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擁有隋文帝傳下來的三張好牌后,是怎么做的呢
揭秘歷史故事
2023-06-12 04:45:16
隋煬帝擁有隋文帝傳下來的三張好牌后,是怎么做的呢
嗨又和大家見面了
,今天小編帶來了一篇關于隋煬帝的文章
,希望你們喜歡
。
604年8月13日
,開創(chuàng)了隋朝的隋文帝楊堅去世
,他與獨孤皇后的嫡次子楊廣
,繼承了皇位
,是為隋煬帝
。

隋煬帝是一個有著雄心壯志的皇帝
。然而
,他繼位后,將隋文帝傳給他的一把好牌打得稀爛
,導致農(nóng)民起義軍此起彼伏
,形成群雄并起格局。最終
,隋煬帝只當了14年皇帝
,就被叛軍所殺,年僅48歲
。
我們首先來看
,隋文帝到底傳給隋煬帝哪些好牌。
581年
,隋文帝正式創(chuàng)建隋朝
,定都于大興城。那時候
,隋朝并不是大一統(tǒng)王朝
,周邊還存在若干小國。從587年到590年
,隋文帝用了兩年時間
,先后滅掉了西梁和陳朝,又收復了嶺南地區(qū)的冼夫人政權
,完成了統(tǒng)一大業(yè)。
一個完整的統(tǒng)一王朝
,是隋文帝交給隋煬帝的第一張好牌
。
隋文帝是一個勵精圖治的皇帝。當他統(tǒng)一天下后
,在政治上廢除了九品中正制
,設立了更加合理的五省六部制(三省六部制前身),并整頓吏治
,懲治貪官污吏;在經(jīng)濟上通過減免稅賦
,讓老百姓休養(yǎng)生息,恢復民生;在軍事上采取“遠交而近攻
,離強而合弱”策略
,主動出擊突厥,使得突厥分為東西突厥
,東突厥被迫向隋朝稱臣;在文化教育上發(fā)展傳承漢文化
,并開始實行科舉考試制度……
在隋文帝的悉心治理下
,隋朝出現(xiàn)了足以與漢朝的“文景之治”、唐朝的“貞觀之治”相提并論的“開皇之治”
。到589年時
,隋朝全國人口已經(jīng)達到了700余萬戶。而后來唐朝直到唐玄宗天寶年間
,才逐漸恢復到這一水平
。
一個繁榮富庶的盛世王朝,是隋文帝交給隋煬帝的第二張好牌
。
一個盛世王朝
,離不開一個有相當規(guī)模的都城。由于漢朝都城長安(今陜西省西安市)
,在歷年戰(zhàn)亂里已經(jīng)變得破敗不堪
,隋文帝就在位于長安城東南部的地方,用一年多時間重新修筑了一座大興城
。
在秦漢
、南北朝時期,各王朝的都城沒有固定的布局
,顯得雜亂無章
。隋文帝興建的大興城,形成了均衡勻稱的建筑格局
,南北交錯
,東西對稱,而且皇宮
、皇城
、民居之間界限分明。大興城是當時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的都城之一
,而且影響了唐宋以后歷代王朝的都城興建
。
一個規(guī)模空前的都城
,是隋文帝交給隋煬帝的第三張好牌
。
這樣,當隋煬帝繼位后
,擁有了三張難得的好牌
。
一般來說,歷代壽命比較長的大一統(tǒng)王朝
,在創(chuàng)建王朝后的第二代
、第三代皇帝,都會采取比較溫和的施政方略,這就是“守成之君”
。比如漢高祖劉邦創(chuàng)建漢朝后
,第二代、第三代皇帝漢文帝
、漢景帝推行休養(yǎng)生息的國策開創(chuàng)了“文景之治”;再比如李淵
、李世民開創(chuàng)了唐朝后,第三代唐高宗李治
,也采取了類似的辦法
,開創(chuàng)了“永徽之治”,為武則天的“武周之治”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
這也很好理解
。畢竟,在歷經(jīng)較長時期的動蕩之后
,國家和老百姓都需要恢復元氣
,不能瞎折騰。
可是
,隋煬帝擁有隋文帝傳下來的三張好牌后
,又是怎么做的呢?
