓捶打
      。而在聽聞了李愔種種胡作非為的事情后
      ,唐太宗曾十分厭惡地說:“就算是禽獸,只要好好馴服還能讓其聽命于人
      ;就算是鐵石
      ,只要好好煉制也能做成可用之物,只有像李愔這樣的人
      ,連禽獸和鐵石都不如
      !”當即便削去了李愔一半的封地和蜀王府中的官員,以及400戶實封
      ,又將他貶為虢州刺史
      ,剛剛上任沒幾個月的蜀王師蓋文達也因此被免官。

      唐高宗李治即位后不到一年的時間
      ,李愔就因為肆意妄為被御史大夫李乾祐彈劾了
      ,唐高宗因此很感慨地對自己的皇叔李元景等人說道:“蜀王打獵過度,侵擾百姓民生
      ,他的縣令
      、典軍也經(jīng)常無罪被罰。別人阿諛奉承他
      ,他就高興
      ,別人不遵循他的意思
      ,他就發(fā)怒,這樣的人作為一州長官
      ,又如何能夠治理百姓
      ?……李愔如今被法司彈劾,朕實在是引以為恥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庇谑抢钪握僖娫鴺O力勸諫過李愔的楊整道,將之任命為匡道府折沖都尉
      ,并賞賜一番
      ,同時又將李愔貶為了黃州刺史。

      永徽4年
      ,李愔因為連坐李恪的謀反案被黜為庶人
      ,后來又改封為涪陵王,不過再也沒有擔任過任何官職——這對于李愔所在之地巴州的百姓來說
      ,絕對是喜聞樂見的
      。畢竟李愔先前無論如何被貶,總要擔任一州長官的職務
      ,如今李愔沒了刺史的職銜
      ,巴州的百姓就再也不用擔心自己的莊稼總是無緣無故地被踩,巴州的大小官員更不用時刻提心吊膽著會被無故毆打了


      乾封2年
      ,李愔逝世,咸亨初年被準許陪葬昭陵
      ,李唐王室也算是對這位徒有王子皇孫之名的蜀王仁至義盡了


      唐高宗李治:

      母親長孫皇后,是唐太宗最為溺愛的兒子
      ,也是唐太宗唯一親自撫養(yǎng)長大的兒子


      李治一出生,唐太宗就下令只要是這一天出生的人都能得到糧食
      ,隨后又大宴五品以上的大臣
      。甚至據(jù)說就在李治出生三天后的“洗三朝”時,長孫皇后將當年丈夫從晉陽宮中得來的玉龍子與綴滿珍珠的襁褓一并賜給了這個小兒子
      。從此
      ,這枚“廣不數(shù)寸,而溫潤精巧
      ,非人間所有”的玉龍子就成為了唐朝的吉祥物
      ,由皇帝們代代相傳。

      貞觀5年李治被封為晉王
      ,貞觀7年
      ,唐太宗將李唐王朝的龍興之地并州太原府封給了這個小兒子
      。而李治也很不辜負父親的厚愛,從小就很聰慧
      ,對父母也十分孝順
      ,唐太宗曾經(jīng)考察他對《孝經(jīng)》的理解
      ,李治是對答如流
      ,唐太宗聞言更是高興萬分。

      貞觀十年六月己卯
      ,長孫皇后崩于立政殿
      ,年僅七歲的李治自此失去了自己的母親,不過幸運的是
      ,唐太宗以加倍的父愛彌補了這個最疼愛的小兒子
      ,他沒有因為妻子的去世而讓李治出宮或在皇宮某處單獨居住,而是將李治兄妹留在自己的寢殿一同照料
      ,于是《唐會要》上便留下了這樣一筆記載:“晉王及晉陽公主
      ,幼而偏孤,上親加鞠養(yǎng)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瘪宜炝家灿H口說過:“然晉王,陛下親自撫養(yǎng)
      ,至於成立
      ,上圣深慈,偏所鍾愛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倍叛壅麄€大唐王朝,被皇帝親自撫養(yǎng)長大的皇子唯有李治一人
      ,這是怎樣的一種深情鐘愛與殊榮


