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ul id="s6iya"><pre id="s6iya"></pre></ul>
    • <kbd id="s6iya"><pre id="s6iya"></pre></kbd>
    • 登錄
      首頁 >> 諸子百家 >> 歷史探究

      李治是好皇帝嗎唐高宗李治一生簡介與永徽之治

      以史為鑒 2023-06-29 01:49:14

      李治是好皇帝嗎唐高宗李治一生簡介與永徽之治

      李治是好皇帝嗎?唐高宗李治一生簡介與永徽之治 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李治劇照

      李治簡介

      李治即唐高宗(628年—683年)

      ,字為善,漢族人
      。貞觀二年六月十三日(628年7月19日)出生
      ,弘道元年十二月四日(683年12月27日)崩殂,享年56歲
      ,葬于乾陵(今陜西乾縣)
      ,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
      、天皇大弘孝皇帝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太宗第九子
      ,母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

      貞觀五年(631)封晉王。七年

      ,遙授并州都督
      。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fā)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quán)的斗爭
      。十七年
      ,李承乾謀殺李泰未遂。事發(fā)
      ,太宗廢太子承乾
      ,黜魏李泰,改立晉王李治為太子

      二十三年五月

      ,太宗去世,李治即位
      ,是為唐高宗
      ,時年二十二歲。次年(650年)改元永徽
      。高宗即位起初四五年間由顧命大臣長孫無忌及褚遂良等掌握朝政
      。太宗女高陽公主嫁房玄齡子遺愛,高宗即位
      ,貶遺愛為房州刺史
      。永徽四年(653年),房遺愛、荊王李元景及吳王李恪等謀反
      。事發(fā)
      ,遺愛被殺,李元景
      、李恪及高陽公主等均賜死
      ,高宗皇位由此得到鞏固。

      李治的永徽之治

      傳統(tǒng)史家認為唐高宗碌碌無為

      。但事實上
      ,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zhàn)役已使“貞觀之治”岌岌可危,高宗剛登基的永徽四年(653年)
      ,江浙一帶就爆發(fā)了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
      ,階級矛盾再次尖銳。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保阑斩昃旁孪铝钏及傩仗镎€給百姓
      。高宗有知人之明
      ,他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盧承慶
      、許圉師
      、杜正倫、薛元超
      、韋思謙
      、戴至、張文瓘
      、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親自提拔
      ,其中韋思謙曾受褚遂良打擊,杜正倫被李世民冷落
      。他在位前期
      ,唐代的領(lǐng)土最大,有的史書稱為“永徽之治”

      起初

      ,他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與身為太宗才人的武則天有染;太宗崩后
      ,武則天出家
      ,高宗又把她接回宮中為昭儀。李治的皇后本來不是武則天
      ,是王氏
      ,后因為與蕭淑妃爭寵
      ,引入武氏,最后兩人皆被武氏反食
      ,斬去四肢,泡入酒內(nèi);武則天稱之“骨醉”
      。于是武則天被冊封為皇后
      。但是武后并不為高宗母舅的長孫無忌等關(guān)隴貴族集團所容,武后遂設(shè)法除去她的敵人
      。高宗因武后慢慢有主導政局的趨勢
      ,一度有廢后的打算,未料計劃被武后得知
      ,事情遂作罷
      ,但是協(xié)助高宗擬詔的上官儀則遭滅門。這件事情過后
      ,高宗再也無由壓制武后
      ,后來又因眼疾問題,使得主政權(quán)完全操縱于武后手中
      。唐高宗曾在皇后的建議下使用“天皇”稱號
      ,與“天后”武則天并稱二圣。

      李治本人慈祥

      、低調(diào)
      、儉樸,不喜興土木
      ,不信方士長生之術(shù)
      ,不喜游獵,無大志
      ,與四兄李泰爭太子位時
      ,也曾流淚哭泣。所以
      ,唐高宗不是好皇帝
      ,卻是不折不扣的好人。高宗后期的治世
      ,有賴武則天執(zhí)掌朝政

      “永徽之治”指的是統(tǒng)治時期的一段治世。共在位三十四年(649年—683年)

      ,前六年號永徽
      。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xù)執(zhí)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jīng)濟制度
      ,與李績(徐世績)
      、、褚遂良共同輔政。他們君臣都牢記太宗的遺訓遺囑
      ,奉行不渝
      。訓令納諫、愛民
      ,高宗即位時即對群臣宣布:“事有不便于百姓者
      ,悉宜陳,不盡者更封奏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并日引刺史入閣,問以百姓疾苦;訓令崇儉
      ,高宗即召令:“自京官及外州有獻鷹隼及犬馬者罪之
      。”高宗君臣們蕭規(guī)曹隨
      ,照太宗時法令執(zhí)行
      ,故永徽年間,邊陲安定(擊敗西突厥的進攻)
      ,百姓阜安(人口從貞觀年間的不滿三百萬戶
      ,增加到380萬戶),有貞觀之遺風
      ,史稱“永徽之治”

