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有多厲害王世充和竇建德聯(lián)手都沒打過
今天小編為大家?guī)砹艘黄P(guān)于李世民的文章
,歡迎閱讀哦~
隋朝末年是我國歷史上一段非常著名的亂世時期
,隨著農(nóng)民起義的爆發(fā)
,無數(shù)的賢臣良將和擁有雄才大略的領(lǐng)袖人物也不斷涌現(xiàn)。
手都沒打過.png)
所有人才中
,最為優(yōu)秀的自然是笑到最后的
,建立唐朝的李淵父子
。曾經(jīng)與他們針鋒相對
、互有勝負(fù)的諸侯們也十分值得人們銘記。在眾多隋末諸侯中
,王世充
、竇建德可謂是佼佼者。
作為隋朝末年的兩大諸侯
,王世充和竇建德分別建立了鄭國和夏國
,并且一個稱帝,一個稱王
。
到了后期
,他們二人都成為了李淵統(tǒng)一天下所必須去除的眼中釘、肉中刺
。
于是王世充先是被李世民征討并擊敗俘虜
,隨后竇建德為了救援王世充攻打李世民,也被其擊敗生擒
。
不過
,當(dāng)李世民將這二人押送到李淵面前時,他們卻得到了殺頭
、流放兩種不同的處置
。那么,為何李淵赦免了王世充
,卻殺了竇建德呢?
其實(shí)
,這一問題需要分成兩部分回答,也就是
,李淵為何要赦免王世充
,以及他又為何將竇建德殺死。
首先
,我們看看王世充為什么被生擒
,卻得到了釋放。
隋末末年
,王世充和竇建德這兩大諸侯分別建立政權(quán)
,而位于洛陽的王世充被李世民大敗圍困之際
,竇建德率軍前往援助,以致被一網(wǎng)打盡
。
唐武德三年(620),李世民出兵討伐鄭帝王世充
,據(jù)《舊唐書》記載
,當(dāng)時王世充治下已然是"囚者相次,不減萬口
,既艱食
,餒死者日數(shù)十人。世充屯兵不散
,倉粟日盡
,城中人相食……人皆體腫而腳弱,枕倚于道路
。其尚書郎盧君業(yè)
、郭子高等皆死于溝壑。"
可見
,兵強(qiáng)馬壯的唐軍一到
,獲勝那會是輕松愉快的。
僅僅三個月時間
,原本歸屬于王世充的州郡幾乎全部叛變
,只有他孤守洛陽城,十分凄涼
。
后來
,王世充盡管和李世民多次談判,但都以失敗告終
,在眾叛親離
、無力回天之下,他只好被迫投降
。隨后
,他被押解至李淵的面前。李淵細(xì)數(shù)王世充的罪行
,準(zhǔn)備將其誅殺
,但王世充回答道:"計臣之罪,誠不容誅
,但陛下愛子秦王許臣不死
。"
正是因?yàn)橥跏莱涞囊幌挘艜簳r保住了小命
,只是被發(fā)配到蜀地
。王世充之所以不死
,是因?yàn)槔钍烂裨?jīng)許諾他不會殺死他,看上去似乎十分自然合理
,不過
,上文已經(jīng)說到,王世充和李世民的談判都是宣告失敗的
。
所以
,一種可能是,王世充所言為實(shí)
。但也有可能
,王世充是在欺騙李淵。
如果王世充和李世民的談判是成功的
,那么李世民許諾他不死以示安撫
。這十分正常,一方面
,這有助于加快其投降
,另一方面,也是給天下其他諸侯展現(xiàn)李家降者不殺的態(tài)度
。
不過
,既然談判破裂,王世充是被迫投降而不是主動歸附
,那么李世民自然沒必要對負(fù)隅頑抗的王世充手下留情
。所以,或許這席話只是王世充的
兵敗被擒后
,其實(shí)王世充已然沒了什么價值