隋煬帝繼位的第二年,即605年
,就出于政治
、軍事、經(jīng)濟等變化發(fā)展的原因
,開始大規(guī)模地營建東都洛陽
。為此,隋煬帝每月都要役使200萬民工
,耗時10個月時間
,才建成東都洛陽。
隋煬帝營建東都洛陽
,相當于廢除了隋文帝留下的第三張牌
。因為,在東都洛陽建好之后
,隋煬帝就把政治中心從大興城轉(zhuǎn)移到了洛陽。在他當皇帝的14年時間里
,只有幾個月住在大興城
,其余時間不是住在洛陽,就是住在揚州
,或者在外面游玩
。
為了滿足自己驕奢淫逸的生活,隋煬帝在全國各地大興土木,修建宮殿
。顯仁宮
、江都宮、臨江宮
、晉陽宮
、西苑等都是規(guī)模宏大、裝飾華麗的宮苑
,耗費了大量的人力
、物力、財力
。這些最終都以勞役
、稅賦的方式,轉(zhuǎn)嫁到老百姓頭上
,加重了老百姓的經(jīng)濟負擔
。
隋煬帝打壞了隋文帝留下的第二張牌,讓全國經(jīng)濟陷于極為困難的情況
。
隋煬帝是一個好大喜功之人
。他在位期間,干了兩件非常有名的事情
。一是興建
、疏浚了通濟渠、邗溝
、永濟渠
、江南運河,形成了隋朝大運河
。二是興兵百萬
,三征高句麗。
興建隋朝大運河是一件對后世影響深遠的事情
,堪稱“利在千秋”
。但是,從客觀上講
,隋煬帝在民力枯竭的情況下
,仍然動用百萬以上的民工來興建、疏浚運河
,對老百姓來說
,是一種沉重的負擔。
隋煬帝自繼位以來
,就不斷發(fā)起對外戰(zhàn)爭
,先后攻打吐谷渾
、占城、契丹
、突厥
、流求等,尤其是三征高句麗
,累計動用了數(shù)百萬大軍
,征調(diào)無數(shù)財物。這些對外戰(zhàn)爭中
,一部分取得了勝利
,但大部分都失敗了。三征高句麗的失敗
,更是直接拉開了隋朝末年農(nóng)民大起義的序幕
。隋煬帝在倉皇逃竄時,死于叛軍之手
。隋朝滅亡了
。
隋煬帝將隋文帝留下的第一張牌丟棄得干干凈凈。
就這樣
,隋文帝雖然留給隋煬帝3張牌
,但隋煬帝通過自己的一系列“騷動作”,將3張牌打得稀爛
,葬送了南北朝以后的第一個大一統(tǒng)王朝隋朝
。
隋煬帝楊廣怎么當上皇帝的
早年經(jīng)歷
北周天和四年(569年),楊廣生于大興[2] (今陜西西安)
,史書稱:“美姿儀
,少聰慧”。在北周時因父楊堅的功勛
,被封為雁門郡公
。
開皇元年(581年)封為晉王,官拜柱國
、并州總管
,時年十三歲。[5] 后又授任武衛(wèi)大將軍
,進位上柱國
、河北道行臺尚書令等。
屢有戰(zhàn)功
開皇八年(588年)冬天
,隋朝興兵平南朝的陳
,剛二十歲的楊廣是領銜的統(tǒng)帥,真正指揮全軍的是高颎
,[6] 在前線作戰(zhàn)的是賀若弼和韓擒虎等名將。平陳后,進駐建康
,殺掉了陳叔寶的奸佞之臣及寵妃張麗華
,封存府庫,將陳叔寶及其皇后等人帶返隋京
。班師后
,楊廣晉封太尉。平陳之后因為隋朝政策有所偏差
,江南各地叛亂
。[7]
此后,楊廣亦屢立戰(zhàn)功
。開皇十年(590年)
,他奉命赴江南任揚州總管,與楊素一起平定江南高智慧的叛亂
,楊素后封越國公
。
楊廣從并州改鎮(zhèn)揚州,在鎮(zhèn)守江南期間為穩(wěn)定叛變局勢頗有成效
、政績突出
。同時他表現(xiàn)得作風簡樸、不好聲色
、禮賢下士
、謙恭謹慎,由此贏得了朝野贊頌和隋文帝夫婦的歡心
。開皇末年
,隋文帝夫婦和皇太子楊勇的矛盾爆發(fā),楊廣趁機而入爭奪儲位
,博得了文獻皇后和右仆射楊素的支持
。開皇二十年(600年),隋文帝廢黜長子楊勇
,立次子晉王楊廣為皇太子
。同年,突厥進犯
,楊廣率軍出靈武
,卻沒有俘獲而返回。[8] 楊廣即帝位后