      李治簡介 大唐皇帝李治資料大全

      李治簡介 大唐皇帝李治資料大全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至683年在位)
      ,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
      ,是為唐太宗嫡三子
      。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出生于東宮的麗正殿
      。貞觀五年(631年),李治被封為晉王
      ,后因唐太宗的嫡長子太子李承乾與四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
      ,他才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
      ,唐太宗去世
      ,太子李治即位,是為唐高宗
      。高宗在即位之初
      ,繼續(xù)執(zhí)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jīng)濟制度
      ,與李勣、長孫無忌
      、褚遂良共同輔政
      。非常重視解決農(nóng)民的問題。由于他勤于政事
      ,故而“百姓阜安
      ,有貞觀之遺風”,史稱“永徽之治”
      。高宗還在廢立皇后問題上堅持自己的主張,排除了元老派的干擾
      。顯慶五年(660年)以后
      ,高宗經(jīng)常頭暈?zāi)垦#绊懱幚碚?wù)
      。武皇后乘機開始參與國家大事
      。高宗的健康狀況不佳李治簡介,政權(quán)由高宗向武則天手中轉(zhuǎn)移的趨勢逐步形成
      。唐高宗即位后先后滅西突厥(657年)
      、滅百濟(660年)、滅高句麗(668年)
      。高宗時期唐朝版圖為最大
      ,東起朝鮮半島,西臨咸海(一說里海)
      ,北包貝加爾湖
      ,南至越南橫山,維持了三十二年
      。唐高宗在位34年
      ,于弘道元年(683年)駕崩,年五十五歲
      ,葬于乾陵
      ,廟號高宗,謚號天皇大帝
      。天寶八年(749年)增謚為天皇大圣皇帝
      ,天寶十三年(754年),再增謚為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本名:李治

      別稱:小名雉奴

      字號:字為善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長安城太極宮

      ,東宮之麗正殿

      出生時間:628年7月21日

      去世時間:683年12月27日

      主要作品:《監(jiān)國求賢令》、《諭普光寺僧眾令》

      、《為文德圣皇后薦福令》等

      主要成就:開創(chuàng)永徽之治

      ,滅高句麗
      、西突厥等,唐朝版圖達到極盛

      年號:永徽

      、顯慶
      、麟德、總章
      、弘道等

      廟號:高宗

      謚號:天皇大帝

      、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陵寢:乾陵

      在位時間: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庚寅,李治出生于長安東宮的麗正殿

      。貞觀五年(631年)
      ,被封為晉王。貞觀七年(633年)
      ,不到任所而接受并州都督之職

      李治幼而聰慧,端莊安詳

      ,寬厚仁慈
      ,和睦兄弟。開始由著作郎蕭德言教授《孝經(jīng)》
      ,唐太宗問道:“你認為這部《孝經(jīng)》中什么最重要
      ?”李治對答道:“孝道最為重要,幼年侍奉雙親
      ,長大后侍奉君王
      ,最后達到修身養(yǎng)性的目的。君子侍奉君上
      ,到了廟堂之上想著為國盡忠
      ,退居在家的時候想到是勸諫君主的過錯,糾正其惡
      ?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碧铺诼犅劥笙玻f道:“你如果按此行事
      ,完全能夠事奉好父兄
      ,做好臣子了?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必懹^十年(636年)六月
      ,文德皇后長孫氏去世,晉王李治才九歲
      ,悲哀思念之情感動了左右之人
      ,唐太宗多次加以安慰,從此特別受到寵愛
      。不久被任命為右武候大將軍

      唐太宗晚年

      ,由于寵愛第四子魏王李泰,而導致太子李承乾與魏王一方爭奪儲位
      。貞觀十七年(643年)
      ,由于李承乾與漢王李元昌、城陽公主的駙馬杜荷

      緩和矛盾

      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zhàn)役使“貞觀之治”出現(xiàn)危機

      ,李治登基后的永徽四年(653年)
      ,江浙一帶就爆發(fā)了陳碩真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階級矛盾再次尖銳
      。李治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
      ,登基之初,就把唐太宗時的三日一朝改為一日一朝
      ,勤勉執(zhí)政

      人事方面

      即位之后,重用太宗舊臣李勣

      、長孫無忌、褚遂良
      。君臣上下蕭規(guī)曹隨
      ,照太宗時法令執(zhí)行,頗有貞觀之治之遺風
      。永徽二年(651年)九月
      ,下令所占百姓田宅還給百姓。