,所以李淵不在乎真?zhèn)危苯訉⑵渖饷庖彩怯锌赡艿?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至于竇建德
,他最初是在河北地區(qū)建立了夏國,并始終保持著對中原的窺伺
,王世充被唐軍攻打之際
,為了保持三足鼎立的有利局面,竇建德同意王世充的求援
,率軍南下支援
。
不過,很快竇建德的軍隊就遭遇了連續(xù)失利
,全軍上下打起了退堂鼓
。
這種情況下,竇建德力排眾議,執(zhí)意要援助王世充
,履行自己的承諾
。于是,李世民只好先前往虎牢關(guān)將竇建德?lián)魯∩?div id="4qifd00" class="flower right">
,再返回攻打王世充
。因?yàn)楦]建德的失利,王世充徹底沒了希望
,于是在山窮水盡之后
,他只好率眾投降。后來王世充受赦免
,而史書記載:"秦王俘建德至京師
,斬于長安市
,年四十九
。"
竇建德之所以被殺,筆者認(rèn)為原因有三
。一是李世民本是征討王世充
,竇建德執(zhí)意幫助導(dǎo)致唐軍攻勢受阻,李世民認(rèn)為他多管閑事
,便將其擒殺;第二
,竇建德沒有像王世充一樣與李世民進(jìn)行談判或編造謊言,李世民要攻打的是王世充
,王獻(xiàn)城投降被赦免死罪情有可原
,而竇建德阻礙唐軍計劃,將其赦免并沒有什么意義
。
第三
,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diǎn),那便是王世充統(tǒng)治無道
,被人民所厭惡
,只要將其流放到偏遠(yuǎn)之地便會失去威脅,而竇建德治理有方
,河北人民對他十分愛戴
。如果將竇建德釋放,倘若他回到河北甚至到別處振臂高呼
,都有可能東山再起
,成為唐朝統(tǒng)一的一大阻力。
李世民用什么計策打敗王世充和竇建德的?
武德四年(621)二月,李世民選精銳騎兵千余人
,均皂衣玄甲
,分左右兩隊
,以名將秦叔寶、程知節(jié)
、尉遲敬德
、翟長孫分任統(tǒng)領(lǐng),在谷水(今河南澠池縣澠水及其下游)大敗王世充
,并進(jìn)而包圍洛陽宮城
,但洛陽城中守衛(wèi)甚嚴(yán),李世民軍隊圍洛陽十日而未果
,但李世民毫不退縮
,決心攻下洛陽。在唐軍的急攻下
,王世充飛書竇建德求援
,竇建德領(lǐng)兵增援,李世民一舉消滅竇軍
,俘竇建德本人
,并隨后圍困洛陽,王世充被迫于武德四年(621)五月率殘部投降
。至此
,王世充、竇建德兩軍被李世民擊潰
、消滅
。竇建德被俘解至唐都長安被斬于市。王世充則因降唐
,并有李世民不斬前言
,而被免死,貶為庶人
,與兄弟
、子侄流放蜀地。王世充在定州府州驛站被仇人獨(dú)孤機(jī)之子定州刺史獨(dú)孤修德殺死
,其子侄等亦因在流放路上謀反而均被殺
。
唐初,李世民攻王世充
,竇建德宰軍救援王世充
,被阻虎牢,竇建德部下凌敬建議:“大王悉兵濟(jì)河.攻取懷州
,河陽
,使重將守之,更鳴鼓建旗,逾太行
,入上黨
,徇汾、晉
,趣蒲津
,如此有三利:一則蹈無人之境,取勝可以萬全
;二則拓地收眾
,形勢益強(qiáng);三則關(guān)中震駭
,鄭圍白解
。為今之策,尤以易此