      不過唐太宗對這個小兒子的偏愛并不止于此。在李治已經(jīng)遙領并州都督的情況下
      ,唐太宗又加封他為右武候大將軍
      。貞觀16年,李治更是連自己的封地都沒去就直接上朝參與政事了
      。對此
      ,史書上特別用了“特深寵異”這四個字來形容唐太宗對李治的溺愛之情。

      貞觀17年太子李成乾被廢
      ,為了同時保住承乾
      、李泰、李治這三個心愛的兒子
      ,唐太宗果斷立了李治為太子
      。李治被立為太子后
      ,唐太宗對李治的寵愛一如既往,甚至可以說是更甚以往
      。李治的長子李忠出生
      ,雖然只是庶出,但唐太宗仍十分高興
      ,不僅在宴會上“酒酣起舞”“盡日而罷”
      ,還一反皇孫只能封郡王的制度,破例將李忠冊封為了親王


      而唐太宗先前一直將寶貝兒子安置在自己寢殿的一側(cè)
      ,盡管李治在宮外有一座“盡一坊之地”的晉王宅,但即便是李治被立為太子后
      ,唐太宗也沒有讓他按制出宮居住或住到東宮去
      。直到貞觀18年劉洎上書,唐太宗這才令劉洎和岑文本同馬周按日輪流前往東宮
      ,與皇太子談論
      。結(jié)果維持了沒多久,唐太宗又讓兒子回到了身邊
      ,貞觀20年褚遂良也忍不住上書
      ,唐太宗這才答應了讓李治每個月一半的時間住到東宮,一半的時間仍留在自己身邊


      貞觀19年唐太宗親征高麗
      ,李治身為太子留守后方。自幼與父親朝夕相伴的李治非常不舍
      ,連日哭泣
      ,唐太宗便對他說道:“你自幼在我身邊,像嬰兒一樣
      ,我此番出征
      ,你正好可以借機鍛煉一下,為什么要哭呢
      ?”李治則回答道:“我7歲時母親便去世了
      ,父親你一直把我?guī)г谏磉叄ο嗵?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從來沒有分開過
      ,一想到我們要分開,我就忍不住傷心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碧铺诼勓砸矞I流滿面。于是唐太宗為了彼此能夠及時了解對方的狀況
      ,首創(chuàng)了飛表奏事制度
      ,李治還要求父親在收到他的信后要立即回信


      而且就在唐太宗親征高麗之前,李治是一路送到了定州
      。直到不能再送了
      ,面對依依不舍的愛子,唐太宗就指著自己身上的衣服說:“不到我們父子二人再相見的時候
      ,我絕不會換下這身衣服
      。” 所以唐太宗的這件衣服是穿臟了又穿破了
      ,連大臣都看不下去了勸他換一件
      ,他卻死活不肯答應
      。后來唐太宗聽說李治正在趕來迎接自己的路上
      ,于是迫不及待地帶領三千護衛(wèi)率先飛奔進入了臨渝關,途中正好與李治相遇
      ,直到此時李治進獻了新衣服
      ,唐太宗這才換下了身上這件已經(jīng)穿爛了的袍子。

      等到唐太宗征遼回來后又準備巡幸靈州
      ,本打算帶著李治一起前去
      ,結(jié)果張行成上疏說:“臣聽說皇太子要陪同陛下一起去靈州,不過臣認為與其陛下因私愛而讓太子陪同巡幸
      ,不如趁此時讓太子留下來監(jiān)國
      ,接待百官商議朝政決斷眾事,熟悉朝廷事務
      ,這樣既可安定京師重鎮(zhèn)
      ,而且又可向四方顯示太子的圣德?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碧铺谡J為他說的有理
      ,便將他加封為從三品的銀青光祿大夫。

      貞觀23年
      ,唐太宗駕崩
      ,李治即位,是為高宗皇帝
      。李治即位后開創(chuàng)了有貞觀遺風之稱的永徽之治
      ,在位34年間,百姓生活水平持續(xù)改善
      ,人口持續(xù)增長
      ;大唐版圖也一度拓展到最大,不僅對西北和海東的用兵很有成果
      ,而且基本平定了突厥叛亂
      ,就算是對吐蕃的作戰(zhàn)有所失敗
      ,但在晚期也已基本穩(wěn)定了對吐蕃的態(tài)勢。

