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是好皇帝嗎?唐高宗李治一生簡介與永徽之治 下面小編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相關(guān)內(nèi)容
李治劇照
李治簡介
李治即唐高宗(628年—683年)
貞觀五年(631)封晉王。七年
,遙授并州都督。太宗晚年,太子李承乾和魏王李泰間發(fā)生了爭奪皇位繼承權(quán)的斗爭二十三年五月
李治的永徽之治
傳統(tǒng)史家認為唐高宗碌碌無為
。但事實上,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zhàn)役已使“貞觀之治”岌岌可危,高宗剛登基的永徽四年(653年),江浙一帶就爆發(fā)了領(lǐng)導的農(nóng)民起義,階級矛盾再次尖銳。高宗未及正式登基即下令:“罷遼東之役及諸土木之功?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起初
,他在還是太子的時候,就與身為太宗才人的武則天有染;太宗崩后,武則天出家,高宗又把她接回宮中為昭儀。李治的皇后本來不是武則天,是王氏李治本人慈祥
、低調(diào)、儉樸,不喜興土木,不信方士長生之術(shù),不喜游獵,無大志,與四兄李泰爭太子位時,也曾流淚哭泣。所以,唐高宗不是好皇帝,卻是不折不扣的好人。高宗后期的治世,有賴武則天執(zhí)掌朝政。“永徽之治”指的是統(tǒng)治時期的一段治世。共在位三十四年(649年—683年)
,前六年號永徽。高宗在即位之初,繼續(xù)執(zhí)行太宗制訂的各項政治經(jīng)濟制度,與李績(徐世績)李治簡介 大唐皇帝李治資料大全
唐高宗李治(628年7月21日—683年12月27日),字為善
,唐朝第三位皇帝(649至683年在位),唐太宗李世民第九子,其母為文德順圣皇后長孫氏,是為唐太宗嫡三子。與唐太宗嫡長子太子李承乾、嫡次子魏王李泰為同母兄弟。貞觀二年(628年)六月出生于東宮的麗正殿。貞觀五年(631年),李治被封為晉王,后因唐太宗的嫡長子太子李承乾與四子魏王李泰相繼被廢,他才于貞觀十七年(643年)被冊立為皇太子。貞觀二十三年(649年)本名:李治
別稱:小名雉奴
字號:字為善
所處時代:唐朝
民族族群:漢族
出生地:長安城太極宮
出生時間:628年7月21日
去世時間:683年12月27日
主要作品:《監(jiān)國求賢令》、《諭普光寺僧眾令》
主要成就:開創(chuàng)永徽之治
年號:永徽
廟號:高宗
謚號:天皇大帝
陵寢:乾陵
在位時間:649年7月15日-683年12月27日
貞觀二年(628年)六月庚寅,李治出生于長安東宮的麗正殿
李治幼而聰慧,端莊安詳
唐太宗晚年
緩和矛盾
唐太宗末年的遼東戰(zhàn)役使“貞觀之治”出現(xiàn)危機
人事方面
即位之后,重用太宗舊臣李勣
李治有知人之明
編纂法律
永徽三年(652年)
,編成《唐律疏議》,這是中國現(xiàn)存最完整、最古老的一部典型的封建法典。它全面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法律制度的水平、風格和基本特征唐太宗李世民:①太子仁孝
《舊唐書》:“大帝往在籓儲
《新唐書》:“武氏之亂,唐之宗室戕殺殆盡
,其賢士大夫不免者十八九。以太宗之治,其遺德余烈在人者未遠,而幾于遂絕,其為惡豈一褒姒之比邪?以太宗之明,昧于知子,廢立之際,不能自決,卒用昏童。高宗溺愛衽席,不戒履霜之漸,而毒流天下蔡東藩:高宗為色所迷,昏庸已甚
,貶勛舊,斥忠良。呂思勉:只有高句麗……高宗乘其內(nèi)亂李治簡介
,把百濟和高句麗先《舊唐書·本紀第四·高宗》
《新唐書·本紀第三·高宗》
《資治通鑒·唐紀·高宗天皇大圣大弘孝皇帝》
本文地址:http://m.mcys1996.com/lishitanjiu/56199.html.
聲明: 我們致力于保護作者版權(quán),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無法核實真實出處,未能及時與作者取得聯(lián)系,或有版權(quán)異議的,請聯(lián)系管理員,我們會立即處理,本站部分文字與圖片資源來自于網(wǎng)絡(luò),轉(zhuǎn)載是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注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quán)益,請立即通知我們(管理員郵箱:douchuanxin@foxmail.com),情況屬實,我們會第一時間予以刪除,并同時向您表示歉意,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