?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备]建德妻曹氏也建議說:“今大王自滏口乘唐國之虛,連營漸進(jìn)以取山北
,又因突厥西抄關(guān)中
,唐必還師自救
,鄭圍何憂不解
!若頓兵于此,老師費(fèi)財
,欲求成功
,在于何日?”二人都主張采取“圍魏救趙”之計
,自河內(nèi)北上略河?xùn)|
、逼關(guān)中.迫使李唐退兵。竇建德不用
,被李世民擊敗于虎牢
。
李世民與王世充東都之戰(zhàn)
唐高祖李淵于武德三年(公元620年)命秦王李世民率兵東征,七月
,李世民“總率諸軍攻王世充于洛邑
,師次#州(今河南省新安縣)”,威震東都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包S河以南,莫不響應(yīng)
,城堡相次來降”
。為了抗拒唐軍的進(jìn)攻,王世充一面“遣魏王王弘烈鎮(zhèn)襄陽,荊王行本鎮(zhèn)虎牢
,宋王泰鎮(zhèn)懷州”
,加強(qiáng)洛陽外圍的防御,另一面又調(diào)兵遣將
,嚴(yán)密部署對東都的守備
,使“齊王世惲檢校南城,楚王世偉守寶城
,太子玄應(yīng)守東城
,漢王玄恕含嘉城,魯王道循守曜儀城”
。又親自將兵3萬
,列陣于東都之西的慈澗,擺出與唐軍決戰(zhàn)的架勢
。
秦王李世民從容布陣
。首先“以輕騎挑之”,來偵探敵兵的虛實(shí)
。第二天
,世民指揮雄師5萬挺進(jìn)慈澗,直接與王世充對壘
。遣行軍總管史萬寶自宜陽南據(jù)龍門
,將軍劉德威自太行東圍河內(nèi)(今河南省沁陽縣),上谷公王君廓自洛口斷其餉道
,懷州總管黃君漢自河陰(今河南滎陽東北)攻回洛城(在河陽縣境
,今河南孟縣南);大軍屯于北邙
,連營逼之
。接著又派精兵,攻回洛
,襲懷州
,取轘轅(關(guān)名,在今偃師東南)
,切斷世充的軍需補(bǔ)給線和對外的聯(lián)系
。
九月,秦王率領(lǐng)精騎500名來到北邙登魏宣武帝陵(在今冢頭村東)
,巡視戰(zhàn)地
,觀察地勢。王世充率1萬余名步騎狂撲而來
,唐軍被圍
。尉遲敬德趁機(jī)與世民沖出重圍
。唐軍在屈突通援軍的配合下,回馬沖入敵陣
,往返奔突
,斬敵千余人,俘獲6000人
,并生擒世充冠軍大將軍陳智略
,取得邙山戰(zhàn)役的勝利。
十月
,李世民派行軍總管羅士信拔掉了王世充在洛城西的外圍軍據(jù)點(diǎn)硤石堡
,接著又用計智取了位于河南縣城以東的千金堡。
武德四年(公元621年)二月
,“世民移軍青城宮”
,威逼洛陽。王世充“率眾二萬自方諸門出
,憑故馬坊垣塹
,臨谷水以拒唐兵”。秦王引精兵屯于北邙
,再次登上宣武陵觀察敵營
,派大將屈突通率步兵5000名,東渡谷水破陣
,自引騎兵南下
,與之配合,斬俘敵人7000人
,直抵東都城下
。王世充被困洛陽
,被迫遣使向夏王竇建德求救
。
三月,竇建德引兵10萬
,號稱30萬西進(jìn)
,救援王世充。一路陷管州
,占滎陽
,水陸并進(jìn),“軍于成皋之東原
,筑宮板渚
,遣使與王世充相聞”。秦王留齊王元吉圍洛陽
,親率精銳東趣虎牢
,星夜兼程
,“歷北邙,抵河陽
,越鞏而去”