      至于所謂的李治晚年被武后把持朝政的問題
      ,事實上與臆想中的唐高宗對武后言聽計從的場景截然相反
      ,史書中處處可見的是武后在一心討好著唐高宗,小心揣摩著唐高宗的心思


      知道唐高宗一心想將母親長孫皇后的親蠶禮發(fā)揚光大
      ,所以武后的親蠶次數(shù)堪稱是有唐之最。知道丈夫提倡節(jié)儉
      ,所以武后主動將皇后裙子上的十三個褶子改成了七個
      。知道丈夫厭惡外戚坐大,所以武后身為昭儀的時候就特意寫過一篇《內(nèi)訓》
      ,當了皇后之后更是制出一部《外戚誡》
      ,并“以身作則”,唐高宗活著的時候
      ,武家人在朝堂上不見蹤影
      ,直到唐高宗駕崩,武后這才有機會將武家的人一個個全部安插在朝廷的要職上


      甚至翻遍史書不僅看不到哪位宰相大將是武后任命的
      ,能看到的卻是當年力挺武后登上后位的那些人,除了許敬宗外沒一個落著了好下場
      ,倒是那些屢屢被武后視為眼中釘肉中刺的
      ,備受唐高宗的青睞。

      例如
      ,武后當年恨王皇后與蕭淑妃恨得非得將這二人一一弄死才算完
      ,死后對其子女家族的種種羞辱更是不用多提,唯獨拿王皇后的族兄王方翼沒有辦法
      。是武后寬宏大量嗎
      ?史書中可是明載了她對王方翼“欲因罪除之,未得也”的經(jīng)過
      。然而
      ,當王方翼在高宗一朝青云直上官運亨通的時候,“生殺予奪”的武后除了眼睜睜地看著
      ,還能做什么


      又如,長孫無忌對武后立后一事多有阻撓
      ,武后對此也暗恨在心
      。雖然長孫無忌最后失勢了,然而事隔不到四年的時間,長孫無忌的嫡孫長孫延便回京做了一名正五品上的官員
      。更具諷刺意味的是
      ,就在武后稱“天后”不到一個月的時間里,唐高宗便下詔追復了長孫無忌的官爵
      ,將之陪葬昭陵
      ,又命其曾孫長孫翼襲爵趙國公。而此時“把持朝政”的武后又在哪呢


      再如
      ,扶持武后登上后位有功的李義府、袁公瑜
      、崔義玄等人被唐高宗流放的流放
      ,貶的貶的時候,“大權(quán)在握”的武后又做了些什么呢
      ?為何只能等到唐高宗駕崩后
      ,才想起來這些人“在永徽中有翊贊之功”,這才大肆追封一番


      武后若是真的對唐高宗有那么大影響力的話
      ,真的是生殺予奪大權(quán)在握的話,那么想必處理掉王方翼
      、長孫延這些人絕對不在話下,而將李義府
      、袁公瑜等人好好提拔提拔更是舉手之勞
      。然而縱觀史書,唐高宗發(fā)話的時候偏偏看不到武后的身影
      ,唯有等到唐高宗不在了
      ,武后才敢出面收拾這些曾經(jīng)恨之入骨之人,追封當初于自己有恩之人
      。所以武后也只能等到唐高宗死后7年
      ,利用自己皇太后的身份,一步步苦心孤詣
      ,這才坐上了女皇之位

      李世民最賢明的兒子,死前9個字詛咒長孫無忌
      ,后來應驗了嗎

      李世民最賢明的兒子詛咒長孫無忌,其實就是“社稷有靈,無忌且族滅”

      這個詛咒最后真的應驗了
      ,到了最后長孫無忌的下場就是被誅九族,滿門抄斬
      。這是應對了上天的因果報應之說


      李世民算是一代明君了,但是人非圣賢孰能無過

      ,他也有失誤的時候
      。身為一代帝王身邊肯定有許多的貴族,其中就有房玄齡
      、尉遲恭等賢臣
      ,當然這里面肯定也有狡詐惡徒混在里頭,其中就有長孫無忌
      。長孫無忌權(quán)力非常大
      ,以前李世民對他也是非常賞識和認可,他在李世民面前假裝自己大義凜然
      ,而且愛國愛民
      ,但是李世民去世的時候,他就原形畢露
      ,露出了狐貍尾巴
      。他作惡多端,甚至連李世民的親生兒子都慘遭他的毒手
      ,當時的唐朝皇權(quán)也是非常危險
      ,長孫無忌禍亂朝綱,罪無可恕