      李治有知人之明

      ,他身邊諸多賢臣如:辛茂將
      、盧承慶、許圉師
      、杜正倫
      、薛元超、韋思謙
      、戴至、張文瓘
      、魏元忠等人大多是自己親自提拔
      ,其中韋思謙曾受褚遂良打擊,杜正倫被唐太宗冷落

      編纂法律

      永徽三年(652年)

      ,編成《唐律疏議》
      ,這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
      、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
      。它全面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征
      ,成為中華法系的代表性法典,對后世及當時周邊國家產(chǎn)生了極為深遠的影響
      。相對

      唐太宗李世民:①太子仁孝

      ,公輩所知,善輔導之?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谌昴苄廴绱?div id="m50uktp" class="box-center"> ,吾死何恨!

      《舊唐書》:“大帝往在籓儲

      ,見稱長者
      ;暨升旒扆,頓異明哉
      。虛襟似納于觸鱗
      ,下詔無殊于扇暍。既蕩情于帷薄
      ,遂忽怠于基扃
      。惑麥斛之佞言
      ,中宮被毒
      ;聽趙師之誣說,元舅銜冤
      。忠良自是脅肩,奸佞于焉得志
      。卒致盤維盡戮
      ,宗社為墟。古所謂一國為一人興
      ,前賢為后愚廢
      ,信矣哉!”贊曰:“藉文鴻業(yè)
      ,僅保余位
      。封岱禮天,其德不類
      。伏戎于寢
      ,構(gòu)堂終墜。自蘊禍胎
      ,邦家殄瘁
      ?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p>

      《新唐書》:“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

      ,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
      。以太宗之治,其遺德余烈在人者未遠
      ,而幾于遂絕
      ,其為惡豈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
      ,昧于知子
      ,廢立之際,不能自決
      ,卒用昏童
      。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
      ,而毒流天下
      ,貽禍邦家。嗚呼
      ,父子夫婦之間
      ,可謂難哉!可不慎哉
      ?”

      蔡東藩:高宗為色所迷,昏庸已甚

      ,貶勛舊
      ,斥忠良。

      呂思勉:只有高句麗……高宗乘其內(nèi)亂李治簡介

      ,把百濟和高句麗先

      《舊唐書·本紀第四·高宗》

      《新唐書·本紀第三·高宗》

      《資治通鑒·唐紀·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61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

      ,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
      ,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
      ,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
      ,我們會立即處理
      ,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
      ,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
      ,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
      ,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

      上一篇:

      ,卻在6年時間被皇帝滅族" rel="prev"> 曾寵冠六宮的梁猛女
      ,卻在6年時間被皇···

      下一篇:

      相關(guān)文章
      拓跋浚僅活了26歲皇后李未央被賜死(歷史上《錦繡未央》中的李未央是誰)
      最近有唐嫣羅晉主演的歷史大劇《錦繡未央》熱播
      ,這部電視劇雖然制作有些粗糙,但還是深受好評
      七十二賢之閔損簡介閔損是個什么樣的人,
      隨著西方文化不斷輸出中國
      ,以前常用來當孩子睡前故事的各種典故,漸漸的變成了西方的童話故事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痘夜媚铩肥恰陡窳滞挕分械囊粋€故事,還被迪士尼拍成了動畫電影
      。對這個故事
      盤點歷史上被親兒子殺掉的五位皇帝,背后有何原因
      北魏道武帝拓跋珪:鮮卑族
      ,南北朝時北魏的開國皇帝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中國是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
      ,早在東漢末年造紙術(shù)被改進之后,紙變成為了人們生活中比較常見的一種物件
      。但是在古時候的紙是非常貴的 ,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png" alt="古代沒有手紙的時候,古人上廁所如何解決" onerror="nofind(this)" >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
      唐朝大貪官元載死前說了什么?一句話道盡了千百年來的人性!今天給大家?guī)砹讼嚓P(guān)內(nèi)容
      ,和大家一起分享。有一句話叫:“唐之元載
      ,宋之蔡京
      ,明之嚴嵩,清之和珅”
      秦始皇屬意扶蘇
      ,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
      秦始皇屬意扶蘇,為何遲遲不立扶蘇為太子秦始皇屬意扶蘇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年羹堯犯了雍正哪些禁忌
      年羹堯為什么被雍正下令自殺?下面小編為大家?guī)碓敿毜奈恼陆榻B
      。年羹堯(1679-1726)是清代康熙、雍正年間之人
      ,進士出身
      ,官升至四川總督、川陜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