,采取了“圍城打援”的戰(zhàn)術(shù)。李世民進(jìn)據(jù)虎牢
,即派驍騎500名
,由大將李世勣(即徐世勣)、程知節(jié)
、秦叔寶等帶領(lǐng)
,分別埋伏在通往敵營20多里的道路兩旁,自率四騎深入建德營盤觀察地形
,以誘夏軍出戰(zhàn)
。夏王指揮五六千騎兵拼命追殺。李世勣等奮起沖殺
,斬敵300余人
,活捉竇建德大將殷秋、石瓚
。
四月
,秦王派王君廓率輕騎截斷敵人糧道,獲其大將張青特
。五月
,唐軍佯裝撤兵,北渡黃河
,南臨廣武
,僅留馬千匹,放牧河渚
,誘敵出戰(zhàn)
,當(dāng)夜又偷渡黃河南下回營。建德中計
,果然悉眾而出
,自板渚,北拒黃河
,西薄汜水
,南屬鵲山,綿亙20余里
,滿山遍野
,鼓行而進(jìn)。世民自率輕騎東渡汜水沖營
,史大奈
、程知節(jié)
、秦叔寶、宇文歆諸將配合包抄
,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
,鋪天蓋地而來。建德措手不及
,將士喪魂落魄
,競相逃竄。
虎牢戰(zhàn)敗
,世充大將王德仁聞風(fēng)喪膽
,放棄故洛陽(漢魏故城)倉皇逃跑,次將趙季卿獻(xiàn)城投降
。唐軍乘勝兵臨東都城下
。世充走投無路,只得“素服率其太子
、群臣2000余人
,詣軍門降”。李世民收復(fù)東都
。
對王世充和竇建德之戰(zhàn)
武德三年七月
,李世民率軍攻打王世充,軍隊駐扎在谷州
。唐軍大將羅士信率先頭部隊包圍慈澗
,王世充率精兵三萬前往救援。李世民率輕騎察看軍情
,突然遇到王世充
,雙方激戰(zhàn),由于人數(shù)相差懸殊
,而道路艱險
,被王世充所圍。李世民令身邊之人突圍
,自己留下殿后
。王世充大將單雄信率騎兵上前夾擊,攻勢猛烈
,李世民左右開弓,莫不應(yīng)弦而倒
,俘獲王世充大將燕頎
。戰(zhàn)后回營,由于戰(zhàn)況激烈
,滿面灰塵
,部將認(rèn)不出
,將他拒之門外,李世民摘下頭盔發(fā)話
,這才進(jìn)了軍門
。次日,李世民率步騎兵五萬人開赴慈澗
,王世充將慈澗守軍撤回洛陽
。李世民派行軍總管史萬寶自宜陽占據(jù)龍門,劉德威自太行向東圍攻河內(nèi)
,王君廓自洛口斷其糧道
。接著又派黃君漢自河陰進(jìn)攻回洛城,一舉而克
。黃河以南
,莫不相應(yīng),王世充手下部將相繼投降
。李世民領(lǐng)大軍進(jìn)駐洛陽北面的邙山
,連營進(jìn)逼洛陽。接下來的幾個月里
,王世充各地守將紛紛來降
。七月,洧州長史張公謹(jǐn)與洧州刺史崔樞以洧州城降唐
;八月
,鄧州降;九月
,顯州總管田瓚以所部二十五州來降
;王世充所屬筠州總管楊慶請降;尉州刺史時德睿以所部七州來降
;十月
,大將張鎮(zhèn)周降,緊接著
,榮
、汴、洧
、豫等九州相繼來降
。至此,洛陽周圍郡縣都落入李世民手中
,洛陽已成一座孤城
。
眼見形勢不利,王世充只得親自出面跟李世民講和
。雙方隔著洛水談判
,王世充首先說道:“隋室傾覆
,唐帝關(guān)中,鄭帝河南
,世充未嘗西侵
,王忽舉兵東來,何也
?”李世民也不出面
,就讓宇文士及傳話:“四海皆仰皇風(fēng),唯公獨(dú)阻聲教
,為此而來
!”王世充還想與唐講和:“相與息兵講好,不亦善乎