      我們在李世民駕崩以后

      ,就是唐高宗即位,高陽公主心懷不軌房遺愛吹枕邊風
      ,想讓他去結(jié)交各路奸佞
      ,一起謀反。高陽的枕邊風吹多了
      ,房遺愛也就迷失了自己
      ,竟然真的開始結(jié)交心腹,意圖謀反
      ,但是還沒有開始謀反就被舉報了
      。長孫無忌作為太尉,接手這件事情
      ,但是他利用自己的權(quán)力
      ,排除異己,只發(fā)展對自己有用的對象。

      李烙就在臨死前

      ,對他下來詛咒
      ,社稷有靈,無忌且族滅
      最后長孫無忌的結(jié)局就是滿門抄斬連誅九族
      。古時候的人非常的迷信他們就將長孫無忌的結(jié)局看作了李恪的詛咒應驗。

      揭秘高陽公主與辯機和尚生下兒子的傳聞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第十七個女兒

      ,她也是她父皇最疼愛的女兒
      。對于高陽公主,最有名的就是她和辯機的故事了
      ,這件事在《新唐書》和《資治通鑒》中都有記載
      ,高陽公主與辯機的故事有哪些呢?

      在高陽公主15歲的時候,李世民精心為她選了一個駙馬

      ,他是房玄齡的次子房遺愛
      。雖然房遺愛是宰相的兒子,可是高陽公主一點也不喜歡他
      ,所以在洞房花燭夜后
      ,房遺愛就再也沒有進過公主的閨房了。

      高陽公主喜歡打獵

      ,在一次出獵的途中
      ,她遇到了一個叫辯機的和尚,他不過二十出頭
      、文雅俊秀
      ,正是高陽公主喜歡的類型,所以高陽公主對他一見鐘情
      ,辯機也很喜歡她,之后他們一個忘了自己的皇家身份
      ,一個忘了自己還有佛家戒律
      ,纏在了一起。

      不知道為何

      ,房遺愛一直在為公主和辯機掩蓋著這件事
      ,他甚至可以幫助他們私會,因為他時常會出面接辯機到府中
      ,之后還會為他們放哨
      。當然,房遺愛這么做
      ,公主也沒有“虧待”他
      ,她允許他和府中的侍女明來暗往,在父皇面前,她時常會說房遺愛的好話
      ,所以在很多不知情的人的眼中
      ,他們是恩愛的。

      可是紙終究是包不住火的

      ,高陽公主和辯機的事最終還是暴露了
      ,唐太宗知道后非常生氣,他下令腰斬辯機
      ,這令高陽公主很傷心
      。高陽公主與辯機的故事就這么結(jié)束了,雖然故事荒唐
      ,卻也令人傷感

      高陽公主為何會愛上辯機和尚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的愛女,當初李世民將她下嫁給了名臣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

      ,無奈高陽公主并不愛她的駙馬
      ,她愛的人是一個叫辯機的和尚,高陽公主為何會愛上辯機和尚呢?

      高陽公主之所以會愛上辯機和尚

      ,原因有很多
      ,首先高陽公主不喜歡自己的婚姻關系到政治,她也不喜歡自己的婆家房家
      ,雖然房家當時的勢力很大
      ,可是高陽公主看不上,況且房遺愛是房家最扶不上墻的人物
      ,高陽公主更是不會喜歡他了

      其次,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最疼愛的女兒

      ,她平時被父皇寵壞了
      ,非常任性,她的公公婆婆見了她都要給她跪下行禮
      。房家是書香門第
      ,可是高陽公主性格飛揚跋扈,和這個家庭格格不入
      ,所以她經(jīng)常出門散心
      ,她最喜歡的就是打獵了。

      高陽公主就是在一次打獵的途中認識辯機的

      ,這位辯機是何人
      ,雖然在正史中沒有詳細的記載,但是從他曾被玄奘法師選中
      ,參與撰寫《大唐西域記》就可以看出
      ,他是一個杰出的青年
      。高陽公主最喜歡的就是溫文儒雅的書生了,和尚辯機正合她胃口
      ,所以她才會對他一見鐘情