,以早年的軍旅生涯為基礎
,對高句麗、吐谷渾和突厥發(fā)動了戰(zhàn)爭
。
登基為帝
據(jù)《資治通鑒》載
,在仁壽四年(604年)七月
,隋文帝臥病在床,楊廣于是寫信給楊素
,請教如何處理隋文帝后事和自己登基事宜
。不料送信人誤將楊素的回信送至了隋文帝手上。隋文帝大怒
,隨即宣楊廣入宮
,要當面責問他。正在此時
,宣華夫人陳氏也哭訴楊廣在她來途中意圖非禮她
,使隋文帝頓悟,拍床大罵:“畜生何足付大事
!獨孤誤我
!”急忙命人傳大臣柳述、元巖草擬詔書
,廢黜楊廣
,重立楊勇為太子。楊廣得知后將柳述
、元巖抓入獄
,并讓右庶子張衡入隋文帝寢殿侍疾并將隋文帝周圍的侍從打發(fā)走。不久隋文帝便駕崩
。[9]
唐代人馬總在《通歷》中記載隋文帝被張衡“血濺屏風”
,[10] 而趙毅在《大業(yè)略記》中記載隋文帝被張衡毒死。[11]
不過初唐趙毅筆記《大業(yè)略記》記載容華夫人蔡氏為仁壽宮變女主角
。楊廣“因色弒父”這種說法也被諸多近代史學家質(zhì)疑
,仁壽宮變也成為疑案。
楊廣繼位后
,假傳隋文帝遺囑
,逼迫楊勇自盡,將楊勇處死
。還有親弟蜀王楊秀被他誣陷使用巫蠱詛咒隋文帝及幼弟漢王楊諒
,被剝奪官爵貶為庶民軟禁于內(nèi)侍省,后與諸子一起被軟禁
,不得與妻子相見
。
其弟漢王楊諒以討楊素為名,在并州起兵
,楊廣派楊素鎮(zhèn)壓
,楊諒降后被幽禁至死。[12-13] 此后不久
,楊廣為翦除了對帝位的威脅
,聽從云定興建議
,于大業(yè)三年(607年)3月4日,誅殺侄兒長寧王楊儼
、又把剩余的侄兒(楊勇諸子)安城王楊筠
、安平王楊嶷、襄城王楊恪
、高陽王楊該、建安王楊韶
、潁川王楊煚
、楊孝寶、楊孝范貶到嶺南
,在路途中全部被處死
。[14] 又處死了隋朝功臣宇文弼、賀若弼
、高颎等人
。[15]
野心勃勃還是順勢而為?揭秘隋煬帝楊廣的上位史
在影視作品中
,大多把隋煬帝楊廣塑造成一個作秀專家:身為老二,全靠裝孝順
、簡樸
、與妻子情深意篤等等,與自家大哥楊勇的奢華
、寵妾滅妻形成鮮明對比
,獲得文帝尤其是獨孤皇后的喜愛,把大哥楊勇擠下太子之位
。然而
,事實并非如此,政治斗爭的殘酷也不是宮斗劇里的一地雞毛可比
。那么
,楊廣是如何成功上位的呢? 2013年版《隋唐演義》中的楊廣(富大龍飾) 一
、與隋文帝鞏固皇權的策略有關 楊隋代周后
,先是南北尚未統(tǒng)一,中央還有隋文帝篡位時的擁躉——關隴集團虎視眈眈
;后又有江南各地的叛亂
。在此背景下,文帝不僅需要人去為自己開疆拓土
、蕩平叛亂
,還得把兵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
,萬一那些手握兵權的將領有異心嘞!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槍桿子里出政權
,必須嚴防死守
。于是乎,文帝就給自己的各位兒子們安排上了
,還是把權利掌握在自家人手里更安心吶
!《隋書》62《元巖傳》記載:「 ”高祖初即位,每懲周代諸侯微弱
,以致滅亡
,由是分王諸子,權侔王室
,以為磐石之固”
。 《隋唐英雄》楊堅劇照(寇世勛飾) 楊堅根據(jù)太子留守京師,其他皇子出征
,分封諸子以為屏藩的原則
,大肆給各位皇子封官:楊廣,為晉王
、并州總管
、左武衛(wèi)大將軍,總領淮河以及長江以南44個州的軍事
;楊俊
,為秦王、上柱國
、右武衛(wèi)大將軍
,總管秦州,隴右諸州都歸他管
;楊秀
,為蜀王、益州刺史
、右領軍大將軍
,總管22個州的軍事;楊諒
,為上柱國
、并州刺史、左衛(wèi)大將軍
,總管52個州