!”宇文士及回應(yīng):“奉詔取東都
,不令講好也?div id="jpandex" class="focus-wrap mb20 cf">!彪p方談不攏
,各自引兵而回。
既然求和不成
,只能用打
,可惜的是王世充打又打不過人家,只能暗中等待機(jī)會
。機(jī)會終于來了
,九月二十一日,李世民率五百騎兵到北魏宣武帝陵巡視戰(zhàn)地
,王世充率一萬步騎兵突然出現(xiàn)
,將李世民團(tuán)團(tuán)包圍,王世充大將單雄信舉槊直奔李世民而去
,唐軍主力不及救援
,眼見李世民即將橫尸馬下。此時
,尉遲敬德躍馬大呼
,橫里將單雄信刺于馬下。隨后
,尉遲敬德護(hù)著李世民沖出重圍
。武德四年二月,唐軍進(jìn)駐青城宮
。營壘尚未筑起
,王世充兵馬二萬人從方諸門而出面對谷水列陣,和接應(yīng)的唐軍主力會合
,李世民
、尉遲敬德隨即率騎兵沖入王世充陣中,如入無人之境
,唐軍士氣大振緊隨其后
,大敗王世充,僅以身免
;擒其大將陳智略
,斬首千余級,俘獲六千人
。此戰(zhàn)過后
,王世充亦不敢輕易出戰(zhàn),不得已之下向竇建德求援
。竇建德于武德三年十一月回信
,答應(yīng)出兵。不過
,竇建德也是不懷好意
,遲遲不發(fā)兵,只得唐鄭雙方兩敗俱傷
,他來收漁漁翁之利
。
武德四年二月,李世民移軍青城宮
,壁壘未立
,王世充就率兩萬人從方諸門而出,李世民率精銳騎兵在北邙山上列陣
,觀察鄭軍形勢
,說:“賊勢窘迫,傾巢而出
,想要僥幸一戰(zhàn)
,今日破之,以后就不敢出戰(zhàn)了
!”派屈突通率五千步兵渡谷水擊王世充
,兩軍剛一交戰(zhàn),李世民便率騎兵沖擊
,率先進(jìn)攻
,與屈突通相互呼應(yīng)。鄭軍拼死奮戰(zhàn)
,多次被打散后又重新聚集
。從辰時到午時,王世充軍才退卻。李世民縱兵追擊
,斬俘八千人
,包圍了洛陽城。王世充不敢出戰(zhàn)
,只是據(jù)城自守
,等待竇建德的援軍。唐軍在洛陽城下挖掘壕溝
,并在四周布下長圍以防王世充突圍
。洛陽城的防守十分嚴(yán)密,大炮可將五十斤重的石頭透出二百步遠(yuǎn)
;八弓弩箭“箭如車輻
,鏃如巨斧,射五百步”
。這兩種守城武器給唐軍帶來了很大的傷亡
,王世充在守城戰(zhàn)獲得成功。李世民率軍四面攻城
,晝夜不停
,十幾天也未能攻克。唐軍將士皆疲弊思?xì)w
,行軍總管劉弘基等請班師
,李世民說:“今大舉而來,當(dāng)一勞永逸
。東方諸州已望風(fēng)款服
,唯洛陽孤城,勢不能久
,功在垂成
,奈何棄之而去!”下令軍中:“洛陽未破
,師必不還
,敢言班師者斬!”眾人不敢再言班師
。唐高祖聽說后
,下密敕讓李世民還軍,李世民上表稱洛陽必定可以攻破
,又派封德彝入朝面陳形勢
。封德彝對唐高祖說:“王世充得地雖多,率皆羈屬
,號令所行
,唯洛陽一城而已,智盡力窮,克在朝夕
。今若旋師
,賊勢復(fù)振,更相連結(jié)
,后必難圖
!”唐高祖聽從李世民的建議
,不再要求班師
。
武德四年三月,竇建德親率大軍十萬
,號稱三十萬
,向洛陽進(jìn)發(fā),于當(dāng)月到達(dá)武牢關(guān)
。唐軍上下大為驚恐
,蕭瑀、屈突通
、封德彝等重臣請求李世民暫避鋒芒