      就這樣,很有個性的高陽公主愛上了辯機

      ,她忘了自己皇室的身份
      ,而辯機也忘了自己還有佛家戒律要去遵守,他們就這樣在一起了
      ,不過他們也為此付出了代價
      ,當他們的 *** 被發(fā)現(xiàn)后,唐高宗下令腰斬辯機
      ,而高陽公主為了給辯機報仇
      ,和房遺愛意圖謀反,最后被白綾自盡

      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兒子

      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之間的 *** 是后人十分津津樂道的事

      ,當時這件事也在唐朝傳得沸沸揚揚的。有傳言說
      ,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曾生下了兒子
      ,那么這個孩子是誰,他后來去哪了呢?

      在真實的歷史上

      ,高陽公主的兒子不止一人
      ,但是沒有明確的證據(jù)可以證明是不是辯機的孩子。其實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戀情不被認可的原因
      ,除了他們的身份一個是公主一個是和尚之外
      ,還有一個原因是高陽公主那時已經(jīng)嫁給了別人,她的丈夫是名臣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
      ,只是高陽公主并不愛他

      但是,關于高陽公主的后代

      ,有記錄的還是她和房遺愛的
      。房遺愛有四個孩子,但是都沒有名字
      ,他們都住在齊州一帶,可是對于高陽公主愛的辯機
      ,即便他們有過很長一段時間的愛戀
      ,可是子女并無記載,所以辯機和尚和高陽公主的兒子或許是一個謎

      在真實的歷史中

      ,辯機和高陽公主的結(jié)局是很悲慘的
      ,因為他們的 *** 被發(fā)現(xiàn)了,所以唐太宗十分生氣
      ,下令腰斬辯機
      ,而高陽公主也因此恨極了父親,所以后來她想盡了辦法想要替辯機報仇
      ,之后她和丈夫房遺愛企圖謀反
      ,可是事情最終暴露,高陽公主被賜白綾自盡
      ,而她的孩子們勢必也受到了牽連
      ,據(jù)說他們都被流放到了嶺南,對于他們之后的下落
      ,史料沒有再提及了
      ,或許這就是受牽連皇族的命運。

      高陽公主是個怎樣的人

      自《武媚娘傳奇》開播以來

      ,劇中的高陽公主吸引了很多觀眾的注意
      ,或許是她的身上有太多的謎了,因為她堂堂一個公主
      ,竟然會愛上一個和尚
      ,那么高陽公主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根據(jù)《武媚娘傳奇》中高陽公主中的種種表現(xiàn),會發(fā)現(xiàn)她是一個很有個性的公主

      ,當她的父皇將她許配給了房玄齡的兒子房遺愛后
      ,高陽公主不愿意嫁,為了抗婚還準備去跳河
      。是武媚娘的及時出現(xiàn)
      ,平息了這場風波,還讓高陽公主成功地嫁了過去
      。不過高陽公主即便嫁給了房遺愛
      ,她也沒有和房遺愛好好地過日子,因為她根本看不上房遺愛
      ,也看不上房家

      電視劇中高陽公主不滿自己的婚姻,這和歷史是一樣的

      。高陽公主是唐太宗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
      ,可能是在過度的寵愛之下,高陽公主才會被慣壞了吧
      ,不然她的性格估計也不會這么叛逆了

      眾所周知,古代的女子的婚姻很少有自己可以做主的

      ,即便不滿意也無法反抗
      ,但高陽公主可以
      ,她知道自己喜歡什么人,這個人絕對不是為人懦弱
      、庸碌無能的房遺愛
      ,所以她能讓自己的丈夫自洞房花燭夜之后就再也沒和她同床,也能讓自己的公公婆婆對她下跪行禮

      高陽公主還是一個喜歡 *** 的人

      ,她喜歡游玩,喜歡打獵
      ,她也是在一次打獵中認識了辯機和尚
      ,并愛上了他?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v觀中國的歷史
      ,像高陽公主這樣“膽大”的人,估計也就她了吧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5932.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下一篇:

      相關文章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