。 2003年版《隋唐英雄傳》中的楊廣(謝君豪飾) 這些皇子除了鎮(zhèn)守在各地之外,還帶兵平叛,如楊秀
、楊廣參與過平定南陳
;而皇太子楊勇因為是國本,不可以身犯險
、帶兵出征
,所以留守京師,負責參與國家的政治建設(其中就解決了山東賦稅問題
,給國家增加了大量賦稅)
。因此就形成了一文一武的格局,這一格局使得其他皇子與軍事將領交往密切
,掌握軍政大權
,從而威脅太子地位。而楊廣又因為是老二
,年長,比其他兄弟得到的歷練多
,羽翼更豐滿
。所以,盡管有悖于初衷
,隋文帝也算是助攻之一了
。 二、楊廣自身的野心與謀劃 江南叛亂被平定以后
,并州總管楊廣調(diào)任為揚州總管
,鎮(zhèn)守江都。期間
,楊廣利用坐鎮(zhèn)江都10年的時間
,為自己籌謀,包括: 1. 招納江淮人士
。楊廣通過好文雅的名義招納了一批江淮才學之士為幕僚
,有位列初唐四大家之一、配葬昭陵
、繪像凌煙閣的虞世南
;有出身江東高門瑯琊王氏的王胄;有后來官至正議大夫的諸葛潁……
。這些人都是江南大族的代表
,江南大族們的歸順就代表楊廣控制了該地區(qū)的地方勢力,穩(wěn)定了大后方
。 2013年版《隋唐演義》中的隋煬帝與蕭皇后 2.收買佛道人物
。楊廣與江南的佛道人物也交往甚密,通過為他們重建廟宇、收集經(jīng)藏
、開辦道場
、禮遇名僧等等,結交到了很多佛道名家
,這些人在對楊廣進行輿論宣傳上起到了重要作用
。試想,無論是謀權篡位的王侯將相還是揭竿起義的農(nóng)民
,哪個沒有利用祥瑞
,以示天命所歸。加之
,佛道人物在世人的眼中本就是神佛在人間的代理人
,楊廣與他們交好就更容易占據(jù)輿論制高點。另外
,這些江南佛道人物同時也是名士
,與上層人物往來頻繁,具有很大的社會影響力
,有利于楊廣在江南地區(qū)培植勢力
。 3.招兵買馬,培養(yǎng)自己的軍事力量
。楊廣與深得楊堅信任的將領郭衍共同謀劃:先由郭衍謊報桂州(今桂林一帶)地區(qū)的少數(shù)民族造反
,再由楊廣出面舉薦郭衍出兵平亂,楊廣就以這個借口大肆豢養(yǎng)士兵
,趁機培養(yǎng)了自己的私人武裝力量
。由此,楊廣的野心可見一斑
,他還與郭衍謀劃
,如若沒有成功得到太子之位,就在江淮地區(qū)建立割據(jù)政權
,恢復梁
、陳時期的局面。 三
、楊廣得到軍人權臣關隴貴族楊素
、宇文述等的支持 2013年版《隋唐演義》片場花絮:楊廣、宇文化及(徐少強飾) 當年楊堅建立隋朝的時候就依靠了關隴貴族的力量
,在皇位鞏固
、對國家具有絕對掌控力之前他必須仍舊重用關隴貴族,因此在關隴貴族中間很多人握有實權
,比如后來追隨楊廣的楊素
、宇文述等人。楊素,楊堅族弟
,在楊隋代周的時候投靠了楊堅
,被封為上柱國,受到重用
,在平定南陳
、江南叛亂、征討突厥過程中屢立戰(zhàn)功
;宇文述
,在北周時期就是上柱國,后投靠隋朝
,被任命為右衛(wèi)大將軍
,也參與過平定南陳、蕭瓛叛亂等戰(zhàn)爭……
,楊廣得到這些人的支持
,就意味著自己的勢力滲透到了中央。例如:隋文帝臨終前被楊廣的不恭行為(得知楊廣調(diào)戲宣華夫人
、在禁中埋伏了兵力等)所激怒
,想要重新改立廢太子楊勇,這時楊廣就是依靠楊素在宮禁中埋伏的勢力
,才能成功穩(wěn)定局面、搶班奪權
。 宣華夫人(周放飾) 四
、楊堅與楊勇之間的矛盾 古代王朝在冊封太子的同時還要搭建屬于太子自己的領導班子,加上太子是未來的帝王
,就有不少大臣前來投靠以便將來能夠飛黃騰達
,這樣就會形成以太子為首的利益集團,讓皇帝感到威脅
,引起皇帝的猜疑
。楊廣在江都暗中培植自己勢力時候,楊勇與楊堅的矛盾也在不斷加深
。比如:有一年冬至