,李世民卻認(rèn)為,王世充兵敗糧盡
,上下離心
,破城不遠(yuǎn);武牢易守難攻
,而竇建德若冒險爭鋒
,取之甚易,此時卻是一舉兩克的好機(jī)會
。上虞市李世民分兵一半給李元吉繼續(xù)圍困洛陽
,而自己親率三千五百人趕去虎牢迎擊竇建德。當(dāng)時正值白晝
,王世充在城中見李世民大搖大擺的領(lǐng)兵而去
,心知援軍已到,去無法出城相迎
。
李世民到達(dá)虎牢的次日
,帶起兵五百查探竇建德大營,兩軍營地相隔二十里
,李世民沿途分兵埋伏
,伏兵由李世勣、秦叔寶
、程知節(jié)率領(lǐng)
,而自己只帶尉遲敬德等人四騎,無人直奔竇建德大營而去。路上
,李世民還對尉遲敬德狂吹:“我持弓箭
,你執(zhí)槊相隨,雖千軍萬馬能奈我何
!”又吹:“如果敵人見到我就跑
,那算他們聰明?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痹陔x竇建德大營還有三里處
,碰上了對方的巡邏哨,人家以為是斥候
。李世民立馬跳將出去
,大呼:“我秦王也?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彪S手一箭將對方領(lǐng)頭射死
。竇建德軍中大驚,隨即便有五六千騎兵殺將出來
。一見這陣勢
,把追風(fēng)五人組的其余三個嚇得是面無人色,李世民令他們先撤
,自己和尉遲敬德殿后
。這倆哥們還晃晃悠悠的“按轡徐行”,追兵將至
,一箭斃命
,追兵嚇得不敢靠得太近。不追也不行
,過了一會
,又追上來,又是一箭斃命
,如是再三
,追兵不敢過分逼近,只能遠(yuǎn)遠(yuǎn)在后面綴著
。不知不覺中
,被李世民引入事前安排好的埋伏圈里,李世勣等人殺將出來
,追兵大敗
,倉皇而逃。
兩軍一直相持到四月
,竇建德久攻不下
,數(shù)戰(zhàn)失利
,軍中士氣低落。此時
,李世民又派王君廓襲擊竇建德的糧道
。戰(zhàn)況開始對竇建德不利,謀士凌敬向竇建德建議
,進(jìn)攻懷州
、河陽,大張旗鼓做出欲進(jìn)攻汾州
、晉州的姿態(tài)
,如此李世民將不得不退兵。本來
,竇建德已打算采納凌敬的建議
,但王世充的使者相繼于道,在竇建德面前痛哭哀求
,同時又賄賂竇建德左右大將,讓他們幫忙
。這些人在竇建德面前紛紛貶低凌敬
,說他書生不知軍事,他的話怎么能信
。竇建德最后沒有采納凌敬的建議
,繼續(xù)與李世民相持。
五月
,李世民接報
,說竇建德想趁唐軍牧馬之時,襲擊武牢
。李世民認(rèn)為此時是破竇建德的好機(jī)會
,于是留馬千余匹,在河邊放牧引誘竇建德
。竇建德聞知
,果然中計,率大軍前來武牢
,夏軍漫山遍野開來
。戰(zhàn)前,還有個小插曲:王世充派往竇建德處求援的王琬乘隋煬帝御馬
,在陣前炫耀
。李世民是好馬之人,贊道:“彼所乘真良馬也
!”尉遲敬德請往取之
,李世民制止說:“豈可以一馬喪猛士
?”尉遲敬德不從,與高甑生
、梁建方三騎直入夏軍陣中
,將王琬連人帶馬一并生擒,眾無敢當(dāng)者
。
唐夏兩軍相持從早到午
,夏軍又渴又餓,唐軍則是以逸待勞
。李世民見夏軍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