,百官違規(guī)朝見太子,楊勇也坦然接受(東宮只能用賀
,而不能朝見)
,被楊堅認定為違反禮制,《隋書》載:高祖曰:「 ”改節(jié)稱賀
,正可三數(shù)十人
,逐情各去。何因有司征召,一時普集
,太子法服設樂以待之
?東宮如此,殊乖禮制
?div id="jfovm50" class="index-wrap">!保瑮钣掠纱耸艿轿牡鄣膽岩?div id="d48novz" class="flower left">
;在一次隋文帝選侍衛(wèi)官的時候
,太子的姻親高颎對文帝的做法表示反對,認為他把武力高強的侍從放在自己身邊
,東宮的武力值就下降了
,又引起了楊堅對于太子的提防,「 ”蓋疑高颎男尚勇女
,形于此言
,以防之也”……。楊堅與楊勇之間的矛盾也是后來楊廣被皇帝看中
,得以成功上位的原因之一
。 太子楊勇 文史君說 楊廣在地方上有自己的私人武裝、地方勢力的支持
,在中央有軍事權臣的助力與謀劃
,又有佛道人物為其在輿論上造勢,因此
,楊廣本身是具有與大哥楊勇爭奪儲位的實力的
。而太子身在朝中管理政治建設,沒能直接掌握兵權
,還要被自家老爹猜忌
,自然就逐漸處于弱勢。而隋文帝身為隋朝的創(chuàng)立者
、國家的最高統(tǒng)治者
,應該也是發(fā)覺到了兩個兒子的實力懸殊、楊勇再無力與楊廣相抗衡
,與其到時候讓楊廣起兵中造反
,爭奪皇位,造成國家動蕩或分裂
,還不如直接把繼承人的位置平穩(wěn)授予自家老二
。 楊廣:給朕等著 參考文獻: 1.何德章,《江淮地域與隋煬帝的政治生命》
,《武漢大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4年第1期
。 2.《隋書》,中華書局 1997年版
。 3.袁剛
,《晉王楊廣和天臺智者大師》,《中國史研究》
,1997年第2期
。 4.劉亦雄、吳桐
,《隋煬帝與江南的發(fā)展》
,《文史天地》,2014年第12期
。 (作者:浩然文史·江西師大瑤湖讀史) 本文為文史科普自媒體浩然文史原創(chuàng)作品
,未經(jīng)授權禁止轉(zhuǎn)載! 本文所用圖片
,除特別說明外都來自互聯(lián)網(wǎng)
,如有侵權煩請聯(lián)系作者刪除,謝謝
!
隋煬帝歷有哪些功績與過失 ?隋朝滅亡的原因是什么
?
不論是開掘京杭大運河,或是三征高句麗
,在不計其數(shù)的文藝范兒影視劇中大家看到的就是因為隋煬帝的昏庸無道
,造成了名譽掃地,較終滅亡
。那樣歷的隋煬帝確實是這樣一個一事無成的人嗎?四川秦學網(wǎng)今天就跟大家分析一下隋煬帝歷有什么貢獻與過錯,隋朝滅亡的主要原因是啥
。期待針對孩子們的學習歷史可以有一定的幫助
。大量最新資訊,請不斷i關心四川秦學網(wǎng)有關頻道
。
隋煬帝歷有什么貢獻與過錯?隋朝滅亡是因為什么?
隋煬帝
,楊廣,仁壽縣四年(604年)繼位
。當政期內(nèi)
,隋煬帝積極作為:一是營造東京洛陽市。二是開通濟渠
,溝通交流黃河
、淮水
,開邗溝、江南河
、永濟渠
,推動南北方交通出行與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三是2次派名將過海至流求(臺灣)巡查
。四是兩巡至張掖市
,全力運營塞北,修復和培養(yǎng)了中西方交通出行
。
但另一方面
,隋煬帝當政期內(nèi),奢侈無度
,徭役苛重
,橫征暴斂,極為兇殘的執(zhí)政
,受到破壞了生產(chǎn)制造
。三征高麗王朝,再加上很嚴重的洪澇災害
,使老百姓遭受深沉災禍
,總算激發(fā)性農(nóng)民大起義。偉業(yè)十四年(618年)